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473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docx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

--【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识、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构成,也就是认知过程。

情绪和动机: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例如:

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

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

总之,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

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心理过程:

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

心理结构:

分析各种心理现象间的联系和关系

心理的脑机制:

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它们和脑发育的关系

心理与环境间的联系与关系

◆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关是有重要意义的。

为马列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对邻近的社会学科有一定意义。

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意义。

◆研究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可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在学科分类中,通常将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分。

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可称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它们在人类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在心理学中,它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相关研究对揭示心理现象和它的物质本题——神经过程的关系,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进而指导临床时间都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的心理学叫比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促进了一门新兴学科——彷生学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它探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揭示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对有效地发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及选拔,因而在我国四化建设中有重要意义。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医学心理学对维护人的心理健康,达到预防疾病起重要作用。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这种研究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工条件,保障生产安全,发挥人在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生产管理和劳动的科学组织,生产集体的形成,新工人的适应,群众性的信息沟通与宣传,对年轻一代的教育,预防违法行为和对罪犯进行再教育,以及家庭组织、婚姻、恋爱等问题。

6.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

因果研究:

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

相关研究:

说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个案研究:

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

它的特点是:

1.观察法的对象可以是具有一定的表达自我和主观判断的能力的成年人,也可以是还不具有这些能力的儿童,或者动物等。

2.观察法的随机性比实验法更大,从实际情况抽取变量和数据的难度比较大。

3.观察法受到观察手段的限制。

4.观察法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

心理测验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特点是:

1.心理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说明信度高。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要测的心理品质。

效度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2.保障心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优点是:

1.实验者可以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严格控制,验证变量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2.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内部效度高。

3.重复性好。

缺点是:

1.外部效度差。

2.实验者的影响等。

3.结果发现有的技术方法、仪器的限制。

个案法:

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是:

1.可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和系统的深层的资料。

2.可以对一些不便或不能使用其他方法的情况进行研究。

缺点是:

1.研究者永远不能完全有把握地说他掌握了全部有关事实。

2.常常没有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

3.对一个单独个体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很难推广到一般人。

调查法:

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优点是:

1.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

2.研究者可以控制谈话进程。

3.可以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

4.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问题,可以获得额外有价值的材料。

缺点是:

1.收集较多对象的资料要费很多时间。

2.研究者必须训练有素,才能掌握谈话方法。

3.研究者言语不当,被调查者可能拒答或谎答问题。

4.研究者无意的行为可能对被调查的回答有暗示作用。

9.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有:

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10.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心理学思潮作为一种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这种研究方式我们就叫做研究取向。

主要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研究

心理分析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什么叫神经元?

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它的基本功能是:

冲动和传导

3.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传导有两种形式:

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这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

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神经递质作用于接受刺激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之接近放电的阈限(在兴奋突触处),或使之远离放电阈限(在抑制性突触处)

4.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初级感觉区: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

它们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初级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言语区:

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

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

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

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5.什么叫脑裂研究?

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脑裂研究是在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

使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

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同意反应。

经研究发现,手术后大脑两半球分割的病人,视力、听力和运动能力都正常,而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等都出现选择性障碍。

这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言功能重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重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定位于右半球。

7.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

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第一机能单元和第三机能单元关系非常密切;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

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

1.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

(传统心理学术语)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信息加工术语)

◆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n按照记忆表征的形式分类:

形象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人的记忆都是先从形象记忆开始的,通过形象记忆人们可以获得直接经验。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词的形式在人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它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n按照记忆的内容分类:

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等。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经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它往往不需要重复体验,一次形成经久不忘,并且可以具有一定的动机作用。

运动记忆是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动作记忆。

一般认为,运动记忆是以大脑动力定型的建立和保持为生理基础的。

与其他类型的记忆相比,运动记忆容易保持和恢复,不容易遗忘。

它是形成各种生活技能的保证。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

它涉及个人生活中的特定事件,以个人的经历为参照。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干扰,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和时间无关。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逐渐获得,是反复重复后形成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在利用这些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n按照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到2秒。

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以刺激物理性质进行编码。

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存储时间在5秒到2分钟。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主要以语音形式编码,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

存储时间大约在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来自对短时记忆中信息的精细加工,也可以由于影响深刻而一次获得,容量没有限度。

n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也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

它的形成一般需要评估,比较和演绎等思维过程的加工环节的参与。

能随意地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外县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内隐记忆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是没有意识过程参与的记忆过程。

内隐记忆具有自动和反射的性质,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内隐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无法意识到的。

4.什么是感觉记忆?

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

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

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部分报告法说明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的的容易,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

5.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信息保持时间很短,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保持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记忆容量(又称记忆广度指材料一次呈现后立即回忆的最大量)有限,一般为7+2。

近期研究发现,记忆广度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材料熟悉性)及人们对材料的再编码(组块)有关。

◆短时记忆易受干扰。

◆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精细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向长时记忆系统转化的关键。

7.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保持形式是什么?

◆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多次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下来的记忆。

◆长时记忆保持的形式有:

n按语义类别编码:

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

n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时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

n主观组织:

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既不能分类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个体会倾向于采取主观组织对材料进行加工。

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主要是:

n时间因素

n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性质:

熟悉、有意义的遗忘得慢

数量:

材料少,忘得慢

n学习的程度

低度学习

过度学习

n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n识记者的态度:

不重要的、不感性趣的、不合需要的,易出现遗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觉

1.什么是感觉?

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l认识外界事物,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

l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实现自我调节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l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l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对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大城市中“信息超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感觉剥夺”使人无法忍受,产生不安和痛苦。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l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l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绝对感受性就越小。

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5.什么叫色觉的对立过程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黑林提出了四色说,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

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传统的三色说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产生或是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

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暗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例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过程。

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在最初的7到10分钟时由椎体和棒体细胞共同完成,在椎棒裂之后由棒体细胞单独完成,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

暗适应的机制一般用感受器内的化学物质的变化来解释,即把暗适应归结为感受器内视觉色素的还原过程。

3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除网膜上感受器的光化学效应外,可能还有神经的作用参加暗适应过程。

明适应。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时间较长,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

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就已很明显。

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

明适应的机制与暗适应相反,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人们一般用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来解释。

暗适应的产生与视网膜中视觉色素再合成增强、绝对量增多有关。

从暗处到强光下,所引起的耀眼光感是由于在暗处所蓄积的视紫红质在亮光下迅速分解所致,以后视物的恢复说明视锥细胞恢复了感光功能。

◆研究视觉适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人们利用它的规律可以提高视觉的效果,避免在异常情况下光线对眼睛的破坏作用。

例如,由于塌方在矿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抢救出来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眼睛。

这是因为他们在黑暗中长时停留,强烈的地面日光会使他们的眼睛灼伤。

又如:

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队员,在值勤以前,最好带上红色眼镜在室内光线下活动。

由于红光不能漂白棒体细胞的视色素,因而在他们接受紧急任务时,可以加快眼睛的暗适应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觉

1.什么是知觉?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在这个意义上,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

支配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

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2.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辨证的、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

在知觉中,分析事物的特征及其结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在知觉中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认知。

存在“整体优先”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3.什么叫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与恒常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中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3-1.知觉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是自然选择给予的,是机体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而形成的,如果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