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043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docx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红花校发〔2015〕17号

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

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为深化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办发﹝2008)66号)和《甘肃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甘人发200847号)以及《兰州市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岗位设置方案》(洞中发[2014]26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聘用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适合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

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理管理;坚持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坚持岗位管理与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员聘用制度,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

三、竞聘范围

在编在职教职工。

四、领导小组

组长:

闫华栋

副组长:

赵国英

成员:

马忠福、王海清、刘永泽、把奉宏、施保国、缪培杰、冯学斌、孔令育、寇世东、康宗福、王晟民、祁有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马忠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岗位设置情况

经区人社部门批准,我校岗位总量为54人,其中:

专业技术岗位53人,工勤岗位1人。

(1)专业技术岗位中副高级岗位7个,其中:

五级岗位1个,岗位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六级岗位3个,岗位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七级岗位3个,岗位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

(2)中级岗26个,其中:

八级岗位8个,岗位名称为中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九级岗位10个,岗位名称中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十级岗位8个,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

(3)初级岗位20个,其中:

十一级岗位10个,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岗位;十二级岗位10个,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二级岗位。

(4)工勤岗位总数1个,其中:

五级岗位1个,岗位名称为司炉工岗位。

六、各类岗位标准

根据《甘肃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甘人发[2008]47号)文件规定,竞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内部不同等级岗位,在现等级岗位上,除必须具备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取得相应层级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3.具有相应层级及其以上教师资格证。

(二)业绩条件

业绩条件是指竞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内部等级岗位时,在现等级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业绩要求。

包括:

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

对内部等级岗位的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条件要求不同,必须符合内部等级岗位各自的要求。

1.中小学高级教师一、二、三级岗位任职条件

任现等级岗位以来,基本条件符合统一规定和要求。

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副高级五级)至少要符合下列第1条业绩1项,或第2条业绩2项。

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副高级六级)至少要符合下列第2条业绩1项。

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副高级七级)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规定,取得中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具备竞聘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任职条件资格。

重大业绩

(1)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育科研一二等奖。

(2)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省科技功臣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公示名单的专家、学者。

突出业绩

(1)作为前3名获奖人,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育科研三四等奖;或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或2次三等奖。

(2)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任课教师能针对本地区本校教学实际改革教学方法,承担并完成省级教研课题2项,并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专家鉴定认可有一定推广价值。

(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3)参加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本人完成的字数累计在1万字以上;或参加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本人作为主编或编审(均为排名第一)完成地方课程教学用书1部以上(不含各种练习册、各种试题);或作为参编者,木人完成的字数累计在3万字以上(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4)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专著(译著)1部;或作为合作者,本人撰写的字数不少于4万字(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5)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通讯作者(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全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6)本人或本人培养辅导1年以上的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全国本专业竞赛、考评中获一二等奖或相应名次;或获全国三等奖、全省一二等奖2次。

(7)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优质,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的质量评价活动中,本人所带课程2次获市州质量评价前3名。

(8)获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教学新秀(能手)等教学活动奖励;或2次获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上述教学活动奖励。

(9)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目前仍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班级获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或2次获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上述奖项。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10)获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含德育方面先进称号,下同);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获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次或其中2个。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11)担任省级本专业学会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或担任全国本专业学会理事;或受聘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或担任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建的各类评审组织(不含学会、协会)的成员2届。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2.中学一级教师一、二、三级岗位

任现等级岗位以来,基本条件符合统一规定和要求。

中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中级八级)至少符合下列第1条业绩1项,或第2条业绩2项。

中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中级九级)至少符合下列第2条业绩1项。

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中级十级)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规定,取得中小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分别具备竞聘中小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任职条件资格。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重大业绩

(1)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育科研奖、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2)获省园丁奖等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突出业绩

(1)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三四等奖。

(2)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市州教育行政部门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3)参加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出版的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本人作为主编或编审(均为排名第一)完成地方课程教学用书1部以上(不含各种练习册、各种试题);或作为参编者,本人完成的字数累计在2万字(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4)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专著(译著)1部;或作为合作者,本人撰写的字数不少于4万字(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5)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通讯作者(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全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省级及兰州市城区专职教研人员、教育刊物编审人员增加一倍要求)

(6)本人或本人培养辅导1年以上的学生或集体(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考评中获优秀奖或取得名次;或在全省本专业竞赛、考评中获全省一二等奖、取得名次;或全省三等奖、市州一等奖2次。

(7)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目前仍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班级获县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或3次获校级上述奖项。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8)教学目标明确。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在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的质量评价活动中,本人所带课程获市州质量评价前3名;或在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的质量评价活动中,本人所带课程2次获县区质量评价前3名。

(9)获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最佳课、优秀教学观摩课、教学新秀(能手)等教学奖。

(10)被评为市州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专家,市州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市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获省直厅局、市州党政机关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或获县委县政府、市州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11)担任市州级本专业学会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或担任省级以上本专业学会理事;或受聘为市州级学术刊物编委;或受聘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或担任市州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建的各类评审组织(不含学会、协会)的成员2届。

(省市属单位不累加计算)

3.中学二级教师一、二级岗位

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岗位(初级十一级)任现等级岗以来,基本条件符合统一规定和要求,其他业绩基本达到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

中学二级教师二级岗位(初级十二级)接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规定,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分别具备竞聘中学二级教师二级岗位任职条件资格。

4.中小学三级教师岗位(初级十三级)

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规定,取得中学三级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分别具备竞聘中学三级教师岗位任职条件资格。

七、竞聘程序和方法

(一)竞聘程序

(1)制定并公布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公布竞聘方案,明确竞聘的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以及竞聘上岗的程序、方法等。

