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408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落日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落日导学案语文版必修1

第一单元 用事实说话

第1课 落 日

课前预习区

自主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轻拂(  )  ②摄影(  )  ③舷梯(  )

④咔叽(  )⑤勋绶(  )⑥拾级(  )

⑦翘首(  )⑧淞沪(  )⑨湔雪(  )

⑩挣扎(  )⑪潘(  )西藩(  )

2.辨形组词

     ②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永志不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色古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殊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勋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拾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五光十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目不暇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不可一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审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天网恢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天理昭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庄严·庄重

辨析:

“庄严”指庄重而严肃。

“庄重”指(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例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________的人民大会堂里,表情______的政协委员们起立,激动人心的国歌在会场内激昂地响起。

(2)安宁·安静

辨析:

“安宁”指①秩序正常,没有骚扰;②(心情)安定,宁静。

“安静”指①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②安稳、平静。

例句:

老街上,楼阁式、牌坊式、苏式、皖式各色建筑,粉墙青瓦、古朴典雅,______有几分,清闲有几分;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一切都是______而平和的。

(3)继续·连续

辨析:

“继续”指(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连续”着重指一个接着一个。

例句:

中铁十三局都汶项目部全体员工实现预期工程目标,______发扬抗震救灾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作风,发扬不怕疲劳、______作战的铁道兵精神。

预习思考

1.文章的标题是“落日”,试分析其具有的象征意义和嘲讽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区

文本探究

探究点一 新闻内容

1.第1段记述时间具体到分及写到“我”在“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扼要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角度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细节描写

1.分别从环境和人物两个方面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作品中一般不应出现记者身份的“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对事件进行了评述。

这样写会不会影响这篇报道的客观公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 中国人眼里的“日本投降”

1.下面的一段描写摘自美国记者荷马·比格特与本文写于同期的一篇通讯。

读后,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那段细节描写,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重光葵外相代表天皇裕仁首先为日方签字。

他脱下大礼帽,拿好笔,然后在一份约12×18的投降文件上用力地签上他的名字。

他先小心地签完美国文本,然后签日本保存的一个副本。

接着他签字的是日本帝国大本营的梅津美治郎将军。

他重重地坐下,草草地签上名字,好像急不可耐一样。

这位将军签字的时候,在场的一位日军上校在擦眼泪。

日本人都紧绷着脸,显得疲乏。

梅津签字的时候,重光葵焦急地在旁边瞧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本中再找一处别国记者可能不会特别关注而作为“中国人”的作者特别关注的细节,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探究

精妙的细节描写

[文本回顾] 本文对受降的人物和环境都作了精妙的细节描写。

[技法点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①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

②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

③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

④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⑤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

[技法运用] 许多童年往事深深地印在脑海深处,那些天真、顽皮、快乐或者烦恼总是挥之不去。

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与同学们分享你的美好童年吧。

 

答案

自主梳理

1.①fú ②shè ③xián ④jī ⑤shòu ⑥shè ⑦qiáo⑧sōnɡ ⑨jiān ⑩zhá ⑪pān fān

2.①飘扬 漂泊 缥缈 ②像话 相片 ③愉快 忠贞不渝逾越 ④大放厥词 一蹶不振 撅嘴 ⑤遮天蔽日 弊绝风清 敝帚自珍 ⑥多幕剧 招募 摹仿

3.①永远记住不忘记。

志:

记。

 ②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③特别不同。

 

④一种系勋章用的彩色丝带。

⑤逐步登阶。

 ⑥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⑦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⑧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⑨仔细看。

 ⑩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⑪迷信说法,认为天能分辨善恶,主持公道,会给善恶以相应的报应。

4.

(1)庄严 庄重 

(2)安静 安宁 (3)继续 连续

预习思考

1.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而且透露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2.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日本向联合国投降。

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

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

“签字场所”,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

“白马故事”,叙述了海尔赛将军关于白马的故事。

第四部分:

“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五部分:

“仪式开始”,写了双方代表签字。

第六部分:

“投降书脏了”,是全篇通讯的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

文本探究

探究点一

1.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本通讯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精确到分,清楚地交代出新闻事件发生地与作者的距离,点出作者是“目睹”的,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真实可靠。

2.“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是指自从1874年5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文中“简单、庄严、肃穆”是写氛围的,这些是总的介绍,笼罩全篇,为后面的展开伏下一笔。

“永志不忘”,写出了作者的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印象。

作者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探究点二

1.环境

(1)开头第3段:

“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2)关于乐队:

“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

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

(3)关于“九点十八分”:

“看表是九点十八分。

我猛然一震,‘九一八’!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

(4)代表到来:

“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以动衬静,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

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鲜明的对比,一边是侵略者窘态毕露灰溜溜离去,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人物

(1)神态: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可见害人之人也害了自己。

(3)动作: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扬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2.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

“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

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探究点三

1.文本中的描写:

“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

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朱文着力刻画签字者的丑态。

写重光葵,主要是正面描写;写梅津,用水兵的笑声作侧面烘托。

比格特描写中有主观色彩很浓的评论,如“小心”、“草草”、“急不可耐”,在新闻稿的客观性上有欠缺;说梅津坐着签字,更是违背史实。

2.日本的投降书是脏的。

作者评论说:

“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这一句语言风趣,表达了作者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极度痛恨。

“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既是实写,也是日本侵略者内心肮脏的写照。

写法探究

 

训练反馈

(分值:

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        亚裔(yì)

投掷(zhì)哔叽(bì)

B.拾级(shí)昏厥(jué)

气氛(fēn)摄影(shè)

C.湔雪(qián)藩国(fān)

强迫(qiánɡ)勋绶(shòu)

D.舷梯(xuán)殉难(xùn)

装载(zǎi)淞沪(hù)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B.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遐接。

C.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

D.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但是,在全舰________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②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________,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③我们的________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

A.庄重 安闲 国事

B.庄严安闲国势

C.庄重安然国势

D.庄严安然国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出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字人。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B.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C.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

“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D.著名记者朱启平写下了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落日》,向祖国人民报道日本法西斯签署无条件投降议定书时的场面。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

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

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

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

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

“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

①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