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354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docx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真题演练12

(2017·高考北京卷)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解析:

选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解离(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处理),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不需要解离,A项错误;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转动转换器转为高倍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B项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时,中期是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C项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从细胞中央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D项错误。

(2016·高考海南卷)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解析:

选C。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项错误;纺锤丝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B项错误;DNA复制需要解螺旋,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C项正确;肝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D错误。

(2015·高考北京卷)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

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

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DNA相对含量

   对照组

    

DNA相对含量

   实验组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解析:

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a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40,b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80,即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联想细胞分裂中的DNA复制,可推知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中,b峰中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

实验组b峰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某抗癌药物有效抑制了癌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使得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2017·高考全国卷Ⅲ)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

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

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

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解析:

(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后,DNA合成被阻断,使细胞停滞于间期(S期),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暂时不受影响。

(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阻断细胞周期,而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因此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答案:

(1)分裂 间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课时作业]

1.下列有关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解析:

选A。

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为,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A正确。

2.(2018·安徽舒城中学模拟)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在19.3~21.3h这个时间段,根尖细胞内可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B.蚕豆根尖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存在的时间长

C.在0~2h这个时间段,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解析:

选D。

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染色体,在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恢复为染色质状,间期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故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长,B错误;0~2h时间段细胞处于分裂期,此时不会进行DNA复制,DNA分子结构较稳定,C错误;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为21.3-2=19.3(h),D正确。

3.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解析:

选C。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说明其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项,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若此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后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B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定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该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

C项,DNA复制是分别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即一条链是原来的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子代DNA,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和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项,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4.(2018·福建龙岩质检)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B.染色体可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染色质不能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染色质

D.在盐酸的作用下染色质中DNA可与蛋白质分开

解析:

选D。

解旋酶能使DNA双链打开,染色体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的过程不需要解旋酶,A错误;染色体和染色质都可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DNA,但是不含染色质,C错误;盐酸能够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正确。

5.(2018·宁夏育才中学月考)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  )

A.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

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

解析:

选C。

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和中期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正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上,D错误。

6.(2018·江西上高二中月考)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解析:

选D。

该生物含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错误;甲、丙两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乙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B错误;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正确。

7.

(2018·河北定州中学月考)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解析:

选C。

图中核膜正在消失或者重建,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或者末期,又从染色体的形态上可以看出,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符合前期的特征,C正确。

8.(2018·湖南岳阳模拟)下列各项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的是(  )

A.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B.正在分裂的细菌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D.人的成熟红细胞

解析:

选A。

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可看到完整的细胞核,A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核膜和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末期重建,因此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看不到完整的细胞核,C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9.(2018·安徽黄山屯溪一中月考)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处理及其目的恰当的是(  )

A.剪取根尖2~3cm,进行制片处理

B.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散

C.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去浮色再观察

D.制片时需在盖玻片上再放上一片载玻片,防止压碎盖玻片

解析:

选D。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剪取根尖2~3mm,进行制片处理,A错误;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B错误;用清水漂洗后,才可用碱性染料染色,C错误;制片时需在盖玻片上再放上一片载玻片进行压片,防止压碎盖玻片,D正确。

10.(2018·安徽宣城模拟)下图为实验小组同学探究月季茎尖细胞分裂的实验过程中在显微镜下拍摄的一张照片,茎尖取材时间为上午10时。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午10时取材是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旺盛,处于分裂期细胞多

B.制片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着色

C.①细胞处于分裂中期,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裂

D.据图可知在月季细胞周期中分裂后期时间长于分裂中期

解析:

选C。

一天当中上午10时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多,A正确;制片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着色,B正确;①②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中,C错误;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长短与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的数目呈正相关,持续时间较长的分裂时期细胞数目多,D正确。

11.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像,甲图是某二倍体(2n=6)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乙和丙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乙和丙是否正确?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B两个细胞对应于丁图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填小写字母)。

