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196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9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docx

紫蓬山总规说明书41

目录

第一章现状分析1

一、地理位置1

二、历史沿革1

三、自然特征1

四、人文特征3

五、资源特征3

六、开发状况4

七、规划编制情况4

第二章2005版总体规划评价5

一、2005版总体规划要点5

二、2005版总体规划评价7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8

一、风景资源构成8

二、景观资源分区评价9

三、自然景观特色评价10

四、人文景观特色评价11

五、景源评价12

六、评价结论15

第四章问题与对策16

一、紫蓬山的发展状况与其资源禀赋及其在合肥城市群圈中的重要地位不符16

二、自然资源的同构性明显,景区二水三山缺乏各自独特性,游客易产生单调和重复之感。

16

三、风景区发展的不均衡性,东热西冷16

四、局部区域出现城市化趋势,一些城市型的开发建设项目进入风景区,使部分区域的风景区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16

五、风景区景观的展示不完善,可进入度差,可留性差17

六、风景区内部现有村民与风景区保护和建设相关性不强17

第五章区域统筹规划18

一、背景18

二、规划原则18

三、规划范围19

四、统筹内容19

第六章规划总则22

一、规划依据22

二、规划指导思想22

三、规划原则23

四、规划期限24

五、规划目标24

六、风景区范围25

七、风景区性质25

第七章容量、人口和生态控制26

一、游人容量26

二、游人规模预测27

三、床位规模27

四、人口规模预测28

第八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28

一、规划结构28

二、景区规划30

三、功能布局31

第九章核心景区规划34

一、核心景区范围34

二、强制性保护措施34

第十章保护培育规划34

一、保护模式34

二、保护重点35

三、分级保护35

四、专项保护规划36

五、生产建设与建筑控制37

六、保护管理机构38

七、绿化培育规划38

第十一章典型景观规划39

一、典型景观特征及作用39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41

三、典型景观规划42

四、典型景观的利用49

第十二章风景游赏规划50

一、游赏结构50

二、游赏内容51

三、游线及游程规划53

四、专题游览54

五、导游设施54

第十三章游务设施规划55

一、游务设施结构55

二、游务设施布局55

三、旅游床位分配56

四、游务设施配套56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7

一、现状分析57

二、居民布局原则58

三、居民布局结构58

四、居民社会系统规划58

五、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8

六、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9

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60

一、现状用地分析60

二、土地利用原则60

三、土地协调布局60

第十六章道路交通规划62

一、现状概况62

二、规划思路62

三、对外交通规划63

四、内部交通规划63

五、交通设施规划64

第十七章基础工程规划64

一、给水工程64

二、排水工程67

三、电力工程68

四、邮政、电信工程69

五、环卫工程72

第十八章环境保护工程规划72

一、环境保护目标72

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73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3

第十九章防灾规划74

一、消防规划74

二、抗震规划75

三、防洪规划76

四、防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规划76

第二十章近期发展规划77

一、规划期限77

二、近期发展范围77

三、近期发展规划目标77

四、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匡算77

第二十一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81

一、依法管理、合理经营81

二、完善风景区各级规划81

三、基础设施优先81

四、坚持以旅游促发展81

五、项目建设严格遵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81

六、健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措施81

 

第一章现状分析

一、地理位置

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风景区距合肥市区18公里,地处肥西县农兴镇、聚星乡、南分路乡之间。

二、历史沿革

紫蓬山又名李陵山,相传三国时期魏将李典屯军于此,在山中建李陵庙纪念先祖李陵,另一种说法是李典葬于此山中,李陵即李典之陵墓。

李陵庙始建于三国,后兴盛于唐代,至唐代改李陵庙为西庐寺,成为一方名刹。

至明朝万历八年,肥西吴、程、刘、卞四大姓捐资于西庐寺前建玄武殿,悬匾额“福地紫蓬”,自此李陵山才被称为紫蓬山。

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回乡隐居,出家至西庐寺,即著名僧人通元和尚,通元和尚重整西庐寺殿宇百余间,并觅得珍贵的佛经典籍《龙藏全经》,西庐寺因此成为“江淮间一大丛林”,李陵山页因而成为“庐阳第一名山”。

