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81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docx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安全是父母工作的头等大事。

为人父母的其他内容,比如爱、管束、价值观创造乐趣,以及学习,离开安全就失去了价值。

我们向孩子承诺,我们将会保证他们的安全,孩子们也是这样期望我们的。

心理健康的起点就是这种深深的信任,孩子们相信有个强壮的大人总会在身边保护他们的安全。

  对许多人来说,意外事故这个词暗含了“有些事情不可避免”的意思。

但事实上,许多被称作意外的儿童伤害事件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它们并不是意外发生的,它们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大人容许了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

比如说,有些汽车的安全带不是专门按照儿童的身材设计的,任何一辆没有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这种汽车都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乘坐这种汽车的孩子在车祸中丧失了,那他的死亡实际上就不是一场意外事故。

这场事故是可以预见的,而是本来也是可能避免的。

  谁会遭到意外伤害,意外是如何发生的?

根据具体的统计数字,儿童乘坐汽车受到意外伤害的数量位居榜首。

步行和骑车的儿童受到的意外伤害也很常见,另外,烫伤、窒息、中毒、气管梗塞、坠落,以及误伤的情况也不少。

孩子的年龄决定了哪种非故意伤害是最危险的。

对1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最常见的伤害来自于窒息和气管梗塞。

1~4岁,溺水是最大的儿童杀手。

5岁以后,乘坐汽车的儿童最容易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

  另外一些意外伤害带来的常常是健康问题,而不是死亡。

比如,从高处掉下来,或者撞在咖啡桌上一般都会导致破伤、淤伤和骨折。

如果孩子骑自行车不戴头盗的话,那么从车上摔下来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大脑损伤。

铅中毒是另一种十分常见的意外伤害,它很少会导致儿童的死亡,但却可能给孩子带来终生的学习障碍。

  要避免所有的伤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可以减少大多数孩子所面临的风险。

  预防的原则

  人们对意外事故会有一种自然的倾向,觉得“我不可能出这种事”。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人们意识到伤害发生的可能性,然后按照以下三种有效预防意外伤害的基本原则去做。

  清理孩子活动的地方,排除危险的隐患

  某些危险物品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孩子的房子里的,比如,带尖角的咖啡桌、没有护栏的楼梯和敞开窗户旁边的家具和床等。

  严格地看管孩子

  即使在安全的环境里,孩子也需要严密的监管。

处在学步期的孩子特别爱冒险,又缺乏判断力,所以更需要大人的保护。

你固然不能从一睁眼就时刻跟着孩子,但有些环境的确比较危险,需要父母格外留心。

如果孩子的活动室里十分安全,你就可以稍微放松一些。

但是,当孩子在比较大的户外环境中活动——还有在厕所或者厨房里——的时候,你就一定要特别警惕。

  在有压力的时候尤其应当小心谨慎

  当生活突然发生变化的时候,父母的注意力就容易转移,意外伤害往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当亲戚突然登门拜访,而你还有很多准备工作急待完成的时候,你就要强迫自己回想一下你把剪刀放在哪里了,你公公是不是把他的心脏病药收好了,还有你特别想喝的那杯热咖啡是不是放得太靠桌子边了。

假期如何让孩子远离意外

当急救车到达时,刘主任和小儿外科的医生们已做好了手术准备,马上组织抢救,经过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

这件事情的发生和家长的忽略、司机的安全意识差等等,都有关系。

  虽然高超的医术,可以挽救孩子的性命,但弥补不了孩子所经受的痛苦。

孩子不懂事、不懂得保护自己,那我们成年人呢?

假如孩子的父母按厂里的规定,不在化工厂内居住,假如工作人员不用可乐瓶子装烧碱,不用矿泉水瓶子装盐酸,假如孩子的母亲不让年幼的孩子独自在院子里玩耍,假如我们的司机再多一点安全意识,这样的事情还能发生吗?

