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769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0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docx

山东淄博市铁矿土地复垦方案修改

正文目录

 

前言

xx由xx、xx和xxxx局一队三家联合组建的矿山企业,以合资方式开采xx矿床。

公司投资总值13219万元,在职员工51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余人,技术力量雄厚。

公司位于xx市凤凰镇境内,矿区面积1.568km2,开采深度为-200m~-600m标高,开拓方式为竖井和盲斜井联合开拓,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山调整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

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

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七部委(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矿井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压占、塌陷和污染等原因将对土地不可避免地造成损害,为了及时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利用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落实土地复垦费用。

受xx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矿区(铁矿)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并立即组建了项目编制小组,对矿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实地踏勘,收集了矿区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土壤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等相关资料,并对《xxxx矿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xx省xx市xxxx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等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该工程作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同时参照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对项目区的土地资源状况、自然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明确本项目拟破坏土地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土地复垦措施,对其进行投资估(概)算,最终编制完成了《xx市xxxx矿区(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的建设将占用越来越多的耕地,而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加之耕地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七部委(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件精神,加强土地复垦管理工作,做好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评审和报送审查工作,并进行土地复垦工作。

xx矿区(铁矿)属中型矿山,建设区由工业场地及其配套设施、办公场所、职工生活、仓库维修和地面运输系统等部分组成。

矿区面积156.80hm2,矿山剩余服务期限23年,采矿生产对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有较小影响,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实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本方案包含xx矿区在投产至今土地破坏现状的调查分析、生产过程中土地破坏状况预测、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等。

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1、现场调查、实地踏勘,统计已破坏土地的类型、破坏范围、破坏程度,并量算各类已被坏土地的面积。

2、考虑采矿期间采矿破坏土地的类型,预测各类土地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量算并统计各类拟破坏土地的面积。

3、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因采矿破坏土地应复垦的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规划其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利用类型。

4、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提出复垦工程的投资估(概)算,最后编写《xx市xxxx矿区(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达到矿产资源生产与水土保持和矿区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矿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矿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相协调的目的。

1.2编制原则

根据xx矿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遵循以下复垦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2、统一规划,统一安排:

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国家政策及xx省相关政策,结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合理确定复垦用途,统筹安排复垦计划;

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项目区土地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土地复垦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破坏土地要优先复垦为农用地,其次考虑恢复为林地及保留建设用地;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或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5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

9、《土地复垦规定》1988年11月;

10、《xx省土地复垦管理办法》(2004年修正);

11、《关于加大耕地补充工作力度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0号);

1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

13、《关于逐步建立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

14、《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5、《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1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

17、《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18、《关于加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评审等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9]173号)。

1.3.2技术规范及标准

1、《土地复垦条例(试行)》;

2、《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规范》;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

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66-1995);

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1.3.3相关资料

1、《xxxx矿床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1年9月);

2、《xxxxxx区xx矿床水文地质勘探总结报告》(1981年10月);

3、《xx省xx市xx区xx矿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07年12月31日》(2008年6月);

4、《xx省xx市xx区xx矿区矿山储量年度报表(2009年度》(2009年12月);

5、《[FA951-2001]工程xxxx矿床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7月);

6、《[FA951-2010]工程xxxx矿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0年12月);

7、《xx省xx市xxxx矿区(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2010年5月);

8、xx市土地利用现状图资料;

9、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0、委托书。

1.4复垦目标

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繁荣地方经济,同时本着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原则,编制该方案。

通过采取适当的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恢复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和植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矿业权人发生变更时,复垦义务随之转移,矿山现在矿权人为xx,对土地复垦承担责任。

xx王xx铁矿区面积1.568km2,由于该铁矿不自己选矿,且生产出的原矿从井下提升后装车及时外运,就近销售给xx选厂,因此不涉及选矿厂、尾矿库和矿石临时堆放场地复垦,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不出坑,边开采边回填采空区,因此亦无废石临时堆放场地复垦。

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单元主要包括办公生活区、维修厂房仓库区、主副井工业广场、东风井工业广场和通矿道路。