建国后,紫蓬山一带建肥西紫蓬山林场。

1971年,西庐寺寺房被毁,仅李陵殿三间幸存。

1992年林业部正式批准建立安徽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安徽省政府将紫蓬山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自然特征

1、地形地貌

紫蓬山风景名胜区属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多变,岗冲相间,落差较大。

风景区内自西向东分布着三列低山,属大别山余脉,呈条带状,绵延25公里。

低山海拔高度在100-300米之间,自西向东分别为:

大潜山289米、圆通山218米、紫蓬山189米,三山呈“三龙横卧”之势。

大潜山山底面积3.1平方公里,西南承接牛尾巴山、莲花山余脉,西北向分支有二潜山、三潜山;向东延伸有罗大山、鬼头山、马头山。

圆通山又名圆洞山,在大潜山东10.5公里。

以圆通山万为中心构成一列西东向山脉。

向西有龙王山、周公山、罗大山等;向东有姑姑山、马鞍山等;南有防虎山等低丘。

紫蓬山在圆通山之东8公里。

以紫蓬山为中心,构成以列西东向山脉,包括岳大山、莲花山、棋盘山、黄大山、萝卜山、杨大山、甘家洼大山、千字山、道士山、狼大山等。

向南、东方向还有英山、大团山、红山等低丘。

2、水文

紫蓬山区地处江淮分水岭,尚未发育形成较大的河流水系,地表径流人均占有量833立方米,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地区。

水系分属江淮两大流域,南之水,经丰乐河、派河、蒋口河、南肥河等流入巢湖,再入长江;岭北之水经王桥小河、天河、金河等汇东肥河入淮河。

为满足农业灌溉需要,境内建设了大量水库、堰塘。

在风景区范围内,分布着全县第一大水路磨墩水库。

风景区中部有全县著名的引水渠潜南干渠穿过,大大小小的堰塘星罗棋布。

风景区地下水贫乏,海拔50-70米的丘陵区地下水较少,仅0-10吨/日,岗区为10-20吨/日,深度在10米以下。

3、气候

风景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湿带过度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春暖夏凉,冬季寒而不冷。

年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6.7摄氏度,八月份(夏季)平均气温为26.5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达39.2摄氏度。

风景区内无霜期242天,冰冻期82田,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日照时数2036小时。

风景区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

紫蓬山气候与同纬度的肥西县城相比,年降水量偏多10%,冬季气温偏低0.7摄氏度,夏季气温偏低1.9摄氏度,年相对湿度偏高5%。

夏季风景区最高温度比城区低3-4摄氏度,全天气温为26-34摄氏度,气温日较差比城区低2摄氏度,适宜避暑。

4、地质

风景区属合肥盆地南缘,广为中新生代地层所覆,其所属大地构造位置有两种不同意见:

其一,属北淮阴地槽而归入秦岭地槽褶皱系;其二,以六安深断裂为界,其南北分属北淮阴地槽和中朝准地台。

风景区内以大潜山一防虎山为中心,构成向四周倾斜的西东向穹窿构造。

地层自中心向外变新,中心部位为侏罗系和少量前震旦系。

向外围为白垩系和下第三系,地层倾角也有由内向外逐渐变缓。

5、土壤

风景区内山地,绝大部分为坡积、残积母质,主要土壤类型:

林地有薄层紫沙土、薄层砾质土、中层紫沙土、夹沙粘盘黄棕壤;农地有紫沙泥田、夹沙马肝田、夹沙粘盘马肝土,并兼有马肝田、马肝土。

风景区内岗地土壤,母质较单一,主要为下蜀黄土及呈鸡窝状分布的沟壑堆积物,土壤类型以淹育马肝田、淹育黄白土田、马肝田、黄白土田薄层白土田、马肝土及黄白土为主,并夹有弱次潜马肝田及面积较小的粘盘黄棕壤等。

