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806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docx

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教训

社旗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经验教训

(1965—2008)

社旗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综合治理,注重效益”原则,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兴水、节水、吃水、水保”四大目标,坚持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呈现出规模大、质量高、配套好、机制新的明显特点,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建县以来,全县水利建设总投资18.37亿元,投入劳动积累工12428万个,完成土石方15976万立方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2.87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29.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平方公里,除涝治浸面积28.9万亩,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9.3万人。

全县有机电井7014眼,塘坝647处。

这些工程的建成,使特色农业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建县以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我县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旱涝灾害,特别是90年代后,基本上是年年遇到干旱,全县农作物普遍减产,有的甚至绝收。

在旱涝灾害时期,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1、鸭灌区建设形成规模效益。

鸭河口灌区建于1966年,1970年开灌,边运行,边配套,后经粮食基地、农业综合开发、高效示范方建设项目配套,现有分干渠2条,支渠15条,长58.83公里,斗渠55条,长99.10公里,农渠226条,长135.5公里(其中硬化斗农渠58条,长45.47公里),各类大小建筑物1608座,设计灌溉面积28.5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10.86万亩,效益桥头、大冯营、城郊3个乡镇。

在历年抗旱灌溉中,共放水19.95亿m3,复灌面积1038万亩次,增产粮食3.57亿公斤,灌比不灌的亩增产148.4公斤,每公斤粮食按1.2元/斤计算,效益价值量达2.83亿元,发挥了巨大的抗灾作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井灌区建设成效显著。

建县以来,全县机井总数达到7014眼,配套6227眼,效益面积26.4万亩,全县机电井大部分分布在唐河以西乡镇和东部岗丘区岗凹沟河地带,特别是1996~2000年连续5年实施的平原井灌项目,贷款和补贴资金2525万元,在全县平原地带新打、配套机井3180眼,极大地促进了井灌面积的发展。

机井以灌溉方法简单、使用灵活、管理方便的优点,当年打井,当年见效,发展平原井灌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既利国又利民的工程,给农民致富提供了基础条件。

3、修建塘坝发挥了重点作用。

我县东部岗丘区针对地下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瞄准大气降雨,合理蓄住天上水,科学拦截过境水,东部岗丘区因地制宜地修建拦河坝、开挖蓄水塘池等小型水利工程,共计647座,扩大灌溉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塘、坝、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4、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改善饮水卫生条件。

全县人畜饮水按照“三结合、五个一”的要求(“三结合”即吃水与培育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兴办企业相结合、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五个一”即打一眼合格井,建一座塔,解决一处吃水困难,发展一片高效田,落实一个业主),经过全县干部和缺水区群众的努力,以群众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办法,共投入资金1723.9万元,建各类饮水工程302处,解决了19.3万人、3.93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吃水工程的兴建,解放了生产力,稳定了社会秩序,改善了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快了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两大文明建设。

5、河道治理成效显著。

我县共有13条河道,由于多年没有彻底治理,河床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流水不畅,泄洪能力下降,直接威胁着两岸群众的生命。

为根治水患,1985~2008年,共投资4700余万元,整修加固各类工程100余处,完成的重点工程有:

水门口段护基、后河段、盐库段、西小街段、汪家窑段、药厂段、长虹桥段护基护坡、东北排涝泵站、堤防灌浆、十一门六闸更新改造潘赵河城区综合治理等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大大地提高了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水资源管理全面强化。

成立了专职水政执法监察大队,以执法为龙头,以加强水政监察规范建设为保障,按照新水法的规定,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对水资源实行“五统一、一加强”管理,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依法收费,限制水资源的粗放利用。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转变观念,对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加大《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办事,共受理取水许可证申请740份,发放取水许可证590套,查处水事、渔事违法案件78起,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河道采砂费、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水土流失防治费与补偿费等各项规费;三是加强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三、农建工作的主要特点

我县注重农建工作实效,以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打井配套,加大四个力度(领导、投入、科技、改制),实施五个突破(责任、规模、投入、出工、标准),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思路创新,方向明确。

根据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兴水工程为重点,尽量蓄住天上水,科学拦住过境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有效利用外引水,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农建与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二是农建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相结合;三是农建与农民致富、农业增效,财政收入项目相结合,实现了规模、质量、速度、效益四个方面的突破。

