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538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5 》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docx

《05》教学设计和期末教学论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0×5=?

》教学设计

 赖曼琳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

0加任何数都得几?

任何数减0都得几?

1、0+5得多少?

32-0呢?

2、你知道“0×5”得多少吗?

谁来大胆地猜一猜?

3、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你想知道吗?

学生口答:

5;32

4、学生大胆猜测说出自己的想法。

5.进入新课学习,设疑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

1、情景演示,让学生感受:

(1)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

问:

一共有几个苹果?

怎样列式计算?

(2)从每个盘子里拿出一个苹果。

问:

现在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3)如果拿出两个呢?

(4)如果拿出三个呢?

2、照这样计算,你知道“0×6、0×7、0×8……”的乘积是多少吗?

3、根据上面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1)、学生根据题意回答:

3+3+3+3+3=15个  或3×5=15个

(2)、学生回答:

每个盘子里还有2个苹果。

2+2+2+2+2=10个  或2×5=10个

(3)、每个盘子里还有1个苹果。

1+1+1+1+1=5个  或1×5=5个

(4)、每个盘子里还有0个苹果。

0+0+0+0+0=5个  或0×5=0个

齐答:

都是0

4、独立思考,交流收获:

0乘任何数都得0.

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最后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结论,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完成“试一试”

(1)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然后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算法多样化。

2、刚才我们学习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那么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你会计算吗?

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

鼓励算法多样化,强调掌握第3种计算方法。

3、交流比较402×3和307×8,看你发现了什么?

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5、先独立计算,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在交流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13×5=65130×5=650

(2)100×5=50030×5=65 500+65=650

(3)             130

    ×    5

      650

(4)       130

×  5  

  650

6、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402     307

×  3    ×  8

1206    2456

交流后汇报:

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2×3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7×8进位了,0+5=5,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学生交流后全班发言:

(1)因数末尾有0 的,可以去掉0相乘,再在积的末尾直接加上0。

(2)因数中间有0的,注意不要漏乘。

(3)注意进位。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0×5=?

3×5=15  2×5=10  

1×5=5   0×5=0

0乘任何数都得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叶锦莲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一)圈一圈,算一算——结合点子图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2.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

每排有12只小蚂蚁,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

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活动

(二)试一试,说一说——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1)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

(2)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电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3)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

为什么8写在个位,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表示什么?

合起来是什么?

活动(三)算一算,说一说——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213×3= ”,你会算吗?

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它们的算理相同。

活动(四)想一想,说一说——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去游乐场》教学设计

邓友红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迁移、类比和推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性及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你到游乐场都玩过些什么项目?

看来,游乐场可真有意思。

这不,淘气笑笑他们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究:

1、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淘气他们正忙着买票呢。

在这个售票处,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个别提取信息:

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电动车2元;淘气他们16个同学想坐太空船。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若干学生提,请多个学生重复。

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三个)你们喜欢解决哪个问题

(3)师:

那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生独立列式)16×4= 大家同意这样列式吗?

请大家估计一下,16人坐太空船大约要花多少钱?

(叫两三个生估计,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师板书生估计的数字)那16乘4究竟等于多少呢?

先请大家静静的思考一分钟,想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4)师:

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动笔写出来和同伴交流一下。

(生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小组派代表反馈:

1)口算 16=10+610×4=406×4=2440+24=64

2)竖式计算让板演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方法:

“竖式是怎样书写的?

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然后让不清楚的同学向板演的学生提问。

(多两位同学说说)(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刚才几位小朋友都说的非常棒,我们在用竖式计算16乘4时,先写上16和4,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用个位的6先与4相乘,等于二十四个一,二十是两个十要向十位进二,所以把进位的2写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写小一些,把表示4个一的4写在个位。

接着用十位的1与4相乘,得4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2个十,所以得到6个十。

(5)验证估算结果:

看这些估算的结果谁最接近,那刚才是谁估计的。

恭喜你们,你们的结果是最接近的。

(提示孩子们要回答问题)小朋友们都完成的非常棒。

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30页,看看书中小朋友们的办法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并请大家把书本上的空格补充完整。

(6)评选出自己喜欢的办法:

小朋友们看这几种计算的办法,你最喜欢哪种呢?

2、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解决第二、三个问题中的一个,在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两个都解决,看谁完成的越快越好。

(个别板演,让完成的同学互相交流:

你是怎样算的)(反馈:

让完成第一个竖式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另一个核对答案)激励:

做对的同学对老师开心地笑笑。

3、完成试一试: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喜欢用口算的办法,有的小朋友喜欢用竖式的办法,那觉得自己两种办法都掌握的请举手!

那黄老师就要考考你了。

请快速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个别板演,反馈:

师第一题提问横线上的4表示什么?

