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语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57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沟通与语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沟通与语训.docx

《沟通与语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与语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沟通与语训.docx

沟通与语训

第一章

一、沟通的定义

众多学者对沟通的定义——反映研究的进展

沟通定义

是沟通的主体基于相互主体性的原则,以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媒介、交互动态地传递、接受沟通内容,从而维护沟通主体的共同价值或普遍利益。

从沟通定义上分析,孤独症个体具有哪些沟通障碍。

(讨论)

二、沟通的要素(主体、媒介、内容、目的)

沟通的主体

沟通是主体间的交互作用,至少2个或2个以上沟通主体,沟通的发生并非单向,而是透过相互主体性,一方面发送讯息传递意见或主张,另一方面接受讯息。

沟通的媒介

分类——语言、非语言

沟通内容——广泛、无所不在(真、善、美)。

沟通的目的不一

建立共识协调行动、集思广益、满足需求。

最终目的——通过相互了解以维护沟通主体的共同价值或普遍利益。

从沟通的要素上分析,孤独症个体具有哪些沟通障碍。

(讨论)

三、沟通的特点

随时性——在生活中随时存在。

双向性——指在沟通中沟通的主体既要收集信息,又要给予信息。

情绪性——指沟通的主体在信息的收集中会受到传递信息的方式所影响。

互赖性——指沟通的结果是由双方决定的。

四、沟通障碍的定义

沟通障碍(狭义)——双方讯息交换的过程中,只要任何一方感觉到讯息不清晰、不理解或不舒服都可构成沟通障碍。

程度或轻重不等、可能患有一种以上的障碍、可能是患者的主要问题,也可能伴随其他障碍存在。

分类

病理学角度(病因是否清楚)——功能性或器质性。

出现的年龄——发展性(出生或婴幼儿期起即异常)

获得性(之前正常)

以接收、处理与表达历程——语言接收困难、语言表达困难

第二章

一、影响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特征

异常的接纳亲近情况

如:

对身体接触表现出不安、抗拒或过分亲热

异常地使用物体或身体

如:

自我刺激行为

缺乏引发社交沟通的能力

缺乏适当的社交反应

如:

不适当地目光接触、不懂得轮流说话、回应他人时间不准确等。

不易适应环境的转变

存在阻碍社会关系的异常问题行为,如:

自伤、伤人等

二、非语言沟通障碍的表现

手势、姿势、表情、眼神等的理解及运用上存在缺陷。

可表现为缺乏,即使存在也表现为刻板、单一而且不能够类化。

三、语言障碍的特征——接收性语言

语言是抽象的,因此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理解能力上存在障碍

1、名词、动词等相对容易学习,越抽象的词语越难理解,如:

光明、愉快、一起……

2、句子由不同的词语以及一定的语法结合在一起,因此比词汇更难理解。

3、复杂的句子更难理解。

如:

比喻、双关、反语等。

影响语言的其他因素

1、与人沟通时往往忽略语音、语调、语速。

2、不理解及不能运用表情、姿势、眼神等对语言的意义。

三、语言障碍的特征——表达性语言

1、无语言

2、鹦鹉语言

3、隐喻式的语言

4、磁石语言

5、电报式语言

6、代词反转,或用名词代替“我”“他”。

7、语用困难

其他

无语言

不会说话,但有可能听懂,这类儿童70%可由替代性沟通系统来增加沟通的能力。

此类儿童多数会发出怪声,怪声的功能可能为

1、单纯的自我刺激

2、一种简单的表达能力,如:

表达恐惧、生气、高兴或引起注意。

鹦鹉语言

即刻性模仿

*常由于语言发展落后、缺乏对一般口语的理解所致。

*与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延迟性模仿

*常是一种自我刺激,因其往往在儿童无事可做的时候发生。

隐喻式的语言

由于儿童缺乏足够的词汇及正确的造句能力,儿童会自行创造出“他人”不能理解的语言。

可能是一种延迟性模仿语言。

如:

……

也可能是能力不足,导致儿童在表达自已的思想时,其说出的语言别人不能理解。

如:

……

磁石语言

——无止境地重复某些话。

一般也是由于其语言理解及使用困难所致。

可能是自我刺激,常在其空闲时出现。

也可能具有沟通、互动的功能。

往往是由于没有获得满足所致。

如:

想获得注意/问题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等。

电报式语言

无表情、缺乏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单调刻板等。

语用困难

不会充分运用各种语言的沟通功能。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大多只用于工具性沟通用途,如:

请求某物、要求动作、表达拒绝。

较少用于询问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是非、交换分享信息、表达情感等。

缺乏主动沟通的能力,欠缺沟通的意图。

其他

语言发育迟缓往往是其就诊的原因。

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极大。

学会语言需具备语言理解能力(与认知有关),同时需具备学习语言的动机、沟通的意图、模仿的能力、正确的语音区辨、正确的构音能力、构思造句、表达情感。

四、常见的有沟通意图的表现

1、持续一种行为。

例:

