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956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docx

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编

2019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朝代歌

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2、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3、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4、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5、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夏商周的政治经济

中华文明的起源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1)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2、知道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1)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已经实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在干栏式房屋。

(2)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其中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两个部落结盟后经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继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依次是尧、舜、禹,其推举部落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度

5、了解夏商周三朝的更替

(1)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所以商朝也称为殷朝。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大战,灭商建立西周

6、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其中,山东境内的诸侯国有齐、鲁。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

实质:

巩固奴隶制国家。

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一国”~西周分封制】

7、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1)春秋时期,齐桓公以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地处东方,经济富庶,称霸中原。

晋文公在城濮大战后称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国问鼎中原。

(2)战国时期,出现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站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战国末期的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8、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根本原因:

春秋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影响:

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末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巩固

1、了解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同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秦朝。

(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全国通用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文字,全国通行小篆,后来又推广隶书。

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军事上,派遣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事实,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政治上推行推恩令,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思想上,焚书坑儒,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经济上,将地方上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

(2)丝绸之路:

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今天的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

作用: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5、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在右面空白处设计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6、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1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五胡内迁),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2)中原地区的人民迁往江南,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三单元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1知道隋统一的史实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繁荣。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隋文帝时期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

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时期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大国学选拔规模,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武则天时期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科目。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原因:

开明的治国思想(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治国政策(如:

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贤纳谏(如:

魏征)。

表现:

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不断增强。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原因有:

注重发展生产,任用贤人等。

(2)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

8世纪时期,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唐蕃“合同为一家”。

6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有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第四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农业: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江南茶树的种植有很大发展。

(2)手工业:

北宋时期,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和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3)商业:

东京和临安成为最大的商业都市,海外贸易兴盛;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设立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

北宋时期,四川一带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4)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移完成。

原因:

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自然条件优越

北乱南稳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以宋代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为例,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1)妇女缠足

(2)饮食:

北面南米,北肉南鱼(3)出门乘坐牛车,驴车,轿。

(4)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

(5)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与两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是:

北宋:

辽、西夏南宋:

西夏、金、蒙古国、元

(2)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战(如:

北宋辽—澶州之战;南宋金—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如:

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加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

有战有和,但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2)忽必烈巩固统治的措施:

经济上:

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开凿运河,开辟海运,便利了南粮北运。

政治上:

实行行省制度,正式管理西藏,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理。

(3)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五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朝:

在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

,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实行削藩。

(2)清朝:

雍正帝时期设置军机处,(皇权进一步强化的表现),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原因:

国力强盛

(2)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3)在位皇帝:

明成祖

概况:

1405—1433年,从刘家港

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地位: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6)作用:

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明初:

戚继光抗击“倭寇”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3)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

1689年,中俄签署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顺治、康熙分别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帝时期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等地的管辖。

另外乾隆帝还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体现了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5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了解清王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

“闭关锁国”政策的涵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表现:

仅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积极:

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

工艺的成就。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2)四川成都平原盛行的青铜文化是三星堆文化。

出土有:

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2知道《九章算术》和祖冲之的主要贡献,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汉代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创五禽戏;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2)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上的重要文献。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学著作。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介绍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

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场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隋朝工匠设计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北京:

元明清三代的都城。

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组成。

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西汉早期出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印刷术:

隋唐时期出现,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多年。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应用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的航海活动准备了条件。

火药:

唐中期出现,唐末用于军事,宋元时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思想文化

7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商周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叫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为大篆。

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8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孔子: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时常复习。

他的言论集中在《论语》一书。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那些学派?

各自代表人物以及其主张?

㈢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有墨、儒、道、法、兵家等学派。

学派

代表

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政以德、爱人、仁

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谐

孟子

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②要求统治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

代表作《道德经》。

事例:

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和平发展、和谐(在今天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法家

韩非

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②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采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

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今天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

依法治国;团结友爱;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理解、体贴别人;学会辩证方法看待问题等。

9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兴起,对我国文化也有深渊影响。

10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宋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著名的词人有苏东坡,李清照和辛弃疾。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一部优秀的史学与文学著作。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12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隋唐书法家颜真卿创立了“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柳公权创立“柳体”。

宋代著名书法家有米芾,蔡襄,黄庭坚,苏轼。

元朝有赵孟頫。

明朝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唐朝的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元代著名的画家赵孟頫的画属于“神品”。

明朝著名画家徐渭等。

清朝的“扬州八怪”发展了徐渭的笔墨手法。

(3)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杰出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北朝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4)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悲剧《窦娥冤》。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近代前期的侵略与反抗以及近代化的探索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最能体现英国的侵略本质)。

(3)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知道太平天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1)1860年,太平军取得青浦大捷;1862年在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头目。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1)1856年—1860年,英、法、美、俄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瑷珲条约》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1)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壮烈牺牲

(2)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增辟通商口岸。

(3)影响:

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马关条约》与其它条约不同之处:

①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②便于资本输出;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④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特征。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次战争镇压了义和团运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洋人的朝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影响:

①给中国人民增加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⑸《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最突出不同点:

列强获得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二)近代化的起步

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福”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1)主要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近代第一个重工业)。

(2)洋务运动的作用: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8、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体现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2)影响: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9、了解孙中

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894年组织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武昌起义:

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教训和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0、列举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1)1915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作用:

积极: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消极: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学习西方

历史事件

领导阶级

口号

性质

第一

阶段

经济、器物

武器、技术

洋务运动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二

阶段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救亡图存

变法图强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第三

阶段

思想文化、

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