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12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1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docx

《暖通空调》教案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23页

第13章冷热源、管路系统及消声隔振

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

由冷热源、供冷与供热管网、暖通空调用户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冷热源:

通过管道将各种设备组成制备冷媒或热媒的热力系统,是暖通空调系统的心脏。

供冷与供热管网:

将冷热源制备的冷、热媒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系统。

暖通空调用户系统:

由管路系统与末端装置组成冷量或热量的分配系统。

13.1冷热源的种类与组合方式

13.1.1热源种类

热源主要有:

局部锅炉房、区域锅炉房和热电厂。

锅炉燃用的燃料可是煤、油、气,即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

此外,还可利用电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热泵等。

13.1.2冷源种类

冷原有天然冷源和人工冷源。

1.天然冷源

主要是地道风、深井水。

特点:

节能、造价低,但受各种条件限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应用。

2.人工冷源:

各种制冷机组,用来制备低温冷水。

①按驱动方式分为:

电动冷水机组和热驱动的吸收式冷水机组。

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源方式分为:

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蒸汽型冷水机组和直燃式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电动冷水机组按压缩机型式分为:

活塞式压缩机冷水机组、螺杆式压缩机冷水机组、离心式压缩机冷水机组等。

②按冷却方式分为:

水冷式冷水机组和风冷式冷水机组。

③按结构形式分为:

模块式冷水机组、整装式冷水机组和多机头式冷水机组。

④冷热源合一:

直燃式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空气源热源冷热水机组等。

13.1.3冷热源的组合方式及特点

1.电动冷水机组供冷、锅炉供热

目前应用最广的空调冷热源组合方式,也是传统的冷热源组合方式。

夏季用电动冷水机组供冷,冬季用锅炉供暖。

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

⑴电动冷水机组能效比高。

水冷往复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为3.2-4.3;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为:

4.5-5.7;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为4.4-5.86;风冷往复式冷水机组为2.7-2.9。

⑵冷源、热源集中设置,运行、维修管理方便。

但占据一定有效建筑面积。

⑶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制冷系统的CFC问题(如破坏大气臭氧层),热源(如燃煤锅炉)排出大量的C02、SO2和粉尘等有害物,因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如全球温暖化和酸雨等)。

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锅炉供热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单效型和双效型。

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

(1)冬季锅炉供暖,夏季锅炉供蒸汽或热水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动力。

与电动制冷相比,提高了锅炉设备利用率,但一次能源的消耗高。

双效型机组比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多消耗约40%-70%的煤,单效型机组比电动压缩机冷水机组约多消耗180%-210%的煤。

(2)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无味、无毒,有利于保护臭氧层,但对温室效应影响较大。

(3)在真空下运行,无高压爆炸危险,安全可靠。

(4)运动部件少,运转安静,噪声值仅为75-80dB(A)。

(5)腐蚀性强。

溴化锂水溶液对普通碳素钢有较强的腐蚀性,不仅影响到机组的性能与正常运行,而且影响到机组的寿命。

(6)气密性要求高。

3.电动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这种组合方式除了具有电动冷水机组供冷的特点外,还具有:

(1)热电联产供暖与分散锅炉房供暖相比能耗低。

(2)可取消分散锅炉房,减少CO2、SO2和粉尘等有害物的排放量。

(3)热媒参数稳定,供热质量高。

4.溴化锂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该组合方式称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⑴就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本身与压缩机制冷相比是不节能的;

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热经济性主要表现在发电发电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吸收式制冷利用了汽轮机的低压抽汽,减少了冷源损失,使制冷供热功率增加,凝汽发电功率减少,发电煤耗降低;

⑶压缩机制冷用高品位的电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用的是低品位的热能。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否节能,这要看制冷供热使发电节约的标准煤量是否大于吸收式制冷多好的标准煤量。

5.直燃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夏季供冷冻水,冬季供热水。

一机两用,甚至一机三用(供冷、供暖和供生活热水)。

特点是:

⑴与独立燃煤锅炉房相比,直燃机燃烧效率高,对大气环境污染小;⑵设备体积小,机房用地省,同时可省去热源机房(锅炉房);

⑶可缓解城市燃气的季节性峰谷差问题。

⑷直燃机的供热量约为制冷量的84%左右,机组选型时应注意冷热负荷的合理匹配。

6.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作中央空调的冷热源

⑴具有节能效益和地球环保效益。

⑵空气是一庞大的低位热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是热泵的低位热源之一。

⑶一机冬、夏两用,设备利用率高。

⑷省去水冷冷水机组的冷却水系统,不用建供热锅炉房。

⑸可置于屋顶,不占建筑有效面积。

但是,应注意:

(1)当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温度在3-5℃范围时,设备结霜最严重。

选择设备时,一定要注意设备应有良好的除霜措施。

(2)使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时,应设置适当容量的辅助热源。

其原因是:

建筑物的冬季热负荷随着室外温度下降而增大,但空气源热泵的供热量却随着室外温度的下降而减少。

7.天然冷热源

空调冷热源设计中应优先考虑天然冷热源。

如太阳能、蒸发冷却技术、冷却塔供冷技术、全新风运行、地下水、夜间自然冷却等。

13.2采暖系统与热源或室外管网的连接

13.2.1热水采暖系统与独立锅炉房的连接

1.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独立锅炉房的连接

如图3-10(a)所示。

热力中心一般设在系统所在建筑物地下室。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独立锅炉房的连接

图3-10(b)所示。

热力中心可设在建筑物地下室、底层或单独建筑物内。

与图3-10(a)的主要区别在于配置循环水泵,系统比较大。

13.2.2热水采暖系统与集中供热热网的连接

采暖系统与集中供热热网相连时如设施比较少,可称为引入口;如设施比较多,可称为热力中心(或热力站)。

蒸汽外网与用户的连接方式可见图4-l。

本章主要介绍以热水为热媒的系统的引入口或热力中心。

1.直接连接

图13-1给出了采暖系统直接连接的引入口。

该引入口可设在室内或室外。

设在室外时应靠近建筑物;设在室内时可在管沟、地上或地下专用小室或一层房间内。

图13-1直接连接引入口

1、2-关断阀3-旁通管上的关断阀4-调节阀

5-除污器6-热量计或流量计

2混水连接

⑴混水器连接

当外网提供的供水温度>用户所需要的供水温度,且用户入口的资用压力(供回水压差),足以保证混水器正常工作时,可采用图13-2(a)所示系统。

⑵当外网提供的供水温度>用户所需要的供水温度,外网在用户入口提供的资用压力较小时,则采用图13-2(b)所示的系统。

图13-2混水连接引入口

(a)混水器连接(b)混水泵连接

l-温水器2-散热器3-温水泵

3.间接连接

当外网提供的压力和(或)温度与用户要求的压力和(或)温度不一致时,可采用图13-3所示的间接连接。

图13-3间接连接热力中心

1-换热器2-循环水泵3-膨胀水箱

4-补给水泵5-散热器

常用于大型集中供热热网的热力站及高层建筑的高区采暖系统。

4.设加压泵的直接连接

如果外网提供的温度符合用户要求,压力达不到用户要求,可采用图13-4所示的在用户处设加压泵的连接形式。

图13-4设加压泵的直接连接

(a)供水加压泵图示(6)回水加压泵图示

供水管压力不足时采用如图(a)所示的系统;回水压力不足时采用如图(b)所示的系统。

13.3空调水系统形式

空调水系统按其功能分为:

冷冻水、热水、冷却水和冷凝水等系统。

13.3.1冷冻水、热水系统

1.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按冷冻水是否与空气接触可分为开式和闭式系统。

在开式系统中水与大气相通,在闭式系统中水除膨胀水箱外不与大气相通。

图13-5开式冷冻水系统

(a)系统图示之一(b)系统图示之二

1-水箱式蒸发器2-卧式壳管式蒸发器3-水泵

4-冷水箱5-回水箱6-空气冷却器

⑴开式系统

①系统图式

如图13-5所示。

图(a)为水箱式蒸发器的系统图式。

图(b)是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的系统图式。

②特点

✧系统中设有水容量较大的水箱,水温度比较稳定,蓄冷能力大。

✧水面与空气相接触,系统易腐蚀。

✧循环水泵扬程需加上冷冻水的提升高度,水泵电耗大。

⑵闭式系统

①系统图式

如图13-6所示。

系统中蒸发器只能是壳管式蒸发器。

图13-6闭式冷冻水系统

1-壳管式蒸发器2-水泵3-空气冷却器4-膨胀水箱

②特点

与开式系统相反。

✧系统内的冷冻水基本不与空气相接触,对管路、设备的腐蚀小;

✧水容量比开式系统小;

✧系统中水泵只需克服系统的流动阻力。

空调建筑中的冷冻水系统大都采用闭式系统。

当冷源采用蓄冷水池蓄冷时,则采用开式系统。

热水系统一般均为闭式系统。

2.定流量和变流量水系统

按系统循环水流量的特性可分为定流量和变流量系统。

⑴定流量系统

在定流量系统中循环水流量保持定值。

当负荷变化时,可通过改变风量或者调节表冷器或风机盘管的旁通水流量进行调节。

对于多台冷水机组,且一机一泵的定流量系统(图13-8)。

当负荷减少相当于一台冷水机组的冷量时,可以停开一台机组和一台水泵,实行分阶段的定流量运行,这样可节省运输冷量的能耗。

⑵变流量系统

在变流量系统中供、回水温度保持不变,负荷变化时,可通过改变供水量调节。

变流量系统是指冷源供给用户的水流量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冷水机组的流量是恒定的。

原因是:

冷水机组中水流量变小会影响机组的性能,且有结冰的危险存在。

实现变流量的方法:

①采用双级泵水系统,如图13-7所示。

②采用旁通调节,如图13-9所示。

图13-7双级泵水系统

l-一次泵2-冷水机组3-二次泵

4-风机盘管空调器或空调器5-旁通管6-二次调节阀

图13-8单级泵定流量水系统

1-冷水机组2-循环水泵3-空调机或风机盘管

4-三通阀5-分水器6-集水器

图13-9单级泵变流量水系统

1-冷水机组2-循环水泵3-空调机或风机盘管

4-二通阀5-分水器6-集水器7-旁通调节阀

3.单级泵水系统和双级泵水泵统

按水系统中循环水泵设置情况可分为单级泵水和双级泵水系统。

⑴单级泵水系统

设一组循环水泵(图13-8和图13-9),其系统简单、初投资省。

水泵流量调节受限制,整个运行期能量总消耗较大。

⑵双级泵水系统

如图13-7所示,将整个系统分成冷冻水制备和冷冻水输送两部分。

①冷冻水制备系统

连接冷水机组的泵称为初级泵(一次泵)。

冷冻水制备系统由初级泵(一次泵)、供、回水干管及旁通管组成。

为保证冷水机组的水量恒定,一般采用一泵对一机的配置方式。

②冷冻水输送系统

连接所有负荷点的泵称为次级泵(二次泵)。

冷冻水输送系统由次级泵(二次泵)、末端装置管路和旁通管组成。

③特点

可实现二次水泵变流量运行,节省输送能耗。

并能适应供水分区不同压降的需要,系统总压力低。

但系统较复杂,初投资较高。

13.3.2冷却水系统

当制冷设备冷凝器和压缩机的冷却采用水冷方式时,需要设置冷却水系统。

1.冷却水系统的分类

冷却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可分为:

⑴直流供水系统

冷却水经冷凝器等用水设备后,直接排入河道或下水道。

适用于水源水量充足的地方,如江、河、湖泊等地面水源或附近有丰富的地下水源。

⑵循环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循环使用,只需要补充少量补给水。

循环冷却水系统按通风方式可分为:

①自然通风冷却系统

适用于当地气候条件适宜的小型冷冻机组。

②机械通风冷却系统

适用于气温高、湿度大,自然通风冷却方式不能达到冷却效果时用。

在空调工程中大都采用机械通风冷却循环系统。

2.冷却塔的类型

图冷却塔结构示意图(重大p144)

(a)逆流式(b)横流式(c)引射式(d)蒸发式

l-外壳2-进水口3-出水口4-进风口5-风机6-填料7-浮

球阀8-溢水管9-补水管10-布水管11一喷水口12-扩散

器13-挡水板14-冷却盘管15-循环水管16-水泵17-水池

⑴逆流式冷却塔

①工作原理

如图(a)所示。

在风机作用下,空气从塔下部进入,自下而上穿过填料层,从顶部排出,水从上向下流动,在填料层表面形成水膜,这样水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使水温降低得到冷却。

②特点

逆向换热,换效率高;气流阻力大,布水系统维修不便;冷却水进水压力要求0.1MPa。

⑵横流式冷却塔

①工作原理

如图(b)所示。

空气从水平方向横向穿过填料层,然后从冷却塔顶部排出,水从上至下流动,在填料层表面形成水膜,这样水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使水温降低得到冷却。

②特点

空气和水的流向垂直,热交换效率不如逆流式高。

气流阻力较小,布水设备维修方便;冷却水阻力≤0.05MPa。

⑶引射式冷却塔

①工作原理

如图(c)所示。

利用喷口高速水射流的引射作用,在喷口喷射水雾的同时,把一定量的空气导入塔内与水进行热交换。

②特点

取消了冷却风机;冷却水进水压力要求0.1-0.2MPa。

⑷蒸发式冷却塔

①工作原理

如图(d)所示。

冷却水通过盘管与塔内的喷淋循环水进行换热,室外空气在风机作用下送至塔内,使盘管表面的部分水蒸发而带走热量。

②特点

冷却水系统为全封闭式系统,水质不易受到污染。

在过渡季节,可作为蒸发冷却式制冷设备,将冷却水作为空调系统的冷冻水使用,减少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

蒸发式冷却塔换热效率低,电耗较大,冷却水在盘管中的循环阻力较大,只有在有条件兼作蒸发冷却制冷装置使用时,才可采用这种型式。

3.冷却水系统形式

除蒸发式冷却塔外,冷却水系统通常为开式系统(图13+2)。

图13+2冷却水系统

当有多台冷水机组时,冷却塔的台数和运行方式一般要求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

冷却塔设置在室外地面或屋面上,对于高层建筑,通常可置于裙房的屋面上。

4.冷却水温度的控制

为使制冷设备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必须使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温保持稳定。

常用冷却水温调节方式有:

⑴由冷却塔出水温度控制冷却风机的启闭,可自动调节出水温度,同时能减少冷却水的蒸发损失和飘逸损失。

⑵在冷却塔进、出水总管上设旁通阀,通过出水温度调节旁通量,保证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度不变。

⑶改变冷却塔风机的转速,降低冷却能力。

13.3.3空调冷凝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夏季供应冷水的水温较低,当换热器外表面温度低于与之接触的空气露点温度时,其表面会因结露而产生凝结水。

这些凝结水汇集在设备的集水盘中,通过冷凝水管路排走。

1.系统形式

一般采用开式重力非满管流。

2.凝水管材料

为避免管道腐蚀,冷凝水管道可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或镀锌钢管,不宜采用焊接钢管。

当采用镀锌钢管时,为防止冷凝水管道表面结露,

通常需设置保温层。

图13+3冷凝水盘的水封

1-表冷器(冷盘管)2-凝结水集水盘3-圆水封筒

3.冷凝水管道设计要点

⑴保证足够的管道坡度。

冷凝水管必须沿凝水流向设坡,其支管坡度不宜小于0.01,干管坡度不宜小于0.005,且不允许有积水的部位。

⑵当冷凝水集水盘位于机组内的负压区时,为避免冷凝水倒吸,集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集水盘处的负压(水柱高)大50%左右。

