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99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docx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1存货计价方法的概述1

1.1存货计价方法的概念1

1.2存货计价方法的特点1

1.2.1个别计价法1

1.2.2先进先出法2

1.2.3后进先出法2

1.2.4平均成本法2

1.3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及其作用3

1.3.1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3

1.3.2新准则中存货计价方法变动的作用4

1.3.3对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思考5

1.4按计划成本计价5

1.4.1计划成本的制定6

1.4.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6

1.5按商品进价或售价进行核算6

1.6成本与市价孰低法6

2选择标准7

2.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7

2.2坚持客观性原则7

2.3坚持谨慎性原则8

3各种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8

3.1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8

3.1.1使用目的不同8

3.1.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9

3.1.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9

3.1.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10

3.1.5适用条件不同10

3.2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10

3.2.1对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10

3.2.2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11

4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运用11

4.1存货的自身特征及存货管理要求12

4.2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和业绩评价12

4.3税收筹划的需要13

5结论13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摘要

存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一项很重要的资产。

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比较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1存货计价方法的概述

1.1存货计价方法的概念

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企业的存货是不断流动的,有流入也有流出,流入与流出相抵后的结余即为期末存货,本期期末存货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存货,下期继续流动,就形成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存货流转。

采用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与发出存货之间分配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即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现行的存货计价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平均成本法。

1.2存货计价方法的特点

1.2.1个别计价法

亦称个别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具体辨认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按照实际发出的存货成本计价。

采用时必须要有详细的纪录,在各批存货上也要有一定的标记以便确认收货批次,从而确定该批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进货和出货的详细的数量和单价的记录,存货的存放位置也要有准确的记录。

在发出商品时,需要分清发出的是哪一批存货,再按其记录的单价来计算该批发出存货的成本价和金额。

如果发出的存货包含了不同批次的存货,则要分批次计算,但不一定按次序确认。

计算公式为:

每批(次)存货发出成本=该批(次)存货发出数量x该批(次)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这种方法最为客观和准确。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

应用这种方法最多的地方是汽车代理商。

因为汽车代理商首先需要严格地将进货商品成本与销售商品的收入意义对应。

其次,分辨每辆汽车的商品号和与之对应的发票价格比较容易,因此确定每辆汽车的销售毛利也相对比较容易。

还适用于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1.2.2先进先出法

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和数量,单价和金额:

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采用这种方法可随时计算出每次发出或领用存货的实际成本,但计算比较麻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可以使期末存货的价值最接近市场价值。

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回事企业虚增利润,反之则利润低估。

1.2.3后进先出法

对成本流转的假设和先进先出法相反,假设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设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以及期末存货进行计价。

在通货膨胀时期,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当期收人与当期成本配比,从而比较准确的核算企业利润,但缺点是报表中存货的价值远远低于实际,由此导未来利润会增加。

后进先出法从总体上来说采用的企业比较少,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采用,而且分布于各个行业,云南云天化、吉林森林、太原化工、金瑞新材料科技、贵州盘江精煤、安源实业、天津港股份。

在调查中发现,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在其行业内部一般都符合毛利率较高、资产负债率较低、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小等特点。

 

1.2.4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又分为: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在月末时用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分母,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分子,计算出当月存货单位成本,在分别乘以发出存货数量和期末结存数量计算出发出存货和解存存货成本。

计算公式为:

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十本月收人各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十本期收人各批存货的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这种方法计算简便,计算结果比较均衡,而且核算工作量小。

但是只在期末计算发出存货成本,会影响核算的及时性,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人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原理与加权平均法相同,区别是每购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平均成本。

计算公式为:

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原有存货实际成本十本批收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x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繁琐,但是其优点在于可以随时了解存货的成本情况,便于加强存货日常管理。

会计准则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也就不同。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

为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对存货计价的方法做出了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允许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等其他方法记账。

这一变化缩小了企业选用会计核算方法的范围,减少了企业人为调整成本、利润和税金的幅度。

需要指出的是,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应当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披露。

1.3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及其作用

1.3.1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

原存货准则条款中对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存货准则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紧接着出台的《新会计准则解释》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存货准则中所列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含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1.3.2新准则中存货计价方法变动的作用

1.体现了深化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纵观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各国的各种制度都应按照国际规则来修改变通,会计也不例外。

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已明确取消了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只保留了个别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三种。

很显见,修改后的我国的存货发出成本确认方法与国际规定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表述上都完全一致。

2.使会计实务操作与客观事实更加相符,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后进先出法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不能反映存货流转的真实情况。

即便一些在账务处理上选择后进先出法的企业,除去流转速度极快的少数行业外,绝大多数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这样就造成了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的相互脱节。