  据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月忠说:

由于幼儿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缺少生活经验,不知道危险,综合判断力差,所以特别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爸爸妈妈们必须明白,意外伤害是一组疾病,有它自身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

这与一般的疾病不一样的是,意外伤害完全可以预防。

意外伤害处理的宗旨就是:

预防第一,抢救及时,正确处理。

  刘月忠呼吁:

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济南市中心医院院儿外科专业主任刘月忠指出,“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它包括窒息、溺水、车祸、中毒、烧伤、烫伤等。

中国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意外事故,会给孩子生理和心理、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损害。

  据刘主任说,意外伤害发生得很突然,难以预见。

可以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几乎无处不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儿童生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生活经验不足,防范能力较差,这是儿童容易遭受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交通标志辨别不清,对交通状况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加上有些家长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又做了坏榜样,比如乱穿马路、爬隔离护栏、闯红灯信号等等,使儿童成为交通事故的易发人群;儿童喜欢爬高,身材又较矮小,有的建筑物由于阳台、门窗、楼梯缺少齐全的保护装置,导致孩子从高空跌落。

  有的家长外出时将孩子反锁家中,孩子出于恐惧,冒险从阳台或窗口翻出,结果酿成悲剧;游泳给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年纪较小的溺水儿童往往是在水边玩耍时失足落水,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常常因为游泳时滑入深水区或腿部抽筋而溺水。

如果救治不及时,儿童会因大脑缺氧而留下智力减退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儿童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因此误服也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医生称,从玩具零件、纽扣、纽扣电池、笔帽、图钉,到老鼠药、农药、外用药、药片、胶囊乃至胶水、汽油、水银、强酸、强碱等,儿童误服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

食品的安全也是应该注意的:

吸入果冻窒息死亡,小婴儿吃瓜子、花生米、糖块等等,导致气管支气管异物吸入,甚至窒息死亡,也屡见不鲜。

  意外伤害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卫意识。

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对于某些能够引起意外伤害的家庭环境因素却不够注意,有近1/3的人不注意保管好家里的药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他们想不到由此可能会导致孩子药物中毒。

由此可见,对家长及孩子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如果在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及其家长中进行“儿童居家安全、户外安全、交通安全、用药安全、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措施”等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很多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这些想法应做到心里有数,及时防范为了孩子岁岁平安,除了要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提高孩子对危险的预见性和自我保护技能,不仅可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生命质量。

  由此看来,我国儿童的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问题。

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是我国儿童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对此,刘月忠主任指出:

大多数意外伤害事件多是由于不当心、麻痹大意引起的,并非不可预防、无法控制。

只要家长和老师们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许多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必须从控制疾病和意外伤害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实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标。

  采访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对年轻的父母,正传递着怀中的孩子跨越马路上的隔离护栏,笔者缓缓的把车停下,目送他们过了马路,耳边又响起了刘月忠主任的呼吁。

我们到底还要用目前,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0~14岁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

在我国,暑假期间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比例也比平常高的多。

为此,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月忠向家长、社会呼吁:

  骑车上学的路上不留神撞上摩托车、与家中宠物嬉戏时被咬伤、倒开水时不小心烫伤……这些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的伤害事件,往往被大多数家长视为孩子成长期间无法避免的烦恼,他们只有无奈地面对现实,在焦虑和痛苦中祈祷不再出现新的意外。

更令人不安的是,很多家长都没有自觉意识到家庭环境中还潜藏着很多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成人的很多生活习惯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

在农村,父母经常将散装农药装进可乐瓶,屡屡导致孩子误食;在城市,一些父母和儿童一起睡觉,发生多例致使婴儿窒息的惨剧……

  有关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占儿童死亡总量的26.1%,即每100名死亡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

目前每年约有16万0至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

儿童意外伤害已经超过4种常见儿童疾病(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死亡的总和,不仅导致儿童伤亡、残疾,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发育和学习。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采访时,看到因意外伤害而入院的孩子比比皆是,对此,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月忠对笔者说:

关心儿童安全,预防意外伤害,是社会、家长和医生的共同责任,他呼吁社会、呼吁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安全,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笔者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采摘了一组因意外事故受伤害的患儿,也希望能引起我们大人的重视。

  误喝烧碱可怜娃娃“封喉”

  “叔叔,我的嘴巴好痛哦!

