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648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资料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拓展阅读资料Word版含答案doc

2016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高一拓展阅读资料

   印象派画家梵高一幅画已卖到几千万美元,可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37岁时开枪自杀。

他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样迎合时尚以牟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

他说,他不能把他唯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前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论述: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或用孔子的话说: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苏格拉底,被称为“师中之师”,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

“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面啊!

” 

   总论述:

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距不远了。

 

 

 

     梦并不虚幻

    巴黎,清洁工夏米,常为替朋友抚育的小姑娘苏珊娜讲故事,其中讲了一个金蔷薇的故事,说金蔷薇能使人幸福。

后小姑娘长大并离开了他。

一天,他们偶然相遇,苏珊娜告诉夏米自己并不幸福。

含泪说:

“要是有人送我一朵金蔷薇就好了。

   此后夏米就把首饰坊里清扫到的灰尘搜集起来,从中筛选金粉。

金蔷薇打好了,可听说苏已远走美国。

不久,夏米悄悄死去,枕头下放着金蔷薇。

 

   论述:

送金蔷薇是夏米的梦想,终未实现,但寄托了他善良和温情的梦想本身已经足够美好,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种意义,把他同那些没有任何梦想的普通清洁工区分开来了。

 

   童话故事:

小王子从一外星落在地球沙漠上,渴了,寻水井,一边找,一边觉得沙漠美丽,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是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

     

     印度诗人泰戈尔:

“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听过童话故事,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和《鲁宾逊漂流记》,远处的河岸和对岸辽阔的田野景色就不会如此使我感动,世界对我就不会这样富有魅力。

     英国诗人雪莱听人们指责诗没有用,反驳说:

“诗才有用呢,因为它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我们成为新世界的居民。

     总论述:

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

乏味的人,明月当空,最多说月亮像烧饼,不会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豪情。

面对苍茫大海,只看到一滩水,决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或像普希金样想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与只知做梦的人比,从来不做梦的人是更像白痴的。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意思是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

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论述:

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物理学家阿基米德:

两千多年前,罗马进攻希腊,发现一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

他很快死在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

“不要踩坏我的圆!

”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生命更加宝贵的。

 

   哲学家第欧根尼:

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

“我能替你做些什么?

”得到的回答是: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

 

论述:

两则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唉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英国作家王尔德:

     到美旅行时,入境时,海关官员问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

“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

“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总论述:

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多人的光彩,所以,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结果是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自己的园地 

    《小王子》中小王子觉得他的那株玫瑰与眼前这些玫瑰长得一模一样,但他却觉得她是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

狐狸告诉他:

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变得这么重要。

对于你使之驯服的东西,你使负有责任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他喜欢做某件事,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如一个园丁,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

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本质是空虚。

一旦丢官、破产,空虚就会暴露无遗了,会惶惶不可终日,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小王子:

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破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他们拿走,他们就哭了。

      孩子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

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苦难的精神价值

    寻求生命意义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创造   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

    二、体验   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

 

    倘若一个人落入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

如维克多·弗兰克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对于里面的战俘来说,煤气室和焚尸炉几乎是不可逃脱的结局。

如绝症患者。

      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是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

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便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意义。

 

如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

 

弗兰克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机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这显示的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

“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研和提高。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欲望专题

 

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

                    ——史铁生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够”的时代。

一支手机不够,一分薪水不够,一辆车子不够、一栋房子不够……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过度需求,对每天的自己过度使用。

“一”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欲求不满的代名词。

你认为:

到底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多少?

