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462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41水循环练习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1、示意图:

 

类型

主要环节

地位

动力

海陆间循环

A蒸发,

C水汽输送,

D降水,

E地表径流,

H下渗,

G地下径

流。

外流区主要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太阳能

重力能

海上内循环

A蒸发,

B降水。

水循环总量最多。

陆地内循环

F蒸腾,

D降水。

内流区主要循环。

 

二、地理意义:

1、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1)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2)直接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

(3)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三、人类对水资源影响:

1、地表径流:

引水灌溉、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2、地下径流:

雨季对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3、水汽输送和降水:

人工降雨。

4、蒸发:

植树造林、兴修水库。

四、洪涝灾害防治

1、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

(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2)非工程措施: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基础巩固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

据此回答1-2题。

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百川归大海”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D.三者都不是

3.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4.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通过建蓄水池来缓解城市内涝。

该措施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降水B.蒸发C.径流输送D.水汽输送

5.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6.在水循环的几个基本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水汽的蒸发B.水汽的输送

C.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

7.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海陆间大循环过程有关的是(  )

①滚滚长江东流水的“水”②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风”

③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④长江流域的梅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月均水位(水面海拔)。

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信息表明(  )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9.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

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10.该水库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地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D.云南省中部

11.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1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水的三相变化B.重力C.大气运动D.太阳辐射

14.我国下列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序号①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15.在以下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建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  )

A.②B.③C.④D.⑤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17.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①B.④C.⑤D.⑥

 

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乍得湖流域(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19.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流域面积缩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20.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循环类型包括_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2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戊环节下渗的条件是(  )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4)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拓展提高

读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降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规模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为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②乙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的长期后果可能是城市水荒 

④乙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下渗量小于甲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甲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最大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D.植被覆盖率降低

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水汽输送量减少D.地下径流增加

6.对该小流域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不包括(  )

A.气温日变化及其年变化B.降水量及降水强度

C.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D.土地利用状况

读某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内容是(  )

A.①海洋 ②大气 ③雨 ④雪 ⑤蒸发B.①雨 ②雪 ③海洋 ④蒸发 ⑤大气

C.①雨 ②雪 ③海洋 ④大气 ⑤蒸发D.①雨 ②雪 ③大气 ④海洋 ⑤蒸发

8.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  )

A.海陆间水循环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D.地表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9-10题。

 

9.属于图中①环节的是(  )

A.我国的夏季风B.我国的冬季风

C.长江水D.未登录的台风

10.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B.④C.⑤D.⑥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1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水循环的总量为100单位。

读图,完成13-15题。

 

13.按照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出M、N分别为(  )

A.7、16B.16、7C.7、23D.7、77

14.下列关于径流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径流量为L,量是7B.径流量为N,量是23

C.径流量为M,量是7D.径流量为L,量是39

15.能完成图中M功能的是(  )

A.我国冬季风B.我国夏季风

C.干热的山谷风D.未登陆的台风

如果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此完成16-18题。

 

16.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

17.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表示,2009年是南水北调工程新的建设目标明确后的第一年,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

该工程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①B.②C.③D.④

18.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

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B.使海洋水体更新

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19-20题。

 

19.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

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

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

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

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20.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21.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是这条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可判断,A是__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_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__补给。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条径流量变化曲线,____曲线是在上游修水坝后测得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题:

由“天上来”可知,黄河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

故选A。

2题:

河水最终流入大海的河流,都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故选A。

 

3题:

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环节③)施加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时,河水在流经地区会下渗,地表径流(环节③)水量会有所减少;植树造林可以使下渗(环节④)水量增加;修建水库,水位抬高,不会减少地下径流(环节⑤)量,反而有可能增加地下径流量。

故选C。

4题: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建蓄水池主要改变的是径流这个环节。

故选C。

5题:

据图可知,图的上部代表上空,下部表示陆地。

故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地表水体的蒸发,④表示跨流域调水。

故选B。

6题:

人类活动修筑堤坝、引水工程等对地表径流影响较大,可以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

故选D。

7题:

海陆间大循环影响的是陆地上的外流区,①②④所涉及到的区域都属于外流区;而塔里木河在我国的内流区,与之有关的水循环类型是陆上内循环。

故选B。

8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1—7月中,1—3月月入库水量呈减少趋势,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减少,A项错误;7—9月,月入库水量减少,而此时水库的月均水位上升,B项错误;7—12月,月入库水量减少,而7—9月的月均水位上升,10—12月的月均水位下降,D项错误。

12月—次年5月,水库月均水位下降,说明此时段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C项正确。

故选C。

9题:

从图中看出,6—9月,月入库水量很多,这一时段流域内降水量大;因防洪的需要,在雨季到来前水库需放水腾出库容。

故选D。

10题:

冬春季节入库水量少,可能有旱情发生;6—9月入库水量较多,雨季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长,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

根据以上分析,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华北地区(春旱突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过渡地带,C项符合。

故选C。

11题:

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少,必然转化为地下水多。

有利于地表水 下渗的条件有:

①气象条件:

降水强度小,降水历时长;②地形条件:

地面平坦、坡度小;③土壤条件:

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大且

多;④地表 植被条件:

地面植被覆盖率高,草木茂盛。

故选D。

12题:

水循环的环节有: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人类主要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也可以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还可以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还可以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水

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但最主要的是影响地表径流。

故选C。

13题:

水循环的过程是海洋水汽蒸发,通过水汽输送将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

海洋水汽蒸发主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故选D。

14题:

①为水汽输入,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

故C选。

15题:

本题考查水循环。

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人类施加影响较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

图中⑤环境为地表径流。

所以故选D。

16题:

图中①表示的是水汽输送,我国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吹向内陆。

故选C。

17题:

南水北调主要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方向,应为⑤。

故选C。

18题:

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故选D。

19题:

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

对比1963~2001年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泊总体水位下降。

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故选B。

20题:

水循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1)蒸发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降水 水汽输送 下渗

(3)三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变少。

21题:

依据水循环环节,蒸发和降水是各大循环均有的环节。

地表径流环节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配。

降水强度小,地面径流小,地表水下渗就多。

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丰富,也会加强地表水的下渗。

丁环节为地下径流,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量。

(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等 

(3)D

(4)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5)河水污染现状;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河水的补给与宣泄);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气候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变化等。

(写对两点即可)

拓展提高

1题:

河流水位超过流量警戒水位就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大致在8月2日6时至3日3时河流流量超过流量警戒水位。

故选D。

 

2题:

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的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由于上游修建了水库。

故选C。

 

3题:

甲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变化大,表示的是城市化后;乙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变化小,表示的是城市化前;城市化导致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得不到补充,会导致城市水荒。

故选C。

 

4题: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功能。

植被覆盖率高会减小地表径流,使径流量增加时间延后;反之,则提前。

故选D。

5题:

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会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蒸腾作用的减弱会导致该地区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高低对来自区域外的水汽输送量影响不大。

故选B。

6题:

B、C、D三项均会影响到流水侵蚀作用的强弱,进而影响地表径流含沙量的大小。

故选A。

 

7题:

①、②可以进入地表径流,也可以成为地下水或冰,应分别为雨和雪;所有水都回归到③,且从③蒸发,③是海洋,不难选出C为正确答案。

故选C。

 

8题:

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

故选A。

9题: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①表示水汽输送,我国夏季风将海洋的水汽输送至陆地,形成丰富的降水。

选A。

10题: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华北等地。

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

⑤表示地表径流。

故选C。

 

11题:

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数码④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

故选B。

 

12题: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要保护好水源地,在输水过程中要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同时要注意节约用水,在排水时不仅要防止当地的水污染问题,还要防止对污水排入地的水污染问题,故D选项不够恰当。

故选D。

 

13题:

M=84-77=7;N=84+16-77=23。

故选C。

14题:

L为径流量,L=N-16=23-16=7。

故选A。

15题:

[M表示水汽输送,其功能是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

我国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故选B。

16题:

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③为蒸发,④为水汽输送。

故选A。

17题:

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了地表径流的环节。

故选B。

 

18题:

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

故选A。

 

19题:

环节①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蒸发强烈;环节②为降水,南亚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环节③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夏季降水少,地表径流水量较小;环节⑥为蒸腾作用,开普敦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植物生长旺盛。

故选C。

 

20题:

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环节③)施加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在流经地区随着河水下渗,地表径流(环节③)水量有所减少;植树造林可以使下渗(环节④)水量增加;修建水库,水位抬高,不会减少地下径流量,反而有可能增加地下径流量。

故选C。

21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存在夏汛和春汛,夏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补给,春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修筑大坝,人工调节,使河流流量变得比建坝前稳定。

若河流水位高于其两侧的地下水位,则河水补给地下水;若河流水位低于其两侧的地下水位,则地下水补给河水。

(1)大气降水(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在春分日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积雪开始融化;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补给形式,且丰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枯水期的;所以A为大气降水补给、B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为地下水补给

(2)② 全年流量比较平稳,河流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影响(3)东北

(4)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 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河水水位超过或接近地下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