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532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docx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

机构代码

4205270001

项目编号

HB201007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案典型案例

(项目学校编号:

158)

 

案例名称:

比进步,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

学校名称: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

负责人:

秦学政(校长)

 

二〇一三年六月

比进步,看特长,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题

【提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业水平差参不齐,很难用一个标准或者一次考试来做定论。

本案例给出了一个答案。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比进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其教学水平提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有效的教学评价,就是通过教师在一定时期内的教学,看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收获。

为了践行“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进步”的办学思想,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尝试了以“比进步、看特长”为指导思想的评价模式。

本案例旨在讲述我们的探索、启示和思考。

一、实施背景

(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学业水平差参不齐,很难用一个标准或者一次考试或某一类型的考试来做定论。

(二)现有评价模式落后。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难,致使很多学校招生无门槛,过程无管控,毕业无标准,即使有考试,也是象征性的,教学评价形同虚设。

长期以来,有教无评,有学无考,教师责任减了,学生负担轻了,教学质量低了,学校形象差了。

(三)创新评价模式形势紧迫。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办负责任的教育、负责任的学校,形成一套鼓励学生健康向上的评价手段刻不容缓。

2、中等职业学校评价体系的缺憾和评价保障制的乏力,严重影响学校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学生学习没目标、没方向,学不学一个样;教师教学无要求、无考评,教好教坏一个样。

(四)创新评价模式大有可为。

1、在项目建设中,学校提出了内涵强校、质量兴校的发展目标,如何提内涵、提质量,推进学校评价制度改革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2、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有技能高考,但没有普通高中升学的压力,没有形形色色的统考、调考的束缚,推进评价制度改革自主性强、发挥的空间大。

二、主要目标

形成一套操作流程简明、评学评教有机融合、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以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具体任务有:

(一)研制各个学科评价及学生毕业可量化、可定性的标准;

(二)探讨各类课程考试、考查的基本手段和形式;

(三)建立教学质量管控的各类保障机制。

三、主要做法

(一)推行四大考评。

1、笔考。

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学科和技能高考笔试学科,参照高考要求,实行以笔试为主的考试办法。

2、机考。

即计算机辅助考试。

专业课的理论部分、部分素养课的常识内容,推进计算机辅助考试,在计算机上考试,计算机辅助评卷,计算机自动进行成绩分析和成绩发布。

3、操作。

对专业课技能部分,全部推行操作考试,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

4、展示。

展示分作品展示、成果展示和现场才艺展示三种。

如:

美术、动漫等学科采取现场制作、现场考评的办法进行;形体、礼仪、音乐等学科推行现场表演的办法进行。

四类考评,改变了以前“笔考为上,一考定音”的评价方式。

(二)尝试“四考”融合。

“四考融合”是指技能考证、技能竞赛、技能高考、技能考核的有机融合,推行成绩互通。

1、三考合一。

将学生的技能等级鉴定、学生技能大赛、学生技能结业考核合并成一场考试,由学校和国家技能鉴定部门共同组织。

2、成绩互通。

学生参加技能高考的成绩,作为学生获取人社部门认定相应技能等级的重要依据,作为学生该科毕(结)业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技能竞赛的评奖的主要依据。

(三)借力四项举措。

根据学校专业科多、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有力有效,学校借力行业企业、国家技能鉴定机构、考试机构,积极推行社会化考试,网络化考试,努力提高考试的导向性、权威性、实效性。

1、依托合作企业。

一是把企业用人标准、岗位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有机融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标准就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二是依托企业资源,如依托企业的设备、场地,变工厂为考场、赛场;依托企业的人力资源,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主持考试,变企业骨干为考官。

三是提升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话语权,学生优秀与否、合格与否,企业说了算。

2、借力省试国考。

部分学科学校利用国考、省考和地方统考的机遇,推行他方考试,提高考试成绩的效度和信度。

如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级等级考试,湖北省普通话等级考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宜昌市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监测等。

3、用活技能考证。

学校以技能考证为抓手,积极推进社会化考试进程,促进国家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

一是推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各级技能大赛标准的深度对接;二是学校以技能考证为总揽,将技能大赛、技能考核有机地归并到技能考证中,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了学校设备、技术、人力不足的难题,有效地推进了社会化考试进程。

4、形成四大支撑。

为有力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学校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自我完善,自我修复。

(1)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评价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任务、具体目标、方法措施等,为推进评价制度改革规划了线路图。

二是建立健全了相应管理制度,规范了操作流程,提出了纪律要求,为依法开展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完善了各个学科的考试考核纲要,规范了考试的技术标准。

以纲要的形式,协调国家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各级技能竞赛标准、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