                        

  

    从生命的观点看,现代人的生活有两个弊病。

一方面,文明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优裕的物质条件,远超出维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复杂,离生命在自然界的本来状态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优裕的物质条件也使我们容易沉湎于安逸,丧失面对巨大危险的勇气和坚强,在精神上变得平庸。

我们的生命远离两个方向上的极限状态,向下没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没有挑战危险的爆发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间地带,其感觉日趋麻木。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归去来兮辞》:

         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

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陶渊明不计较“草盛豆苗稀”的结果,也不在乎“夕露沾我衣”的辛劳,而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愿,是对自己心灵世界以及生活方式的捍卫。

因此在朴素平淡的叙述中,分明有着一份坚韧执着。

更为重要的是陶渊明在现实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他想要的生活,找到了他的“天堂”。

对我们来说,如何在现实世界里建构起自己的精神家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世界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荷尔德林(诗人、哲学家)

    幸福和力量来自宁静且自由的心,不假外求。

西方哲学对此也有类似认识。

马克·奥勒留是斯多格派的哲学家,也是古罗马皇帝。

斯多格提倡道德的和沉思的生活,顺从自然,不主张斗争。

奥勒留说: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到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宽容专题

哲学家康德: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雨果: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黎巴嫩)纪伯伦: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

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安德努·马修斯《宽恕之心》:

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跑进9秒79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

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

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

 

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贪生怕死,还想齐桓公推荐自己的上司。

 

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同意,但你说话的权利我却要誓死捍卫它。

                                                   ——伏尔泰

论述:

这句话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掠,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瀚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

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蒋琬的宽容才有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谈,蔺相如的宽容才有负荆请罪的典故。

鲍叔牙对管仲宽容,成就了一代名相;主教对冉-阿让宽容,挽救了一个行将堕落的灵魂。

郭靖多次宽容杨康,结果却是给武林留下遗恨;周瑜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结果英年早逝;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暗中加害,才会在在马陵道中了孙膑埋伏,兵败自杀。

 

高考作文备考文化素材

(一):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

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或许可以用两个字总结:

人性。

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是什么呢?

似乎难以用一句话总结,所以用两个字总结:

人性。

不仅村上,从但丁到雨果,从曹雪芹到张爱玲,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小说家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人性。

他们“通过写故事不断试图理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小说家要做出是非判断。

这样的判断往往不意味着区分好人和坏人,而是坦露每一个人内心的光明和黑暗,用光明去照亮黑暗。

想表达自己,就得编个故事。

曾经有记者问村上,小说为什么对人如此重要?

村上回答说,我知道小说为什么对我重要:

如果想表达自己,我就得编个故事。

他在另一个场合也说,小说家就是“职业撒谎者”。

这句话看似费解,其实简单,什么叫真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小说家渴望与他人分享看法、分享解释,但他们希望保持一点距离,用有趣的、非说教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有了小说。

写作和跑步:

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村上说,对他而言,写小说基本上是体力活儿。

坐在桌前,把思想聚成一道激光,从一片空白中想像出某种东西,编一个故事,选择适当的词语,控制故事整体运行的方向,这一切需要的精力和时间都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像。

为保持写作体力,村上20多年来一直坚持长跑。

“长跑不在于战胜别人。

你的唯一对手就是自己,和其他人无关,你面对的是一种内心冲突:

这次我是不是比上次跑得好?

一次又一次让自己达到极限,这就是跑步的精神。

”写作时身体静止思想运动,跑步则思想静止身体运动。

写作面对的是一个奇幻的世界,那里有弹子球机、双胞胎女郎、羊博士、独角兽、夜鬼、萤火虫、人造卫星、无面人……“世界玩弄于股掌之上,时光可以倒流”;跑步只面对天、地和风。

村上春树一天有23小时,还有1个小时,他是雷打不动地用来做老本行——跑步。

保持和世界的距离。

村上春树是一个很具有孤独感的人,他从来不上电视,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很少拍照片。

“他具有80后最不具备的东西,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

内心叛逆,因兴趣而阅读写作。

村上春树讨厌念书,国中时期常因不用功挨老师打,一套中央公论社出版的《世界历史》全集却能反复读个滚瓜烂熟。

他自陈内心有颗固执的叛逆因子,对别人给的东西怎么样都无法乖乖接受:

“不想学的、没兴趣的东西,再怎么样都不学。

”进了神户高中之后变本加厉,几乎天天打麻将、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样样都来,不过成绩始终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高中时期他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喜欢阅读二手便宜的欧美原文小说,一段段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并沉浸于阅读译文的体验。

