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知识点新人教版推荐文档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编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

氢H氦He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

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

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铂Pt金Au汞Hg碘I

硝酸根NO3-氢氧根OH-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铵根NH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酒精挥发、石蜡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铁生锈、木柴燃烧。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三、药品的取用

1、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用镊子。

取用块状药品:

一“横”二“放”三“慢滑”。

取用粉末状药品:

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里。

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2)量液时: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滴管的使用

取液后应悬空、竖直滴加液体,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三、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用完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灭。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2、加热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直接加热;烧杯、烧瓶加热时要放石棉网。

3、加热固体时先预热,后固定加热。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加热液体时先预热,后不时移动试管。

试管口向上倾斜约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四、洗涤仪器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五、常用仪器

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3、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4、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时需放石棉网。

5、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

6、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2、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

4P+5O2点燃2P2O5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

1、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2、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四、氮气

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五、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氦气充探空气球。

六、保护空气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了空气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

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有氧化性。

三、常见反应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点燃CO2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点燃SO2

在瓶中装少量水或碱溶液:

吸收SO2,防止空气污染。

3、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生红热现象。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在瓶中装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落下,炸裂瓶底。

4、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2Mg+O2点燃2MgO

四、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简称“多”变“一”。

五、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六、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H2O2MnO22H2O+O2↑

加热氯酸钾:

2KClO3MnO22KCl+3O2↑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2、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3、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二、收集方法

1、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三、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四、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五、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六、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4、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七、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简称:

“一”变“多”。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通电分解水时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体积比为1:

2,质量比为8:

1。

2H2O通电2H2↑+O2↑

2、检验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4、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

单质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

化合物酸

物质碱

混合物盐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2、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问题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在远处能闻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4)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5)1体积水和1体积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体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二、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金刚石和稀有气体。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单质,如O2、H2、N2、Cl2;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如H2O、CO2等。

课题三水的净化

一、吸附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二、过滤

1、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水。

2、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

3、二“低”:

滤纸边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

4、三“紧靠”:

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5、活性炭可以吸附、过滤水中杂质。

三、硬水及其软化

1、硬水和软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有煮沸(生活中)和蒸馏(实验室中)。

四、蒸馏可除去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纯净物。

五、消毒

水中有细菌、病毒,可加入漂白粉、氯气等杀菌、消毒。

课题4爱护水资源

一、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2)水体污染的防治: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显电性}

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1、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既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2、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3、在地壳中氧、硅、铝、铁的含量较多。

4、在空气中氮元素和氧元素较多。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

2、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只表示原子个数。

三、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

课题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3、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氦是2个)。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容易失去电子。

5、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

二、离子的形成

1、概念: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2、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3Mg2+:

“3”表示3个镁离子;

“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4、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三、组成与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3、分子由原子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定义: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3H2O中“3”表示3个水分子;“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二、化合价

1、表示方法:

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

2、意义:

+2

MgO表示:

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

3、化合价规律:

(1)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4、化合价口诀

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氧、硫负二,铝正三,铜汞一二铁二三,亚铁正二铁正三。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只有正一是铵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适用于化学变化。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性质存在着差异。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可以裁玻璃。

2、石墨很软,有滑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

可以制铅笔芯、作电极。

3、木炭疏松多孔,有吸附能力。

可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4、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更强,可吸附毒气。

5、C60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二、碳的化学性质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高温时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1、可燃性(利用碳的可燃性可作燃料)

(1)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点燃CO2

(2)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2C+O2点燃2CO

2、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2CuO高温CO2↑+2Cu

利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三、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1、药品:

稀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与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HCl+CaCO3==CaCl2+H2O+CO2↑

二、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1、气体发生装置决定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气体收集装置决定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1)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2)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密度比空气的大;反之,密度比空气的小。

三、二氧化碳的收集、检验和验满

1、收集:

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2、检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3、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四、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注意

1、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需验证制得的气体。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因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H2O+CO2==H2CO3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3、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底部前先做灯火实验。

4、用途:

(1)灭火: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2)制汽水;(3)作气体肥料。

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利昂等。

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三、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

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1)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可作燃料:

2CO+O2点燃2CO2

(2)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CO+CuO△Cu+CO2

4、家用煤气掺入有气味的气体目的是:

如果煤气泄漏,人们能及时发现。

5、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刻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四、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物质:

氢气、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煤主要有碳元素。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3、石油:

主要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沸点不同,得到不同的产品。

是物理变化。

4、天然气;主要是甲烷(CH4),沼气主要也是甲烷。

甲烷有可燃性。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水合物,可能成为新能源。

甲烷燃烧:

CH4+2O2点燃CO2+2H2O

5、证明甲烷中的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甲烷中有氢元素;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反应、酸碱中和、生石灰和水反应等。

2、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O2+C高温2CO

3、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

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4、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热量减少,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1)酸雨:

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酸雨的危害:

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土壤,腐蚀金属、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3)酸雨的防治:

少使用煤,使用清洁能源,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1)汽车尾气中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2)防治:

使汽油充分燃烧,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和能源

1、乙醇:

(1)属于可再生能源。

俗称酒精。

化学式为C2H5OH。

(2)乙醇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在汽油中加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氢气

(1)氢气无毒,燃烧产物是水,是最清洁的燃料。

2H2+O2点燃2H2O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3)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4)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作为燃料还不能广泛使用。

3、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