整个项目破坏土地面积为4.8916hm2,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3.0341hm2,包括办公生活区、绿化区及维修厂房仓库区,破坏的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和园地,土地权属为xx,破坏时间为矿山基建期,对土地的破坏方式主要为压占,其压占土地破坏程度为中度,根据土地规划,矿山闭坑后仍保留使用,作为永久用地,在此予以统计,但不计入复垦目标;主副井工业场地占地1.475hm2,破坏的土地类型主要为园地,土地权属为xx,破坏时间为矿山基建期,对土地的破坏方式主要为压占,其压占土地破坏程度为中度,矿山闭坑后复垦为水浇地;东风井工业场地占地0.3333hm2,破坏的土地类型主要为独立工矿用地,土地权属为中齐村,破坏时间为矿山基建期,对土地的破坏方式主要为压占,其压占土地破坏程度为中度,矿山闭坑后复垦为水浇地;通矿道路长约82m,宽约6m,计面积0.0492hm2,破坏的土地类型主要为园地,土地权属为xx,破坏时间为矿山基建期,对土地的破坏方式主要为压占,其压占土地破坏程度为中度,矿山闭坑后对其整修保留使用。

如表1-1。

表1-1本项目破坏土地面积一览表单位:

hm2

破坏

单元

破坏地类

破坏方式

破坏程度

破坏

时间

破坏

面积

占地

类型

复垦

方向

复垦

面积

主副井工业广场

果园和耕地

压占

中度

基建期

1.4750

独立工矿用地

水浇地

1.4750

风井工业广场

耕地

压占

中度

基建期

0.3333

独立工矿用地

水浇地

0.3333

通矿道路

独立工矿用地

压占

中度

基建期

0.0492

农村道路

农村道路

0.0492

合计

该矿除办公生活区、绿化区,维修车间仓库区作为永久设施保留外,其余地段共破坏面积1.8575hm2,其中主副井工业广场复垦为水浇地,面积1.475hm2,占土地复垦面积的79.41%;风井工业广场复垦为水浇地,面积0.3333hm2,占土地复垦面积的17.94%;通矿道路进行修整继续使用,面积0.0492hm2,占2.65%。

本次设计闭坑后复垦1.8575hm2。

因此本次复垦土地复垦率为100%。

土地复垦率(%)=复垦土地面积/破坏土地面积=100%。

根据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矿区塌陷的可能性小,但是要进行动态监测,范围主要为开采影响范围的土地预留风险金,影响区面积约1.5029km2。

同时留出一定风险金,以备塌陷发生时,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本次复垦项目区面积1.8575hm2,静态工程投资74.463676万元,静态亩均投资为26725元;动态工程总投资350.874728万元,动态亩均投资为125931元。

复垦后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可恢复水浇地

hm2,修整道路82m,方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实施土地复垦后,可以增加当地耕地资源,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改善调节当地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对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5服务年限

本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依据于矿山生产服务年限进行编制,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产资源量

万t,设计利用资源量

万t,矿山采矿回采率按85%,贫化率按15%,生产能力按200万t/a,确定矿山服务年限26.49年,开采起算时间从2007年9月开始。

依据矿山提供的截止2010年11月底的保有资源量及设计调整生产能力已达到200万t/年,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为23年。

矿区闭坑到治理工程完工所需时间为1.0年,后期维护治理时间为3年。

因此,综合本次复垦方案以及实际情况预计复垦年限为27年,即复垦起止时间确定为2011年1月到2037年12月。

复垦服务年限=23(生产期)+1.0(复垦期)+3(管护期)=27年

1.6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

公顷(hm2);平方公里(km2);亩

长度:

米(m);公里(km)

体积:

立方米(m3)

产量:

吨(t);万吨(万t);千克(kg)

单价:

万元/公顷;元/吨;万元/亩;元/亩

金额:

万元、元(人民币)

时间:

年(a);月(min)

温度:

摄氏度(℃)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2.1.1生产项目名称、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项目名称:

xxxx矿区

项目位置: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开采矿种:

铁矿

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

xx

服务年限:

xx

矿区面积:

用地规模:

土地权属关系:

2.1.2项目区位置及矿区范围

1、项目区交通位置

xx位于xx省xx市xx区凤凰镇xx北200m。

区内有公路与外部相接,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详见图2-1—交通位置图)。

2、矿业权设置

图2-1交通位置图

表2-1各拐点编号及坐标一览表

2.1.3矿区资源概况

根据《xx省xx市xx区xx矿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资料,截至2007年12月31日,xx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5273.1万t,TFe平均品位51.57%,其中(111)3255.1万t,(122)872.7万t;(111b)4159.8万t,TFe平均品位51.69%;(122b)1113.3万t,TFe平均品位51.12%;铜金属量9895t,平均品位0.192%;钴金属量6636t,平均品位0.0153%。

