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22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平顶山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

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卡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

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

C.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

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B.文章第④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

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

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人与海(节选)

桑提亚哥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夜间桑提亚哥一个人躺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

在第八十五天,桑提亚哥在寒冷的黎明前的黑暗中,把小船划出了港口,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英寻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

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

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

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

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日落之后,寒意袭人,老人冷得发抖,有一次那条鱼突然一个侧身,把桑提亚哥拉得脸朝下地跌了一跤,老人的颊部也给划破了。

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抽起筋来了,那条鱼还是一直往北游,一点陆地的影子都瞧不见了,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

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

第二天早上,这条鱼蹦出了水面。

桑提亚哥瞧见鱼的跃起,知道自己钓到了一条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

一会儿鱼又往下沉去,转向了东方,在炽热的下午,桑提亚哥节省地喝起水壶里的水,为了忘掉划破的手和疼痛的背,他回想起过去人们如何称他为“优胜者”和他如何在西恩富戈斯地方一家酒馆里和一个大个子黑人比手劲。

黄昏之际,一条海豚吞食了他重新放上鱼饵的小钩子,他把这条“鱼”提到了船板上,小心不去拉动他肩上的钓丝,休息一会之后,他切下几片海豚肉并且把在海豚胃中发现的两条飞鱼留了下来。

那天夜里他睡着了。

他醒来时觉得当这条鱼跳起时钓丝就滑过他的手指。

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

在这条大鱼放慢跳跃时,他把划破的双手放在海里洗,并且吃了一条飞鱼。

日出时,这条马林鱼开始打起转来了,老人感到头晕目眩,但他尽力把大鱼在每转一圈时拉得更近一些,他虽然几乎筋疲力尽,终于还是把自己的捕获物拉得和小船并排在一起并用鱼又猛击这条马林鱼,他喝了一点水,然后把马林鱼捆绑在他那条小船的头部和尾部。

这条马林鱼比船还长两英尺。

哈瓦那港从来没有见过捕到这么大的鱼,他扯起有补丁的船帆开始向西南方向驶去。

一个小时以后,他瞧见了第一条鲨鱼。

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当那一大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这是一条凶猛的尖吻鲭鲨。

它窜上来得那么快,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

跟着它又掉回海里,嗅到了血腥气的踪迹,就顺着小船和那鱼所走的路线游去。

它飞快地游了过来,用耙一样的牙齿撕这条死马林鱼。

老人用尽余力把鱼叉往鲨鱼身上扎去。

尖吻鲭鲨打着滚沉下去了,带走了鱼叉,而且已经把马林鱼咬得残缺不全、鲜血直流。

桑提亚哥知道血腥味会散开来。

他望着海面,看着两头犁头鲨游近来了。

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中了其中的一条,并看着这条食腐动物滑到深海里去了,他杀死了正在撕食马林鱼的另一条鲨鱼。

当第三条鲨鱼出现时,他把刀子向鲨鱼戳去。

鲨鱼打了一个滚,结果把刀给折断了。

日落时又有一些鲨鱼游过来了,起初他起初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但是他双手磨破了皮在流着血,而游来的鲨鱼多得成了群。

在暮色中,他望着地平线上的哈瓦那的微弱的灯光,听着鲨鱼一次一次在啮咬马林鱼的尸体。

老人此时想到的只是掌舵,和他自己极度的疲乏。

他出海太远了,那些鲨鱼把他打败了。

他知道那些鲨鱼除了大马林鱼的空骨架之外,是什么也不会给他留下的。

当他划进小港,让小船冲上沙滩时,岸上的灯火都已灭了。

在朦胧之中,他只能分辨出那条马林鱼白色的脊背和竖着的尾巴。

他拿着桅竿和卷起的船帆,往岸上爬去。

有一次他在重压下跌倒了,他耐心地躺在地上,积蓄力气。

等他进了自己的棚屋时,他一头倒在床上就睡。

整个下午老人都在睡觉,那孩子就坐在他的床旁边。

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节选部分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一个,情节主要是围绕捕获大马林鱼以及由此而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展开。

