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032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docx

每日一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

每日一练:

2020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1.16)

全国松鼠哥带大家直击考试重难点--2020年教师资格证每日一练。

【幼儿园】

1.(单选题)很适合幼儿活泼好动及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的教育活动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游戏法

D.操作法

2.(单选题)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结果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具有导向和指向作用。

这体现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  )。

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监督功能

D.激励功能

3.(单选题)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破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这体现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  )。

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监督功能

D.激励功能

4.(单选题)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与区域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目的性

C.娱乐性

D.计划性

5.(单选题)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的、根据特定目标展开的、以(  )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活动。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全园活动

D.个别活动

答案:

1.正确答案:

C

解析:

游戏法是把幼儿的学习寓于游戏中,这种方法很适合幼儿活泼好动及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2.正确答案:

B

解析:

导向功能是指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结果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具有导向和指向作用。

激励功能是指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破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调节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能和能力。

例如,幼儿园教师发现学前儿童在语言倾听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调整教学方法,使学前儿童尽可能达到适合其自身情况的发展目标。

诊断功能是指评价者运用一系列评价方法确定被评价者的优势与缺陷、矛盾与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等。

监督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将评价对象与评价目标相比较,检查其是否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找出被评对象与目标的实际差距,使其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督促被评价对象朝着评价目标努力。

鉴定功能是指通过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时间价值的功效和能力。

3.正确答案:

D

解析:

导向功能是指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结果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具有导向和指向作用。

激励功能是指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破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调节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能和能力。

例如,幼儿园教师发现学前儿童在语言倾听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调整教学方法,使学前儿童尽可能达到适合其自身情况的发展目标。

诊断功能是指评价者运用一系列评价方法确定被评价者的优势与缺陷、矛盾与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等。

监督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将评价对象与评价目标相比较,检查其是否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找出被评对象与目标的实际差距,使其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督促被评价对象朝着评价目标努力。

鉴定功能是指通过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时间价值的功效和能力。

4.正确答案:

A

解析:

游戏活动是幼儿自由的、自主的和创造的活动。

游戏活动的目的性没有教学活动强,但更满足幼儿心灵的需求,更能激发幼儿的天性,更能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正确答案:

B

解析:

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的、根据特定目标展开的、以全班集体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活动。

教学活动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确定的内容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教学活动不等于教师讲解的活动,而是由教师引导幼儿从事相应的活动,如观察、操作、讨论及表达等,从而达成活动目标。

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个别等形式。

【小学】

1.(单选题)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

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评价

2.(单选题)王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其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3.(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4.(单选题)“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句俗语主要体现了(  )。

A.理解是巩固的基础

B.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法

C.记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保证

D.实际运用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

5.(单选题)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中,教师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答案:

1.正确答案:

B

解析: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对被评价者的过去与现在或个体内部各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甄别性评价又称效果评价,侧重于对工作的结果给出好与坏的评价,然后按成绩把被评价者分出等次。

它不关心工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调整,因此对改进工作意义不大。

2.正确答案:

A

解析: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解题)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配置性评价一般是在各学年、各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针对的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为了了解个体差异以便进行教学配置。

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针对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的行为分析,是为了预测学生的准备状况以便因材施教。

3.正确答案:

B

解析:

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和训练。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忽视知识的传授。

两者都有片面性,都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

在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正确答案:

D

解析: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句俗语主要体现了实际运用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

5.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中,教师教学活动顺序为:

①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②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③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④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

【中学】

1.(单选题)在“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中,B认为“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得对妻子负责。

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这说明B处于(  )。

A.“好孩子”阶段

B.遵守法律和秩序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单选题)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依赖个人的(  )的发展。

A.道德经验

B.社会环境

C.认知能力

D.智力程度

3.(单选题)学生中常见焦虑反应是(  )。

A.考试焦虑

B.生活焦虑

C.择友焦虑

D.缺钱焦虑

4.(单选题)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或观念的神经症属于(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5.(单选题)教师的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传授知识、介绍经验、(  )为目的而使用的一门工作语言。

A.指导学习

B.指导活动

C.培养感情

D.交流感情

答案:

1.正确答案:

A

解析:

寻求认可定向(取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

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2.正确答案:

C

解析:

科尔伯格指出道德发展为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科尔伯格侧重道德观念或道德判断的发展而非道德行为表现的变换,因此他认为道德发展依赖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3.正确答案:

A

解析: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在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4.正确答案:

C

解析: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5.正确答案:

D

解析:

教师的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传授知识、介绍经验、交流感情为目的而使用的一门工作语言。

教师的语言行为既是客观现实活动,即传授知识、交流感情的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教师的语言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