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116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9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随堂练习第1单元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地球不同月份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1~3题。

1.当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悉尼的昼长(  )

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

2.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  )

A.北极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

B.北京昼长夜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长江流域桃红柳绿

3.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11月12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甲B.乙

C.丙D.丁

1~3.解析 由公转轨道示意图可知图中甲位于近日点位置,对应月份为1月初;丙位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故可推知乙为4月初,丁为11月初。

第1题,地球从甲公转到乙位置时,即从1月初至4月初,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故位于南半球的悉尼昼长会一直变短。

第2题,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黄河站可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长江流域桃红柳绿应发生在北半球春季。

第3题,可根据亚运会的开幕时间确定丁地最符合题意。

答案 1.A 2.B 3.D

2010年11月18日狮子座流星雨在北京时间5:

40爆发。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观测流星雨的地点最佳的是(  )

A.灯火通明的居民区B.地势低洼的工业区

C.地势较高的郊区D.视野开阔的飞机场

5.若流星雨发生时,下列城市均为晴天,则最好的观测城市为(  )

A.台北市B.拉萨市

C.上海市D.武汉市

4~5.解析 观测流星现象应选择大气透明度高、大气污染轻、地势较高的地区及人工光源干扰少的夜晚。

故第4题,地势较高的郊区观测流星雨较佳。

第5题,台北市、上海市在我国位置相对靠东,当北京时间为5:

40时,都接近黎明,天空不够黑暗。

武汉市虽为夜晚,但与拉萨比大气污染重,地势也较低,空气稠密,透明度低。

答案 4.C 5.B

2010年9月1日“北京—塔什干”首次开通航班。

由北京飞往塔什干(约69°E)用时约3小时15分。

据此完成6~7题。

6.塔什干地方时与当地区时相差约(  )

A.12分B.24分

C.26分D.28分

7.假设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日8:

50起飞,到达塔什干时当地时间约为(  )

A.9月1日9:

05B.9月1日15:

05

C.9月1日12:

05D.8月31日3:

05

6~7.解析 第6题,塔什干经度约为69°E,故其使用东5区的区时,即75°E的地方时。

即可列式:

(75°E-69°E)×4分钟=24分钟。

第7题,可利用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先求出当时的塔什干的区时,即(9月1日8:

50-3小时),飞机3小时15分之后到达,即可再加上3小时15分,结果为9月1日9:

05。

答案 6.B 7.A

如图所示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8~9题。

8.图中最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9.图中1~2千米高度最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8~9.解析 对流运动越旺盛,越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相反,有逆温层存在,对流运动不旺盛,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但有利于飞机飞行。

答案 8.A 9.D

北京时间2011年4月20日16时有一艘轮船要穿过汤加东侧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结合右图完成10~12题。

10.若轮船通过日界线用时为5分钟,则通过后的当地时间可能为(  )

A.4月20日15时55分B.4月21日20时05分

C.4月19日20时05分D.4月19日15时55分

11.当轮船刚要穿越日界线时,地球上的另外一条日期界线是(  )

A.120°EB.60°W

C.0°D.120°W

12.下列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与题中时间最接近的是(  )

10~12.解析 第10题,当北京时间是2011年4月20日16时时,东十二区,即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时区为2011年4月20日16时+4小时,即4月20日20时;西十二区的时间应为4月19日20时。

因此地球上此刻有19日和20日两个日期,若轮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则当地时间为4月19日20时05分;若轮船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则北京时间为4月20日20时05分,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

第11题,当轮船刚要穿越日界线时,为北京时间20日16时,另外一条日期界线此时应为0点。

故可求出120°W符合题意。

第12题,利用题中时间为4月20日,此时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位于0°~23°26′之间,故可排除A、C项。

D项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出现极昼现象,说明该图表示的是6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即可排除D项。

答案 10.C 11.D 12.B

如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

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①地的太阳辐射可能为(  )

A.6000B.5500

C.6300D.6800

14.影响图中③地农作物生长的制约因素是(  )

A.气温低B.降水少

C.海拔高D.光照不足

13~14.解析 第13题,可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判断,①地外围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为6000,再向东或向西第2条等值线数值是5500,说明①地为高值区,即6000<①<6500。

第14题,由图中经纬网及③地年太阳辐射极贫乏都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四川盆地。

该地海拔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但由于多云雾天气,太阳辐射较贫乏,即光照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

答案 13.C 14.D

如图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图,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通过朝南的反光镜的角度调节,可以保证室内获得充足的阳光,且阳光如①②③箭头所示从正南方照射时,北京时间是14点。