根据《xx省xx市xx区xx矿区矿山储量年度报表(2009年度》,截止2009年末,xx矿区保有资源储量5141.4万t,其中:

(111)3146.4万t,(111b)4028.1万t;(122)872.7万t,(122b)1113.3万t。

xx矿区于2007年6月开始生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300.0万t,其中:

(111)3282.0万t,(111b)4186.7万t;(122)868.4万t,(122b)1113.3万t。

伴生矿产资源量(333)铜矿石量4906.7万t,铜金属量10411t,钴金属量6677t。

经过三年开采,累计动用资源储量为185.5万t。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项目区所在xx区位于xx市东北部,东经118°08′~118°30′,北纬36°39′~36°37′。

全区平均气温12.2℃。

xx区土地总面积668km2,东邻青州市,西接张店区、桓台县相邻,南与淄川区、青州市,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xx半岛的咽喉要道。

xx矿区位于xx市xx区凤凰镇xx北,隶属凤凰镇管辖,矿权范围大部分位于朱台镇内。

2、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燥,秋季天高气爽。

据xx市气象部门各年统计资料,各年平均气温12.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1℃(1955.7.21),极端最低气温-23℃(1972.1.6),多年平均降水量637mm,历年最大降水量1237.1mm(1964)年,历年最小降水量250.9mm(1989年),各年平均蒸发量2080mm,历年族最大冻土厚度0.48m。

3、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xx盆地的东北端,属山前平原区,地势较为平缓,南高北低,海拔标高27~28m,全区均为第四系覆盖。

(矿区地貌见照片2-1)。

照片2-1矿区地貌

2.2.2地质

xx矿床位于鲁西地块(Ⅱ)东北部、鲁中隆块(Ⅲ)北部、泰山—沂山隆起(Ⅳ)北东、邹平—周村凹陷(Ⅴ)北缘。

东邻北北东向的淄河断裂带,北靠齐河—广饶大断裂。

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断裂构成本区构造主要格架,并控制着金岭闪长杂岩体的产出形态和矿床的展布空间。

矿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

奥陶纪马家沟组(OM)是由三套灰岩组合夹三套白云岩组合构成,总厚度800m左右。

自下而上包括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6个岩性段。

根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情况,区内马家沟组地层主要为其上部的阁庄段、八陡段。

石炭纪~二叠纪月门沟群(C-Py)分布于金岭闪长杂岩体的北部和东南部,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纪马家沟组之上,含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三个岩性组。

xx矿床上覆第四纪山前组(QS)厚度在156.11~229.28m之间。

岩性为黄土状粉质粘土、黄土状粉土、粉土、粉质粘土混姜石或夹姜结石透镜体。

矿区位于xx断陷向斜盆地北缘,金岭短轴背斜的东北端。

金岭短轴背斜轴向为NE60°,由SW向NE倾伏,核部为中生代燕山期闪长杂岩体,两翼为奥陶纪及石炭、二叠纪地层。

在岩体与奥陶纪灰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为铁矿赋存有利部位,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矽卡岩型磁铁矿体。

2.2.3水文

1、含水层的分布及特征

矿床主要有第四纪砂砾石孔隙含水层和部分矿体顶板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1)第四纪砂砾石孔隙含水层

第四纪砂砾石孔隙含水层是矿床内的主要含水层,分布广泛,厚度一般10~20m,水位标高-10m左右,埋深40m,水力坡度2.5%左右,流向由东南向西北。

钻孔单孔涌水量2.044~6.708L/S.m,渗透系数为20.12~23.30m/d。

该含水层水量丰实,渗透性强,补给充沛,连通性好。

(2)奥陶纪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岩性为石灰岩、大理岩,是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

分布于矿床北部,隐伏于石炭纪地层之下,该层埋深350~600m,埋藏深度南浅北深。

岩体周边灰岩为矿体的直接顶板或底板,不论在地表或者地下,岩溶不发育,裂隙则比较发育,是地下水的主要运移通道和蓄水空间。

灰岩地下水为矿区各矿床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

钻孔单位涌水量0.02~0.032L/S.m,渗透系数0.04~0.085m/d。

2、隔水层的特征

(1)第四纪砂砾石层下部亚粘土及含砾亚粘土层,其分布广泛,厚度其分布广泛,厚度为23.26~99.79m。

根据矿山抽水实验表明,该层渗透系数0.0011m/d,透水性差,单位涌水量为0.012L/s.m,渗透系数为0.0011m/d,是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的良好隔水底板。

(2)燕山期闪长岩:

在矿床南部广泛分布,向北隐伏于石炭纪、奥陶纪地层之下,并逐渐延深。

闪长岩岩石致密,裂隙不发育,裂隙率为1.56‰,且多被粘土质充填,其风化裂隙深度在70m内。

其富水性很弱,渗透性极差,形成了矿床南部及西南部阻水边界。

矿区东部外缘有金岭断层,北部奥陶灰岩深埋于石炭系地层之下,西部有张店断裂,形成阻水边界,在这种情况下,使矿床内灰岩地下水呈封闭状态存在于矿床范围内。

3、地下水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

xx区境内河流属小清河系,主要有淄河、乌河,另外还有其它的小河沟。

河流流向受地貌控制,多呈南北向。

矿区地表水系为乌河,经矿区中南部流向西北,经桓台县境内注入小清河,全长40km,最大流量30m3/s,现已成为季节性河流,仅在雨季有短时洪流,其它季节干涸无水。

矿床内第四纪砂砾石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大致由南及东南向北及北西运动流出矿区,在其运动的过程中,从潜水逐渐过渡为承压水。

农田灌溉抽水是第四纪孔隙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2.2.4土壤

项目所在的xx市土壤类型多样,适宜农、林、牧各业的发展。

全市土壤分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和潮土4个土类,10个亚类,18个土属,其中以褐土为最多。

这种比较齐备的土壤类型,适宜发展大农业和多种经营。

分布在南部山区的18.4万亩棕壤,占全市可利用土地的4.74%,适宜于林、果和畜牧业的发展;分布在中部丘陵和平原的307.3万亩褐土,占79.2%,是全市的主要土壤类型,适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分布在中北部湖沼平原上的砂姜黑土有48.5万亩,占12.5%,宜于粮、菜、棉等作物的生长;分布在北部河间平洼地上的潮土有13.8万亩,占3.6%,宜于粮菜、芦苇等作物的生长。

xx区农林用地744500hm2,土壤分为2个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30个土种。

从南到北,由高到低,依次分布着褐土性土、淋溶褐土、褐土、潮褐土、砂姜黑土。

土壤表层质地较好,大部分为壤土。

其中,中壤386100hm2,占52%;轻壤47000hm2,占6.3%;重壤216500hm2,占29%;砂壤和石渣土94900hm2,占12.7%。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6%,含氮量平均为0.077%,土壤碱解氮平均为50PPM,土壤代换量平均为17.1毫克当量/100克土,保肥性能属中等偏上水平。

依据《xx省xx市xx区xx矿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描述,xx矿床上覆第四系厚度在156.11~229.28m之间。

岩性为黄土状粉质粘土、黄土状粉土、粉土、粉质粘土混姜石或夹姜结石透镜体。

项目区内形成的土壤主要有黄褐土(见照片2-2),该土层分层结构不明显。

质地为壤质粘土至粘土,小于0.002mm粘粒的含量25%-45%,粉砂粒(0.02-0.002mm)30%-40%。

表土层和底土层质地稍轻,尤其是受耕作影响较深的土壤和白浆化(漂洗)黄褐土,表土质地更轻,多为粘壤土,甚至壤土,土壤容重和孔隙度较适中,产量较高。

结合项目区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情况以及地表肥沃的土质分析该项目区内土壤条件良好。

照片2-2土壤剖面

2.2.5植被

xx市境内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类型。

xx地区的原始森林元朝时已砍伐殆尽。

建国前,次生林亦遭严重破坏,除村房、墓田、河滩有零星小片林木外,境内150余万亩荒山大都是草类自然植被,林木植被稀少。

2007年,全市耕地面积215.7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2%;林地面积166.44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4%;草场6.37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4%。

全市农作物植被有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花生、地瓜、棉花、大豆、各类蔬菜等。

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主要为农耕植被等,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树类为杨树和松柏,生物种类较少。

照片2-3矿区周边植被

2.2.6动物

项目区内经过人类长期开发,可见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蛙类、昆虫类、啮齿类、鱼类,没有大型野生动物,家禽主要有:

马、羊、牛、驴、骡、猪、鸡、鸭、兔等,基本是家庭小规模饲养,主要是农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2.7社会经济概况

xx区土地面积总面积668km2,辖14个乡(镇、办事处),469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8年,全区人口59.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6万人。

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271.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元,区域税收收入实现7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0475元、911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8.59亿元,人均5.1万元。

先后被授予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全国双基教育先进区、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xx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化工、塑料、建材、纺织和机电等行业为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