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98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docx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优秀教案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

司马光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内容,调动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参考书上明确了这样的目标: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三年级的孩子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新事物,喜欢动脑动手。

对“文言文”的认知几乎为“0”。

于是教者认真研读教材、用心解读文本之后,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司马光》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文言文。

知道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文言文,学会理解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3、喜欢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诵读文言文。

2、学会理解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PPT

 

课前谈话:

师:

孩子们,以前我们学过一首儿歌,是专门介绍中国姓氏的,还记得吗?

生齐:

记得。

师:

叫什么?

生齐:

《姓氏歌》。

师:

跟陈老师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

生齐:

好!

(师引背《姓氏歌》)

师:

孩子们记得很牢,声音也很响亮。

猜猜看,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什么课?

生1:

我觉得要上语文课,平常在教室里陈老师上的都是语文课。

生2:

我觉得会上书法课,因为屏幕上有书法字。

师:

对,是上语文课,那知道我们今天要学哪篇课文吗?

生:

不知道。

师:

没关系,答案马上揭晓,我们上课吧!

五、教学过程

一、破题引入

(一)、板书课题:

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司”),这个字它读——生齐接“司”。

师:

(师板书音节)它是一个平舌音(教读“司、司、司机的司”,学生跟读)孩子,拿出你的右手,跟陈老师写写这个字,“司”先写横折钩,再写一横,最后写上一个口字。

(生边看边书空)

师:

看到这个字,你首先想到了哪个字?

(同词)

小结:

我们这样加一加,就可以用熟悉的字记住生字。

师接着写课题:

“马光”和24,读一读课题。

看看课题,猜一猜这个人他姓什么呢?

复习“复姓”,叫叫他的名字——“司马光”。

(二)、出示司马光的资料介绍: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从小就是出了名的“神童”。

他勤奋好学,博学多才,曾位高至宰相呢!

他主持编写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三)、猜: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会写司马光什么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事。

二、初识文言文,边读边学会理解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一)、出示“群儿戏于庭,”

1、抽读正音。

2、能说说这几个字讲的是什么吗?

生:

一群儿童,他们在庭院里面做游戏。

师:

哇,这么厉害,看到这几个字就知道他在讲什么。

不过我觉得有点奇怪,我们平常说一群孩子在院子里边玩耍做游戏对吧?

这里却只有五个字“群儿戏于庭”,这是怎么回事呢?

猜一猜。

生1:

我觉得这是一首儿歌。

生2:

我觉得这是古文。

师:

古文,你怎么知道的?

生2:

因为只有古人才会这样说话。

师:

掌声在哪里?

(全班鼓掌)太棒了!

孩子,这就是一篇古文。

古文呢,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文言文”。

看陈老师写。

(师板书:

文言文)来,读一读。

生齐:

文言文。

师:

古文也叫做“文言文”,就是古时候的人写文章的时候用的语言,怪不得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呢!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呀,是我们小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哦,想不想读?

生齐:

想!

3、再抽读,孩子,这里的“群”就是?

生1:

一群。

师:

那这个“戏”他就是?

生1:

游戏。

师:

我发现你给“群”和“戏”组了一个词语,我们就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

孩子,你的这个方法非常好,你能不能给他取个名字,这叫什么方法?

生1:

组词法。

(师板书——组词法,说出此方法的学生上台写出自己的名字。

4、除了组词法之外,我们理解文言文还有很多方法呢!

孩子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庭”右上角的①闪动)

生1:

这里有一个小①就是注释①。

师:

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生齐:

古诗。

师:

是呀,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经常用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对吧?

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这叫做什么方法呢?

----注释法(板书方式同上)

5、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庭”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庭”的注释)

生齐:

庭院。

师:

所以“群儿戏于庭”就是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对吧?

他们做游戏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啊?