B.选文中,桑地亚哥与鲨鱼共搏斗了五回,搏斗惊心动魄。

最后,老人以伤累的身体只拖回一副鱼骨架,遭到完完全全的失败。

C.小说的叙述简洁明快,在描写第一条鲨鱼出现的情形时,不用一个比喻句,却写出了鲨鱼的凶猛、快捷和当时形势的紧迫。

D.小说中的“大海”“鲨鱼”具有象征意义,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捍卫了作为“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5.小说中的老人桑提亚哥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结尾,这样安排有怎样的好处?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每天坚持用手机或相机,定时、定点拍摄,这是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郑州空气一目了然”项目,项目于2015年1月启动,从初始王鹏一个人拍摄,到2016年多名志愿者接力拍摄,已经走过700多个日日夜夜,拍摄背景换成更具有地标意义的二七纪念塔。

两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志愿者们都初心不改。

作为郑州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的负责人,王鹏说:

“两年来,通过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用照片记录了郑州的天空历史。

相比数据,图片更加直观,给公众一个迅速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的窗口。

”除了拍摄照片,志愿者们还将2016年郑州空气质量做成饼状图(见左附图)等,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附图:

20164郑州2气质盘级天数百分比图

(摘编自2017年2月4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

材料二:

据路透社1月3日消息,北京市环保局表示,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58微克。

2013年以来,政府下令北京市将PM2.5浓度降至60微克以下。

此后,该市关闭了近2000家水泥厂、铸造和家具制造行业的工厂,还关闭了燃煤发电厂并淘汰了200多万辆高排放车辆。

2017年10月份开始,北京及另外27个中国北方城市采取上述措施,以确保实现2017年的环保目标。

据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自2017年10月初以来,由于未达到排放目标,中国数千家工厂和破旧的燃煤发电站关闭。

这一措施旨在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在烟雾弥漫的首都北京。

中国领导人已经宣布与肮脏的空气做斗争。

尽管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政府首次承诺对气候保护目标进行约束性的措施。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扩张目标甚至指向了超额实现气候目标。

从2019年起,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将其10%的汽车销售为电动汽车。

此外,从2020年起,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一个完全无碳的区域。

许多新建燃煤电厂的建设项目将被放弃,并将在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中进行大规模投资。

据新西兰外交事务网站报道,中国政府已经派出100余个环保督察小组,进驻北京周围的二十多个城市,调查雾霾污染源,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携手解决困扰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

(摘编自2018年2月6日《北京晚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州空气一目了然”是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参加此项目的志愿者们用实时拍摄的形式的形式让公众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

B.从2016年郑州空气质量级别天数看,轻度污染天气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优良天气,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C.路透社报道突出了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的准确数字,显示出2013年以来政府指令的环保目标已经完成。

D.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为了达到排放目标,显著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10月初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治霾力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志愿者用图片和饼状图的形式反映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较之过去数字报道,更直观形象。

B.路透社和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的报道都关注到北京市治污的措施和空气质量达标的成效,说明它们的看法和报道角度一致。

C.面对中国截至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一严峻现实,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承诺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实行约束性措施。

D.中国政府勇于兑现承诺,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2020年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完全无碳区域。

9.怎样才能确保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取得良好效果?

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在古代与其含文相近的有“授”“除”等。

B.上卿,古官名。

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称为“上卿”。

C.臣,本义是男性奴隶,秦汉以前古人常以此表示谦卑,仅用作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D.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亲人:

;今义指与自己的家庭有婚烟关系的家庭或个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客见识浅短,误会相如。

他们认为相如避让廉颇是因为害怕廉颇,他们为蔺相如感到羞耻,纷纷请求离开他。

B.蔺相如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面对廉颇的羞辱,蔺相如宽容避让,他说如果他和廉颇二人相斗,会对赵国不利。

C.廉颇居功自傲,心胸偏狭。

他轻视相如,认为自己有赫赫战功,蔺相如仅凭口才获得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D.廉顾思于国家,勇于改过。

听闻蔺相如的一番话后,他“肉袒负荆”,到相如门前谢罪,之后他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下列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是(3分)

A.首联写昭君出生地的环境。

“群山万壑”“赴”荆门,诗人借描写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这个历史上的奇女子的形象。

B.颔联写昭君的悲苦命运。

“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

“独留”,一个“独”字表现了对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

C.颈联揭示昭君悲剧产生的根源。

仅凭画图哪里就能识得佳人的关貌呢?

