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88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

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

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

你怎么能把“小人”随意阐释为“儿童”呢?

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

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就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

这个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这种玩意儿。

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

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

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也就是集体击缶,专门给死者唱挽歌。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让几千个士兵在那里奋力击缶,在下请问导演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

(摘编自朱大可《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

B.商人重建古迹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大肆推销食品都属于文化造伪的行为。

C.“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不能随意阐释为“儿童”。

D.庄周妻子去世时,庄周“鼓盆而歌”,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为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论析精当,体现了逻辑思辨性和社会干预性。

B.文章辩证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认为应该尽快界定搜索权力的边界。

C.文章针对文化拯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举例论证,所举实例古今兼顾。

D.文章对中国文化拯救过程中的误区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见解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服饰的传承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不能完全照搬。

B.当前社会道德匮乏,但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又是道德过剩的表现。

C.今人阐释古代文献时,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可以有所发挥,但不能脱离原义。

D.对历史器物开发要严肃谨慎,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否则容易沦为文化笑柄。

【答案】1.B2.D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错误,选项条件关系不成立。

文章第二段只是以旗袍为例说明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但并非说都要和旗袍似的要“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进行改造。

C项,“‘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错误,选项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可见,“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还指底层百姓。

D项,“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错误,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文中认为“盆”是专用祭器。

故选B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中,D项,“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如“第一是生吞活剥”“其次是文化造伪”“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

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C项,“但不能脱离原义”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文中是“但不能严重脱离原意”,而选项变成“不能脱离原义”。

故选C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

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

一个失血的村庄

林纾英

我在等待,在守侯着,我等待村庄回归,等待那条融入我灵魂的河流。

我用文字记录,用文字去完成对一个村庄的坚守。

我希望千百年后,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村庄的子孙会在我显白的文字里寻到他们灵动跳跃着的那个绿色村庄,尽管我不确定这块土地上还能不能生长出它的子孙,照此下去!

——题记

村庄是什么?

是水流潺潺,遍地长满了野草与野花,有山峦,有梯田与瓜果,还有乡亲自足自乐的笑脸。

村庄是铺陈于大地上的一幅农耕画卷,是我的精神家园。

打开村庄尘封的门,我就看到了这个村庄,看到了一方小院里养着的一群鸡鸭。

我还看到一条老黄狗烦璪又无奈地耷拉着硕大的舌头满院子转悠,转了一圈后,就在门楼下阴凉地方卧下来,一边哈达哈达喘着气,一边看院中系着围裙忙碌的女主人。

傍午,天越来越热了,从各家各户院墙内不断地有母鸡下蛋后抻着脖子,一个比一个起劲地“咯咯哒、咯咯哒”自豪而又炫耀的声音传出来。

寡妇三翠家的大门一如既往死死地紧闭着,她紧闭着的狭窄门缝从来就不曾透出半丝的闲言碎语。

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汉叼着一只老木头烟袋沿河边慢悠悠地走着,在他的肩上有一付木骅犁,他身后不远处跟着一头老黄牛,牛不时地甩着尾巴驱赶那些不即不离一路追随着的牛虻与苍蝇。

牛背上有一捆青草,后面还有一条追着老牛尾巴撒欢的狗。

……

我从村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后轻易地就捡拾起这幅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落满了时光厚重的灰尘。

当我一点点地拂拭去尘灰、当我细细审视照片的时候,我看到了时光的冷厉,它已经褪去了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够回到我从前的村庄。

多年来,无论梦里梦外我一直就在追寻这个村庄,我的车轮不停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滚动,从城市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城市。

我的灵魂也跟随着我的脚步在这三十几分钟的路上徘徊,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

我在这一头,家乡在另一头。

那条长长的路是连结我和村庄的丝绳。

我的村庄名字带一个“沟”字,针对这个村庄,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在众多的史志中我没有找到关于村庄的历史记录,只在一本乡志中发现了对于村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简单介绍,可见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在人们眼中有多么微不足道。

村庄隐于沟深林密的群山交叠处,实际上就是群山皱褶处一条大沟里的百多户人家。

而就这样一个深居简出的小村庄,多年以后竟被人们发现了它存在的价值,被人像名贵古董一样从深山里开发与挖掘了出来。

许多年来,这个大沟里的村庄一直就像一棵深深根植我心底的枣树,我能记起它开出的花、结出的果,还有沟里潺潺流淌着的小河。

我是闻着它的花香,吃着甜果,喝着甘美河水长大的山里孩子。

如今我的肉身走出了村庄,我的灵魂却从来就没有从那里走出来,从没有一刻将这个村庄忘记过。

我一直被诱惑着,我总惦记着,渴望着能回到它的从前,去采摘,去收获;

