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243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九)化学(解析版)

(考试用时:

45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B.收集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制造肥皂、提取甘油或者生产生物柴油

C.“航天飞船”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冬季取暖排放颗粒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投入足量漂白粉后的溶液中:

Fe2+、H+、Cl-、SO

B.0.1mol/LFeCl3溶液中:

Na+、Ba2+、NO

、SCN-

C.

=1×10-13mol/L的溶液中:

NH

、Ca2+、Cl-、NO

D.水电离的c(OH-)=1×10-13mol/L的溶液中:

K+、Na+、AlO

、CO

9.下列实验装置(加热装置已略去)或操作合理的是(  )

A.吸收氨气

B.中和热的测定

C.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D.除去SO2气体中的HCl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2g石墨烯(

)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1.5NA

B.100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5NA

C.常温下,1L0.5mol/LNH4Cl溶液与2L0.25mol/LNH4Cl溶液所含NH

的数目均为0.5NA

D.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每生成1molCl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1.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D.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12.某同学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铝制品表面出现的白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箔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

B.负极反应为2H2O+O2+4e-===4OH-

C.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铝箔表面有氯气产生

D.白斑的主要成分可能是Al2O3

13.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AgBr和AgI固体的悬浊液:

c(Ag+)>c(Br-)=c(I-)

B.25℃时,0.1mol·L-1醋酸溶液pH=a,0.01mol·L-1醋酸溶液pH=b,则b=a+1

C.常温下,如图表示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至终点时,溶液一定呈中性

D.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c(NH3·H2O)减小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4分)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原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欲配制250g70%的浓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外,还需要有________,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往三颈烧瓶中通入N2的操作在滴加浓硫酸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为________。

(4)SO2易溶于水,下列装置可用于C处虚线框内吸收尾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5)装置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有两种可能。

若要证明Fe3+能氧化SO2,则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若得到肯定结论,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CO2与NH3为原料可合成尿素。

已知:

①2NH3(g)+CO2(g)===NH2COONH4(s) ΔH=-159.47kJ·mol-1

②NH2COONH4(s)===CO(NH2)2(s)+H2O(g) ΔH=+116.49kJ·mol-1

③H2O(l)===H2O(g) ΔH=+88.0kJ·mol-1

写出NH3和CO2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是地球上碳元素的最大“吸收池”。

①溶于海水中的CO2主要以四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即:

CO2、H2CO3、________、________。

②在海洋碳循环中,可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中达到平衡时,其转化关系如下:

①CO2+H2O

H2CO3 K=1.8×10-3

②H2CO3

H++HCO

 Ka1=4.3×10-7,

③HCO

H++CO

 Ka2=5.6×10-11,

通常情况下,海水的pH约为8,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溶液中c(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为了测量某湖水中无机碳含量,量取100mL湖水,酸化后用N2吹出CO2,再用NaOH溶液吸收。

用1.0mol/L盐酸滴定吸收液,生成的V(CO2)随V(盐酸)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则吸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湖水中无机碳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5)用CO2和天然气可以制备CO和H2,CO2(g)+CH4(g)

2CO(g)+2H2(g)。

密闭容器中浓度均为0.1mol/L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压强p1________p2(填“>”或“<”)。

若p2=3MPa,则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8.(14分)研究发现钼酸钠可减缓金属的腐蚀速率。

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含少量重金属化合物)制备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的途径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Ⅰ.

(1)下列标志中,应贴在保存NaClO容器上的是________。

(2)为了提高焙烧效率,除增大空气量外还可以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

(3)途径①制备钼酸钠溶液,同时有SO

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结晶得到的母液可以在下次重结晶时重复使用,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必须净化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晶”前测得部分离子浓度c(MoO

)=0.40mol/L,c(SO

)=0.04mol/L,需加入Ba(OH)2固体除去SO

当BaMoO4开始沉淀时,SO

的去除率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Ⅱ.

(1)碳钢在盐酸和硫酸中腐蚀速率随酸的浓度变化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缓释剂钼酸钠-月桂酰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L-1,则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请考生在第35、36两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15分)【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太阳能电池板材料除单晶硅外,还有氮、硼、硒、钛、钴、钙等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

(1)钙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金属钴堆积方式与镁相似,都属于六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是________。

(2)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稀有气体除外)从大到小排第________位;写出与NO

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

(3)晶体硼的结构单元是正二十面体,每个单元中有12个硼原子(如图),其中有两个原子为10B,其余为11B,则该结构单元有________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已知硼酸(H3BO3)为一元弱酸,解释其为一元弱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硼酸的结构与石墨相似,层内的分子以氢键相连,含1mol硼酸的晶体中有________mol氢键。

(4)硒是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SeO2是硒的重要化合物,SeO2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________。

(5)在浓的TiCl3的盐酸溶液中加入乙醚,并通入HCl至饱和,可得到配位数为6,组成为TiCl3·6H2O的晶体,该晶体中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则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6)钴晶体的一种晶胞是一种体心立方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nm,密度为ρ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钴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___。

