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148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中学校王家丰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背景

1、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随着我校现代信息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受益者、运用者和学习者。

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成为对教师、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信息技术已成为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发展的需要:

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4、目前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还没有就本课题展开明确、具体、深入的研究,还没有就此形成比较系统、比较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所以,关于本课题的课题研究,是有一定新意和潜力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

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

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研究人员分析我校共有10名主要教师参加这次课题实验,其他教师提倡参入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表现,不断调整他们的位置。

其中尹桂生老师负责了课题的全部研究过程,撰写了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工作报告、编写了结题成果汇编,各成员教学水平高,具有初步的信息技术素养。

(2)学校软硬件设施学校物质条件(常规电教设备、多媒体设施、计算机、网络及大量软件等)在具备、完善;学校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提高;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科研“兴师,兴生,兴校”的需要等现实问题。

从我区的社会情况看,人们的物质富裕程度和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政府及市民对教育投资的比例都比较大。

这为我们实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证。

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深刻的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研模式,催生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产生。

二、指导思想:

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会议反复强调:

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就是要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个重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推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这也是我校“十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深化。

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确定的教育改革需要前提和时代基础。

三、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教研观,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活动的水平,培养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能力并取得一定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

(2)建立一支科研意识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在本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4)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摆正教师、教材、学生、媒体的位置,优化四者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10名主要研究人员以及学校全体教师和7-9年级32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将参与这次课题研究。

五、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与培训

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培训形式,也是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途径,主要包括:

学校组织的各种专题讲座;各类信息技术技能专项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以及有关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在具体操作中,可注重以下策略:

1、校本培训应首先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提高学校各类人员包括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意识。

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及各个岗位的管理者学习国家教育部及市教委、市电教馆等部门对信息技术方面和教育改革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的专题讲座,培养全体教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能热情地积极投入教育信息技术工作中来。

2、集中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阶段实施信息技术培训。

第一阶段:

全员普及培训。

要求全体教师和职工参加,培训内容有: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汉字录入、word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网络基本知识及校园网的相关应用等。

第二阶段:

学科教师提高培训。

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参加,内容有: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校园网资源库的应用、互联网资源的搜索等。

第三阶段:

学科骨干教师提高培训。

内容有:

如何用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个人网站及主题知识网站的开发等。

第四阶段:

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学习,使教师明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3、重视硬软件环境建设,创设培养教师良好信息素养的应用环境。

要使信息技术在整个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保障经费的投入。

目前我校建立了1间多媒体电子教室,新的校园网已经开通,还为各处室及教研组配置了办公计算机,到现在全校共有台式计算机40余个。

学校购买了教师学习和使用所需的一些资料、软件等,购买了一些各种素材的光盘,还购买了东师理想教育资源库等,为教师制作课件和备课提供方便。

4、开发和利用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校园网应用模块,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效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在校园网上将开辟“学校论坛”,让教师的思想观点聚焦在网络,推出教师关心的精彩的话题,吸引教师踊跃上网,围绕主题发表各自的高见,引发一次次大讨论,这样,学校论坛就可成为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育视野、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的信息平台。

另外,网上其它知名的教育论坛如“教育在线”、“教师博客”等也是教师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5、建立对教师信息技术培养、进修及考核的制度。

对每年任课的教师,要求完成规定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形成制度。

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

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

鼓励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自主培训等方式保障教师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6、建立健全学校校园网络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

互联网对于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与知识,让我们享用便利快捷的信息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了危害,无用的,非健康的,污秽的信息同样接踵而来,学校应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应用。

培养教师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了解并遵守与信息文化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

作为育人者的教师应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及信息道德,培养自己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7、建立健全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电子办公,电子教案的上传,课件的收集与制作,主题知识网站的规划建设及应用,校园网络资源的应用及建设等方面应有相应的规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新技术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自助成长。

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课题实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鼓励并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

(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教师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快速成长起来,如何提高一般教师在此方面的成长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优秀的专家级教师就成了教师素质培养的关键。

在教学“卓越”研究中伯雷特和斯卡达玛丽亚通过研究写作的解决问题的讨论,认为“卓越”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专家选择以成长机会“最大化”的方式处理任务,在“能力极限边缘工作”。

要使之为我所用,其中的关键就是对大容量数据信息的归纳、概括、分析、总结的能力。

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

改变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甚至引起教育体制的根本变化。

通过资料查询,发现主要有以下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2、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3、优势互补式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4、节目主持人与现代教学模式等等,那么,这些教学模式那些更适合现代的教学学习呢,有待于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的比较发展与创新。

(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从教师、学生与知识来源三个层面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

本课题研究将从这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摸索出适合我校及本地区的教研、教学、学习模式。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检索法、调查研究、探索实验等方法为辅。

校长挂帅,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实验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通过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共同实施——阶段评价——补充修正——推进实施——终结评估等环节,稳步推进实验进程,注重研究实验的过程。

七、研究目标测验体系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教研观,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活动的水平,培养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能力并取得一定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

(2)建立一支科研意识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在本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4)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摆正教师、教材、学生、媒体的位置,优化四者之间的关系。

(二)目标检测体系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检测体系;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检测体系;

3、有利于学习主体参与的、能够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的教育教学软件的评估标准;

4、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资源库与音像电子馆的评价标准;

5、能够体现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教师成长全面考核的评价标准。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完成资料的收集、调查、访谈及其它各项准备工作。