生1:

很开心。

师:

那你就开开心心地读一读。

生1:

群儿戏于庭。

师:

老师看到了你的笑容。

(又指一生)你也来试试。

生2:

群儿戏于庭。

师: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

群儿戏于庭。

师示范读:

(课件出示节奏)群儿/戏于庭。

生齐跟读:

群儿/戏于庭。

师: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面玩游戏,那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咱们接着往下看。

(二)、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抽读,正音。

强调“瓮”和“跌”的读音。

多音字“没”,据词定音。

2、用注释法理解“瓮”,出示瓮的图片。

师补充介绍瓮的资料:

在古时候啊,瓮大都是用来灭火的。

下雨的时候,雨水就盛到瓮里。

如果发生了火灾,就可以直接用瓮里的水去灭火。

孩子们想想:

灭火需要很多很多的水,所以咱们的瓮呀又高又大,里边的水很深很深,对吧?

3、再抽生读理解“登”:

师:

这瓮又高又大,再来读读。

生1:

一儿登瓮。

生2:

一儿登瓮。

师:

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3:

就是一个孩子登到了瓮上。

师:

你能不能够学学他的动作?

来试一试。

生3:

(做登瓮的动作。

师:

瓮很高很高,就在你的前面,再来一遍。

生3:

(再做登瓮的动作。

师:

大家看到了吗?

我发现他手脚并用,在往上——

生齐接:

爬。

师:

孩子们,全体起立,咱们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孩子登瓮的动作。

边做动作边说文言文。

(全班做动作,说文言文。

师:

请坐。

老师看明白了,咱们其实就是在往上怎么样——

生齐接:

往上爬。

师:

原来这“登”就是“爬”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字也可以把它换成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字,这“登”字我们就可以把把它换成“爬”。

那这又是一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这叫什么方法?

生4:

换字法。

(师板书:

换字法,生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4、跟老师有节奏地读整句,说意思。

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三)、品读第二句。

1、猜接下来这群孩子会怎么做。

2、出示图画说说图上的内容。

3、出示句子“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图文对照说说句子中的哪个地方写的是图上的情景(众皆弃去)。

相机理解“众”并总结出看图法:

“众”指的是谁呢?

生:

是大家的意思。

师: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

我是看图知道的,因为图上是大家全部跑了。

师:

你是从图上知道的。

看来看图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那这叫什么方法呢?

生:

看图法。

(师板书:

看图法,生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4、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导朗读。

所有的孩子都跑了吗?

从哪知道的?

(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个“光”字指的就是——

生齐接:

司马光。

师:

我们古人常常用名字当中的一个字来代替这个人。

(对生1)孩子,你能读一读这个地方吗?

生1:

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

我再请个孩子来读一读。

生2:

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

孩子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

光持石击瓮破之。

5、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抽生演一演,评价,再一起演。

相机总结出表演法。

(板书方式同上)

师:

那“光”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3:

他拿起石头砸瓮,然后呢瓮就破了。

师:

你能不能够给我们表演一下?

(生3到讲台前)

师:

大家注意看,看她演的对不对。

师(对生3):

光,准备好了吗?

开始。

(生3表演)

师:

你们觉得他表演的有没有问题?

生4:

我觉得应该砸中间,站着砸。

师:

那你上来表演。

(生4上台表演)

师:

他的表演有没有问题?

生5:

他没捡石头。

师:

他都没捡石头是吧?

用拳头砸吗?

来,你上来表演。

唉哟,要捡大石头啊!

(生5上台表演,全班掌声)

师:

你们三个司马光一起来演一演,好不好?

其他孩子,我们一起给他们配文言文。

师生齐:

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3、生4、生5一起表演)

师:

孩子们,他们演得好不好?

你们想不想演?

生齐:

想!

师:

全体起立,跟他们三个一起演。

光,准备好了吗?

一边演,一边说出古文行不行?

(全班一起边说边演。

师:

现在知道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了吗?

他怎么做的?

生1:

他是捡起一块大石头去砸瓮,把瓮砸破了。

师:

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2:

我是看台上的同学表演的动作知道的。

师:

那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3:

(脱口而出)表演法。

(板书方式同上)

6、三问司马光,揭示出人物的品质。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陈老师想要采访一下咱们的司马光。

(对生1)光,众皆弃去,为何你独留下?

生1:

因为我想要救人。

师:

噢,你想救之。

我再来问一下第二个司马光。

(对生2)光,为何不等大人救之?

生2:

因为他掉进了瓮里,就快死了,我一定要救他。

师:

你是觉得当时的情况非常——

生2:

非常紧急。

师:

不能等待,来不及也。

我再来问一下最后一个司马光。

(对生3)光,你将瓮砸破,不怕责骂乎?