伸手/发出一种声音

2、对物或人哭闹、直到有人反应才停止。

3、伸手朝向某一拿不到的物体。

4、注视某一物。

5、靠近、站在前面/旁边。

6、使用一个坚持或特定的表情、手势/声音。

7、使用声音/手势并注视着某人。

8、攻击人、直到有人反应。

五、学习语言上的常见困难

刻板及单一地学习及使用语言,不懂得类化。

缺乏沟通的动机。

不愿听不愿讲

被动听被动讲

听觉记忆虽然较好,但倾向以死板、缺乏有意义的方式记忆,造成回忆上的障碍,难以忆起过往所学的语言内容。

在使用手势等非语言沟通能力上的发展较迟缓。

第三章

一、沟通的必要条件

1、沟通的要求。

(沟通的主体在主观上要有要求)

2、沟通的主体。

(如:

对孤独症儿童的同伴进行训练)

3、沟通的内容。

(如: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

4、沟通的媒介。

(对孤独症儿童的口语、非语言沟通媒介进行训练)

二、孤独症沟通训练的介入

通过ABA介入。

通过结构化教学介入。

替代性沟通系统。

增加沟通动机。

增加沟通机会。

(设计和捕捉)

家庭训练计划。

行为干预。

社会技能学习。

同伴中介沟通介入。

教育考量及融合环境。

通过ABA介入

七个基础课程中——要求课、语音模仿、物体名称的听力训练、物体名称的表达训练、听从指令课程均与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直接相关。

非语言性模仿课程则是训练儿童的基本学习能力。

匹配课程是训练物体名称听力和表达的基础。

相关的高级课程——如:

游戏训练、交谈训练等。

通过结构化教学介入

沟通能力训练是结构化教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沟通能力的提高——如:

摇铃去吸引别人的注意、用物体表达自己的意思、用手语与人交谈、增强说话的能力等。

其具体活动(模仿、知觉、大肌肉、小肌肉、手眼协调、认知的理解、认知的表达、自理、社交)中与沟通能力直接相关的有——认知的理解、认知的表达以及社交能力。

替代性沟通系统

目的——尝试弥补有严重语言、说话和或书写障碍者的沟通能力。

理念——整合个体所有的沟通能力,结合适当的辅助工具,让个体能发挥最大的沟通潜能。

类型

A手语B沟通本

C会话书D电脑

EPECS

家庭训练计划

通过家庭训练计划可以使儿童泛化学习经验到不同的学习环境中。

家庭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父母及手足。

家庭训练计划着重所有训练背景内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行为。

优点——家庭成员被训练成沟通的促进者。

家庭内的各种活动提供语言行为与非语言经验整合的机会。

泛化沟通行为到不同的学习情境。

强调儿童的语言和沟通需求。

(教导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教育最大的责任也是最佳的礼物。

行为干预

孤独症儿童攻击行为、自伤行为、无预期的探索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异于一般人的口语声音常常会防碍其在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被他人接受。

孤独症儿童的干扰行为,常常会导致同伴的排斥。

其存在往往是由于技能不足,因此也应注意训练。

社会技能学习

社会技能的内涵理解,可以归纳如下:

①正面的人际关系,有能力与同伴或成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②了解适合年龄的社会认知:

有能力认识社会情境并能解决问题。

③没有不恰当的行为:

没有精神异常和严重的行为问题,如:

分心,乱发脾气,退缩等。

④具有社交能力:

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和适当的应对能力。

社会技能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接触是儿童发展和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拥有良好的社会技能使儿童获得正面的社会增强和人际关系。

再次,儿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表现出适当的行为,如与同伴共同游戏,分享玩具。

最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若无法发展社会认知的能力,将无法被同伴接受。

社会技能学习

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的特征:

缺乏社会互动的能力,如:

目光接触困难,缺乏面部表情或手部和身体语言。

缺乏参与活动的能力。

缺乏与他人分享快乐或经验的能力。

缺乏社会认知的能力。

缺乏主动社会交往的能力。

社会技巧欠佳,或模仿他人举动。

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常见领域:

教室生存技巧、与人互动的技巧、交友及同伴技巧、应对与沟通技巧、与成人相关技巧、自我相关的技巧、处理情绪的技巧、处理压力的技巧、问题解决技巧、自我评量、冲突的处理等。

社会技能学习

目前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的常见教学方法:

直接教学法(directinstruction)、利用轮流活动、社会故事(socialstories)、社会沟通训练(socialcommunicationtraining)、认知图片演练(cognitivepicturerehearsal)、用同伴支持、整合游戏团体(integratedplaygroups)、教导自我监控或管理技能等。