我渴望着再次走进村庄的河,用它的清波洗去我一路走来的风尘,滤去我历经红尘的千百沧桑。

只是,我没有想到村庄会长出那么多的刺。

小河干涸了。

没有河水滋润的村庄开出了更多的花,是变异的花,无香无色。

它结的果越来越少,却长出了越来越多的刺。

村庄在时间久远的干涩与无情磨砺下,青葱被一点点地锈蚀掉,一天天地露出了它的瘦骨嶙峋,像一个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贫病者。

自此后,我一直就在期盼,期盼河流能重回我被时代割裂与瓜分了的村庄,我等着它去唤醒村庄的沉寂,去滋养灌溉,去医治村庄的贫病。

我在等着它回来,而它始终没有回来。

我等来的只是村庄刺的繁盛。

尖锐的刺,那么的醒目,那么扎眼。

我被村庄的刺扎得生疼。

4.下面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封的门”表明作者所描述的村庄不是现在的村庄,而是已经失去了的村庄,表达出作者对从前村庄的深深的怀念。

B.作者写自己与乡村只有三十几分钟的路程,却相隔两头,灵魂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忽不定,追寻不到梦寐以求的村庄。

C.“对一个村庄的坚守”并不意味着反对农村现代化,它更多强调的是对自然朴素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

D.村庄长出的“刺”是在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这样的村庄现状:

经过现代化的开发而正在失去能够寄托自己灵魂的风貌。

5.文章标题以“失血”修饰“村庄”,有怎样的效果?

请简要分析。

6.文中提到“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这“温柔与明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概括并举例说明。

【答案】4.B5.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村庄比拟为正在流血的人,更加形象地写出村庄受到破坏的状况;

用“失血”具有警醒作用,有助于突出医治现代病或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主题。

6.自足自乐,鸡鸭牛狗、忙碌的女主人和叼烟袋的老汉构成了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

人际和谐(善良守德):

寡妇门前无闲言碎语,说明村民善良守德;

环境优美,地处群山交叠、沟深林密处,有潺潺流水,有花香甜果。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

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

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

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B项,“灵魂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忽不定”曲解文意,原文说“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

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失血”是用来描述人的,人失血过多,就会生病,甚至死亡,这是用拟人手法,写出“昔日温柔明丽”的故乡由于过度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以致小河干涸,青葱锈蚀的严重后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自然朴素的人文风貌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唤醒沉寂,去滋养灌溉,去医治贫病交加”的故乡的怀念,以及重新找回精神家园的强烈渴望。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对整篇文章的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这样可以明确答题的切入点。

“温柔与明丽”出现在文章第五段,这一段是对第二、三、四段的总结,所以只需要对这三段的内容进行提取和概括。

这三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往昔村庄的风土人情,第三段描写了乡村小院宁静的场景,第四段描写了“寡妇三翠家”紧闭门户的自尊和院内的生机,第五段描写了田间的祥和宁静。

这三段都描写了昔日村庄特有的风貌,也就是“温柔与明丽”的具体体现。

【点睛】鉴赏标题的作用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

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

其中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

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

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

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

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

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

消费者则表示,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增长中的快递量

2012~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及其增长速度图示

(摘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购物狂欢后遇绿色难题》,2017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

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

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

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

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要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双11”绿色化关键在于源头控制》,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

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

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

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自《做好绿色快递“加减法”当多措并举》,2018年9月25日中国物通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

B.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

C.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

D.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8.下列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亿件增长至312.8亿件,但增长速度逐年持续下降。

B.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所以缠有胶带的纸板箱在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这是纸板箱回收率低的原因之一。

C.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可操作性还不尽如人意,但在降低回收成本方面仍有示范性。

D.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早已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为我国快递绿色包装立法提供了借鉴。

9.阅读材料后,你认为我国目前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

请结合材料,从不同主体的角度简要概括。

【答案】7.C8.D

9.①国家层面:

完善立法以明确行业规范,提高快递企业环保准入门槛。

②快递企业层面:

使用绿色包装,建立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③快递用户层面:

避免快递过度包装,增强快递包装分类意识。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浪费极其严重”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一段是说消耗巨大,并非强调浪费严重。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的统计数图可知,从2015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上升。

B项,“缠有胶带的纸板箱在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理解错误,原文是“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

C项,“可操作性还不尽如人意”理解错误,原文是说“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不能因此断定“可操作性不尽如人意”。

D项,理解正确。

故选D。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

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

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本题要求分析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的措施,解答时注意下列关键语句:

“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这是从快递用户层面),“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这是从快递企业层面),“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这是从国家层面)。

对此进行整合作答。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

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