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455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总结+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练习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

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

落后农业国→强大工业国

(4)作用:

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

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

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

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

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

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俄国人在等待面包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

2.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

A.进行十月革命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苏联模式

D.实行改革开放

3.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维埃俄国去销售。

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发生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

A.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1924年,列宁逝世。

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远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5.列宁指出:

“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点发展重工业

6.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7.如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所占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

   年份

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在欧洲所占位次

2

1

在世界所占位次

5

3

2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

1普特=16.38千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持怎样的态度。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煤(万吨)

2910

3550

6400

石油(万吨)

920

116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616

钢(万吨)

420

430

592

汽车(万辆)

0.07

2.93

拖拉机(万台)

0.13

4.89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26.94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

(1)从材料一提供的数据看,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一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模式。

三、探究题

★10.中国、苏俄(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 活动探究

活动1:

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

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助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活动2:

以两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模式”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形成的?

(3)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

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各举一例。

步骤二 感悟提高

(4)通过比较两国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C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B 3.C

4.C 本题考查苏联建立前后国家名称的变更。

苏联从1922年成立至1991年解体,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5.B 6.D 7.B 8.参考答案

(1)原因:

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

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

社会相对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苏联模式。

(4)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9.参考答案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利: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弊: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从长远看,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0.参考答案

(1)井冈山革命。

(2)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成功仿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新”:

改革开放。

(4)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