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地位于(  )

A.热带B.北温带

C.南温带D.北寒带

16.该地的经度是(  )

A.70°EB.30°W

C.90°ED.150°E

15~16.解析 第15题,由材料和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均从正南方向射入,因此该地位于北半球,且没有直射或极昼、极夜现象,故为北温带。

第16题,阳光从正南方照射时(当地正午12点),北京时间为14时,故当地经度为120°E-2×15°=90°E。

答案 15.B 16.C

如图为某人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八区区时)。

此时东八区为11:

00。

读图完成17~19题。

17.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美国B.澳大利亚

C.中国D.南太平洋

18.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夜长12小时B.乙地昼长20小时

C.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D.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19.此季节(  )

A.华北地区为多雨季节

B.台湾岛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

C.巴西高原一片葱绿

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17~19.解析 第17题,由题干信息“此时东八区为11:

00”,可先求出直射点(时间为12:

00)的经度为135°E。

再利用图中70°S为0时日出,恰好出现极昼,可知70°S为极昼边缘纬线,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70°)S=20°S。

再结合各地区或国家的经纬网范围可判断出(20°S,135°E)位于澳大利亚。

第18题,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位于赤道,其余三地位于南半球。

甲地恰好出现极昼,夜长0小时。

丙地昼长夜短,不可能地方时16时日落。

丁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日出,故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

第19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故A、D项可排除;B项,因此时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是否向南运动,故B项有两种可能。

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夏季草原一片葱绿。

答案 17.B 18.B 19.C

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d为a线与c线的交点。

读图完成20~22题。

20.当d地的地方时为5时40分,则d地所处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

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

21.若d地的地方时为22时30分,则d地的纬度可能为(  )

A.5°~15°B.20°~35°

C.40°~55°D.60°~75°

22.若b点为c线的中点,当b、d两点重合时,可以确定此刻(  )

A.一定是二至日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平分

D.c线的时刻为6时或18时

20~22.解析 第20题,当d地的地方时为5时40分时,说明a线为晨线,则d点所在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故若d在北半球,应对应3月21日~9月23日之间的月份,若d在南半球,则应对应9月23日~3月21日之间月份。

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

第21题,若d地的地方时为22时30分,则a线应是昏线,且d点的昼长达到21小时,因此该地应位于高纬度。

第22题,若b点为c线的中点,即b点为赤道,当b、d两点重合时,即晨昏线与某经线交于赤道,只能判断出该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18时,其它情况无法确定。

答案 20.C 21.D 22.D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结合下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发射瞬间的时间是(  )

A.新加坡——10月1日19时59分57秒

B.伦敦——10月2日10时59分57秒

C.纽约——9月30日5时59分57秒

D.巴西利亚——10月1日7时59分57秒

24.此时之后的1个月中,下列城市昼长变长的是(  )

A.新加坡B.巴西利亚

C.纽约D.伦敦

25.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据此完成23~25题。

23.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时B.13时

C.16时D.19时

24.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

A.东方B.西方

C.南方D.北方

25.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

A.9月21~30日B.10月1~10日

C.10月11~20日D.10月21~30日

23~25.解析 第23题,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时间应接近正午12时,据此可求出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非常接近19时12分,故选D。

第24题,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时间应为正午12时左右,则日落时间也为正午12时左右,即此地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经线上,且太阳直射点在其正南,故日落于黄河站的南方。

第25题,黄河站(78°55′N)开始出现极夜时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南移至11°05′S时,当极夜结束时太阳将再次直射11°05′S,因此前一年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到黄河站出现极夜(太阳直射11°05′S)的时间应与第二年太阳再次直射11°05′S(3月9日)到春分日(3月21日)的时间相等。

答案 23.D 24.C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分析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我国与全球太阳总辐射量对比

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日)

90°N

60°N

40°N

20°N

20°S

40°S

60°S

90°S

3月21日

0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0

6月22日

1093

994

1007

950

802

576

304

48

0

9月23日

0

445

685

842

897

844

690

452

0

12月22日

0

51

325

615

856

1014

1074

1061

1166

(1)3月21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比同纬度的南半球太阳辐射________;表中四日,90°S太阳辐射最丰富的是________。

(3)与我国30°N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很多,简述其原因。

解析 第

(1)、

(2)题可以从表中直接读出。

第(3)题,30°N的西部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大很多的原因应从海拔和天气因素两方面分析。

答案 

(1)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

(2)丰富 12月22日

(3)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多晴朗天气,大气洁净。

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将图1所示节气太阳光照图转绘到下图中。

(要求:

①在图的右侧用箭头画出三条太阳光线;②用阴影表示黑夜)

(2)图1中所示的日期对应的节气是________,对应图2甲~丁中的________点。

此日A、B、C三地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3)当地球运行在图2中③段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并向________移动;此时北京的昼长变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变_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北京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长

D.新疆葡萄成熟

解析 由图1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极夜现象,故可判断节气为冬至日。

图2中可根据甲、丙地轴的倾向,判断出甲为夏至日,丙为冬至日,故乙为秋分日,丁为春分日。

答案 

(1)见下图:

(2)冬至日 丙 B C A 12 22 8

(3)北 南 短 小 先变慢,后变快

(4)B

28.如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分)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

(4)甲乙两地自转线速较大的是________地。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地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是(  )

解析 第

(1)题,图中阴影部分主要在20°W以西,位于西半球。

甲地位于赤道和晨线的交点,地方时为6:

00。

(2)题,由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由图中甲地(30°W)地方时6:

00,可求出直射点(地方时12:

00)所在的经线为60°E。

第(3)题,乙地的昼长可以利用此公式:

(12:

00—日出时刻)×2。

第(4)题,赤道上线速度最大。

第(5)题,赤道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发生偏转。

答案 

(1)西 6

(2)北 60°E

(3)11

(4)甲

(5)C

29.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 曾担任过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的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梁恩杰向媒体透露,“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望在2013年前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并落月。

材料二 正在工作中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示意图。

(1)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发射条件最优越的发射场,主要是因为该发射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火箭可以通过海运运输。

(2)考虑到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般卫星发射的方向是(  )

A.向北B.向西

C.向东D.向南

(3)月球表面温度日较差可达300摄氏度以上,结合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4)“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分别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4秒和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升空。

请说出两次卫星发射时间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

(1)题,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四大航天发射中心里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节省燃料,降低火箭发射的初速度。

(2)题,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为节省燃料,一般都向东发射。

第(3)题,月球质量和体积小,不能吸引足够的大气,因此没有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导致昼夜温差大。

第(4)题,秋季天气晴好,利于卫星的发射,而且晚上发射卫星便于光学仪器的跟踪。

答案 

(1)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2)C

(3)月球的质量和体积小,不能吸引大气。

(白天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温度高;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低)

(4)时间都为秋季的夜晚。

原因:

①此时天气晴朗,利于卫星发射;②夜晚方便光学仪器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

①温带荒漠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热带荒漠带 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

A.黑土B.荒漠土

C.红壤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 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

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4~5.解析 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

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

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 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7.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

A.长沙B.宜昌

C.济南D.合肥

6~7.解析 第6题,据图分析,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轴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很少,10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很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A正确。

第7题,图中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中长沙、宜昌、合肥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济南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6.A 7.C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8~10题。

8.与自然带A形成无关的是(  )

A.受暖流影响B.受赤道低压控制

C.受地形抬升影响D.受东南信风影响

9.自然带A→B→C的更替表现为(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10.与图中降水特征相同的点是(  )

A.B点B.C点

C.D点D.F点

8~10.解析 第8题,A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此处纬度较高,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如洋流、坡向等,与受赤道低压控制无关。

第9题,A→B→C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再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

第10题,图中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集中,且集中于南半球冬季,四点中的F点为地中海气候,最符合题意。

答案 8.B 9.A 10.D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垂直带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1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地处北方半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11~12.解析 第11题,从图中看出,该山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山体相对高度大,因而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故选项①正确;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干燥,故选项②错误;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北坡是阴坡,气温低,故选项③正确;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因为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选项④错误。

第12题,该山体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说明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但是在常绿阔叶林带以下还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山体位于干热河谷一侧,故D项正确。

答案 11.B 12.D

读53°N某地附近相关等值线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地地势高于Q地

B.P地气温低于Q地

C.P、Q两地海拔相同,气温相同

D.Q地具有较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14.造成P、Q两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B.坡向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13~14.解析 由等值线图可以看出P地与Q地海拔高度相同,但P地气温低于Q地,降水多于Q地。

两地降水差异主要是由于该地(53°N)地处西风带,岛屿西侧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 13.B 14.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

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

16.图中四座山地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7.甲山脉以北的河流与甲山脉以南的河流相比,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小B.雨水补给为主

C.有结冰期D.汛期出现在夏季

15~17.解析 第15题,常绿阔叶林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图中只有秦岭有该自然带的分布,但是秦岭没有荒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