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09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Word版含答案 1.docx

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Word版含答案1

2016高三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一、默写内容

第二册

1、《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尤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近义词辨析歌诀

  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

  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

  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

  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

  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总合;

  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

  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付诸执行用施行,尝试办理用试行;

  边线分界用界线,事物性质用界限;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

  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马上立即用及时,到预定时用届时;

  部下属下用部属,安排布置用部署;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

  已得利润用赢利,谋求利润用营利;推卸摆脱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违背触犯用违犯,不遵纪律用违反;节约剩余用节余,结余存额用结余;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

  爱护培养用抚育,精心喂养用哺育;含混不清用隐晦,顾忌不说用隐讳;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接了当用简捷;

  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要有用需要;

  到期为止用截止,到何时候用截至;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水平用学力;

  精神智慧用神智,知觉理智用神志;配合适当用协调,和谐统一用谐调;

  法律条文用法制,依法治国用法治;精微语言用微言;隐晦批评用微词

  想念思念用眷念;留恋不走用眷恋。

反复强调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

  同一比较用越发;不同比较用更加;专门技术用技能;技巧手艺用技艺。

  改变看法用刮目;畏惧害怕用侧目;考虑决定用裁决;法律判决用裁定。

  调查案情用查访;观察了解用察访。

流行习惯用风气;高尚风气用风尚。

  人地相同用一起;时间相同用一齐;提出主张用建议;提出批评用意见。

  说人坏话用毁谤;无中生有用诽谤。

有利作用用效力;速度成效用效率。

  主观忍耐用坚苦;客观环境用艰苦。

内部含有用包含;请人原谅用包涵。

  互相衔接用联接;结在一起用联结。

不公待遇用委屈;事情底细用委曲。

  不当谋取用牟取;设法取得用谋取。

让其认识用引见;推荐别人用引荐。

  各方聚集用会聚;由少到多用汇聚。

法令条例用颁布;公开发布用公布。

  无发言权用列席;参加会议用出席。

一人一事用专集;某一内容用专辑。

  超出一般用突出;高于周围用凸出。

移交嘱咐用交代;坦白罪行用交待。

  抽象事物用树立;具体事物用竖立。

人事联系用结合;器具物品用接合。

  容纳不气用接受;收下接纳用接收。

毫不动摇用坚忍;毫不间断用坚韧。

  由此及彼用启发;独立领悟用启示。

零碎不整用片断;截取一段用片段。

  现实世界用尘世;世俗之事用尘事。

审阅决定用审定;审阅修订用审订。

  不以为耻用不耻;不愿提及用不齿。

小孩晚辈用抚养;平辈之间用扶养。

  接受教育用受业;传授知识用授业;头部手部用化妆;衣着伪装用化装。

  劝戒之语用箴言;实话实说用真言。

事物不见用消失;时间飞走用消逝。

  穿过连通用贯穿;从头到尾用贯串;军事调查用侦察;公安调查用侦查。

三、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

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

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

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

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

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

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7、学富五车:

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

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

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

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四、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

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F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

“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朋友:

“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

“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宫》: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

“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道《塞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落”为曲子名。

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

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刘长卿《谪仙怨》: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

“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

五、作文素材库      高考满分作文选评之课文篇

薛宝钗魂断大观园  ——2004福建卷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

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

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

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

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扶养大的同时,早已变得空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