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974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docx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

2018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农业专题

☆农业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地气水土) 

(1)地形:

平原或三角洲,平坦开阔,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果业

(2)气候(光照、热量、温差、降水):

低纬热量充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旱涝灾害频繁;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瓜果糖分的积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日照强,适合瓜果糖分的积累。

 

(3)水源:

临近水源地(河流或冰川融水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区:

有充足稳定的灌溉水源,灌溉便利(干旱地区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4)土壤:

黑土、紫色土土壤肥沃,黄土土层深厚,三角洲土质疏松,无污染。

(5)草场广阔(畜牧业)

不利自然条件:

地形崎岖;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等不足;土壤酸碱度偏高或贫瘠等问题。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

靠近……,经济发达或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

 

(2)交通:

临近河湖或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有……交通线经过,水陆(海陆)交通便利。

(不利:

交通不便)

(3)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充足)且廉价或素质高。

(不利:

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4)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5)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或农业科技发达。

(6)技术水平:

冷藏保鲜技术扩大产品销售范围,良种和化肥提高产量,机械化水平高低。

(7)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

(不利:

人多地少)

(8)喜食偏好;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或不利条件):

①南方:

气象灾害多,耕地少。

②华北:

旱涝、盐碱、风沙。

③东北:

热量不足。

④西北:

干旱(或水源缺乏)。

⑤青藏高原:

低温(热量不足)。

⑥西南:

光照少、土壤贫瘠。

⑦黄土高原:

干旱和水土流失。

☆区位因素的利用改造

1)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

培育优良品种

2)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

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热量:

温室大棚;土壤铺沙,增大温差)。

3)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种植远离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农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

①优越自然条件:

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高,营养丰富;光热充足,光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②环境质量优良:

低温病虫害少,化肥农药使用少;开发晚,环境污染小等;

③作物品种优良。

    

☆农产品畅销原因:

作物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生态环保,绿色无污染;交通运输便利;具有独一无二性,时间性,不可替代(东北大米、海南冬季蔬菜瓜果、新疆瓜果)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1)部门结构:

以种植业或畜牧业为主,主要种植(饲养)……

(2)生产(种植)规模大小(水稻种植业规模小)

(3)单位面积产量高低

(4)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低

(5)商品率高低(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

(6)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高低

☆开放性区位条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确定一个表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选择支持观点,从有利区位因素和扩大种植规模的好处两方面论述;选择反对观点,从不利区位因素和坏处论述。

注:

自然条件保证高品质,社会经济条件促进规模化生产

☆扩大种植规模的好处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⑤形成规模效应,便于创造品牌效应和提高产品知名度;⑥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⑦干旱区经济林可固定沙丘,减少风沙物质来源。

☆扩大种植规模的坏处(不利影响)坡面开垦,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大量使用杀虫剂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降低;④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和樵采引起草场退化以及土地荒漠化;⑤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⑥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不利于适应市场;⑦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加剧旱洪涝灾害。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培育良种,加强对病害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自主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干旱半干旱区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④拓展营销渠道;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治理土地污染、荒漠化及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发展绿色、生态的观光农业,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改善水源灌溉条件。

☆立体农业:

山麓地带地形平坦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山上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同时发展林下副业;地势低洼的河湖沿岸发展渔业;④城市周边发展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城郊农业,如蔬菜、花卉、牛奶、蛋等。

(如何因地制宜)

☆是否大力发展某事物(发展侧重社会经济,不发展侧重环境护)     

发展(积极意义+有利区位):

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环境保护     

不发展(不利区位+消极影响):

竞争力差;浪费土地、资源、资金及劳动力;资金技术不足;距离市场远,市场需求小;不利于运输,交通运输成本高等;过度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农业地域类型

1、乳畜业(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1)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和湿润,雨天多,光照弱,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草场面积广阔;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除新西兰)。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

 

(3)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2、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1)自然因素: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③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3)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3、畜牧业: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

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

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3)不利: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西南端、东南端(墨累-达令盆地)和珠三角地区

(1)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技术先进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①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种植与牧羊混合经营,且比例相当);②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③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④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3)优点:

①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此外,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农民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种植的农忙季节是秋季和春季,农闲季节是冬季;绵羊饲养的农忙季节是冬季,农闲季节是秋季和春季。

);③生产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强:

农民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政策决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5、郊区农业(典型地区:

上海市郊区农业,生产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原因: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