”,某化工厂的一位工作人员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4岁半的孩子痛苦的嚎叫,口唇、舌头肿胀,他一看到孩子脚边的那个可乐瓶子,就大体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因:

“遭了!

孩子误喝了烧碱!

”随即通知了孩子的父亲。

工作人员和孩子的父母立刻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医院,确诊为口咽部以及食管的化学烧伤,孩子不能进食,即使给孩子端上他平日最喜欢的蛋糕,他也吃不下去。

  父亲把儿子转入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小儿外科的医生马上给孩子做了钡餐检查后,遗憾地表示:

孩子的食道上、中、下部位均被烧伤,供食物进入身体的食道已经完全被封闭,根本不可能再正常进食了。

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刘月忠主任亲自给孩子做“胃造瘘”手术,在左上腹部打一个洞,把管子插到胃内,用来注入营养素,改善孩子的营养情况。

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用孩子的部分结肠转移到胸腔,来替换食道。

  记者在院内还见到另外一个喝了盐酸以后导致食管烧伤,食管狭窄的孩子,是父母领孩子来医院做食道扩张术的。

据刘主任介绍,这个孩子是把装在矿泉水瓶子里的盐酸(家庭清洁准备的,就放在餐桌上)当成了水,喝了一口。

因为食管化学烧伤导致食道狭窄,需要做数次食道扩张。

  抢救三岁的孩子

  一位三岁的小孩,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母亲在家里做饭,孩子在自己家门口玩耍,这时院里停着一辆面包车,而孩子玩着玩着就到了面包车的尾部。

车上的人没有发现孩子,倒车的时候把孩子挤到了后面的墙上,导致孩子膈肌破裂、肝挫裂伤,形成创伤性膈疝、创伤性湿肺,命悬一线。

多少个假如、用孩子们的多少痛苦才能唤起我们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呢?

暑期儿童意外伤害如何及时处理

暑期伊始,跌落、误食、烫伤、溺水……各种各样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连续出现,专家提醒,家长要留心看护细节,对于各种急救措施,要成为“知道分子”,出现伤害时及时处理。

  ○●男孩更易出现意外伤害

  “一到暑假,孩子就像放飞的小鸟,到处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孩子对外界的认识还不是很充足,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郑州市儿童医院党办主任刘妍说,“最近的数据表明,因为意外伤害来就诊的儿童增加了二至三成,往年医院的统计材料也表明,每年的暑期,都是孩子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暑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但不一定就集中在暑假初期,目前来说还不是非常多。

”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畅说,“从临床上看,因为男孩活泼好动,比较冲动,发生意外伤害的比较多一些。

”“误食误服、烫伤、溺水,这些都是易发的意外伤害。

”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周丽说,“家长还是应该了解一些意外伤害预防和紧急处理的办法,做个‘知道分子’,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溺水伤害见报率最高

  进入暑期,有关溺水身亡的新闻频见报端。

“发生溺水的多是一些大孩子,如果孩子外出游泳,最好有家长陪同。

”周丽说。

周丽建议,发生溺水后,首先确定是否有意识,确认是否有呼吸,观察是否有心跳。

然后大声呼救,请别人帮忙叫救护车,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当灌了很多水,肚子都鼓起来时,使孩子趴着,手按在腹部并上提腰部,让孩子把水吐出来。

或者,救护者坐着,将孩子的腹部放在膝盖上,让孩子头朝下,轻敲其后背。

呼吸停止时,要保证气道通畅,快速清理孩子口、鼻中的泥沙、杂草和呕吐物等杂物。

让孩子仰着躺下,在肩下垫点毛巾,让头稍稍后倾。

  做人工呼吸时,用手捏住孩子的鼻子,嘴同时盖住孩子的嘴,轻轻往里送气直到胸部起来为止。

以1分钟30次(2秒钟1次)的速度反复操作。

做心脏按摩,用两个大拇指压住孩子左右乳头连线的中心。

手指陷入1~2厘米,以1分钟100次左右的速度按压。

无呼吸,也无心跳时:

先做4次人工呼吸之后,再做5次心脏按摩,然后再重复1次人工呼吸。

  ○●跌倒、烫伤最常见

  “暑期意外伤害,最常见的是孩子烧伤烫伤,一般都是小小孩儿。

”刘畅说,“烫伤后,最好用水冲洗半个小时。

  首先应用流动的凉水局部降温,检查烫伤的范围和程度。

如果冷敷后只留下一点红印时,用洁净的纱布包好即可。

若起水泡,则需涂上药膏,以防患部潮湿,引起细菌感染。

如水泡已破,或水泡面积过大,冷敷后必须立即送医院。

烫伤面积过大时,可在患处敷上冷毛巾。

  此外,不要涂任何药物,只需保持患部清洁,以免送医院后为清洗药物而耽误时间。

“一些孩子贪玩,也容易出现跌倒摔伤。

”刘畅说,“摔倒后,不好随意搬动孩子,最好用硬的板材固定一下。

”如果身上稍微青一点,摔倒后立刻又开始玩的话,就不需要太担心。

若全身摔得很严重,浑身无力、意识丧失;猛烈撞击胸、腹部,脸色不好,呕吐;摔倒后尿血;摔伤的地方不能动,一碰就哭;摔伤的地方肿得很严重;有大的伤口,大量出血必须立刻送医院。

  ○●误食误服情况最复杂

  “暑期,也容易出现误食误服造成的意外伤害。

”周丽说,“尤其是一些家长,把一些化学产品装到饮料瓶中,很容易让小孩子当做饮料喝。

  周丽告诉记者,如果孩子误食小玩具等固体异物,基本都会从粪便中排出来。

如果是图钉、别针之类的尖东西进入食道,可能卡住食道,因此需要格外仔细观察粪便,必要时去就诊检查。

  当异物卡住嗓子不能呼吸时,要立刻把孩子倒着拎起来,猛拍背部,让其吐出来。

或者双手从后搂住孩子,用力压上腹部。

如果吞食了尖锐的东西,要取的话在胃里比较安全,所以,别让孩子吐,立刻送医院,吐的话可能反而会卡住食道。

  误食身边的药品时,原则上是立刻吐出来,但是如果吃下去的是厕所清洁剂(强碱性)、漂白剂(强酸性)或是煤油等挥发物的话,吐出来反而会灼伤嗓子黏膜,妨碍呼吸。

  如果耳朵或鼻子里进了玩具零件或小豆子的话,不要硬掏,要去耳鼻喉科检查。

如小虫子进了耳朵,在耳中滴些橄榄油并用手电筒照耳朵,引诱虫子出来,如果这样还不行,就应上医院。

暑期儿童意外该如何防范

前天晚上9点多,一名年仅一岁的幼儿被父母送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科急诊室。

原来,这个男孩在学步时摔倒,不巧被地上的一把剪刀插入额头。

外科医生立即进行急救处理,所幸孩子没有大碍。

暑期已过一半,儿童意外伤害数量仍在上升。

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科、骨科、急救科的综合统计,每天都有各种意外受伤的儿童前来就诊,最多的一天竟有40位伤患儿。

  据分析,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有烫伤、摔伤和交通意外等。

儿中心外科主任陈其民表示,烫伤在夏天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

儿童在夏日里衣服穿得较少,有的甚至赤膊,更容易被烫伤。

医生提醒,3—5岁孩子的视线高度差不多是80—90厘米,正好与桌子的高度相符合,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热汤、热牛奶、热粥等食物,不要随意放在桌子边缘,也不要让孩子自行取用。