再者,为了防止先购入或先生产完工验收入库的存货存储时间过长,导致货物积压、变质或毁损,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多数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都不实行后进先出法,在实际中存货后进先出的例子很难找到。

3.体现了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在损益观中,利润被作为企业经常性的长期业绩评价指标或获利能力评价指标。

因此,为了防止非经常性的、短期发生的事项对企业经常的、长期的业绩的“歪曲”,而力求将这些事项对财务的影响进行分期平滑处理。

这种做法虽顾及了利润计量的要求,却偏离了资产、负债计量的要求。

另外,以收入费用观为基础,期间利润或损失只不过是作为财富增减计量值的一部分。

因此,计算出的利润不完全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产生的价值变动。

1.3.3对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思考

我国旧的存货准则中后进先出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认为在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能够尽可能地增加成本,降低利润,符合谨慎性原则。

这反映出当时我国坚持的仍然是“损益观”而非“资产负债表观”。

但是如此处理,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就不能准确地得到反映,正确计量当期损益的愿望,却导致了不能准确计量存货价值的后果。

而且,实际情况是,这种后果极其严重,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尤为如此。

后进先出法按照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其结果是“存货”项目的金额反映的是最初取得存货的成本,远离存货的最近成本,背离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会严重歪曲存货的实际价值。

目前我国存在原材料价格总体持续增长的态势,后进先出法的直接后果就使利润表上当期成本较高、利润较低,使资产负债表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与实际相比偏低,而存货账面价值低估可能成为秘密准备的源泉,而且使得企业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减少,现金净流出减少,损害到国家税收的利益。

新修订的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应用,是一项体现与国际准则理念统一的务实之举。

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在充分考虑国际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历经几年的酝酿,几经征询各方意见,几易其稿,最终正式出台实施的,是我国政界、会计实务和理论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现阶段的重要成果。

我们每一位会计人都应坚定新准则更加科学、务实的信念,及时充电,更新知识,为它的成功实施尽一份绵薄之力。

1.4按计划成本计价

存货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存货的总帐和明细帐均按计划成本进行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则作为存货的成本差异另行组织核算,并要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将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后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按计划成本法计价分为两部分实施:

1.4.1计划成本的制定

按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正确地制定各类存货的计划成本是进行存货核算的前提,存货计划成本的制定,应根据存货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考虑供货单位,运输方式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予以制定,力求与实际成本尽可能相接近,而且应保持相对的稳定,除有特殊情况应随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做变动。

1.4.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

存货成本的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的差额,一般分为超支差异与节约差异两种情况。

超支差异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或称不利差异,节约差异是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的差额,或称有利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应先计算出存货成本差异率,然后计算出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5按商品进价或售价进行核算

(1)经营商品批发的商品流通企业可按进价进行核算,购入的商品按商品的进货原价作为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进行计算,但一经先用其中一种方法后,则不得随意变动。

(2)经营商品零售的商品流通企业,一般采用售价进行核算,购入的商品按商品的售价增加库存商品,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作为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算。

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平时可按商品的售价进行结转,月末时应按商品的存销比例分配商品成本的差异,将本月销售商品的售价调整为实际成本。

1.6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该法是指当期末存货的计价,当成本低于市价时,就按原始成本计算,而当存货成本高于市价时,改按市价计算存货成本。

这里所说的市价是指存货的重置成本。

这里所说的成本指的是存货的原始成本。

所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也可称为重置成本法和原始成本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存货价值时,其重置成本或再生产成本下跌时可能带来的损失,在当期就应予以确认,这虽与原始成本原则相背离,但符合稳健性原则。

由于考虑到示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前处理,在市价不稳定的情况下,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的期末存货成本不低于实际成本而接近于重置价格,将来这些存货出售时,不会受价格变化太大的影响,这样能保持各个期间的正常利润幅度。

成本与市价孰代低法在工作中的运用有下面三种方法:

(1)逐项比较法:

即按存货的每一项目比较其成本和市价,取其较低者作为该项存货的金额。

(2)分类比较法:

即按每类存货比较其成本和市价,取其较低者作为该类存货的金额。

(3)总额比较法:

即比较全部存货的总成本和总市价,取其较低者作为全部存货的金额。

一经采用上面三种方法的一种后,依据一贯性原则,不得随意变更。

在比较市价与成本时,所用的市价即重置成本不得超过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价格减去合理预计的加和处置成本后的可变现净值,也不得低于可变现净值减去估计的正常毛利。

2选择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

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

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

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贷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

2.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

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

2.2坚持客观性原则

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

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

当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本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计量,与编表日的重置成本差距较大,物价变动幅度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在通货膨胀时期,后进先出法所产生的期末存货数偏低,使资产计价失去意义。