(二)及早规划,行动迅速。

每年7、8月份,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建工作,并全面安排布署;8月份,县、乡水利技术人员逐项目、逐工程勘测设计进行规划;9月份把规划落实到村、组、地块,完成打桩布点、放样定线等工作;10月中旬,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在全县相继铺开,并迅速形成高潮。

(三)突出兴水,形式多样。

一是在宜井区:

以打井配套为主,大搞机井灌溉工程。

二是在鸭灌区:

桥头镇、大冯营乡、晋庄镇、城郊乡4个乡镇,重点搞好田间渠系配套和渠系节水;三是在东部岗丘区:

整修新修坑塘坝647处,发展集雨工程。

打中深井282眼,集中解决了19.3万人“吃水难”问题。

岗丘区节水模式、集雨和高科技示范区工程已分别在饶良、朱集、城郊、青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注重实效,收入增加。

各乡镇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高效含税作物。

桥头、大冯营、饶良、城郊等乡镇建温室大棚、拱棚1560座,686亩,亩产净收入高达7000—10000元,其它各乡镇也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烟薯套、林果、蔬菜、中药材等,并逐渐形成规模,真正起到了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带动作用。

(五)机制创新,投入加大。

为加快农建工作步伐,增强活力,探索出了责、权、利相结合的投入、经营和管理机制,实现最佳配置,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财政拿一点,项目资金补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确保建设资金。

打井配套、经济林带建设采用以奖代补办法,加大农建投入;二是调地、承包。

先有“主”后治理,使承包人的利益与农建工程的质量、生物配套的管护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实行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县里对农办、水利、林业、计委、农业等部门的资金统一安排,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四是实行县直单位分包重点村、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责任制。

每个县直单位分包1—2个重点工程,对口慰问、解决问题,真正使县直干部体味到农建工作的艰辛,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县乡联动,上下一心,大干农建的氛围。

四、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

一是召开乡、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用典型引路算帐对比等方法,统一广大干群、党员思想。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觉行动;二是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等宣传工具的作用,组织宣传车队,增设农建专题节目,悬挂横幅、标语大造声势,大讲干旱之年水利设施发挥的作用,农业稳产增产的经验,教育了广大干群,增强了广大干群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

使农建工作高潮迭起,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一是按照“分级建设,分级负责”和“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原则,明确各级投资责任,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是落实各项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各级财政逐年增加对水利的投入,拿出本级财力的5%用于水利建设。

三是采取补贴打井的办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方建设、林果方建设、通道工程和退耕还林基础设施建设。

凡在这些区域内打井,每眼井从财政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中补助2000元;四是采取捐(捐资)、借(借资)、贷(贷款)、引(引资)、卖(拍卖水利工程)、集(集资)的六字方针,吸引社会资金大办水利。

五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组织受益地方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三)提高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县、乡两级认真贯彻有关保证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切实把水利工程的质量放在首位,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县、乡分别成立质量验收小组,对达到设计标准者,发给合格证,对不合格者,责其返工。

大冯营、桥头、晋庄、城郊、青台5乡镇在鸭灌清淤中,制订了《施工细则》,发放到乡、村、组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手中,让人人明白工程标准。

河道治理、人畜饮水等工程认真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验收制、财会审计制,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使工程建设走上了正规化轨道,并确保了工程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开展“兴水杯”竞赛活动

为了搞好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和市“兴水杯”竞赛活动,县里对各乡镇农建工作要进行全面考核,主要考核内容有领导重视程度、工程规模、工程质量、资金筹措、工程进度和效益。

采取一个战役一检查,一评比,农建工程全部结束后,按照工程标准组织全面验收,进行总评,表先促后,推动工作。

(五)组织领导情况

一是领导到位。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建工作,把农建工作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益农业的基础工程和生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各级领导做到思想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组织指挥到位、县四大家分包乡镇,领导帮助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督促工作,负责所包乡镇首先干好,给大家做出表率,树立样板。

县成立农田水利建设总指挥部,各乡镇领导亲自组织,亲自参与,及时转移工作中心,集中精力,任务不完成,力量不分散。

二是部门配合。

县直各单位部门做好服务农建工作。

县水利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查研究、科学规划、搞好指导、督促落实;县交通局加强道路建设指导;林业局在规划购苗、技术等方面搞好服务;新闻宣传部门及时报道农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计划、财政、金融、农业、电力等部门都结合行业特点,主动支持农建工作。