水封的出口与大气相通。

如图13+3所示。

图中Pl为表冷器处最大的负压值(折合成水柱高度mm);1.2为安全系数。

⑶冷凝水立管顶部应设计通大气的透气管。

⑷冷凝水管管径应按冷凝水流量和冷凝水管最小坡度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lkW冷负荷最大冷凝水量可按0.4-0.8kg估算。

冷凝水管径可按表13+1选取。

冷凝水管径选择表13+1

管到最小坡度

冷负荷/kW

0.001

<7

7.1-

17.6

17.7-

100

101-

176

177-

598

599-

1055

1056-

1512

1513-

12462

>12462

0.003

<17

17-42

42-230

230-

400

400-

1100

1100-

2000

2000-

3500

3500-

15000

>15000

管道公称直径(mm)

DN20

DN25

DN32

DN40

DN50

DN80

DN100

DN125

DN150

13.4空调水系统的典型图式

空调水系统的型式虽然繁多,但在实际空调工程中,常见的主要典型图式有以下各种。

13.4.1单级泵定流量水系统图式

1.系统图式

如图13-8所示。

图13-8单级泵定流量水系统

1-冷水机组2-循环水泵3-空调机或风机盘管

4-三通阀5-分水器6-集水器

2.调节方法

在供水管(或回水管)上设置由温度控制的三通电动阀。

有两种调节方法:

连续调节和二位控制。

⑴连续调节

①调节原理

当负荷降低时,一部分水流量与负荷成比例地流经空调机,以保证供冷量与负荷相适应;另一部分水从三通阀旁通,以保证通过循环水泵的流量基本不变。

②特点

✧三通阀调节末端设备流量,系统总流量不变。

✧用户间不互相干扰,运行较稳定。

✧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的控制设备。

✧水流量按最大负荷确定,水泵无效耗能很大。

⑵二位控制

当负荷降低到某一设定值(通常设定所控制的温度)时,水流量不经末端装置(如风机盘管),而全部旁通。

特点:

系统简单,但循环水泵的功率不能随负荷按比例变化,无效能耗大。

定流量系统只有在多台冷水机组(一机一泵设置)时,可实现分阶段定流量运行,即当冷负荷减少一台冷水机组的流量时,可停一台冷水机组及相应的水泵,以节省输送能耗。

因此,目前单机泵定流量系统在大型空调系统中已很少采用。

图13-9单级泵变流量水系统

1-冷水机组2-循环水泵3-空调机或风机盘管

4-二通阀5-分水器6-集水器7-旁通调节阀

13.4.2单级泵变流量系统图式

如图13-9所示。

在用户末端装置的供水管(或回水管)上设置二通电动阀(旁通调节阀)。

当负荷降低时,二通阀关小(或关闭),使末端装置中冷冻水的流量按比例减小(或为零),从而使被调参数保持在设计值范围内。

当旁通阀水流量达到一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时,就关掉一台冷水机组及相应的循环水泵,以节省系统的运行能耗。

特点:

✧末端设备设二通阀,用户侧为变流量调节;

✧供、回水管之间设旁通管,装压差控制阀,可保持冷源侧流量不变;

✧可随负荷变化,控制冷水机组启停台数;

✧循环水泵功率不能随负荷按比例变化。

单级泵变流量系统是目前我国民用建筑空调中采用最广泛的空调水系统。

13.4.3双级泵变流量系统图式

1.二次泵分区增压变流量系统

如图13-7所示。

特点:

✧用户侧二次泵按环路分区分别设置,能适应供水分区不同压降;

✧用户侧可实现水泵变流量调节,节省输送能耗;

✧可随负荷变化,控制冷水机组启停台数;