结果,财务分析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营运成本、流动比率、投资报酬率偏低。

2.3坚持谨慎性原则

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后进先出法在传统理论中被认为是“合理地计量销货成本,减少存货利润,从而公允地表示企业财务状次和经营成果”的较为科学有效的存货计价方法。

但是,严格地讲,后进先出法所体现的只是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而不是纯粹意义下的谨慎原则。

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与另一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在质和量上有因循沿袭的关系,即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在数量和金额上等同于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

因此,后进先出法较之于先进先出法导致的期末存货的降低也就相应地降低了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

由于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之间的内在关系,后进先出法的采用在一个会计期间降低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减少了存货利润与税金,却相应地在下一个会计期间提高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增加了存货利润与税金。

基于企业以现实状况和按既定目标不断从事生产经营的持续经营假设,从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后进先出法并不能有效地消除因物价的波动而形成的存货利润。

因此,后进先出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谨慎做法,而是体现了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的暂时做法。

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3各种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3.1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3.1.1使用目的不同

个别计价法通过个别配比,使收益计量更加准确,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如当同质的商品具有不同成本时管理人员容易选择较低成本的存货以增加利润或选择较高成本的存货以降低利润;加权平均法使用单一价格,既不侧重资产计价,也不侧重收益计价;移动加权平均法也使用平均价格计价但偏重最近的进货;先进先出法以历史成本与现行收人相配比,侧重于资产计价;后进先出法以现行成本与现行收人相配比,侧重于收益计量。

只有那些具有可识别的特征而且数量不多,单位价格又相当高的商品,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采用该法。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并且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

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

3.1.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

个别计价法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期初和期末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情况;使用平均成本法会使每一购货价格都影响到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但它既反映不出当期成本与当期收人之间的合理配比关系,也反映不出按现时成本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进行的计价,而是用平均价格反映存货资产账面价值。

先进先出法在使用中表现为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库存最久的存货,而里存的存货却是最近购买的,所以它能够以最接近现实成本的价格反映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其接近程度依赖于价格变动的速度和存货周转速度,当存货周转速度较快时存货的价值将反映为现实价格;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刚好相反,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最近购买的存货,而置存的存货却是库存最久的,所以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是最早的成本。

综上所述,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各种计价方法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表现为:

当物价上涨时平均成本法和先进先出法计量的存货账面价值均随物价上涨而增加,随物价下跌而减少;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计量的存货账面价值随物价变动不如其他方法明显。

3.1.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

根据上面的论述可知,个别计价法是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表现为最近的成本,而发出存货为历史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当期收益较高;后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以历史成本计价,发出存货为现实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较低;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平均价格计价,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平均价格随之升高,导致收益降低。

3.1.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

由于各种方法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不同,进而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亦不同,个别计价法对当期应纳税额并无特别的影响;采用先进先出法,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当期收益较高则当期应纳税额较高;采用后进先出法,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较低故当期应纳税额也较低,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可产生一项永久性的所得税递延,从而使得这种方法得到广泛运用;采用平均成本法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降低,当期应纳税额较低,但其降低幅度小于后进先出法。

3.1.5适用条件不同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人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项目,因为对于大部分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来说,同种存货之间没有质的差异,采用这种方法没有意义。

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定期盘存制下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形态相同的大量存货;移动加权平均法适用于永续盘存制;先进先出法假定存货按先进先出的顺序流转,对于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败变质的企业可采用这种方法;后进先出法适用于不动用基本存量的存货流转。

3.2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3.2.1对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

个别计价法是按其购入或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来确定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这种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及销售成本均能以实际购货成本为基础,符合收益和费用相配比原则及期末资产真实性原则;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购进的先发出,该方法使存货成本接近于购货成本,期末资产总值较真实;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前期购货成本与本期购货成本之间,对期末存货价值确定的水平次于先进先出法。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进货-期末存货利润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

净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

不难看出,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与利润成正比,进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不少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变更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来进行避节税,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避节税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和刺激国家出台更加严密的税收法律,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通过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空间。

3.2.2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1)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由于计价方法不同,导致存货账户余额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比率的分析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销售额与运营资本比等。

以上指标都包含受存货直接影响的项目:

流动资产、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以及营运资本。

所以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周转率偏低,流动比率、存货周转天数以及营业周期偏高。

(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毛利率、净利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

这些指标都涉及到利润,所以,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的获利能力。

(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

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赚取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所获得的利润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

先进先出法下,由于税前利润被高估,赚取利息倍数也会被高估,所以夸大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4)存货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指标的影响。

对于上市公司,市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表明投资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获利率,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高估,则产品销售成本低估,净利润偏高,市盈率就会偏低。

而在后进先出法下,市盈率比较适中。

由此可见,先进先出法对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几乎所有比率指标都有影响,尤其是高估了企业获利能力指标,虚夸企业当期获利能力。

4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运用

根据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