36.(15分)【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A是聚合反应生产胶黏剂基料的单体,亦可作为合成调香剂I、聚酯材料J的原料,相关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在质谱图中烃A的最大质荷比为118,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共三种,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面积比为3∶2∶2∶2∶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B→C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若K分子中含有三个六元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_。

(3)D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H的同分异构体W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1molW参与反应最多消耗3molBr2,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W的结构简式________。

(5)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则由C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已知:

(R为烃基)

设计以苯和乙烯为起始原料制备H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CH3CH2OH

CH2===CH2

BrCH2CH2Br

高考化学模拟试题精编(十九)

7.解析:

选A。

A.生石灰只能作干燥剂,没有还原性,不能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故A错误;B.可利用地沟油来制肥皂、提取甘油或者生产生物柴油,废物再利用,故B正确;C.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D.雾霾是由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形成的,所以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冬季取暖排放颗粒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故D正确。

8.解析:

选C。

A.投入足量漂白粉后的溶液中:

Fe2+和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Fe3++3SCN―===Fe(SCN)3,故B错误;C.

=1×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离子间不形成沉淀、气体、水等弱电解质,故C正确;D.水电离的c(OH-)=1×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时,AlO

+H++H2O===Al(OH)3,2H++CO

===H2O+CO2↑,呈碱性时,能大量共存,D错误。

9.解析:

选D。

A.此装置不能防止倒吸,应把苯换成CCl4,故A错误;B.温度计应在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环形中间,故B错误;C.冷凝管应用直形冷凝管,故C错误;D.HCl的酸性强于H2SO3,因此能够达到除去HCl的目的,不引入新杂质,故D正确。

10.解析:

选A。

A.根据石墨烯的结构和均摊法,一个碳原子真正具有的C-C单键是1.5个,即12g石墨烯中含有C-C单键的数目为1.5NA,故A正确;B.H2O2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00×17%/34mol=0.5mol,H2O2溶液中还含有水,故氧原子物质的量大于0.5mol,故B错误;C.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NH

发生水解,NH

+H2O

NH3·H2O+H+,溶液越稀,越促进水解,即前者中NH

的数目大于后者,故C错误;D.生成1molCl2的同时消耗KClO3的物质的量为1/3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3mol,故D错误。

11.解析:

选C。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W为Li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为C元素;Y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且Z原子序数大于X,可知Z为S元素。

A.碳与硫元素形成CS2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正确。

B.碳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中的烃类,形成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如C2H2、C6H6等,正确。

C.锂与氯形成的化合物LiCl的电子式为

,氯原子周围有8个电子,而锂原子周围只有2个电子;碳与氯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电子式为

,每个原子周围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D.铝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均产生氢气,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正确。

12.解析:

选D。

A.铝是活泼金属,应作负极,故A错误;B.应为正极反应,故B错误;C.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阴离子应从正极移向负极,即移向活性炭区,故C错误;D.反应方程式为4Al+3O2+6H2O===4Al(OH)3,氢氧化铝进一步分解成氧化铝,因此白斑是氧化铝,故D正确。

13.解析:

选D。

A.悬浊液中AgBr的溶解度大于AgI,因此c(Ag+)>c(Br-)>c(I-),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溶液越稀,越促进电离,因此b

NH3·H2O

NH

+OH-,加入(NH4)2SO4,c(NH

)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减小,c(NH3·H2O)增大,即比值减小,故D正确。

26.解析: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是烧杯、量筒、玻璃棒,因此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盛放浓硫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2)装置中有空气,可能氧气参与反应,干扰实验,因此先通一段时间的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再滴加浓硫酸;(3)三颈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是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体现浓硫酸的酸性;

(4)SO2易溶于水,尾气处理需要防止倒吸,①装置不能防止倒吸,⑤装置进气管较短,容易引起倒吸,因此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是②③④;(5)SO2溶于水,形成H2SO3,溶液显酸性,NO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容易把S元素氧化成SO

,对实验产生干扰,因此用FeCl3替换Fe(NO3)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2Fe3++2H2O===2Fe2++SO

+4H+、Ba2++SO

===BaSO4↓。

答案:

(1)玻璃棒 分液漏斗 

(2)之前 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对实验的干扰 (3)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强酸性 (4)②③④

(5)将装置B中的硝酸铁溶液换成氯化铁溶液 SO2+2Fe3++2H2O===2Fe2++SO

+4H+ SO

+Ba2+===BaSO4↓

27.解析:

(1)①+②-③得到2NH3(g)+CO2===CO(NH2)(s)+H2O(l) ΔH=(-159.47+116.49-88)kJ·mol-1=-130.98kJ·mol-1;

(2)①H2CO3是二元弱酸,在水中发生电离,即H2CO3

HCO

+H+、HCO

+H2O

CO

+H+,因此还含有的碳元素的形式为HCO

和CO

;②根据示意图,参加反应的物质是Ca2+和HCO

,生成物是CaCO3、CO2和H2O,因此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

===CaCO3↓+CO2↑+H2O;(3)忽略水的电离和HCO

的电离,pH=8,因此溶液中c(H+)=10-8mol·L-1,根据②溶液中c(HCO

)=c(H+)=10-8mol·L-1,根据Ka1=c(H+)×c(HCO

)/c(H2CO3),代入数值,得到c(H2CO3)=10-16/4.3×10-7mol·L-1,根据K=c(H2CO3)/c(CO2),代入数值,c(CO2)=10-16/(4.3×10-7×1.8×10-3)mol·L-1=1.3×10-7mol·L-1;(4)根据V(CO2)和V(HCl)的关系图,推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HCO3和Na2CO3,且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因此CO