同伴中介沟通介入

改善同伴的接纳度。

在训练计划中包含对同伴的训练计划,从而教育一般儿童如何去帮助孤独症儿童。

一般儿童可以提供同伴教学或示范给孤独症儿童。

教育考虑及融合环境

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安置在能给儿童最少限制的环境中。

并能与更高社会能力的同伴互动。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环境不应是所有的孤独症儿童安排在一起,如可能最好安排在融合的环境中。

融合的环境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孤独症儿童与非障碍者进行沟通和社会互动。

三、沟通训练的原则

个体化训练原则

根据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障碍表现,可运用以下原则和方法:

1、利用其通过视觉接收信息的特点。

2、使用较具体的方法传达抽象的概念。

(使用简单的词汇、短句或浅显的文字)

3、教授的沟通技巧必须实用、切合学生的兴趣,以及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日常活动有关,

4、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处理信息的困难,给予足够时间作出响应。

5、留意他们在理解及表达技巧方面的差异。

6、不要纯粹因为学生有反应,就认为他们明白说话的内容。

7、提供适当的变化(泛化)

四、孤独症儿童关键性的沟通技能

要求强化物

请求帮助

请求停止

表达拒绝

获得批准或得到证实

等待

遵循指令

遵循时间表

五、沟通训练的重点

1、基本沟通功能

A主动要求,如:

要求还要、喜欢的物品、结束活动。

B回应他人,如:

对自己的名字做出反应、拒绝、同意、响应问题。

C表达看法,如:

对物体进行命名、说出行动、描述事件。

D寻求讯息,如:

引起他人注意、问关于人事时地物的讯息。

五、沟通训练的重点

2、表达情感。

A个人情绪的表达,如:

高兴、生气、恐惧、难过、紧张、受伤、生病等。

B社会情绪的表达,如:

要求拥抱、邀请游戏、谢谢他人、帮助他人、安抚他人、提供选择。

五、沟通训练的重点

3、基本对话技巧。

A口语会话,如:

引起对话者的注意、打开话题,适切地维持话题、响应对话者的问题、适切地结束谈话等。

B非口语会话,如:

看着他人说话、保持适当的距离、分辨适当与不适当的身体接触、调整音量大小、等候他人的响应等等。

六、常见提高沟通动机的方法

1、善用需要。

如利用儿童喜爱的对象,喜欢做的动作等鼓励他们主动与人沟通。

2、即使明白儿童的需要,仍尽量要求他们用语言或图片去表达需要。

3、当发觉其对某项活动有兴趣时,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并鼓励他们去模仿。

4、若儿童能说简单的字词或有鹦鹉学舌的情况,教师可模仿他们说话,但每次加添一些内容,以促进互相沟通。

5、注意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

七、沟通能力的泛化

逐渐退掉提示,也能稳定出现。

1、在不同的情境中教学,至少要在5种不同情境下都能出现稳定的沟通技能。

2、先与教师互动,再到同伴。

先从熟悉人,再到陌生人。

3、通过成人示范及解释同伴行为,协助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理解同伴的社会沟通行为,以及扩展他们的沟通形式。

成人示范及解释同伴行为

指出同伴的社会行为(如:

美美因为他不了解数学问题而困扰);

提示如何反应同伴的行为(如:

小新没有听到你说的话,你可以再说一次);

鼓励角色取替(如:

阿丹正在作鬼脸因为他不喜欢那个,你不喜欢那个时,也可以……);

认可情绪(如:

你很生气因为小樱拿走球,告诉小樱….);

指出同伴的情绪(如:

玲玲在哭因为他的膝盖受伤了);

提示如何反应同伴的情感(如:

雅雅很害怕;给他一个小熊玩偶可能让他感觉好一些)。

一、结构化教学概述

由来

1970年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的EricSchople创建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Treatmentandeducationofautisticandrelatedcommunicationhandicappedchildren,TEACCH)。

它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在此项目中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化教学。

一、结构化教学概述

含义

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以及学习程序,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结构化教学概述

主要教学内容

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

包含儿童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

一、结构化教学概述

教学特点

在教学中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的特别布置、玩具及其有关物品的特别摆放。

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和视觉提示。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

一、结构化教学概述

效果

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确立此项目。

该教育项目曾获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是孤独症儿童应用最广泛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之一。

有研究资料显示,通过本方法进行干预,有47%的孤独症儿童可回归主流社会。

二、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及程序,让儿童从中学习。

适应孤独症儿童大多视觉接受信息能力强的学习特点。

个体化原则。

在教育训练中,强调先进行科学的评估。

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应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学习特点、强化类型选择等。

父母参与原则。

计划的制订时,应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

在训练的实施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保证学校和家庭中教学的一致性。

三、评估

评估工具为PEP-R(Psycho-educationProfile—Revised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修订版)。

