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492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docx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一  、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的片段。

  、学习这部小说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艺术。

  、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认识《格列佛游记》的现实意义,感受作者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的片段;

  、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课前三分钟:

请学生讲述自己读过的“游记”故事。

  激情导入: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看出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

最近,你们又读了哪些书,或者正在读什么书呢?

  读了这么多的书,真好,让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

今天,老师还要向你们特别推荐一本非常好看的书——

  A、它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其幻想手法、离奇描写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开拓意义。

  B、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了这本书不下六次,他说:

“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它列入其中。

  C、它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也为世界文学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

  D、自出版以来,它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常备书。

伏尔泰、拜伦、高尔基、鲁迅都非常推崇的讽刺作品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揭示:

多么高的评价,一定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非常好看的书。

这本书就是世界文学名著《格列佛游记》。

让我们都来熟悉一下它吧。

  整体感知小说基本内容。

  1.小说是第几人称的?

主人公是谁?

  2.格列佛的身份是怎样的?

  3.格列佛游历了哪些国家?

  ——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慧骃国

  4.请学生分别讲讲格列佛在这几个国家的经历。

  5.格列佛游历的那些国家那一个给你印象最深?

为什么?

  教师展示精彩片段,调动学生兴趣。

  片段一、初到小人国的事;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

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

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

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

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片段二、大人国事情概述。

  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简介

  ①时代背景本书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

1688年,斯威夫特来到英国,曾先后做过乡村牧师以及贵族的私人秘书。

《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格列佛游汜》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

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

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

1872年被译作《谈瀛小录》登载于《申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②作者生平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和政论家。

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

他出生前数月父亲去世,由叔父抚养。

1686年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取得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土学位。

1689年受聘于远房亲戚邓波尔爵士,任私人秘书。

邓波尔逝世后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一教区长和爱尔兰伯克利伯爵一世的私人牧师。

  不久,他返回伦敦,结交执政的辉格党的知名人士。

1704年他的《—只澡盆的故事》、《书战》和《圣灵的机械作用》等3篇讽刺文章汇集出版,批判宗教和学术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和非国教徒的礼拜与布道,模仿学究的迂腐文笔,讽刺尖锐辛辣。

1707年11月写了《鲍席斯和菲利蒙》叙事诗和政沦《对1708年的预言》与《比克斯塔夫先生第一个预言的应验》(1708),表现了他的远见、诙谐和机智。

1710年,他任托利党《考察报》主编。

  当时英法因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而长期交战(1710—1713),人民蒙受苦难,统治集团却大发:

国难横财,斯威夫特写了—系列反战文章,其中一篇《联盟军和前任内阁发动和进行这场战争的行为》(1711)揭露了骇人听闻的贪污行为,举国哗然。

对1713年英法签订和约产生了直接影响。

当时斯威夫特成为哈利首相的亲信,安妮女王演说词的起草人,大小廷臣都想方设法巴结他,但他两袖清风,仍然是个穷人。

他在伦敦期间结识了一批文人如蒲柏、约翰·盖依等;他给定居在爱尔兰女友艾斯特写了大量情深意切的信札,后人《给艾斯特的信》发表,成为英国书札文学的珍品。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托利党内阁垮台,斯威夫特被赶出伦敦,回到爱尔兰任副主教,积极参加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

  他先后发表了《关于普遍使用爱尔兰纺织品的建议》(1720)、《布高德莱比尔的信》(1724)、《格列佛游记》(1726)、《爱尔兰状况的浅见》(1727)等政沦,杂文和小说。

斯威夫特为爱尔兰自由独立所进行的斗争,赢得了爱尔兰人民的尊敬。

1737年11月,整个爱尔兰用钟声、营火和酒,庆贺他70寿辰。

斯威夫特死于精神病的瘫痪,葬礼极其简单。

他早在1735年写好墓志铭:

“如今,狂想再也不能折磨他的心,去吧,过路人,如有可能,请你学习他的榜样,为保卫人类的自由而奋斗!

