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142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docx

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钻石卷高考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3·湖南五市联考)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分散系

C.溶液、胶体D.化合物、电解质

解析 A项中化合物包括氧化物;B项中分散系包括溶液;C项中溶液与胶体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D项中化合物包括电解质。

答案 D

2.(2013·湖南联考)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

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 ②化合物:

氯化钙、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 ③电解质:

明矾、二氧化碳、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

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

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⑤D.②④⑤

解析 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③错误;C2H4O2、C3H6O2、C4H8O2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酯,④错误;①②⑤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2013·西城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

C.SO2+Cl2+2H2O===2HCl+H2SO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AgNO3+HCl===AgCl↓+HNO3不能说明盐酸酸性比硝酸强

解析 A项,如Fe+2FeCl3===3FeCl2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B正确;SO2+Cl2+2H2O===2HCl+H2SO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盐酸和硝酸都属于强酸,AgNO3+HCl===AgCl↓+HNO3能发生是因为有AgCl沉淀生成,D正确。

答案 A

4.(2013·大连双基测试)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归类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分类标准

归类

A

FeSO4、NO2、MnO2、NaClO、Cu3P、Na2O2

H2SO3

B

CH3COOH、HOOC—COOH、HClO、H2S

HF

C

复分解反应、电解反应、放热反应、离子反应

焰色反应

D

(NH4)2SO4、NH4Cl、NH4NO3、NH3·H2O

NH4HCO3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及反应的分类,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选项A,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含有可变价态的元素,且这些元素都处于中间价态,H2SO3中S为+4价,符合此特点,A正确;选项B,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是弱酸,HF符合此特点,B正确;选项C,分类标准中的反应都是化学变化,而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选项D,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能电离出NH

,NH4HCO3符合此特点,D正确。

答案 C

5.(2013·南昌调研)X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下列转化关系:

X

XnOm

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①②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XnOm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XnOm是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

解析 X可以是金属(如铝),也可以是非金属(如碳、硅等),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XnOm可以是金属氧化物(Al2O3),也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CO2、SiO2等),反应②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D

6.(2013·西城模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C.NO和NO2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C3H8和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二者沸点也相近

解析 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除Na2CO3外还有O2,B错误;NO能被O2氧化,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常温下,C3H8是气体,CH3CH2OH是液体,二者沸点相差很大,D错误。

答案 A

7.(2013·南昌一模)下列物质可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得到的是(  )

①H2 ②FeCl3 ③Fe3O4 ④O2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④

C.①②③④都能得到D.①②③④都不能得到

解析 ①Zn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氢气;②氯气与FeBr3发生置换反应得到FeCl3和单质溴;③高温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④单质氟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气和HF。

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答案 C

8.(2013·江南十校第一考)下列对有关化学用语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电子式H:

H可以表示甲基,但是不可以表示CH

B.离子结构示意图

可以表示32S2-,又可以表示34S2-

C.比例模型

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D.分子式C3H8O既可以表示1-丙醇,也可以表示2-丙醇

解析 甲基(—CH3)是甲烷分子失去一个H原子后剩下的部分,其C原子上还有一个未成键的单电子,CH

是整个甲基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了,A对;从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6,是硫元素,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B对;比例模型中体现原子半径大小,因为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故不能表示四氯化碳分子,C错;1-丙醇和2-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D对。

答案 C

9.(2013·苏北二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a2O2的电子式:

Na+2-Na+

C.HClO的结构式:

H—O—Cl

D.中子数为16的硫离子:

S2-

解析 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A错。

答案 A

10.(2013·江西联考)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Y可能是(  )

①C、CO ②AlCl3、Al(OH)3 ③N2、NO ④S、SO2 ⑤NaOH、Na2CO3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①转化关系为C→CO→CO2,C→CO2,故①正确;②转化关系为AlCl3→Al(OH)3→NaAlO2,AlCl3→NaAlO2,故②正确;③N2与O2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2不能一步反应生成NO2,故③错误;④二氧化硫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单质硫不能一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④错误;⑤转化关系为NaOH→Na2CO3→NaHCO3,NaOH→NaHCO3,故⑤正确。

答案 A

二、填空题(共50分)

11.(13分)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_______。

A.AuB.Cu

C.AlD.Fe

(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填化学式):

①________;②Na2CO3;③________;④NaHCO3

(5)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恰好等于7,再将溶液蒸干,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 

(1)纯碱

(2)CO

+2H+===CO2↑+H2O

OH-+H+===H2O

(3)B

(4)①NaOH,Na2CO3

③Na2CO3,NaHCO3

(5)5.85

12.(10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进入患者腹中。

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中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Cr,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价。

(2)化学上可将某些盐写成氧化物的形成,如Na2SiO3可写成Na2O·SiO2,则Fe(CrO2)2可写成________。

(3)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会发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

(4)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现将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Br溶液混合后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

若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Na+、Br-透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

(2)解题的关键是根据Fe、Cr的化合价确定氧化物的化学式。

(3)溶液很稳定,a错误。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b错误。

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

(4)因为离子半径r(Na+)

所以检验Br-即可。

答案 

(1)+2 

(2)FeO·Cr2O3 (3)c (4)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即证明Na+、Br-已透过半透膜

13.(15分)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制备Fe(OH)3胶体,并研究该胶体的性质。

(1)该小组同学采用了以下操作制备胶体,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取一个烧杯,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滴加1mL~2mL饱和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待________后,停止加热。

(2)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上图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到________(填写“有”或“无”)丁达尔效应;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半透膜内的胶体倒入U形管中,如下图所示,在胶体上方加入少量电解液以保护胶体,接通直流电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填“阴”或“阳”)________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取上述半透膜内的Fe(OH)3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Fe(OH)3胶体的制备可以用FeCl3水解的方法。

(2)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l-能透过半透膜,用强光照射半透膜外液体(溶液)无丁达尔效应,因含有Cl-,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Fe(OH)3胶体吸附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通电后向阴极移动,阴极颜色加深。

(4)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开始加入时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继续加入稀H2SO4,Fe(OH)3与之发生复分解反应而溶解。

答案 

(1)FeCl3 液体呈红褐色

(2)无 有白色沉淀生成

(3)阴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

(4)①加入电解质溶液使Fe(OH)3胶体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14.(12分)(2013·辽宁卷)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________。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三种元素中可能是金属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写出E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是“E溶液+A―→D溶液+C”,A为固体,C为气体,再结合框图中转化关系可以确定E溶液是一种酸,A是金属,C是H2。

继而判断出B是Cl2或F2,A是Al、Mg或Na等金属。

(1)A、B、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没有氧元素,故不可能形成碱和氧化物。

(2)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除汞外都是固体。

(3)如果E是强酸,则为HCl。

HCl作为还原剂,最常见的是其与MnO2的反应。

也可写HCl与KMnO4、NaClO、NaClO3等的反应。

答案 

(1)③⑤ 氢化物、无氧酸、无氧酸盐均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溶于水可以不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碱必须由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氧化物虽由两种元素组成,但氧化物要么不溶于水,要么与水发生反应,也不符合题意。

(2)A 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

(3)MnO2+4H++2Cl-

Mn2++2H2O+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