另外,化学烧伤、电击烧伤也十分常见。

家长不要随意将强酸、强碱等化学品灌在饮料瓶或家用水壶里,以免孩子误食致伤。

家用电器开关是刚会爬行孩子最容易碰触的,家长应注意在开关外加盖。

  最近的一段时间,摔伤成为儿童意外主要的原因。

医生分析,近日天气较凉爽,孩子室外游玩的机会增加,儿童的注意力较分散,奔跑、跳跃时无暇顾及周围的环境,发生意外机会也相应增加。

不少男孩子喜欢在建筑工地玩耍,这就容易被建筑废料伤害,而且如不及时请医生清理伤口,还会增加破伤风的风险。

医生表示,应该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运动,但家长应重视运动保护。

例如玩滑轮、骑单车的时候,应该佩戴好头盔、护膝;引导孩子运动时要专心并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开容易发生伤害的因素和场所等。

  儿童医学中心护理部楼建华主任说,大量事实调查和数据积累后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所遭遇伤害的种类不同。

一般1岁以下婴儿经历伤害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他们更可能窒息、哽喉;1—4岁幼儿更易在家中受伤,最大的风险则是溺水;学龄期儿童则多为交通意外、溺水甚至打斗伤。

监护者应有意识地加强相关防范。

  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除了具备较强的预防意识外,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意外发生后的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降低致死、致残的机率。

最新的资料发现,父母护理不当和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是意外伤害的高危群体,必须提前干预。

提示:

儿童在家更应防意外

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祝益民教授告诉广大家长,其实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首先家长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

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向专家咨询各种常见病的急救知识,如小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救护、常见外伤、异物吸入、中毒、触电以及节假日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等。

  八成意外伤害为5岁以下

  今日上午,在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里1岁的小宝正张大双眼四处张望。

据小宝的主管医师曹建设介绍,小宝是两天前的凌晨由亲戚送来的。

头天晚上,小宝的父母将炭火放到卧室里,关闭门窗后就入睡了。

等亲戚们发现时,小宝一家三口已神志不清。

  据最新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而省儿童医院的数据显示,2008年医院收治意外伤害患儿1056例,占住院总病例的3.22%,其中男659例(62.4%),女397例(37.6%),5岁以下851例(80.6%),3岁以下的717例(67.9%)。

1056例患儿中,其中异物伤害34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261例,消化道异物27例);骨折损伤238例;烧伤86例;中毒64例(药物中毒32例,灭鼠剂中毒15例,一氧化氮中毒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食物中毒4例、毒蛇咬伤2例);创伤91例,捂热综合症13例,其他222例;2008年该院接诊的意外伤害患儿中死1亡例,40例未愈,其余均为好转或治愈。

  一半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0至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而且52%的意外伤害还发生在家里,但一项对1000名有0至6岁孩子的家长调查发现,在未接受培训前,33%的家长对哪些是意外伤害不清楚;只有50%的家长认为,意外伤害是0至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40%的家长对空饮料瓶装化学剂会导致孩子误食没有清楚认识;只有62%的家长认为,孩子是不能一个人单独留在家中的。

  “一些儿童本来是有完全治愈的希望,但由于当时在场的人缺乏最基本的急救知识,从而酿成悲剧。

”祝益民院长告诉我们,如小孩因为家长照顾不细致,被玩伴戳伤眼球,导致终生残疾等类似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但只要家长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此类意外伤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避免的。

如何预防儿童意外烫伤

来自全球安全网络的数据显示,每年超过7万0-14岁中国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数10万因意外伤害导致终生残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超过40%的意外伤害事件就发生在家里。

在这些家庭内发生的意外伤害中,意外烫伤又成为首要元凶!

  记者在“强生儿童安全教育周”活动中了解到,跌落、碰撞伤等伤害发生率较烧烫伤虽高,但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下降趋势。

  与之形成对比的烧烫伤随年龄增长却有上升趋势,值得警惕!