(2)报名与资格审查。

竞聘上岗领导小组应对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职业资格、任职年限及相关奖项等情况进行核查,审查通过后进行公示。

(3)按照竞聘上岗办法和竞聘上岗的程序开展竞聘。

(4)确定拟聘人员。

根据竞聘情况和民主测评结果,结合工作需要,由竞聘上岗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员。

(5)公示结果。

拟聘人员名单及拟聘岗位张榜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举报拟聘人员的问题,经核查属实的,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取消其拟聘资格。

(6)按规定程序报送红古区人事局登记备案。

(7)订立或变更聘用合同。

(8)办理聘用手续。

(二)竞聘办法:

中学高级教师(六、七级岗位)和一级教师(八、九、十级岗位)竞聘时在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中达到条件的多少从高到底确定岗位,同等条件下任职年限早着优先。

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岗位(初级十一级)近五年来年度专业技术考核中至少三次优秀,或具有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八、有关问题的规定和说明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使用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省、市州人事(职改)行政部门审定的有资格通知权的人事(职改)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所发的任职资格文和资格证原件为准。

2.取得小范围有效(兰外有效、单位有效)任职资格的人员,流动到要求大范围有效(全省有效)任职资格的单位,在未取得大范围有效任职资格前,暂按下一层级岗位认定内部等级岗位。

3.未经各级人事(职改)行政部门认可的单位有效资格,不作为认定内部等级岗位的依据。

4.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使用过或超过部分的业绩条件,不作为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再次竞聘高一等级内部等级岗位的条件重复使用。

(二)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计算

1.任现等级岗位以来取得的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除注明不累加计算的业绩条件外,其他业绩条件计算够1项条件后,超过部分的业绩可以累加计算。

但竞聘取得高一等级岗位后,之前超过的业绩不再累加到下次竞聘更高等级岗位的业绩中计算。

2.高等级岗位落聘到低等级岗位的人员,再次竞聘原高等级岗位时,其原竞聘高等级岗位使用过的业绩,可作为再次竞聘原高等级岗位的业绩条件使用。

3.同一成果(项目、著作、译者、教材等)获奖、通过鉴定验收、公开出版、效益显著等,只计算1次,不重复计算,同一先进称号也不重复计算。

4.专业技术人员在业绩条件要求不同(条件高低、数量多少等)的单位之间流动,其业绩条件要按新单位的要求重新计算。

(三)合作成果计算方法

1.获奖项目参加者按下表计算比例:

获奖等级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第5名

第6名

第7名

第8名以下

国家级一二等奖

100

100

100

100

100

90

80

依次递减10

国家级三四等奖

省部级一二等奖

100

100

100

90

80

70

60

依次递减10

省部级三四等奖

市厅级一二等奖

100

100

90

80

70

60

50

依次递减10

市厅级三四等奖

县区级一等奖

100

90

80

70

60

50

40

依次递减10

2.鉴定项目参加者按下表计算比例:

项目级别

项目参加者备自所占比例(%)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第5名

第6名

国家级

100

100

80

60

40

20

省部级

100

100

80

60

40

20

市厅级

100

80

60

40

20

 

3.合作项目按上述办法计算比例后,本人所占比例只有达到或超过100%时,才能计算为完成1个项目。

高等级项目可以和低等级项目合并计算为低等级项目所占条件。

4.合作论文第一作者按1篇论文计算,共他人员不再计算比例。

其中明确撰稿执笔人和通讯作者的,执笔人和通讯作者按1篇论文计算,共他人员不再计算比例。

5.合作论著、教材等第一主编按100%计算,其他人员按以下办法计算:

(1)注明各自完成章节内容的,按实际完成部分计算。

(2)未注明各自完成章节内容的,除去第一主编撰写不少于1/4的内容外,其他人员和剩余内容按以下比例计算:

不也括第一主编合作人数

除去第一主编1/4以上内容外其他人员各自所占比例(%)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2

60

40

 

 

3

50

30

20

 

4

40

30

20

10

 (3)本人完成部分不够100%条件,但达到或超过3万字以上者,可按1篇相应级别论文对待。

 (四)关于获奖项目和先进称号

1.本条件所列奖项和先进称号,包括同等规格同等级别的奖励。

如未分等级,原则上按同级三等奖计算。

所有奖项和先进称号以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准,或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参加活动中获奖。

2.集体奖项和先进称号中未明确个人地位和作用的,不能作为个人条件使用。

3.本条件中的“先进称号”是指因专业工作成绩突出,在某一行政区域或行业系统授予的常设综合性先进称号。

凡授予的单项工作先进称号,降低一个等级对待,即省部级按市厅级、市厅级按县区级对待。

(五)关于论文

1、本任职条件中的论文是指在相应学术期刊正刊发表的论文。

增刊、副刊、专刊上发表的论文,降低一个等级对待,即国家权威期刊的增刊、副刊、专刊上发表的论文按省级论文对待;省级刊物的增刊、副刊、专刊上发表的论文按市级论文对待。

2.获奖论文不能按获奖项目对待和折算计分,但可以计算1篇同等级别论文。

获奖论文以上级教育部门通知,学校组织的为准,自行参加比赛获奖的论文不予认定。

3.论文中的其他要求及刊物级别的认定,暂按《甘肃省评定职称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试行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执行。

(六)关于业绩材料时间的认定

本方案中业绩认定的时间为任现职以来至今。

(七)说明

本方案方案中未归定情况出现,有领导小组请示上级部门后讨论决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竞聘高一级岗位。

1.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规范要求的行为,且造成不良后果。

2.出现职能部门认定的重大责任事故。

3.不能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

4.近三年年度考核有不合格的。

5.违犯《计划生育条例》者。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二日

 

主题词:

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红古区洞子初级中学2014年9月12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