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113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docx

历史浙江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

浙江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0分)

1.(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6题)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2.(2011年4月宁波十校联考15题)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

”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2011年4月杭州质检14题)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

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4.(2011年1月浙江金丽衢联考18题)荣氏兄弟与友人1902年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起家……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据材料分析,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D.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5.(2011年4月宁波二模16题)阅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6.(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3题)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圜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这表明政府主张

A.西学中源B.中体西用C.君民共主D.道德救国高☆考♂资♀源€网

7.(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17题)有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

”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

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在密切联系

8.(2010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22题)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江苏金坛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4题)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10.(2010年12月温州五校高三联考11题)《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11.(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7题)下图为民国初年南洋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④公司艰苦创业,经营有方

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⑤

12.(江苏金坛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2题)右图是我国近代清末宣统年间发行的股票。

下列对其体现的有关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C.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13.(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5题)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相符合史实的是()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4.(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27题)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5.(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6题)以下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甲午战争期间B.一战期间

C.国民革命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

16.(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26题)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

“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其中“革命化”的是()

A.将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7.(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28题)右图中的老者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资本家”。

此人应是()

A.张謇B.周学熙

C.荣德生D.李鸿章

18.(2010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8题)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9.(2010年10月浙江温州十校高三联考25题)(26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试归纳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6分)

(3)材料三图1和图3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两次重大运动?

材料二、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6分)

(4)概括材料四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当时的主要影响。

(6分)

20.(2010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27题)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抖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逆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送来,吊兄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怠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

材料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及小农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4分)

 

(2)读材料二回答:

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

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4分)

 

(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1分)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1分)

 

(4)用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3分)

21.(2011年4月杭州质检39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谕大臣……又曰:

“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

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8分)

材料二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

“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

”乾隆皇帝谕旨宣布:

“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

(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

(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6分)

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10分)

22.(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6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随由中国议准在于湖北宜昌.安徽芜湖.浙江温州.广东北海四处添开通商口岸。

作为领事官驻扎处所。

”——摘自1875中英《烟台条约》

材料二:

英国在江心屿东塔下圈占土地建成一座三层洋房的领事馆,又在管东建造一座两层楼房作为海关外勤课宿舍。

材料三:

1878年三月,轮船招商局派遣永宁客货轮从上海首航来温,招商局在温设立分局;1885年英籍新加坡夹板船特里克行驶温州—香港—新加坡航线;1893年,英国麦克浦洋行开辟温港航线。

材料四:

温州港进出口货值:

1877年洋货进口净值223506海关两,土货进口净值21903海关两,土货出口净值18117海关两;1882年洋货进口净值281657海关两,土货进口净值87641海关两,土货出口净值98087海关两;1886年洋货进口净值105689海关两,土货进口净值103005海关两,土货出口净值105689海关两。

——周厚才《温州港史》

材料五:

开埠以前,温州到上海、杭州很不方便,温沪航线开通后,到上海杭州就方便多了。

很多人来往通商口岸,也就有利于消除闭塞固陋,开放眼界。

李懋勋在瓯海关任职时,创立助拯会(救生红船),创立救火会,购置洋龙并传授使用方法;创立保赤会,消除溺女之风。

——胡珠生《温州近代史》

请回答:

(1)温州早在1875年就被迫开放,而在新时期温州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请写出开放的时间。

(2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温州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

(8分)

(3)你怎样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分)

23.(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37题)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两角度谈谈这些企业的特点。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分)

(3)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

你认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分)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秦二爷的企业命运如何?

(1分)

 

浙江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结合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等信息,本题选B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2.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C      

解析:

A是自我封闭和保护,与题干要求不符。

B洋务运动失败,故不能说完成。

D发生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

4.B      5.A      

解析:

仔细观察表格数据,可见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制造业份额和欧洲的差距并不大,排除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后,两者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排除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6.B      

解析:

题目所给的信息为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举措。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即中体西用。

7.A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条件(如:

辛亥革命)、客观条件(如:

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直接推动力(如:

群众反帝斗争)、思想条件(如:

实业救国等兴起)等因素影响,材料指1905年清末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条件等密切相关,据此本题中BCD三项说法正确,A项“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说法错误,上海织布厂等民族企业,属于近代化企业,实现机器生产与“土布旺销”无关。

8.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商品输出的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国家通过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由此开始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应该排除B。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9.B      10.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和所学史实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而一战结束以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快陷入困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1.A      

解析:

根据所学,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原因有: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等。

结合本题①②③④项正确,第⑤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12.C      13.B      

解析:

本题通过“张一元”企业的发展,考查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根据所学,第①项说法错误,企业创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第②项改良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西服是在鸦片战争后,1906年改良旗袍还没有出现。

③④项符合所学,本题选B项。

14.A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870年前后民族企业出现发展起来;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1912----1919年辛亥革命后迎来黄金时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本题几幅曲线图中A项较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

15.B      

解析:

结合所学,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这一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

据此这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

16.C      

解析:

根据所学,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的大规模的资本输入,中国被动的接受了世界市场,被动的卷入了当时已经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本题选C项。

17.A      

解析:

根据图片和材料,这位民族资本家是张謇。

18.C      

解析:

“江浙人摸钱”说明江浙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结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分布地点可知C正确。

A、B不能体现“摸钱”的含义。

D不能反映题干中的“对于中国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19.

(1)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

(2)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④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发生变化。

(6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给6分)

(3)运动: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分)联系: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在政治上、思想上要求民主;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民主又进一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

(4)基本思想: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分)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2分)影响:

南方谈话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2分)

20.

(1)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

(答出其中四项即可得全分,4分)

(2)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分)

(3)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1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给1分)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的限制工商业。

(1分)

(4)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经济、阶级基础;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社会基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和统治地位,全面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最好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各答出一点,得3分)。

21.

(1)历史信息:

宋代海外贸易税收利润丰富;市舶收入已发展成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宋朝统治者对市舶的重视日益加强;宋朝廷要求任用称职并长期任职于此、熟悉事务的市舶官员。

(8分,每点2分)

(2)政策:

海禁政策(闭关政策),如答限制出口商品的出口量,限制中外贸易和往来也可。

(2分)

影响:

清政府的政策做法尽管有利于对外商的控制,但限制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局面)。

(6分)

(3)状况:

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操纵市场);双方交往中西方占主导地位。

(4分)

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分,每点2分)

22.

(1)1984(2分)

(2)温州近代化进程:

①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②城市建设出现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