他对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怎么耐烦,所以英文成绩始终平平,后来他在文章里写道:

“如果当时的英语老师知道我现在正在做大量的翻译工作的话,可能会无法理解吧。

偶然与必然。

29岁那年,一场球赛成为改变村上春树命运的导火线,他在柏克莱大学的一场演讲上表示:

“1978年4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写小说。

…当天下午我正在看棒球,坐在外野区,一边喝着啤酒。

…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养乐多队,当天是和广岛队比赛。

养乐多队在一局下上场的第一棒是个美国人,大卫·希尔顿(DaveHilton)。

…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当年的打击王,总之,投出的第一球就被他打到左外野,二垒安打。

就是那时我起了这个念头:

我可以写一本小说。

”球赛结束后村上就到文具店买了钢笔和纸,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的歌》(中译:

《且听风吟》)。

每天爵士店打烊之后,村上就在厨房挑灯夜战一、两个钟头进行小说写作,但也由于写作时间有限,间接形成第一本小说句子和章节都很短的特征。

这部小说大约花了村上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村上将作品投稿到文学杂志《群像》的新作家文学竞赛初试啼声,结果一举赢得1979年的群像新人奖。

村上常说,如果当初没有得奖,后来可能也不会写小说了。

之后村上应出版社之邀,先交出了一些短篇小说、翻译作品和散文,隔年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接续《听风的歌》,描述主角们后来的遭遇。

战争与自省。

村上说:

“在战争中如果被上级命令杀掉俘虏,那是无法说不的。

日本人在战争中就是这么做的。

我认为日本人对此还没有产生真正自我反省的念头。

”村上介绍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给日本报纸的一篇投稿。

李光耀在文章中说,战争期间占领新加坡的日本人的残忍程度超乎想像。

但在战争结束后,成为英国俘虏的日本士兵却认真工作,把新加坡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村上说:

“我想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日本人的可怕之处。

这表明认真打扫街道的日本人,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变成实施残酷暴行的人。

这不能不让我觉得,虽然任何国家的国民都有这种可能,但日本人在这方面的性向可能更强。

”村上说他从写作《地下》的经验中感悟到了如何使日本人不堕入那样的世界、如何使堕入黑暗者重返开放世界的力量。

他从沙林事件的受害者和普通民众那里学到了很多。

“这些人中每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但是我感到六十多人的声音一旦汇成一个声音,就成为了具有说服力、值得信赖的力量。

这个经验似乎改变了我。

正因为如此,我真地希望这种声音不要被拖入战争之类的事”

责任与创作。

在村上的同龄人中,许多在学生时代热衷“革命运动”者毕业后却成了公司职员。

村上就这一现象解释道:

“大家认为这个(运动)已经结束,继而成为了企业战士,不断发展经济、制造泡沫,然后泡沫破灭一切成空。

其核心就是“团块世代”(二战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者)。

所以我认为必须有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没有深刻自省之念,形势一旦有新的发展就会跟风而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团块世代”可谓典型的日本人。

村上说:

“因为我也是‘团块世代’的一员,作为小说家我想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

日本战后精神史的善后。

”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世界冷战格局瓦解。

当时人们都以为和平将来临,但而后出现的却是混沌的世界。

村上说:

“尤其是9·11以后,我们生活在无法预知的世界,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的小说也是讲述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故事。

如果引起了读者共鸣,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

曾多次入榜,对诺贝尔奖不感冒。

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

他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

有评论称,得奖热门作家往往最终得不了奖评委会认为,既然这个作家已经被这么多人关注了,那就没必要再给一个文学奖了。

中国诗人北岛也几乎每年出现在这个名单里。

村上春树本人似乎对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感冒。

他曾表示,诺贝尔文学奖政治性比较强,我不想搅和进去,此外,得奖还会干扰生活的私密性。

 

                       永远站在鸡蛋一边——村上春树

 

   以色列政府空袭加沙,获颁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日本知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受到国内外压力,犹疑是否该出席颁奖,结局是,他去了,并掀起了比小说更为震动世人的余波。

   以下是村上春树演讲辞

今天我以一名小说家的身分来到耶路撒冷。

而小说家,正是所谓的职业谎言制造者。

当然,不只小说家会说谎。

众所周知,政治人物也会说谎。

外交官、将军、二手车业务员、屠夫和建筑师亦不例外。

但是小说家的谎言和其它人不同。

没有人会责怪小说家说谎不道德。

相反地,小说家愈努力说谎,把谎言说得愈大愈好,大众和评论家反而愈赞赏他。

为什么?