(3)图丁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丁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_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为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任何一个细胞的分裂都符合有丝分裂的特点;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所以不正确;丙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且染色体数目和甲图细胞中不符,应为6条。

(2)A、B两个细胞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的图像,A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B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一条DNA分子,因此应分别对应丁图的c、d。

(3)图丁中AB段是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属于DNA合成时期;CD段是每条染色体DNA减半的时期,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使一条染色体变成了两条染色体。

(4)由于细胞分裂间期远远长于细胞分裂期,因此观察时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

答案:

(1)不正确,分裂方式不对(因为甲图细胞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而乙图细胞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甲图是植物细胞,而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对

(2)c、d

(3)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4)间 间期的时间最长

12.(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

下表为不同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请回答有关问题:

细胞类型

细胞周期

G1

S

G2

M

洋葱

12.7

1.5

6.5

2.4

2.3

蚕豆

16.5

3.5

8.3

2.8

1.9

小麦

14.0

1

10.0

2.0

1

注:

G1期:

DNA合成前期,合成DNA复制所需的RNA和蛋白质等;S期:

DNA合成期;G2期:

DNA合成后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和蛋白质,为M期作准备。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实验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

(2)绘出小麦根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并注明各期名称。

(体细胞核DNA含量为2C)

(3)诱变育种时,诱变剂主要作用于________期细胞;多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期细胞,从而形成多倍体细胞。

(填“G1”“S”“G2”或“M”)

(4)肿瘤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成为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原因是调节细胞周期的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

科学家尝试从阻断细胞周期的角度分析药物治疗肿瘤的原理:

若药物可抑制RNA合成,则可将癌细胞阻断在________期。

(填“G1”“S”“G2”或“M”)

解析:

(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实验材料的分裂期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越大越好。

三种材料中,洋葱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

(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之后一直到分裂末期完成时细胞核DNA含量才减半,据此可画出对应的核DNA含量变化图。

(3)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因此诱变剂主要作用于DNA复制时期即S期细胞。

多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于分裂前期细胞。

(4)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的,负责调节细胞周期的是原癌基因。

RNA合成发生在转录过程中,时间是G1或G2期,因此,若药物可抑制RNA合成,则可将癌细胞阻断在G1或G2期。

答案:

(1)洋葱根尖细胞或洋葱

(2)

(3)S M

(4)原癌 G1或G2

13.(2018·山西孝义模拟)如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变化曲线图及细胞分裂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实线表示DNA含量的变化

B.图2所示细胞对应图1中DE段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CD段时期

D.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B段时期

解析:

选D。

图1中实线表示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DE段为有丝分裂后期,可用图2表示,B正确;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即CD段,C正确;间期AB段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D错误。

14.(2018·山东滨州质检)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且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含量在细胞增殖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含量,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CNA可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B.PCNA可能影响着丝点的分裂

C.PCNA可能与DNA分子的复制有关

D.癌细胞中PCNA含量较正常细胞低

解析:

选C。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且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因此其不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A错误;PCNA主要在间期发挥作用,而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所以PCNA与着丝点的分裂无关,B错误;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有关,C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加快,PCNA含量将升高,D错误。

15.(2018·吉林高三段考)图甲为龙葵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一阶段的模式图。

图乙是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对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与其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

(2)3所示结构是在细胞分裂________期形成,若抑制其合成将导致该细胞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对照组中CdCl2浓度为________μmol/L。

对照组中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所示结构为细胞板,将来形成新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果胶,高尔基体与其形成直接相关。

(2)3所示结构为纺锤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形成,若抑制其合成将导致该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加倍)。

(3)图乙对照组中CdCl2浓度应为0μmol/L。

有丝分裂指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由于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所以对照组中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

据图可知随氯化镉浓度增加,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说明氯化镉能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且随浓度升高抑制程度增大。

答案:

(1)纤维素、果胶 高尔基体 

(2)前 染色体数目增加(加倍) (3)0 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 氯化镉能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且随浓度升高抑制程度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