四、人文特征

1、行政辖属

紫蓬山风景区属于肥西县。

2、人口

镇乡

村庄名称

现状人口(人)

紫蓬镇

甲塘村

1700

双井村

1100

凤凰村

2500

周公山村

2800

李陵村

1800

李塘村

1000

铭传乡

张老圩村

1800

向阳村

2500

聚星社区

2800

井王社区

2800

鸽子笼村

2100

启明村

1500

农林村

2000

高塘村

2000

合计

28400

3、管理

现有管理机构为紫蓬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五、资源特征

1、生物资源

(1)植物:

紫蓬山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类型多样。

据统计,现有种子植物107科478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8种,被子植物102科470种。

地带性植物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少量常绿阔叶树种。

现状植被主要类型为松栎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马尾松、湿地松、黑杉、火炬松为主,阔叶林包括栎类、黄檀、化香、盐肤木、山槐、合欢、黄连木、红枫等。

(2)动物:

风景区内丘陵岗冲众多,地形地貌变化丰富,具备一定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而且由于长期保持森林生态,野生动物较多,形成一个独特的野生动物活动区。

1895年李恩绶编《紫蓬山志》记野生动物49种,其中鸟类27种、蛇类6种、昆虫7种、兽类8种,今仍存在,旦已无虎豹之类。

1985年前,安徽大学生物系及省、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对圆通山、紫蓬山区野生动物进行多次考察,区内动物包括:

鸟类共有120种,隶属14目,36科;兽类有狼、红狐、小灵猫、花面狸、豹猫、豪猪、黄鼬、狗獾、水獭、刺猬、蝙蝠、草兔、鼠等;禽类有麻雀、鸠、鹌鹑、喜鹊、乌鸦、燕、雁、野鸭等;爬虫类有蛇、蚯蚓、蜥蜴、壁虎、蜈蚣、鲫鱼、乌鱼、白鱼、泥鳅、龟、鳖、虾、蟹、鱼及甲壳类等;两栖类及软体类有蛙、蟾蜍、蚌、螺等。

六、开发状况

1、内外交通

蓬山风景名胜区的对外交通主要依赖繁华大道,在风景区东北形成景区主要入口。

风景区内部已建成紫蓬山环山公路、大堰湾环湖公路等旅游公路,另有官亭镇——聚星社区——山南镇的公路和铭传乡——金牛乡的公路在风景区中部和西部由北向南穿越,以及新光村——铭传乡、聚星社区——铭传乡等主要的乡村公路。

2、游人规模

依据风景区近年来平均年游客统计,年游客人数在20~30万之间。

七、规划编制情况

1、1999年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合肥市紫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该轮总体规划于2000年,获得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合肥市紫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2、2005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第二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该规划通过了安徽省住建厅的专家评审,但未上报批复。

第二章2005版总体规划评价

一、2005版总体规划要点

1、景源评价

以圩堡群为代表的淮军故里文化价值突出,影响力辐射全国;佛教文化悠久丰富,西庐禅寺区域地位显著;山水景观灵秀,生物种类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田园村庄风光优美,民俗风物独具魅力;综合来看,风景区的自然景观组合优势明显,人文景观特征鲜明,具备省级风景资源条件。

2、性质

紫蓬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淮军故里、皖中名寺”文化资源和“灵秀山水、清新田园”自然风光为主要景观特色,以城市近郊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大型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3、范围

规划紫蓬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21.46km2,包括紫蓬山、圆通山、周公山、大潜山、磨墩水库和大堰湾。

4、规划期限

近期:

2005年—2010年;中期:

2011年—2015年;远期:

2016年—2020年。

5、职能结构及组成

(1)风景游赏系统

紫蓬山风景区的游赏系统是由“风景区---景区和休闲活动区---景点”组成。

风景区中包括4个景区、5个休闲活动区,121个景点。

(2)旅游服务系统

根据紫蓬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系统是由“旅游镇---服务中心――旅游村---旅游服务点---旅游服务站”组成。