今天,我不打算说谎。

我的答案是:

藉由高超的谎言,也就是创作出几可乱真的小说情节,小说家才能将真相带到新的地方,也才能赋予它新的光辉。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无法掌握真相,也无法精准的描绘真相。

因此,必须把真相从藏匿处挖掘出来,转化到另一个虚构的时空,用虚构的形式来表达。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清楚知道,真相就在我们心中的某处。

这是小说家编造好谎言的必要条件。

今天,我不打算说谎。

我会尽可能地诚实。

我在一年之中只有几天不会说谎,今天刚好就是其中之一。

请容我告诉你们真相。

在日本,许多人建议我不要来这里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

甚至有人警告我,如果我坚持前来,他们会联合抵制我的小说。

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加沙正在发生的激烈战斗。

根据联合国调查,在被封锁的加沙城内,已经有超过千人丧生,许多人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孩童和老人。

我收到获奖通知后,不断问自己:

此时到耶路撒冷接受文学奖,是否正确?

这会不会让人认为我支持冲突中的某一方,或认为我支持一个发动压倒性武力攻击的国家政策?

老实说,我也不想看到自己的书被抵制。

经过反复思考,我还是决定来到这里。

原因之一是,太多人反对我来。

我和许多小说家一样,总是要做人们反对的事情。

如果有人对我说,尤其是警告我说,“不要去”、“不要这么做”,我通常反而会特别想去、特别想做。

这就是小说家的天性。

小说家是特别的族群,除非亲眼所见,亲手触摸,否则他们不会相信任何事情。

我来到这里,我选择亲身面对而非置身事外;我选择亲眼目睹而非蒙蔽双眼;我选择开口说话,而非沉默不语。

但是这不代表我要发表任何政治讯息。

判断对错,当然是小说家的重要责任,但如何传递判断,每个作家有不同的选择。

我个人偏好用故事、尤其用超现实的故事来表达。

因此,我今天不会在你们面前发表任何直接的政治讯息。

不过,请容我在这里向你们传达一个非常私人的讯息。

这是我创作时永远牢记在心的话语。

我从未将这句话真正行诸文字或贴在墙壁,而是刻划在我心灵深处的墙上。

这句话是这样的:

“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

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谁是谁非,自有他人、时间、历史来定论。

但若小说家无论何种原因,写出站在高墙这方的作品,这作品岂有任何价值可言?

这代表什么意思呢?

轰炸机、战车、火箭和白磷弹就是那堵高墙;而被它们压碎、烧焦和射杀的平民则是鸡蛋。

这是这个比喻的其中一层涵义。

更深一层的看,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鸡蛋。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装在脆弱外壳中的灵魂。

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须面对一堵名为“体制”的高墙。

体制照理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却残杀我们,或迫使我们冷酷、有效率、系统化地残杀别人。

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我写小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给予每个灵魂尊严,让它们得以沐浴在阳光之下。

故事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在于检视体制,避免它驯化我们的灵魂、剥夺灵魂的意义。

我深信小说家的职责就是透过创作故事,关于生死、爱情、让人感动落泪、恐惧颤抖或开怀大笑的故事,让人们意识到每个灵魂的独一无二和不可取代。

这就是我们为何日复一日,如此严肃编织小说的原因。

我九十岁的父亲去年过世。

他是位退休老师和兼职的和尚。

当他在京都的研究所念书时,被强制征召到中国打仗。

身为战后出生的小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