适用对象——孤独症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

效果——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和具有权威的评定工具之一。

评估的内容——主要为:

模仿、知觉、大运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认知表现、认知表达、自理、社交。

三、评估

用途——能对儿童的发育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为教育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评估能够了解儿童发展的平均水平,同时得出模仿、知觉等七个方面的发展水平。

对儿童优势项目、劣势项目、容易训练成功项目均能获得有用的信息。

并能够分析得出儿童在学习上的特点、兴趣所在、主动性特点等,从而为确定训练的目标及制定具体的教育训练内容提供依据。

四、结构化教学的5个重要部分

环境结构化(PhysicalStructure)

视觉结构化(VisualStructure)

常规(Routine)

程序时间表(Schedule)

个人工作系统(IndependentWorkSystem)

视觉结构化(VisualStructure)

视觉结构化就是要把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工作程序作适当的安排,使儿童无需语言、只运用视觉辨别的能力,便能明白和理解当中的要求。

视觉结构化(VisualStructure)

视觉结构化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原因在于它扬长避短,符合孤独症儿童通过视觉接受讯息能力较强的特点。

视觉结构化(VisualStructure)

教学活动中运用视觉结构化,应在安排时充分体现出做什么、做多少、怎么做的要求。

视觉结构化(VisualStructure)

运用视觉结构化还可在儿童的私人物品上,贴上儿童的照片或特殊的标志,从而标明归属。

视觉结构化(VisualStructure)

视觉结构化在教学活动(模仿、知觉、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认知、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上运用的示例。

视觉结构化教学视频

环境结构化(PhysicalStructure)

环境结构化是用清晰的界限为儿童划定不同的活动和学习的空间。

最理想的安排是每一个空间只作一种特定的活动。

环境结构化(PhysicalStructure)

它适应孤独症儿童不易把环境适当地进行分辨的能力特点。

当儿童了解环境与活动的关系之后,环境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提示。

在结构化的环境中可以减少儿童的分心问题,使其注意力集中于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环境结构化(PhysicalStructure)

教室内空间的类型有:

个训区、集体学习区、游戏区、进食区、卫生区、告示区、休息区。

其他空间区域有:

活动区(操场、大型游乐玩具)、唱游区(音乐教室)、特殊训练区(感统训练室、物理治疗室)等。

环境结构化(PhysicalStructure)

根据是否能够方便拆除分为:

固定间隔和活动间隔两种区域划分方法。

根据是否是空间立体形状分为:

竖立式和地面式两种区域划分方法。

如:

墙壁和层架是固定的竖立式分区方法,板隔和桌椅是活动的竖立式分区方法,地线是固定的地面式分隔方法,地垫是活动的地面式分隔方法。

环境结构化视频

常规(Routine)

常规——就是一些惯例程序,个体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适应环境要求。

意义——孤独症儿童建立有意义的常规,可减少其自行建立的无意义的常规,社会表现也更加理想。

“常规”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应注意一致性的原则,即儿童在学校和在家中应保持教学的一致,从而有效地建立常规。

常规(Routine)

很多常规是在社会的要求下建立的。

孤独症儿童教学中常见的常规:

先后常规(如:

先学习后玩)

先上后下常规

先左后右常规

完成的概念

检视时间表的常规

按要求工作的常规。

程序时间表(Schedule)

程序时间表的作用是告诉儿童每日/某段时间中所进行的活动,以及进行这些活动的先后次序。

程序时间表可用实物、照片、图画、文字为呈现方式。

展示的方式主要为——A张贴式(独立摆放或与其他儿童的时间表摆放在一起)B携带式。

分类

A流程时间表

一个月、一星期、一天、某个特别日子、半天。

B工作程序表

程序时间表(Schedule)

儿童要学会使用时间表的展示板、找到自己的时间表(可用视觉结构化,如:

照片。

环境结构化,如:

固定的位置来解决)、能依照顺序找到相应的活动卡(完成活动后反转卡片、记上标记、收走等)。

在时间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儿童检视、寻找、辨别、拿下卡片前往活动区、放好卡片进入学习活动。

个人工作系统(IndependentWorkSystem)

个人工作系统是一个建立儿童独立工作技巧的教学系统。

它包括视觉结构化、常规、环境结构化及程序时间表,再加上特定的教学材料安排,便建立起这个系统。

个人工作系统(IndependentWorkSystem)

应根据儿童的能力进行展示,让儿童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

它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有层次、有组织地自发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个人工作系统(IndependentWorkSystem)

能够解决儿童独处时无所事事的现象,并对独立生活做出准备。

个人工作

工作程序表

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需要制定的程序表。

它可以使儿童避免在转换程序时出现困难,有利于儿童组织时间及遵循次序进行工作。

弥补孤独症儿童注意能力和次序记忆的能力不足的特点。

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