后三题对答案。

然后提问:

你发现后两题与前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1)强调前面如果没有数学,进位的数字可以不写,更简洁)

(2)集体订正:

让完成后两题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三人讨论:

在用乘法竖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反馈并总结:

(电脑展示)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乘起;3、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验证讨论的结果:

4、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如果都学会了。

假如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游乐场,你最想玩什么项目?

(请几个人分别说出这三项)那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玩你喜欢的这个项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呢?

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吗?

集体订正时口答,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师:

淘气和笑笑他们坐完太空船,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海洋馆,海洋馆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

小朋友们,你们想看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海底生物吧!

2.课件播放.

怎么样?

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丽?

其实海洋还有许多丰富的物产和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所以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就有可能成为海洋专家,为人类做贡献呢!

好不好。

当淘气他们恋恋不舍地从海洋馆出来,一出门就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课件出示第四题,原来是光明小学的两位老师带着31位同学来参观海洋馆,他们正在争论300元钱买门票够吗?

咱们也来帮助他们算算好吗?

(强调单位和回答问题)

4、学生计算并反馈

四、引导自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状况。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赖曼琳

随着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

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

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在内容结构上,也将其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之中,在呈现形式上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可以按以下三步展开:

第一步:

创设情景导提问

“解决问题”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好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新旧知识的对比中找问题

很多数学问题是建立在一个或几个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因此,每当有新概念、新知识出现时,我就引导学生首先了解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并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寻找问题。

如:

①准备题:

“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解答)

②新例题:

“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通过比较这两道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快找出了它们前两个条件相同,我于是引导他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点。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

“准备题是我们学过的两步计算题。

”有的说:

“例题比准备题多了一个‘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的条件。

”有的说:

“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准备题是求三、四年级一共栽多少棵树,例题是求五年级栽多少棵树”……通过这样的设问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找到了例题与准备题的联系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以上的思维训练,学生每遇到新的问题,就自然地会与以往所解决过的问题进行对比,从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突破口。

2、利用已知条件提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必经环节,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解决问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收集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从数学角度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创设商场购物的情境(如表1),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名称:

毛巾香皂牙刷洗发露单价(元):

52820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1:

毛巾和香皂一共多少钱?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够明确,我因势利导:

“几条毛巾?

几块香皂?

 学生立即明白过来。

学生1补充回答:

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一共多少元?

我又启发学生:

我们去商场买东西往往不只买一、两样,一样也不只买一、两件。

根据平时买东西的情况,还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

学生2:

妈妈买三条毛巾、两块香皂共用多少元?

我再引导学生思考:

一瓶洗发露是多少元,两条毛巾的价钱是多少元,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3:

一瓶洗发露比两条毛巾多多少元?

学生4:

两条毛巾比一瓶洗发露少多少元?

我进一步启发:

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只有相差关系呢?

经这一启发,学生恍然大悟,又纷纷举手:

学生5:

一瓶洗发露的价钱是两条毛巾的价钱的几倍?

 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从和、差、积、商多角度提出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问题导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解决问题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如何恰到好处地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步步地从已知走向未知。

2、学会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也需要多种多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可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碰撞中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他们的解答,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种解法是否正确。

大家议论纷纷,说不出问题的关键。

这样,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感受数学的妙趣,进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回归生活导应用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比较注重题型训练。

这种理念和教学策略导致的结果是使学生在枯燥而抽象的数学术语中游弋,并最终导致学生产生怕数学、厌数学的心理。

基于新课程标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要求,针对以往教学存在的弊端,我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特别注意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1、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课本等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我设计了统计表,要求学生分组填写本组成员开学以来作业本上得到的“小红星”数量,并求平均数,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平均得到的“小红星”最多,学生兴致勃勃地报数,认真地填写统计表,细心地进行计算,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让学生解决这些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要教师多留意,就能够找到很多有价值且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

  三年级叶锦莲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呢?

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

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如:

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星期天,你妈妈让你去买两箱牛奶,那时你会思考那些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

每箱牛奶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

;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钱?

每箱牛奶有几瓶?

至少带多少钱?

······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

”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

看标价说明;问售货员。

这时可呈现两种情境:

①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48元,买2箱。

②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买2箱。

并提问:

“你能根据以上两条信息,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马上提出:

根据调查①可解决买两箱牛奶共需多少钱?

根据调查②可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买一箱需多少钱、买两箱需多少钱?

等数学问题。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了以上问题?

……这样,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2、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

“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

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

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

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

曾有这样一个课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位学生对“四万万同胞”的“四万万”提出了疑问,许多学生发出哄笑。

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责怪学生愚昧无知,反而鼓励了他,同时在解决“四万万”就是“四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为什么用四万万而不用四亿“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决心。

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

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

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作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杀,成为真正接受知识的“容器”。

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器官的钥匙。

3、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反思,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使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

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思考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进入角色以后,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师在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讲解式”(摆小棒)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发现式”,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爸爸让明明计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

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

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这样,小组成员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适时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与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经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

三、引导学生合理地应用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