生3:

不怕,因为救人要紧。

人的生命最重要。

师:

人命关天哪,掌声送给他。

(全班鼓掌)谢谢三个司马光。

孩子们,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司马光?

生1:

我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司马光。

师:

(板书:

勇敢)还有吗?

生2:

我看见了一个助人为乐的司马光。

生3:

:

我看见了一个见义勇为的司马光。

生4:

我看见了一个聪明的司马光。

师:

(板书:

聪明)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司马光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救人。

生5:

我看到了一个冷静的司马光。

师:

(板书:

冷静)别的孩子都吓跑了,都慌了,而他却冷静地想出了办法。

那司马光为什么不等等再去砸这个瓮呢?

生6:

因为这件事情很紧急。

师:

因为这件事很紧急,他马上想到了办法,并且毫不犹豫,这是他非常的——

生7:

果断。

师:

(板书:

果断)

7、结果怎样?

读最后一部分,理解。

水迸,儿得活。

师:

看,这里的“迸”字又有一个注释,它就是——

生齐:

涌出。

师:

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1:

水流出来了,那个小朋友得救了。

师:

我们一起来把最后的结果读出来。

生齐:

水迸,儿得活。

师:

孩子们,我们把这句连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出示节奏)

生齐: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小结故事,总结文言文的特点。

(一)、总结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的特点。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孩子们看,我们这篇文言文,用短短的两句话,30个字就把一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文言文最大的特点。

它的篇幅非常的短小,内容非常的丰富,可是语言却非常的简洁。

(板书:

短小简洁)

(二)、师生合作读文言文。

孩子们,跟老师合作把这篇文言文读一读,好不好?

(师引读全文)

(三)、学小古人读文言文。

师:

好文不厌百回读,让我们学学小古人,再来把这篇文言文读一读。

(生齐读)

(四)、加上动作和表情再读。

师:

孩子,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我们一边演,一边来说出文言文,行不行?

来,起立。

(生表演读)

四、指导背诵、积累。

(一)、看图读相应的文言文。

有一位画家,他非常的喜欢这个故事,给这个故事画了几幅图。

我们来看着图画,读出文言文,好不好?

(生看图读出文言文)

(二)、去掉文字,看图说出相应的文言文。

师:

现在我要增加难度,去掉文言文,只有图画,能不能说出来?

(生看图说出相应的文言文)

(三)、同桌互相背诵。

师:

真厉害,现在图画也没有了,你能不能够直接说出文言文呢?

这样,同桌小伙伴先说一说。

(同桌互相背诵)

(四)、抽生接龙背诵。

师:

谁能直接说出文言文?

咱们这样,我把话筒递给谁,谁就说,好不好?

(生接龙背)

五、创设情景,讲故事。

师:

孩子们真厉害,短短的时间,咱们就把这篇文言文背下来了。

这篇文言文呀,千古流传,很多人会背,还有很多人会讲故事呢。

今天回家,孩子们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好不好?

抽一生跟老师角色扮演讲故事(创设情境讲故事)

六、总结拓展。

(一)、出示文言文——《猫捕鱼》。

让学生让今天课堂学习到的方法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的文言文啊有很多。

(出示《猫捕鱼》),这也是一篇文言文,我来考考大家。

谁来读?

想读的孩子举手。

那咱们站起来读,好不好?

(全班孩子都站起来了)

(二)、(生齐读《猫捕鱼》)

师:

孩子们太了不得了!

用我们这节课上学到的方法,就读懂了这篇文言文。

文言文有意思吧?

课后呀,我们可以多找一些文言文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

好!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课。

师: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文言文,知道他最大的特点就是——

生齐:

篇幅短小,语言简洁。

师:

刚才孩子们还说它内容却非常的丰富,对了,我们还认识了勇敢、聪明、冷静、果断的——

生齐:

司马光。

师:

并且我们还自己发明了——

生齐:

组词法、注释法、换字法、看图法、表演法。

师:

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方法下添上“……”)孩子们可以继续去发明,去发现,好不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文言文24司马光

短小勇敢聪明组词法(学生名字)

简洁冷静果断注释法(学生名字)

换字法(学生名字)

看图法(学生名字)

表演法(学生名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