  阅读方法指导

  1、讨论:

请大家谈谈阅读小说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

在内容上,一要弄清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二要弄清故事情节,这是重点;三要揣摩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四要感受作家的情感。

在形式上,一要揣摩作品的艺术手法;二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

“读书三步走”

  ①略读:

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书。

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

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②精读:

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故事的方法。

精读的目的在于全面掌握书本内容,把握作者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

“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

”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

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

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

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③悟读:

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悟读”,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悟”能悟出文本的内涵,悟出文本的滋味,悟出心中的“哈姆雷特”,悟出人生意义。

  课堂小结,完成读书卡片。

  读书卡

  页码:

001书名:

《》

  作者:

______________

  精彩情节:

______________

  妙语摘录:

______________

  我的领悟:

______________

  阅读收获:

______________

  导入:

  检查小说的阅读情况,提出这一堂课的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交流读书心得。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复述《格列佛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并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实质目的。

  明确:

  小人国——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

  大人国——批判与抨击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不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

  飞岛国——无情地嘲讽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

  慧骃国——批判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

  2、读了这部作品后,你对书中的哪一个情节有很深的印象?

请谈谈你对这一情节的感悟和理解。

(任学生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肯定。

  3、你认为小说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

想象奇特、荒诞不经、夸张有趣……

  4、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明确:

——反讽、影射、象征、寓言

  、运用反语进行讥讽。

例如作者本来对人类利用火药的威力来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残杀同类非常愤怒和鄙视,但他却在小说中用“对政治一无所知”等一系列反语来形容对火药嗤之以鼻的大人国国王;

  、以类似漫画的夸张技巧描写各种怪涎的事物,如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等等;

  、他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影射出当时英国的现实;

  、作者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关于利立浦特的历史的叙述就是极好的例子;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

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

  、结合书中所选小说章节,进一步认识作者对英国社会的讽刺,对人性的批判。

  5、说说你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妙语及理由。

  例:

★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气,因为你看不到什么危险。

  ★我永远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

  说明:

这一环节是任学生发挥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肯定。

  6、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格列佛:

是十八世纪英国的普通人,他热爱劳动,刚毅勇敢,心地善良。

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

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

作者将自己的种种美德赋予笔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对别人关怀备至。

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物。

他总是坦率地叙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优点则只字不提。

他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现实。

他从不自暴自弃,纵使将他当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观赏,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严,以平等的姿态与大人国的国王交谈。

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断然拒绝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将这部小说和《鲁滨孙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会有什么发现?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二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小说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最近我们读了《简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介绍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简爱》故事简介:

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来到桑恩费尔德,当男主人公罗彻司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彻先生脾气古怪,经过几次接触,简爱爱上了他。

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彻司特先生的妻子,简爱不愿作为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

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

在牧师向简爱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彻司特先生。

当赶回桑恩费尔德时古堡已成废墟。

简爱赶往罗彻司特先生住的芬丁,扑到了罗彻司特先生的怀里……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简爱》。

  1、说说人物:

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小说中的片段,品味小说中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

  3、明白主题: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虽然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们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

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

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

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4、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有很多读者对于《简爱》有自己的见解,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简爱》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

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小说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第一人称叙述的语言。

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印象最深的情节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有人说,小说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小说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1、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精彩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2、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

  

#p#分页标题#e#  小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三  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并非全面的认识,尤其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题的把握,有一定的片面性;另外,同学们听说“少不读水浒”,不知何意。

  对此,我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重点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欣赏其艺术魅力,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课前准备,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启发性,注重小组的交流、合作与探究,尊重个体认知体验,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创设情境,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明确正确的是非观念。

  引领阅读,圈点笔记;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由课前准备的学生跟随音乐演唱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同时播放视频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片段。

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先介绍,教师补充。

  1、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

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创作背景:

《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

  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概述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故事情节,同组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完善。

  2、“我讲《水浒》人物故事”活动

  在刚才的自主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可自由分组,教师整体调控,每组讲述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

重点人物如宋江、无用、鲁达、武松、李逵等。

  3、人物绰号知多少?