三是作风扎实。

以农建促进转变工作作风,从偏重出工人数、完成工程量转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抗灾能力;从片面追求完成工程数量、增加灌溉面积转向注重内涵挖潜和实际效益,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形式主义。

从农民和农业生产急需出发,让农民真正从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得到真正的利益。

各级领导吃住农建一线,现场解决问题。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出几身汗,掉几斤肉,以务实苦干影响带动大家。

四是奖惩分明。

加强督促检查评比。

县里成立以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由农口各单位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参加的工作督查组进行督查指导,同时,县里组织三次大的检查,综合评定,排列名次,通报全县,并推荐“兴水杯”竞赛先进乡镇。

对成效显著的先进乡镇给予政治荣誉和经济奖励,对后进乡镇除通报批评外,给予经济处罚,主要领导不予提拔重用,直到降职使用。

五是目标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县委、政府目标管理,每年严格标准进行考核。

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里分别给予记功、表彰和奖励,县设立6个先进单位奖,后3名通报批评。

五、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我县水利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面积衰减。

据统计资料表明:

1979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30.61万亩,1995年底有效灌溉面积却减少到24.3万亩,究其原因灌溉设施多建于六、七十年代,原来建设标准偏低,经过多年运行工程普遍老化,失修严重,机电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处于低能高耗状态,使工程丧失了原有功能,效益面积衰减。

县城防洪标准达不到五年一遇,全县九座水库带病运行。

水利问题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水利投入严重不足。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增加投入,而当前水利建设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水利工程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使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3、工程建设与工程所有权和经营权脱节,严重影响水利事业发展和工程效益发挥。

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水利工程的公有性与土地经营的分散性相互脱节,工程所有权不明晰,给工程管理和效益的发挥带来困难;二是一些水利工程的系统性与使用的分散性相矛盾,给工程管理带来困难;三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土地承包“面条田”形成,给农民自办水利带来困难,影响群众自力更生办水利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4、基层管理服务体系薄弱,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执法体系建设不完善。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1、部分基层领导对兴修水利,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思想树立得不牢,水利是基础产业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大干水利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对本地区如何改变生产条件,没有一个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意见,被动应付或盲目行动,成效甚微,多年来面貌变化不大。

2、水利建设的良性投入机制没有形成,现有出台的筹集资金政策落实不够,水利改制工作力度不大,造成水利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

3、部分干部中存在的短期经营行为,影响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

温饱即足,小富即安,雨养农业的传统小农意识仍束缚着部分干群的思想。

分散的土地经营体制,造成了农民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对土地投入不大,建设高效农田的意识不浓。

4、农口系统特别是水利系统工作人员待遇普遍低下,有些基层单位甚至连工资也难以保证正常发放,为社会搞服务,任务重,而自身效益十分差,行业上缺乏吸引力,新的技术人员进入少,客观上造成了队伍不稳,素质不高,青黄不接问题突出。

六、今后农建工作主要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深入宣传发动,真正树立水利是农业命脉的思想。

坚持把“兴水利、除水害、保安全、增效益”作为各级政府的长期施政方针,认识到水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和“抗洪精神”,真正确立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

2、认真搞好规划。

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分区推进、综合治理”和“总体有规划、年度有目标、区域有重点”的要求,本着“合理开发地下水、科学利用地表水、尽力接蓄天上水、规范拦截过境水”的原则,宜渠则渠、宜井则井、宜坝则坝。

要突出平原打井、灌区配套、岗丘区修塘坝站这三个重点。

3、下决心多渠道、全方位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入。

各级政府要下决心建立水利发展专项基金,做各级水利建设资金的稳定来源,要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分级负责、分级建设”和“群众、地方投资投劳为主体,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

一是县乡财政“挤”;二是发动群众“筹”;三是水利改制“拢”;四是协调银行“贷”;五是发展基金“收”;六是争取上级“投”;七是号召单位“捐”;八是个体民营“办”。

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建设资金。

4、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紧对全县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利设施中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管理不善等问题,进行普查,摸清底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

原有小型水利工程要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办法,加强工程的管理;对新建水利工程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水利体制改革,把机井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推向市场,改制工作要一步到位。

5、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强有力的农建指挥机构,实行四大家领导分包乡镇、包战区、包重点工程等农建工程责任制,县直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提高优质服务,使冬春水利建设在规模、进度、质量、效益各方面都超过往年,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社旗县水利局

二00九年元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