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汉元帝可谓糊涂昏庸。

D.尾联写王昭君的难言之情。

千百年来,回荡在空中、萦绕在后人耳边的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体现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2)传说中,《望海潮·东南形胜》里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北伐中的刘裕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两句是▲,▲。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样(mú)给予(gěi)畏葸不前(sǐ)文君当垆卖酒(lú)

B.聒噪(guā)马嵬(wéi)度长絜大(dù)数罟不入待池(cù)

C.楔子(xiē)饿莩(piǎo)撒手人寰(huán)谨庠序之教(xiáng)

D.炮烙(pào)债券(juàn)鳏寡孤独(guān)君子生非异也(xìng)

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阑珊尾鳍无瑕顾及垂涎三尺B.牙膏寒暄咀嚼赏鉴枯躁无味

C.绚烂宵坼人心惶惶转瞬即逝D.琐碎坠地相形见拙一蓑烟雨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曹雪芹写贾府众人在贾母面前的敛声屏气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②在困难日子里,她们举案齐眉,相互鼓励,她非常感谢姐姐平日里对她的贴心安慰。

③今天餐饮业高度同质化,如果走传统餐饮业的老路,那只能是拾人牙慧,没有出路。

④也许我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之人们怕这父爱消失。

⑤昨天平顶山风和日丽,令人感觉非常舒服;今天气温有一定的攀升,但体感同样舒适。

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定规矩,更不能粗暴地耳提面命,而应引导他、鼓励他、支持他。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星系群”中的一个星系是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巨大的火轮,成分是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

B.“418军演”之后,中国军舰可能会巡航台海四周,这表明了中国海军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C.有些恒星可能被由岩石构成的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小星球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D.微信有超过六亿的用户,逐渐商业化已经是其发展趋势,在拥有这么多用户的平台做电商想必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开车时玩手机很危险,①,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双重任务的干扰,即当事人同时做两件事时②,这是因为大脑实际上会在两项任务之间来回切换,而不是同时承担两项任务,因此,打电话、听音乐、聊天、看手机上的显示时间等不仅会使跑步姿势变形,而且会分散注意力,③,研究者发现,近五年间,在美国因为边跑步边玩手机而受伤的人,数量每年都大幅度增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右图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A(“导致”强加因果)

2.(3分)A(“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两句位置颠倒。

3.(3分)C(于文不符,“放一把火烧光”是完全否定,“接受一切”是完全肯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3分)B(“完完全全的失败”错误,老人只拖回一副鱼骨架,是无可挽回的失败,但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5.(5分)

(1)机智。

对付大马林鱼,“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

(2)勇敢。

为了保住自己的战利品,老人先后同尖吻鲭鲨、犁头鲨、游来的多得成群的鲨鱼搏斗。

(3)顽强。

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不气馁,坚持出海:

在保护自己的战利品的战斗中,鲨鱼带走了他的鱼叉,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杀鲨鱼,刀子折断了,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舵把折断,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

始终没有放弃和鲨鱼的搏斗,直到鲨鱼把大马林鱼吃得只剩下空骨架。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6.(6分)

(1)在人物刻画上,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力量、勇猛、自信、坚强、尊严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梦想和激情。

文中的狮子就是桑地亚哥,象征了老人的勇敢、顽强、自信和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

(2)在情节结构上,照应开头梦见狮子的情节。

和第二自然段中他“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的情节相呼应。

(3)在主题表达上,深化主题。

“狮子”这个意象在小说结尾处老人的梦中再次出现,表明:

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但他决不会灰心,老人将再次用力量和勇气去挑战困难,追求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具有象征性的结尾表达了在生活中人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不能被失败打垮的主题。

(每点2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7.B(3分)(“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理解有误,应是“严重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8.B(3分)(“报道角度一致”分析有误,德国网站主要从中国政府角度报道,突出减排措施和发展新能源的目标。

9.(6分)①由政府发布可行性行政命令。

②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减排治污,发展新能源。

③广大民众提高环保意识,自觉自愿做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