  ①学生发言,共享所知。

  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等、菜园子张青等。

  ②总结归纳命名绰号的规律

  《水浒》中人物绰号有以长相命名的,有以身体的某一特色命名的,有以个人特长命名的,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有以性格命名的,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等。

  ③为什么他们的绰号至今还会留传于世?

  抓住了人的特征,诙谐,幽默,有创造性,显示人物的特征,不具有侮辱性。

  分析人物形象

  1、以林冲为例分析人物形象

  ①用多媒体展示写林冲的章节及播放电视剧中演林冲的剧集,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给学生以形象化的视听感觉,加深印象。

  ②引导学生概括林冲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身上存在的社会意义。

  归纳要点提示:

  林冲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夜之间被高俅以莫须有的罪名,褫夺了一切,而且被脊杖、枷钉、刺颊,流放两千里外的沧州,看守草料场。

但林冲并没有“反”的愿望,而是安于命运,只求存活。

直到陆虞侯等人要害他性命,林冲才奋起反抗,杀人逃亡,最终被“逼上梁山”。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自身充满矛盾,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

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

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

  林冲上梁山经历了一个由忍让到绝望的过程,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在梁山的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

  2、其他人物分析

  学生以上面的分析为例,用同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分析其它人物,形成材料,填写表格。

派代表发言,然后师生共同讲评。

  3、比较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加深理解。

  ①鲁智深、李逵

  归纳:

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②武松、林冲

  同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梁山第一等好汉,但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有身分有地位的人,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终被“逼上梁山”,他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而武松是个下层狭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有恩必报,他是一步步走向反抗之路的。

  欣赏艺术特色

  通过前面的交流、学习,你发现这部小说哪些让你特别欣赏的艺术特点呢?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加强指导,再让同学发言,并明确:

  1、引人入胜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整体概括与导入

  围绕着主题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并采用多样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或者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情节、行为或场面的描写,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质,在对比中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金圣叹: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真是一百八样。

……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年少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鞠,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学生活动:

  阅读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欣赏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提问:

①鲁达疾恶如仇、莽撞粗鲁、粗中有细、有勇有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充分体现了他的侠义之举。

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精读三拳,细品侠义之举:

  “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

“三拳”各自从什么角度写的?

每一拳下去,郑屠各有什么反应?

鲁达又是如何对待的?

  归纳:

三拳分别打在鼻子上、眼角上、太阳穴上,从次要部位到要害部位。

三拳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来写。

第一拳下去,郑屠叫“打得好”,鲁达斥骂“还敢应口”;第二拳下去,郑屠讨饶,鲁达“偏不饶你”;第三拳下去,郑屠“挺在地上,动弹不得”。

  归纳:

详写三拳,更能突出鲁达疾恶如仇的性格,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更符合被压迫的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愿望。

  2、奇特而严谨的结构。

  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和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达到了波澜壮阔的艺术效果。

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首先,整部《水浒传》以“忠义”与“反忠义”作为线索展开叙述情节的。

其次,采用章回体分卷分目,每回集中描绘一、二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其它的人与事则“暂且按下不表”,这样便保持了人物和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加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范围,使人物的典型化与个性化的刻画具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

在描写中心人物中,间及次要人物。

各回之间又善于制造悬念,结构上的逻辑衔接多在高潮处断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从而使章回之间贯通一起,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再次,《水浒传》结构的又一特色是连环钩锁、散整结合的构架形式。

它分述108个英雄人物从不同地方汇聚梁山的斗争经历,各个人物及其事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从“分散”到“整合”的过渡,开始了整体结构的叙事方式,完成了全篇的悲剧结局,造就出散整结合的组织结构。

  3、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的语言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

  学生活动:

  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感受其语言的明快、洗炼、准确、生动及浓厚的生活气息。

  赏析经典

  ①“武松打虎”一段。

  “武松打虎”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

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

  ②李逵的个性语言

  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

“哥哥,这黑汉子是谁?

”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

“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

“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

  读、议、悟《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1、教师引导思考

  2、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材料。

  3、教师归纳,多媒体演示重点内容。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

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