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929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高二语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docx

高中高二语文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怀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姓名

孙丽

所属单位

邹城市第一中学

联系地址

邹城市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273500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5课时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就是杜甫,一生忠君爱国,“穷”善天下。

在时代忧患中,他的眼睛始终是往下看,他看到的是国家的残败,百姓的苦难,他忧心忡忡,歌声凄苦。

当很多人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抛洒怜悯之泪时,他却为石豪村一对生离死别的老农唱一曲悲歌。

读他的诗我们泪洒衣襟;读他的诗,我们肝肠如火。

他始终以他的行动践行着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规范。

从盛世青年时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到乱世垂暮时的“戎马关山北,评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一生忠爱缠绵,用他的生命来写他的诗篇。

他的律诗以开阔的意象抒写深广的社会现实和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不绝的回响。

杜甫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从平民到圣人的超越。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杜甫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杜甫的爱国情怀,培养感悟爱国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

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

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杜甫在爱国诗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杜甫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杜甫的诗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流传千古?

专题划分

专题1:

走近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诗篇

专题2:

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一

走近杜甫的忧国忧民诗篇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有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正是他爱国爱民高尚情操的的真实写照。

他的诗歌无不反映民间疾苦,充满写实主义精神。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诗篇体会诗词中情感。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选择你喜欢的杜甫的一首诗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杜甫的两首诗,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诗,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了解杜甫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关中地区闹革命,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经亲友的帮助,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跳塔,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

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流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运。

挡是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本首诗选自《杜诗详注》。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石壕,也叫石壕镇,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

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

引领诵读

引导学生诵读《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自己的体会。

活动二:

感悟情怀

作者是怎样展示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的?

引导学生将圈、点、勾、画,反复品味。

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

品味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正是他爱国爱民高尚情操的的真实写照。

他的诗歌无不反映民间疾苦,充满写实主义精神。

活动四:

阅读升华

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

拓展延伸

拓展:

阅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蜀相》、《登高》、《登楼》这些诗

用书面文字赏析其中一首,重在品味诗中“忧国忧民”的情感。

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布置作业:

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诗歌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3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处于唐王朝极盛而衰的特殊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兴衰对比具有特别强烈痛切的感受。

这是任何时代的诗人都难以相比的。

又由于他个人特殊的遭际,才能使盛世所赋予他的远大理想和时代责任,感在乱世中得到深化,使他对现实的批判产生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

从以上几首诗词中,探讨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杜甫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

根据对杜甫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

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

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够依据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每个时期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3.杜甫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杜甫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

检查背诵

检查以上几首诗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

探究思考

(1)你能将《望岳》《兵车行》《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四首诗分成四类吗?

(2)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引导学生将杜甫的诗词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

活动三:

情感探究

每个时期的词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此时的杜甫处于盛唐晚期,青年杜甫就像初出茅庐的人,充满了理想与抱负。

第二时期:

困居长安。

此时杜甫创作的诗中反映自己仕途失意,求官不得的内容,从中表现出自己的无奈,而另一方面,杜甫也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盛唐光环之下官僚的腐败,百姓生活之苦,此时杜甫的诗中又多了几分讽刺与批评的味道。

第三时期:

陷贼和为官时期。

诗人杜甫更多地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思融入到诗作中,诗风变得更沉稳、更富有忧国情怀。

第四时期:

西南漂泊时期。

表达自己怀古伤今的情感。

活动四:

集中讨论

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诗词的影响。

活动五:

博客交流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

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

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

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1.能够背诵杜甫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