风景区中包括3个旅游镇,1个入口服务中心,3个旅游村,8个旅游点,15个服务站。

(3)居民社会系统

结合居民社会规模及调控规划,紫蓬山风景区的居民社会系统由“乡镇---居民村---自然村”及部分单位组成。

风景区共涉及5个乡镇用地,分别是农兴镇、聚星乡、南分路乡、孙集乡和柿树岗乡,其中聚星乡政府位于风景区范围内,农兴镇和南分路乡2个乡镇政府位于风景区外围保护范围内;风景区内有1处乡政府。

6、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名称

面积(km2)

风景区范围内

游览景区

福地紫蓬

9.34

20.20

121.46

潜山刘圩

4.67

圆通飞鹭

3.95

周公洗砚

2.24

休闲娱乐区

堰湾滨水休闲区

4.31

29.75

磨墩滨水休闲区

8.12

新农田园休闲区

5.87

凤凰田园休闲区

7.58

聚星田园休闲区

3.87

设施建设区

入口设施建设区

1.15

3.88

堰湾设施建设区

1.59

潜山设施建设区

1.14

森林生态保护区

大潜山森林生态保护区

12.61

24.33

圆通山森林生态保护区

7.29

莲花山森林生态保护区

1.91

道士山森林生态保护区

2.52

风景抚育区

42.71

乡镇建设区(聚星)

0.59

外围保护区

乡镇建设区(农兴、南分路)

2.54

89.46

景观协调区

9.61

其它外围保护区

77.31

7、布局结构

紫蓬山风景名胜区的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二水三山四圩”开放式带状组团结构。

“二水”即大堰湾和磨墩水库,“三山”即紫蓬山、圆通山和大潜山,“四圩”即刘老圩、张老圩、张新圩和周老圩,“二水三山四圩”形成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短约4-7公里的带状空间结构,并以环山公路和大潜山―环山公路规划道路为带状交通游赏主游线。

8、游人容量与游人规模

(1)游人容量:

年游人容量应控制为300万人次。

(2)游人规模:

紫蓬山风景名胜区近期可发展到年游人规模50万人次;中期年游人规模70万人次;远期将达到年游人规模100万人次。

9、保护培育规划

(1)一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范围依据风景区一级景点景物的分布划定,面积0.45km2。

(2)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范围依据非一级景点和景物的分布划定,面积6.65km2。

(3)三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范围是在景区范围以内,一、二级保护区范围以外的区域,面积13.10km2。

二、2005版总体规划评价

1、优点

1)资源认定较准确

规划对风景区的现状资源特征分析清楚,景点评价较为合理,资源评价结论能够很好的表述风景区资源情况。

2)扩大风景区范围方向正确

上版风景区规划在1999年版风景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风景区范围向西扩展。

风景区为低山丘陵类型,山脉呈东西走向,风景区扩展方向正是符合风景区资源的存在方向,将整个山脉纳入了风景区范围,保证了资源的完整性和空间的连续性,符合风景名胜区范围划定的原则。

3)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较得当

风景区内划定了特定的设施建设区,将提供游览的游览景区和提供服务的设施区基本分开,既保护了游览区的本底资源,又同时考虑了风景区发展的要求。

2、不足

1)东、西不平衡

目前风景区的主要游客集中在紫蓬山景区和大堰湾区域,风景区西部和中部的景区的发展较为滞后,东西发展不平衡。

2)大堰湾对中、西部无法支撑

目前风景区的设施区集中在大堰湾区域,该区域位于风景区的最东部,仅能辐射紫蓬山景区和圆通山景区,对中西不的景区无法支撑,风景区缺乏中西不的服务设施区。

3)未重视水源地保护

对作为水源保护地带的磨墩水库,未提出专门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4)外围保护地带过大

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过大,周边居民和风景区的关系不明确。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一、风景资源构成

风景区景观由二大类八中类二十五小类构成,如下:

景观构成表

大类

中类

小类

分布地域

代表景观

天景

日月星光

紫蓬山、大潜山、圆通山

西庐晨光

冰雪霜露

紫蓬山、大潜山、圆通山

紫蓬飞雪

地景

大尺度山地

紫蓬山、大潜山、圆通山

紫蓬山、大潜山、圆通山

山景

大潜山

大潜山、二潜山、三潜山

紫蓬山

紫蓬山、萝卜山、棋盘山、千山、蟾龟石、马头山、岳大山、莲花山

圆通山

圆通山、周公山、姑姑山

洞府

紫蓬山

仙人洞

奇峰

大潜山

大潜山

紫蓬山

紫蓬山

峡谷

大潜山

龙风峡

石林石景

紫蓬山

象石、仙人桥、莲花石阵

圆通山

试剑石、断肠崖、点将台、棺材石、二郎神脚印、神仙洞

水景

泉井

紫蓬山

四川井、和尚井

大潜山

龙凤井

湖泊

大潜山

磨墩水库、潜山水库

圆通山

圆通山水库、古山水库

紫蓬山

大堰湾水库、千山水库、仙人湖、打子塘

潭池

大潜山

洗砚池

紫蓬山

莲花池

其他水景

全区

潜南干渠

生景

森林

全区

紫蓬山、大潜山、圆通山森林

古树名木

全区

龙颈古榆

珍稀生物

圆通山

圆通飞鹭

其他生物景观

圆通山

圆通煤竹、万壑松风、芳草碧天

紫蓬山

竹韵松风

园景

庭宅花园

全区

张老圩、刘老圩、张新圩、周老圩、蟠龙墩圩

陵园墓园

紫蓬山

刘铭传墓、李典墓

建筑

宗教建筑

紫蓬山

西庐寺、白云寺

圆通山

观音庙

其他建筑

圆通山

肥西书院、霸王墩

胜迹

雕塑

紫蓬山

弥勒佛

石窟

紫蓬山

五百罗汉、三世大佛

风物

宗教礼仪

紫蓬山

紫蓬山庙会

神话传说

圆通山

周瑜的传说

地方人物

全区

刘铭传、张树声、张树屏、周盛传、周盛波

二、景观资源分区评价

依据现有景源分布、保存现状和生态植被环境,将整个风景区划分为优良景观资源区、背景景观资源区和贫乏景观资源区三类景观空间。

1、优良景观资源区

指风景资源、景点集中分布、便于游人游赏的区域,也是风景区的主要游览区。

本区分为三个片区,分别是紫蓬山片区、圆通山片区和大潜山片区。

(1)紫蓬山片区:

以紫蓬山主峰、西庐寺为中心,是以山地景观和宗教景观为代表的区域,片区内有紫蓬山、千山、龙颈古榆、李典墓、西庐寺、白云寺等景点。

(2)圆通山片区:

以圆通山、周公山为中心,是以低山丘陵景观为代表的区域,片区内有圆通山、周公山、洗砚池、试剑石等景点。

(3)大潜山片区:

以大潜山、刘老圩为中心集中分布,是以淮军故里和山岳景观为代表的区域,片区内有大潜山、刘老圩、刘铭传墓、潜山水库等景点。

2、背景景观资源区

指风景资源背景良好、但只有少量景点分布、游览较为困难的区域,或者是田园风光较好,但居民分布较多的区域,或者是景观生态保育功能为主的区域。

背景景观资源区是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区或景观背景区,本区分为四个片区,分别是大堰湾水库片区、磨墩水库片区、大横山--马头山片区、马鞍山片区。

(1)大堰湾水库片区:

以大堰湾为背景景观主体,有大堰湾等景点,以水库景观为特色。

(2)磨墩水库片区:

以磨墩水库为景观主体,包括磨墩水库等景点,以水体景观为特色。

(3)大横山--马头山片区:

以大横山、马头山为背景景观主体,主要是大潜山山系的东麓,以山林景观为特色。

(4)马鞍山片区:

以马鞍山为背景景观主体,主要是圆通山脉南段的区域,以山林景观为特色。

3、贫乏景观资源区

指景观资源条件一般、有个别景点分布、居民分布较多的区域,本区主要是指张新圩和肥西书院之间、棋盘山北面县道附近的新农村所在地区等区域。

三、自然景观特色评价

自然景观是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主体。

景区内山水景观齐全,群峰层峦叠嶂,沟谷纵横、峡谷青翠、山林原始,环境优美,鸟类特别是鹭鸟众多,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

1、山峦叠嶂

大别山在合肥市内有三条余脉,自南向北分别是:

庐江县冶父山、巢湖市银屏山一线;肥东县四顶山、浮槎山一线;紫蓬山及江淮分水岭一线。

由紫蓬山、圆通山、周公山、大潜山等众多山峰组成的群山,自古就有“庐阳第一名山”的美誉,连绵起伏,一望无际,海拔在1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十多个,形成步移景异的多变景观。

2、层林尽翠

紫蓬山风景名胜区的群山植被良好,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特别是紫蓬山区域,林下灌木丛生、地被丰富,森林郁闭度较高,层林尽翠。

风景区内以麻栎、马尾松、黄连木等植物为主,栾树也栽植广泛,秋季黄褐色灯笼果挂满树枝,山林色彩层次丰富。

3、山水相偎

风景区周边既有以磨墩水库、大堰湾水库为主的大型水库,也有以潜南干渠为主的延绵水系,还有星罗棋布的小水塘,结合良好的山林植被景观,形成潋山滟水,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色。

4、百鸟翔集

风景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特别是鸟类资源,堪称一大奇观,杜鹃、啄木鸟、黄眉、柳莺、鹄类众多,尤以鹭鸟为优势种群,每年达2-3万只之多,夏季鹭鸟群飞群落,百鸟翔集,蔚为壮观。

5、怪石嶙峋

风景区内石景资源丰富,浑然天成,断肠崖、蟾蜍石、象石、莲花石阵、棺材石、点将台等奇石,惟妙惟肖,又各自具有动人的传说。

四、人文景观特色评价

人文景观是风景区景观资源的精华部分,风景区人文景观丰富,淮军文化影响深远,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迹在风景区内分布广泛,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游览价值。

1、淮军文化影响深远

风景区内淮军文化影响深远,四大圩堡声名远扬,包括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故居刘老圩、清代两广总督张树声的家宅张老圩、淮军将领周盛波兄弟的私家宅园周老圩、淮军提督张树屏的家宅张新圩等。

这些圩堡以河设障防范外侵,以其独特的清晚期建筑风格林立于世,饱含着淮军文化史的演变历程,历史和文化价值尤为突出。

2、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以西庐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西庐寺原名李陵庙,始建于三国时期,唐朝开始始称西庐寺,历经兴废,建国后尚有和尚近百人,经书一万多卷,庙宇124间,虽然大都毁于1967年的“破四旧”浪潮中,但目前已部分恢复,香火仍然旺盛。

3、自然村落山环水绕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风景区内的村庄坐落在山脚下,四面田园环绕,水塘密布,家家户户门口都种植着柿子树,红火一片,形成了一幅山环水绕、阡陌交通的天然画卷。

4、名人遗迹星罗棋布

风景区内有众多名人遗迹,涉及到刘铭传、周瑜、李典、樊哙等人。

周公山传说为周瑜的隐居读书处,山腰的水池终年不涸,是为“周公洗砚池”。

紫蓬山东麓有李典墓,紫蓬山的原名李陵山就是由此而得。

樊哙墓、明朝布政使窦子稱等名人的墓都在千子山上,现仅存遗址。

五、景源评价

1、评价标准

规划以景点为基本评价单元,分人文和自然两类景观,以专家评价法进行打分评价。

一级景点:

85分以上,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二级景点:

70~84分,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三级景点:

60~69分,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四级景点:

50~59分,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2、自然景点评价

(1)评价因子:

自然景点以欣赏价值、游憩价值、生态环境、范围规模四类因子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