的水解程度大于HCO

,因此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HCO

)>c(CO

)>c(OH-)>c(H+),加入30mL盐酸,气体达到最大,即此时的溶质为NaCl,n(Na+)=n(NaCl)=n(HCl)=30×10-3×1mol=3×10-2mol,因此n(Na2CO3)=0.01mol,n(NaHCO3)=0.01mol,即碳元素守恒,无机碳的浓度为(0.01+0.01)/(100×10-3)mol·L-1=0.2mol·L-1;(5)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甲烷的转化率降低,即p2>p1;

CO2(g)+CH4(g)

2CO(g)+2H2(g)

起始:

0.1   0.1    0    0

变化:

0.050.050.10.1

平衡:

0.050.050.10.1

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0.3=1/3,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3,CH4和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5/0.3=0.5/3,Kp=

=4。

答案:

(1)2NH3(g)+CO2(g)===CO(NH2)(s)+H2O(l) ΔH=-130.98kJ/mol

(2)HCO

 CO

 Ca2++2HCO

===CaCO3↓+CO2↑+H2O (3)1.3×10-7 (4)c(Na+)>c(HCO

)>c(CO

)>c(OH-)>c(H+) 0.2

(5)< 4

28.解析:

Ⅰ.

(1)NaClO是强氧化剂,应在保存NaClO容器中贴上的标志是氧化剂,故选B;

(2)提高焙烧效率,除增大空气量外还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充分粉碎矿石或逆流焙烧;(3)途径①制备钼酸钠溶液,用NaClO在碱性条件下氧化MoS2,同时有SO

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S2+9ClO-+6OH-===MoO

+9Cl-+2SO

+3H2O;(4)母液中杂质的浓度增大,重结晶时会析出杂质,影响产品纯度,故重结晶得到的母液可以在下次重结晶时重复使用,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必须净化处理;(5)BaMoO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钡离子的浓度为:

c(Ba2+)=

=1×10-7mol/L,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SO

)=

mol/L=1.1×10-3mol/L,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为1-

×100%=1-2.75%≈97.3%;

Ⅱ.

(1)由图示数据可知,碳钢在盐酸中的腐蚀速率明显快于硫酸的腐蚀速度;硫酸浓度增大变成浓硫酸后,发生了钝化现象,腐蚀速度很慢;

(2)根据图示可知,当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浓度相等时,腐蚀速率最小,腐蚀效果最好,所以钼酸钠的浓度为:

150mg·L-1,1L溶液中含有的钼酸钠物质的量为

≈7.28×10-4mol,所以钼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28×10-4mol·L-1。

答案:

Ⅰ.

(1)B 

(2)充分粉碎矿石 (3)MoS2+9ClO-+6OH-===MoO

+9Cl-+2SO

+3H2O (4)母液中杂质的浓度增大,重结晶时会析出杂质,影响产品纯度 (5)97.3%

Ⅱ.

(1)Cl-有利于碳钢的腐蚀,SO

不利于碳钢的腐蚀,使得碳钢在盐酸中的腐蚀速率明显快于硫酸

(2)7.28×10-4mol·L-1

35.解析:

(1)钙的核电荷数为20,基态钙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Mg晶体属于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

(2)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第二周期第一电离能:

Ne>F>N>O>C>Be>B>Li,原子数目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NO

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化为SO3等;(3)两个10B有3种位置,为图中

上下顶点位置,其中1个处于上顶点,另外的1个处于上层阴影中顶点,或者下层阴影中顶点,有3种结构,H3BO3与1个水分子可形成配位键,产生1个H4BO

和1个H+,可推知硼酸为一元弱酸;1个硼酸分子形成了6个氢键,但每个氢键是2个硼酸分子共用的,所以平均含3个氢键,则含有1mol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4)SeO2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SO2相似,为平面三角形;(5)配位数为6、组成为TiCl3·6H2O的绿色晶体,该晶体中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而晶体中只含有3个Cl-,所以配体数目多的是H2O,H2O和Cl-比值为5∶1,所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TiCl(H2O)5]2+;(6)根据晶胞结构,在晶胞中含有钴原子数为1+8×

=2,晶胞边长为anm=a×10-10cm,晶胞体积V=(a×10-10cm)3,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1mol的质量为2Mg,ρ=m/V=2M/(NA×V),M=5a3ρNA×10-22。

答案:

(1)1s22s22p63s23p64s2 12 

(2)2 SO3(SeO3、BF3等合理答案均可) (3)3 H3BO3与1个水分子可形成配位键,电离产生1个H4BO

和1个H+ 3

(4)平面三角形 (5)[TiCl(H2O)5]2+ (6)5a3ρNA×10-22

36.解析:

烃A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