(3)开发了计算机考试平台。

学校组织人力,根据自身特点,研发了计算机考试平台,为推动无纸化考试提供了支撑。

(4)丰富了评价资源。

为配合评价制度改革,学校组织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建起了各个学科的试题库。

同时学校还改造升级了实训基地,使之与评价改革相对应。

(四)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在评价内容上,我们坚持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相结合,与“理论够用有用、技能实用能用”的课改理念相呼应。

二是在基础知识上,我们坚持基本的文化素养、基本的公共素养、基本的理论素养相结合,与学校“成人先成才”的教育观相呼应。

三是在基本能力上,我们坚持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相结合,为两年后学生融入社会奠基,为学生发展积蓄后劲;四是在基本技能上,我们坚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熟练度、“产品”质量的标准性、创新性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生产、追求质量、善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五)突出四个方面。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

学校在评价上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学业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量身订制个性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

1、用进步值替代分数。

我们秉承“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进步”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用学生的进步值替代考试分数,让每个学生都有金榜题名的希望,让每一个“差生”都有夺金争银的机遇。

2、推行差异化评价。

评价注重学生特长,注重个体差异。

一是把学生某个方面的特长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唯一指标。

比如,学生演讲能力强,可以弥补语文成绩“弱”;又如,学生在计算机某个领域特别出类拔萃,就可以认定为专业课优秀;再如,学生体育某个单项特别出众,可以替代他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弱势,等等。

二是评价标准的差异化,同一学科按不同的方向设置考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选取。

比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技能方向设置了普通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方面,学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项或两项参加考评。

3、以证代考、以奖代考。

学生取得了技能等级证或者取得了奖励,按照考证或奖励的级别、性质,相应或相近学科考核成绩即可认定为合格、优秀等次。

比如,学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B考试,就可以认定为计算机应用机基础、组装基础、网络基础、办公自动化基础等学科成绩合格;再如,学生普通话达到了二乙以上等级,语文阅读、口语交际等学科可以定为合格。

学生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与参赛项目相关的课程,即可认证为合格,等等。

4、双向考核。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我们坚持过程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并推行过程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双合格的毕业条件。

过程考核由任课教师进行,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如出勤、听课、作业、发言等,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品质。

设置此项目,一是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负责态度和进取精神;二是把学生毕业的一票否决权交教师,降低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难度。

总结性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旨在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保证教育质量。

四、实施条件与保障措施

(一)必须有学校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改革配套。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教师的教学业绩,如果考评结果不纳入学校考核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长此以住,再好的考评会黯然失色。

实践中,我们坚持六挂钩,即与师德师能考核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与职务评聘挂钩、与绩效分配挂钩、与人事任用挂钩。

(二)必须有强制性的毕业标准。

考评的结果用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最终是否达到了毕业条件,学校是否准予毕业。

实践中,我们把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转化成了学生毕业标准,学生毕业标准的每个数据或信息,都直接来自考评结果,这样把考评和毕业有效地对接起来,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支持。

一方面科学的考评,为确定学生毕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让毕业认证工作变得轻松、有效,让毕业文凭变得更有含金量;另一方面,严格的毕业标准,提升了考评的权威性,对考评工作起到了支撑和促进作用。

最后,这两者的相互作用,集中到一点,就是促成了学风、教风、校风的根本好转。

(三)必须有企业行业的参与。

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价,靠学校单打独斗不会有好的效果。

一是学校的设备、师资、技术受到限制;二是学校没有发证权利,只有把取证和考试结合起来,才会有动力;三是自己教、自己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有失公正,不能让人信福。

五、成效与成果

(一)推动了制度建设。

制定了学校中长期教学质量考评总体意见,明确了推进学校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措施等。

(二)实行了四大考评。

建立了“语数常规化、理论网络化、技能社会化、特长分级化”的考评体系。

(三)开发了考试系统。

学校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并付诸使用。

(四)建立了考试资源。

各学科考试题库建设初具规模。

(五)严格了毕业标准。

形成了学生学业成绩双向管控办法,即过程管控和总结管控相结合,推行“双合格”标准。

研制了各科毕结业考试、考核大纲。

六、体会与思考

本案例展示的评价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人、发展人,能有效破解中职学校评价难、难评价的题。

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推介:

(一)积极创造条件,推行无纸化考试。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尝试“技能考证、技能竞赛、技能考核、技能高考”的有机融合。

(三)确立“让每个学生获得进步”的评价思想,用进步值、用特长考评学生,这种差异化评价,打破了“工厂化”的评价模式,符合“人人有才”的人才观。

(四)确立双考核、双合格考评机制,既关注成绩生成过程,学生学习品质形成,又注重最终效果;既放权任课教师,又强化集中管控。

(五)注重评价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