(1)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靠近上海,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3)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某种农业远离市场或消费市场扩大的原因(如海南是我国冬季瓜果供应、美国南部阳光地形种植花卉和蔬菜供应北方市场、阿根廷牛肉出现在世界各地餐桌上、荷兰鲜花装点世界等):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6、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区位分析    

(1)典型地区:

我国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及中亚、西亚、北非(埃及)等。

 

(2)自然区位因素:

有利:

①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

①水资源短缺;②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大;③土壤的盐碱化现象严重等

例: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③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

例: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7、河谷农业(我国典型地区:

青藏地区) 

(1)区位因素有利:

光照充足;不利:

热量不足。

 

(2)农业布局在河谷地区有利条件:

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8、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中央大平原) 

(1)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位于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工业比较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③水路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国家政策扶持 、

(3)不利:

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大等。

 

(4)基本特征:

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大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单产高,专业化程度高

我国东北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9、我国水稻种植业(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1)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三角洲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充足;②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④当地人喜食大米 

(3)不利:

①人多地少;②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③酸雨危害.

变式:

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③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④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

⑤不利条件:

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4)特点:

A、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B、单产高,商品率低;C、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D、水利工程量大

10、热带种植园农业

热带经济作物(咖啡、可可、橡胶、香蕉等)经营方式:

企业化种植园 .

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

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其他典型农业区位条件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酸性土壤。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条件:

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③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④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⑶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夏季晴朗天气多,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有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水源便利;

④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6)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7)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

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我国南方:

光热水充足且配合好,土地类型多样,物种丰富。

 

工业专题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

有(不)利条件:

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和协作配套

1.自然因素(原地水动) 

(1)原料:

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2)能源: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3)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4)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   

2.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2)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3)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素质高→劳动密集型工业 

(4)技术:

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信息网络发达,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5)农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  

(6)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

某时期国防需要。

  

(7)个人行为(或偏好):

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8)工业惯性:

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9)土地面积广阔,价格低

(10)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

3、环境因素(评价是否合理)

(1)风向:

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④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2)水源:

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3)固体废弃物污染: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接近风景区和文教区);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4)生态环境:

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典例】 

例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例2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①距铁矿区近:

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

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

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

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

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例3天津发展海洋化工的优势条件:

①原料充足:

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②能源丰富:

附近有开滦煤矿、华北油田等,而且有统一电网;③地势平坦开阔;④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⑤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⑥依托京津,背靠“三北”,区域协作条件好;⑦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主要劣势区位

①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能源、水源不足。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

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

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④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能源、资源不足。

☆工业地域类型(选择题)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因

市场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

原料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

接近原料产地

动力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工业集聚

意义: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创新;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提高利润和形成品牌效应;⑤便于集中处理污染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过度集聚的影响:

①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②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③原料燃料供应困难;④加剧环境污染,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

☆工业分散好处:

①充分利用各地区位优势(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②减轻老工业区环境污染和用水用电紧张状况。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④劳动力丰富廉价;

多侨乡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

①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对外资吸引力下降;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为主)

1、高新技术产业“硅谷”:

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印度班加罗尔、我国中关村等。

A.区位分析:

(1)自然:

①地理位置优越:

便于产品的运输和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②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使人心情舒畅,利于产品技术创新;

(2)社会经济因素:

①科技发达,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雄厚,为科技产品开发提供智力支持;②靠近航空港或便捷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完善,利于迅速占领市场;③政策大力支持;④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B.特点: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区位分析(轻工业):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⑥小城镇用水用地方便;⑦交通运输便利。

 

☆传统工业区

鲁尔区发展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品质优良,开采便利;②离铁矿区较近;③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④河海联运,水陆交通便捷;⑤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①采煤业的衰落;资源枯竭,开采深度加大,开采成本;②世界性钢铁过剩;③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

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治理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①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传统产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规模;②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

①由接近原料原则调整为安排在核心区边缘地带;②压缩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发展工业旅游

3、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完善交通网络;

4、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率;

5、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6、加强生态建设,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采用清洁能源,减少三废排放;

7、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创新,树立品牌,拓展营销渠道。

☆分析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生产的意义: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大气质量;(5)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产业转移方向、原因(选择题)

劳动密集型工业

高耗能高污染工业

发达地区→落后地区

城市→乡村;东部沿海→中西部内陆;欧美→港澳台、日韩→中国大陆;中国→非洲、拉丁美洲

原因

劳动力和土地廉价;自然资源丰富;转移污染;环保成本低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

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居民增收;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不利:

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占用耕地土地资源  

☆产业转移对迁出地影响

有利:

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高端先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不利:

短期内造成经济衰退,人口失业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大气透明度高,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