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21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docx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厦门大学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

工件计数器

 

系别:

机电工程系

专业:

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

姓名:

蔡佩君

学号:

199********610

指导老师:

陈延平

2010年6月30日

工件计数器

一、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用于工件的光电计数器

二、设计要求

1、该工件计数器可实现对流水线上通过的工件进行计数统计。

2、若工件是正品,计数器加一,若工件是次品,计数器减一。

3、计数结果用一位数码管显示。

三、设计方案和论证

1、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初步拟定将设计分为四个模块:

光电发射接收部分、信号处理部分、计数部分和译码显示部分。

总体设计框架图如下:

图1设计框架图

2、设计思路:

假设从左到右设有AB两个探头,两者存在一定距离,工件从左到右依次通过两个探头,A探头先获得信号,计数器实现加一;次品从右到左依次通过两个探头,B探头先获得信号,计数器减一。

因此,设计中有两组光电转换电路,当工件通过探头时,由于遮挡光线而使之产生信号,产生的信号作为触发器的脉冲信号。

此外,考虑到触发器为上升沿触发,信号处理部分包含信号反相,同时,为了实现工件通过两个探头只能计数一次的功能,信号处理还应有互锁电路,由D触发器构成,最后,用十进制加减计数器芯片计数,并通过译码器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四、模块设计和分析

(1)光电发射接收部分

图2光电发射接收部分

参数计算:

取VCC=5V,VF=0.7V,为了保证IF小于50毫安,取上拉电阻R1=R2=180欧姆;为了保证转换电路的输出信号为我们所需要的脉冲信号,取下拉电阻R3=R4=10K欧姆。

设计原理:

光电转换电路的目的是获得脉冲信号,设计中采用两个集发射管和接收管为一体的芯片MCT6作为转换元件,通过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定保证其工作电流不超过50毫安。

用一开关元件的动作来表示工件是否通过探头,当工件通过探头时,三极管截止,输出信号为低电平,当工件离开探头时,三极管导通,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由此可以得到A、B两个脉冲信号。

(2)信号处理部分

图3信号处理电路

设计原理:

经过光电发射接收部分得到的脉冲信号与D触发器所需要的上升沿出发信号相反,因此,从A、B两组电路所得到的信号需要通过反相器反相,将两路信号加起来作为D触发器的脉冲信号。

图中D触发器用来构成互锁电路。

当无上升沿触发时,Q端为零状态,D端置一,来一个上升沿触发时,Q端输出为高电平,D端置零,当下一个上升沿脉冲来临时,Q端输出低电平。

依次类推,每两个上升沿出发D触发器,使得Q端输出一个上升沿,该信号作为加减计数器的脉冲信号,可以实现工件通过两个探头是只计数一次。

互锁电路的时序图如下:

考虑到门电路和触发器引起信号的传输延迟,该设计中所有门电路都采用高速的TTL门电路,同时,为了防止由A端直接引出的加减控制信号比脉冲信号速度快而引起时序的错误,在A端加上两个TTL反相器,起到延时的作用。

(3)计数部分

图4计数电路图

计数功能由十进制加减计数器实现,所用计数器为74LS190,其管脚符号说明和功能图如下:

因此,将预置数据控制端接高电平,计数允许控制端接低电平,使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

将互锁电路的输出信号作为计数器的触发信号,A组光电发射接收部分的输出信号经两次反相后作为加减控制信号。

当工件首先通过A探头又有脉冲信号触发时,加减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计数器加一;当次品返回,首先通过B探头又有触发信号触发时,加减控制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计数器减一。

由此可以实现计数功能,并且实现工件正向通过时计数器加一,次品通过时计数器减一。

(4)译码显示部分

图5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显示部分由译码器和7段共阴极数码管组成。

其中,译码器由一片7448芯片构成,它的三个辅助控制端全部接高电平。

7448七段显示译码器输出高电平有效,用以驱动共阴极显示器,因此,数码管采用共阴极数码管BS201A。

考虑到数码管的工作电流和显示亮度,每段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通常约为2~2.5V,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电流在10mA左右,故取其偏置电阻为150欧姆。

五、总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

a)总电路图

图6总电路图

b)元器件清单

序号

型号

主要参数

数量

备注

1

MCT6

上拉电阻:

180Ω

下拉电阻:

10KΩ

2

光电发射接收管

2

74LS190

1

计数器

3

7448

1

译码器

4

BS201A

偏置电阻:

150Ω

1

数码管

5

7416N

4

非门

6

7432N

1

或门

7

7474N

1

上升沿触发

三、Multisim仿真调试

图7仿真调试图

用两组开关A、B来模拟工件是否通过探头,当开关A打开时,说明工件通过A探头,挡住光线,使A组光电转换电路输出低电平,当开关B打开时,说明工件通过B探头,挡住光线,使B组光电转换电路输出低电平。

先依次打开关闭开关A,再打开关闭开关B,表示有工件从左到右依次通过A、B两个探头;先依次打开关闭开关B,再打开关闭开关A,表示工件为次品,从右到左依次通过B、A两个探头。

仿真过程:

首先依次打开和关闭开关A,计数器加一,再依次打开关闭开关B,计数器不变;接着依次打开和关闭开关B,计数器减一,再一次打开关闭开关A,计数器不变。

此时,若继续打开关闭开关B,计数器继续减一,再一次打开关闭开关A,计数器不变,依次类推,从数码管显示可以看出仿真结果正确。

仿真中所有电源均采用5V直流电源,因此,设计辅助电源电路图如下:

图8辅助电源电路图

先用变压器使220V市电变为10V,然后通过整流、滤波,利用LM7805芯片获得我们所需要的5V的辅助电源。

六、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初期,我所拟定的光电转换电路由集成芯片TX05D构成,它能在实现该部分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抗干扰能力等各方面功能;其次,我打算由将计数器和译码器集成在一个芯片的CD4013来实现计数显示部分,但是由于在仿真过程中发现MULTISIM软件中没有这两种集成芯片,因此,我改用光电三极管来实现光电发射和接收,用计数器和译码器两个芯片来实现计数和译码显示。

设计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互锁电路的设计。

一开始我采用的是三个JK触发器来完成,电路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三个触发器的脉冲信号问题,时序容易混乱,因此,我重新设计了由D触发器构成的互锁电路。

该电路较为简单,但有一个问题我仍然无法解决。

由于计数器的脉冲信号是由D触发器产生的,它相对于由A组光电转换电路直接引出的加减控制信号,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延迟,这可能会引起时序的混乱。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电路中所用的门电路,我采用的都是相对高速的TTL门电路;其次,我考虑用单稳态延时电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无论是用单稳态触发器还是用555时基构成的延时电路,在仿真过程中都只能实现加一或减一其中一种功能。

最后,我采用两个TTL反相器来对A组信号起到一定的延时作用。

七、硬件制作和调试

制作硬件时,首先根据电路图在坐标纸上布线,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焊锡的线和黑线,重点标注交叉点。

布好线后,在焊板上面合理的放置各元器件和芯片,保证各器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接线,然后根据总电路图将各器件焊接起来即可。

电路板制作中,我采用以模块的方式进行。

首先焊接辅助电源的部分,焊好以后先对其进行调试,发现指示灯不亮,此时检查连接三端稳压管的线,发现有一个地方断路了,重新焊好线后,再次调试,指示灯亮;然后用同样的办法焊接其他几个模块,为了防止接线有问题,每焊接好一条线,就用万用表检查是否短路,尤其是有用黑线接线的地方,要特别检查是否有造成与其他无关的线短路的现象。

焊接好每一模块后,就可以对整个电路板进行调试。

一开始调试时,发现电路板只能实现减法的功能,这应该是在双D触发器74LS74芯片上有问题,我返回去检查故障,发现第一个触发器的管脚4—控制端与高电平的接线断路了,修正以后,可以实现加减。

但是,用纸片依次通过二极管时,发现数码管上数字的跳动很不稳定,重新检查电路,发现电路没有问题,反复调试了几次,发现有一个接收二极管不能正常工作,没有遮光时,两端电压为0V,有遮光时,电压为1.4V,换下这个二极管以后,当纸片划过二极管时,数码管的变化较为灵敏。

此时发现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当纸片通过一对二极管时,数码管显示减一,通过第二对二极管时,数码管显示加一,即电路没有实现互锁。

检查电路发现依旧没有问题,于是我检查各芯片的输入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发现由74LS74芯片Q1输出端全为低电平,重新换上新的芯片,发现一切正常。

用纸片以适当的速度顺利划过两对二极管,发现该电路板可以正常加减实现功能。

在不断地检查故障和调试中,我发现应该从故障入手分析哪一模块出了问题,再从该模块查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当电路没有问题是,应该检查各管脚的电压是否正常,从而判断是否所用元器件是坏的。

要实现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纸片通过两对二极管的速度,必须保证纸片顺畅的通过,此时便能实现功能。

八、结论与心得

在这次设计中,虽然对整个设计的框架较为了解,但是从对互锁电路反复的设计方案,集成芯片的资料查询和应用等过程中,了解了许多在平时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

虽然最后的设计仍然存在为解决的问题,但在仿真过程中能够实现基本功能,即工件通过时加一,次品通过时减一。

通过这次设计,我明白了电子设计的总体过程,首先确定框架图和各个模块的衔接,然后通过各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来设计模块,设计中应尽可能的简化电路,尽可能使用功能较为齐全的芯片。

此外,我也在这次设计中又学会了一个新仿真软件。

我想,这种电子设计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让我们将平时所学知识真正投入实际的使用中,也可以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新技术。

硬件制作的过程中,我也真正理解到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排故时一步一步分析,寻找各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是否相符,各管脚电压是否正常等。

总而言之,我很珍惜这个设计的过程,在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基础上,我收益匪浅。

我相信,通过不同的设计,我们的实践能力会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对射式红外线计数器的设计王松德朱小龙农业机械学报

【2】红外线计数器的设计和制作王松德梁会琴王丹农机化研究

【3】通道计数器阳光环保设备网

【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

【5】电子电路图,电子技术资料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