(3)、课题的构想研究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4)、教会教师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各种软件功能。

(5)、实验小组召开讨论会,落实实施方案并制定出本小组的课题活动办法及运行计划完成进度表。

第二阶段:

(1)、研究如何进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

(2)、研究如何促进专业化发展的。

(3)、研究促进专业化发展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

第三阶段:

(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的成果。

(2)、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筹备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2)、完成资料的收集、调查、访谈及其它各项准备工作。

(3)、课题的构想研究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4)、教会教师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各种软件功能。

(5)、各实验小组召开讨论会,落实实施方案并制定出本小组的课题活动办法及运行计划完成进度表。

并参与总课题的各项培训交流活动。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

按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进行实验研究,上好实验课;收集实验资料;做好实验课的记录,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新的发现或感悟。

(1)、研究如何进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

(2)、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3)、研究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后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同时,每学期结束前,做好一次实验的阶段总结工作。

第三阶段:

总结思考阶段(2014年6月)

(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的成果。

(2)、做好实验的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并接受总课题组以及实验专家鉴定组的评估与成果鉴定。

在研究过程中,会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适当进行各阶段以及阶段任务的调整,但尽量保持研究过程的不间断性。

九、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的成效体现在教师身上:

1、教学工作科学化,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他们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改变教育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教师的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将掌握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养成创造性工作的习惯。

形成一支有理论底蕴、能上好课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课例将有质的飞跃。

2、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教师的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基本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课题组的老师将自制多媒体课件、网页、网站等。

3、教学行为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改变:

由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研究生活知识;由指令性操作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索和实践;由灌输知识结论转变为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由问答式教学转变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由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人机交互评价相结合,由课堂教学转变为向课外延伸。

(二)、研究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

1、课堂更具模拟化,发展学生的情商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做到善于利用教科书、音像、图片等教学丰富资源,使之产生最大效应。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竞争的意义和残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2、课堂更具活动化,发展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敢于想象,大胆猜测。

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课堂更具民主化,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生生、人机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指导者和主持人。

在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4、课堂更具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在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研究,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王家丰校长

副组长:

王占荣副校长

成员:

李迎新教务主任张旗晓政教主任胡恩洲后勤主任

周洪建办公室主任赵凯团委书记

袁刚尹桂生杨静平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与管理

硬件建设:

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充实有关设施设备。

先后配齐了多功能多媒体教室1个,白板室1个,微机室1个。

新建了40座多媒体网络教室,购买了高档的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全校教师各办公室一台电脑,并能全部上网,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软件开发与管理:

为满足教学需求,我们不断丰富图书和音像资料,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现代技术教育软件,加大素材库的建设的力度。

同时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同时我们加大了管理力度。

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现代技术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杜绝闲置现象。

使学校教育资源不损坏、不散失、不浪费。

(二)狠抓常规管理,提高研究实效

(1)加强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

a.保证课题研究投入:

学校专设科研室,负责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

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都分门别类有序规范地进入专用柜进行管理。

并配备了一台专用电脑及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除进行常规资料的管理外,还可以借助它上网查阅下载资料,加强与网络的对接和交流,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b.强化制度建设,抓实过程管理:

首先,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努力做到目标、要求、管理和考评的落实到位,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其次,抓过程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情况的调研活动,强调要求实施过程做到“十有”,即“有完全的课题立项材料、有阶段性研究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大事记、有理论学习资料、有完整的原始资料积累、有阶段性研究报告、有论文集、有案例实录和课件集、有课堂质疑实录。

此外,我们设计了“学期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课题研究月反馈表”、“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载表”、“学习摘记”等多种资料表册,规范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现代技术教育工作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工作制度。

并注意资料积累,期末归档成册。

2)、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a.学习理论:

认真学习《中小学电教》、《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现代教育技术专刊,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上网查找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做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

b.经验带路:

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的教改经验,观看优质课录像实况,组织议课、评课,吸收先进经验。

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要求听课老师回校后进行总结反思,学习成功之处,并及时向课题组老师传达。

既开阔了听课教师的眼界,同时又使其它教师有所启发、收获。

c.讲座指导:

邀请专家、教授作讲座,明确课题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增强动力。

让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新的教改信息,对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及时调控。

d.技术奠基:

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以及网页制作培训,提高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分期分批地组织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保证及格率,提高优秀率。

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同步发展,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水平

a.教研促进:

以实验年级为基地,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带动全校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围绕专题,组织中青年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及要求,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总结五道关口。

定期举行“评优”活动。

b.家校配合:

召开师生、家长座谈会,观看相关图像,调动三方积极性,为实验的开展提供合力。

c.总结提高:

及时做好阶段性的经验总结工作,鼓励撰写专题论文。

推广典型的经验。

d.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开展。

e.积极开展案例反思,架设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做好轶事记录,把握教学的整个脉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实验思路;积极撰写教学日记,拉近师生距离。

(三)为了确保研究顺利开展,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实验最终成果的学术性,我们将做到:

1、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明确领导职能和研究人员的分工;

2、加强对研究教师的理论培训,为研究教师创造学习条件,不额外加重教师的负担;

3、保障研究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

4、建立科研奖惩制度,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科研,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四)研究经费预算:

硬件维护与软件开发:

约2万元;教师培训:

约1万元;购买资料及印刷:

约5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