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951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docx

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

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

答案 A

2.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答案 C

解析 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形成的,故突触中可能含有树突的结构;无论兴奋与否,神经递质都在合成,只是在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才会引起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反射弧中有突触,突触决定了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单向传导。

3.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

如图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

答案 A

4.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

B.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

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的分泌活动

D.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为靶器官

答案 A

解析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 A

6.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答案 C

解析 曲线ab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ef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A错误;曲线bc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e段时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因此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两者血液中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不同,B错误;在血糖调节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正确;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而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7.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

D.局麻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

答案 A

8.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

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 D

9.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持续38℃时散热量与产热量保持平衡

B.体温升高都是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C.感染病菌时人体发烧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甲状腺的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答案 B

解析 体温持续维持在38℃,说明此时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体温升高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感染病菌时人体发烧有利于机体免疫系统杀灭病菌,维持内环境稳态;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还能通过垂体间接实现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

10.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1分子的ATP,它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B.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差

C.Na+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时需要消耗ATP

D.Na+K+泵为静息电位产生储备了细胞内液的K+

答案 D

11.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 D

12.对小鼠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注射放射性碘,②注射一定量促甲状腺激素。

定时进行甲状腺放射性强度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射性碘经协助扩散进入甲状腺细胞

B.若不注射促甲状腺激素,曲线下降速率加大

C.图示时间内,小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含放射性碘

D.曲线下降段,小鼠血液中能检测到放射性碘

答案 D

解析 放射性碘经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甲状腺细胞,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若不注射促甲状腺激素,曲线下降速率减小,B错误;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会导致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下降,因此在图中曲线下降段,小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有放射性碘,C错误、D正确。

13.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制造基因表达时能促进化能合成作用合成葡萄糖

B.TORC2蛋白分子开关的功能与血糖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

C.TORC2蛋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特异性受体

D.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TORC2蛋白在体细胞中都存在

答案 B

14.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如图为进食等量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导致胰岛素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当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与孕妇相比,正常女性体内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B项错误。

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项正确。

题图中孕妇体内胰岛素含量的峰值大于正常女性,而血糖浓度却高于正常女性,很可能是孕妇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C项正确。

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以降低血糖浓度,D项正确。

15.下表中表示的活性物质、其作用的细胞及其作用的结果均相符的是(  )

组别

活性物质

相应细胞

结果

甲状腺激素

几乎所有的体细胞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胰高血糖素

肌肉细胞、肝脏细胞

细胞内糖原水解

抗原分子

B细胞或记忆细胞

细胞增殖分化

神经递质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神经细胞兴奋、肌肉细胞收缩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16.下图是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__个完整突触,与B相连的是反射弧的_______

(填“感受器”或“效应器”)。

(2)若图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如果该图表示血糖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①可表示______细胞,其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

答案 

(1)3 效应器 

(2)延长 (3)胰岛B 胰岛素

解析 

(1)突触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题图中一共有3个完整突触。

B神经元的轴突与①相连,B产生的兴奋能传向①,故①是效应器。

(2)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兴奋能沿环形结构反复传递,因此,能使兴奋传递持续的时间延长。

(3)血糖升高后,下丘脑会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并使其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故①表示胰岛B细胞,是反射弧上的效应器。

17.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据图回答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可能是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____的功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________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________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图中分泌物a为胰岛素,则细胞甲为____________,引起细胞甲释放分泌物a的另一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0 

(2)递质受体 (3)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胰岛B细胞 血糖浓度升高

18.钙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与骨和牙齿的形成以及肌肉功能等有关,所以血钙水平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如图反映了人体内血钙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作答。

(1)降钙素作用于肾脏相关细胞时,与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相结合,引起尿液中钙浓度的________;还可以与成骨细胞结合,_______,最终使得血钙浓度降低。

(2)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使得钙在小肠处的吸收率________;可以引起钙在骨组织中的溶解,进而将钙离子释放入________;还可以促进肾脏对钙的________,最终使得血钙浓度升高。

(3)人体内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当钙离子含量偏离正常范围时人会表现出相应症状,比如,人体发生肌肉抽搐就可能是因为钙离子含量________所致,由此推测钙离子可以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性。

答案 

(1)(特异性)受体 升高 促进成骨细胞对Ca2+的吸收利用 

(2)升高 血液 重吸收 (3)太低 降低

解析 

(1)降钙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需要先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图中显示,在血钙浓度上升后,降钙素发挥调节作用,最终使血钙浓度降低以恢复正常,降低血钙浓度可以通过两条途径:

一是降钙素作用于靶器官肾脏,促进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二是降钙素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吸收和利用钙离子。

(2)图中显示,甲状旁腺激素是在血钙浓度下降时发挥作用的,最终使血钙浓度上升以恢复正常,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也可以使钙在骨组织中溶解,然后释放到血液中,还可以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减少钙随尿液流失,这些调节的结果是使血钙浓度上升。

(3)血钙含量太低时会引起肌肉抽搐,肌肉抽搐是肌肉持续兴奋的表现,在血钙含量正常时,肌肉不会出现抽搐,说明钙离子有降低骨骼肌细胞兴奋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