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09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

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

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

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

贵族王室对猎鹰,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

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

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即是有板有眼历久弥坚顶礼膜拜

B.目不暇接有板有眼历久弥坚情有独钟

C.目不暇接惟妙惟肖历久不衰顶礼膜拜

D.俯拾即是惟妙惟肖历久不衰情有独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

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

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

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

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

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

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

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

《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

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

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

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

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

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

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

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

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

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

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

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了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等,有条不紊。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

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

C.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

D.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镇

刘国芳

在古镇,女孩只是一个游客。

女孩跟几个朋友随旅行团来古镇旅游,但这个叫古镇的地方,没有一点儿古朴或古老的气息。

古镇两边的房子都是新建的,虽然是仿古建筑,雕龙雕凤,但现代气息显而易见。

古镇的街道铺着红石板,十分好看,但这样的街道上没有一条车辙,看不见高的低的车辆碾过的沟沟壑壑,也就是看不见一点儿历史的痕迹。

街两边有很多店,但和别的地方一样,卖可乐鲜橙多王老吉以及一些用塑料袋包好的糖果糕点。

走在这样的古镇上,女孩不时地皱眉,女孩跟同来的游客说:

“这地方怎么叫古镇呀,一点古意也没有?

同来的游客说:

“不错,这地方不像个古镇。

”再走,女孩就看见古董店了。

街两边的店,全卖古董。

走到这儿,女孩笑了笑,跟人说:

“这儿才有一点儿古意。

说着,女孩进店了。

在店里,女孩看见一只紫砂壶。

女孩拿起来看,店主见了,赶忙过来跟女孩说:

“这是民国七年的宜兴紫砂壶。

女孩说:

“真的还是假的?

店主说:

“绝对真的,不骗你。

女孩见店主那样认真,相信了,女孩说:

“多少钱?

店主说:

“100块。

女孩又看了看紫砂壶,开口说:

“50块,卖不卖?

店主稍作犹豫,同意了。

女孩随后又进了另一家店,在这里,女孩看见一块好看的石头。

石头上有图案,那图案看起来像一只猴。

女孩属猴,女孩立即喜欢上了这块石头。

女孩随后又开口问店主说:

“这块石头上的图案怎么这么像猴,是天然的吗?

店主说:

“当然是天然的。

女孩说:

“真是天然的呀,怎么会这么像,简直是鬼斧神工。

店主说:

“说得对,就是鬼斧神工。

这块石头店主要卖200块,女孩还价100块,成交。

在另一家店,女孩花60块钱买了一枚古币,店主说这是真正的乾隆年间的钱币。

女孩看见上面锈迹斑斑,深信不疑,于是买下了。

女孩买这些东西时,已经落在队伍最后了,她出了店后,便跑着追上队伍,然后跟人家说:

“我买了一只紫砂壶,还有一块石头和一枚古币。

旅行团一伙人就围着看,在问过价钱之后,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

女孩买的东西没有一个是真的。

那紫砂壶是现在烧的,而且做工粗糙。

那像猴的石头,是画上去的。

那古币也是新铸的。

女孩不信。

一个人便将那块石头在地上画起来,把有图案的地方往地上画,画过后一看,上面的图案被磨掉了。

女孩被骗了,很沮丧,女孩说:

“这地方的人怎么这样,还叫古镇呢,一点儿古风都没有。

一伙游客继续往前走,走了不久,女孩累了,不想走了。

女孩问导游是否原路返回,导游说返回,女孩于是不走了,在一户人家门口坐下来。

不一会儿,又走来一伙游客,游客中还有几位外国人。

一个人看见了坐在门口的女孩,走了过来。

游客会说中文,他跟女孩说:

“我可以跟你合张影吗?

女孩点头,说可以。

于是外国游客跟女孩合了影。

还有几个游客,也跟女孩合了影。

合过影了,一个游客问女孩: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合影吗?

女孩摇头。

游客说:

“这古镇没有一点古老的气息,只有你,让人觉得古朴而纯真。

女孩忽然笑了,女孩说:

“我不是古镇人,我也是游客。

说完,女孩走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古意古风来描写古镇的人、物、景、事,在“无古意”与“有古风”之间反复交缠,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B.古镇的古董店卖的全是假古董,但价格并不高,还可以讨价还价,可见店主们还是诚信经营的,表现了古镇的古意。

C.小说结尾写道“女孩走了”,预示着古镇仅剩的一点古意也随之而去,留给读者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和无言的怅惘。

D.小说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和语言描写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多用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8.文末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9.为什么游客们说古镇不像个古镇?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

《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

《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

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

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

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

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

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

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1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12.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

你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

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

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园观察支使。

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

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

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

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

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

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

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

“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圜告之曰:

“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

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

”处球流涕曰:

“公言是也!

”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园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

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

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

园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

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

重诲尝过园,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

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

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

愍帝即位,赠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

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

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

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

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

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词,完成各题。

陈维崧词二首

卜算子·阻风瓜步(甲)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

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

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点绛唇·阻风江口(乙)

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

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

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暨阳,今江苏江阴。

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

春申君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意丰。

B.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情态。

C.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用,生动传神。

D.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容相呼应。

18.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

(1)《阿房宫赋》中,杜牧质问秦王搜刮钱财时一分一厘也不放过,为什么挥霍起来毫不怜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的一段对话中,双方共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甲:

顾导您好!

我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盈。

久仰您大名,这次能见到尊容,非常激动!

乙:

很荣幸认识你。

甲:

您导演的新作刚刚杀青,请介绍一下您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旨。

乙:

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小人物在社会大变革面前的心路历程。

甲:

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艺术家,为您点赞!

乙:

你言重了,谢谢!

21.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简述中国传统儒学的演变历程,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在表达完整通顺的前提下,文字越简练越好,最多不超过150字)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雇了一位英国人做守卫。

这位守卫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很多人觉得让他当守卫实在太可惜。

一天,经理对他说:

“我想提升你,让你当办事员,薪金也可以多一点,意下如何?

”守卫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他出乎意料地说:

“难道我有什么过错吗?

我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的守卫,没有任何失职,为什么要把我的宝贵经验一笔勾销,调我去做生疏的工作呢?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参考答案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俯拾即是:

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

目不暇接:

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语境中强调文献资料多,选用“俯拾即是”。

第二处,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通真。

有板有眼:

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素,富有节奏或章法。

语境中说描绘了野猎生活,应为“惟妙惟肖”。

第三处,历久不衰:

经过很长的时间不衰退。

历久弥坚:

经历的时间长久,更加坚定不移。

语境中说从汉唐至明清猎鹰、驯鹰艺术一直都有,应为“历久不衰”。

第四处,情有独钟:

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

顶礼膜拜:

形容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

语境中说贵族王室对猎鹰非常喜欢,应选“情有独钟”。

故选D。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语境,“宗教文化”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紧密,排除CD;“天神”与下句“神乌圣禽”衔接紧密,排除A。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找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通读划线句子所在的上下文,A项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B项句式杂糅,改为“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D项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

故选C。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