1-4岁是发生烧烫伤的好发年龄段。

大多数孩子在从事娱乐活动;休息或进食是孩子发生烧烫伤时从事的第二位活动。

儿童意外伤害的受伤的程度大多为轻微伤,占总体的94%。

但是,烧烫伤引起的中度受伤率为11.7%。

  意外烫伤如此频发为家庭安全敲响警钟,家长和儿童只要有必要的防范意识,意外伤害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我国,可预防的意外伤害是造成意外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事实证明,通过加强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儿童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能够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如何预防儿童意外烫伤

  厨房

  家中暖瓶、饮水器放在孩子不易碰到之处;在厨房做饭菜时,人不离开或关上门,以防止孩子的突然闯入;点火用具,如打火机,火柴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处;煤气不用时关掉总开关,以防孩子模仿点火;从微波炉中取出食物时,孩子不在周围或厨房;电饭煲等热容器当盛有热的食物时不放在地上和低处;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使孩子不易碰到。

  卫生间

  不要将幼儿单独留在卫生间;在澡盆里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冷水和热水,大人要用手先试后,再给幼儿用;给婴儿洗澡时,考虑到婴儿体温与大人手掌温度有很大差异,婴儿比成人怕热,对寒冷的耐受性好,水温要在38度左右;冬天给孩子洗澡时,若放置取暖器,一定要注意安全。

  客厅

  点火器具(如:

打火机,火柴)要锁在抽屉中;电取暖器要远离孩子,或加围栏;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使孩子不易碰到;电动玩具在给幼儿玩时,要检查其电路和电池的完好。

  卧室

  不放点火器具;大人不在床上吸烟;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使孩子不易碰到。

暑假应重点防范的7大伤害

我国,意外伤害死亡已是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

据上海市一份儿童意外伤害死亡调查显示:

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占该年龄段总死亡的37.9%,男女死亡比例为1.52:

1。

常见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有意外跌落、车祸、气管或食道异物、中毒、溺水、烧(烫)伤、暴力等七大类。

  △意外跌落多见于幼儿期儿童。

幼儿由于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因此意外发生率非常高,且后果很严重,如从高层阳台坠落等,所以应格外注意保护。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常喜欢嬉戏、打闹、攀爬而跌落致伤筋动骨。

  △车祸多见于学龄儿童。

主要由于缺乏经验,未察觉到危险,不遵守交通规则和青少年的冒险行为所致。

  △气管或食道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系经口误吸误食外界物质而致病。

常见气管异物有花生、瓜子、豆类等植物性异物。

食道异物有鸡鸭等动物性骨头以及金属异物如影币、铁钉等。

其原因是由于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善,喉的防御反射不健全等易将异物误吸误食。

另外进食时哭闹或嬉笑后深吸气极易将异物吸入气道致窒息。

  △中毒小儿中毒多发生在学龄前期,由于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

最多见的中毒方式是误食有毒物质,如被农药污染的食品,误把药品或化学品(酒精、汽油、清洁剂)等当饮料喝,其次是接触中毒、吸入有毒气体、咬伤中毒等等。

  △溺水是夏秋小儿常见的意外事故。

多由于小儿到江河湖海及池塘边戏水玩耍,不慎落水窒息所致。

因此加强对小儿的看护管理是预防溺水的根本措施。

  △烧(烫)伤即高温物质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包括热液、火焰、热金属等,少数为酸、碱性化学物质和电接触伤。

多由于小儿活动范围大,好奇心强,但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有关知识而致烧(烫)伤。

常见有热开水、热茶、热汤烫伤等。

  △暴力(包括虐待、自杀、他杀)等指一种威胁或身体力量对某人或一群人造成伤害或死亡。

预防暴力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儿童远离危险远离伤害

近年来,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占儿童死亡总量的26.1%。

目前每年约有超过20万0至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死亡率为67.13/10万),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儿童意外伤害已经超过四种常见儿童疾病(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死亡的总和。

换句话说,在我国造成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因素是意外伤害,它同时也是儿童致残的首要因素。

  儿童意外伤害不仅给家长带来强烈的精神打击,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总费用,约占到中国GDP的2个百分点。

根据一项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