✧系统复杂,投资高。

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各空调分区的供水作用半径相差悬殊的场合。

2.双级泵台数控制变流量系统

图13-10、13-11所示。

二次泵并联运行,向各区用户集中供冷冻水的图式。

⑴特点

✧冷、热源侧与用户侧分别设循环水泵;

✧冷、热源侧为定流量,用户侧为变流量;

✧用户侧二次泵并联运行,可随负荷变化控制用户侧二次泵开停台数;

✧系统复杂,初投资高。

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中各空调分区负荷变化规律不一,但阻力损失相近的场合。

图13-10冷水机组和一次泵的流量控制法图13-11冷水机组的一次泵的热量控制法

⑵系统控制

系统控制分两部分:

对冷水机组和一次泵的控制;对冷冻水输送环路的控制。

①冷水机组和一次泵控制

ⅰ)流量控制法

如图13-10所示,在旁通管上设流量开关(用来检查水流方向和控

制冷水机组、水泵的启停)和流量计(检查管内流量)。

当用户负荷减小时,一次泵盈余的水量可通过二次泵的旁通管返回二次泵的吸水端,当旁通管内通过水流量为一台水泵流量的110%时,流量开关动作,通过过程控制,关掉一台冷水机组和水泵。

反之,当负荷增加,一次泵的水量将供不应求。

二次泵将会使回水通过旁通管直接返回冷冻水输送系统。

当冷水机组出现了水量亏损,达到单台水泵流量的20%-30%时,就开启一台一次泵和冷水机组。

ⅱ)热量控制法

如图13-ll所示。

在冷水机组的供、回水管上设温度检测器,并在供、回水管上设流量检测器,将温度、流量信号输送至热量计算器,将求得的热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启动或关闭冷水机组和一次泵。

②冷冻水输送环路的控制

冷冻水输送环路的变水量控制,一般有:

ⅰ)改变二次泵的运行台数

常用压差控制法(图13-10)和热量控制法(图13-11)。

ⅱ)改变二次泵的转速

水泵调速方法有分级调速和无级调速两类。

分级调速可用双速或多速电机;无级调速可用变频调速器或液力精合器等。

 

13.5空调水系统的分区

13.5.1按水系统的承压能力分区

目前,高层建筑内的冷冻水系统大都采用闭式系统,这种系统中对管道和设备的承压能力应引起设计者的关注。

国产冷水机组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水侧工作压力,一般为1.0MPa;

国外离心式冷水机组,普通型为1.0MPa,加强型为1.7MPa,特加强型为2.0MPa。

管材公称压力:

低压管道≤2.5MPa,中压管道为4-6.4MPa。

阀门公称压力:

低压阀门1.6MPa,中压阀门为2.5-6.4MPa。

空调水系统设计中,应以设备、管路和附件的承压能力作为主要依据,来决定在垂直方向是否分区或分几区。

当系统水压超过设备承压能力时,则在高区另设独立的闭式系统。

通常的作法有:

1.冷、热源设备均在地下室,但高区和低区分为两个系统,低区系统用普通型设备,高区系统(图13-12)用加强型设备。

2.冷、热源布置在塔楼中间技术设备层或避难层内,如图13-13所示。

3.高低区合用冷、热设备,如图13-14所示。

低区采用冷水机组直接供冷。

同时在设备层设置板式换热器,作为高、低区水压的分界设备,分段承受水静压力。

4.高、低区的冷热源设备分别设置在地下室和技术设备层内,如图13-15所示。

高区的冷水机组可是水冷机组,也可用风冷机组。

风冷机组一般设置在屋顶上。

图13-12冷热源设备设置在地下室的系统图13-13冷热源设备设置在技术设备层的系统

1-冷水机组2-循环水泵3-膨胀水箱1-冷水机组2-循环水泵3-膨胀水箱

4-用户末端装置4-用户末端装置

13.5.2按空调用户的负荷特性分区

1.空调水系统应考虑建筑物各区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时间上的差异,进行分区。

这样,便于各区独立管理,不用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使用方便、灵活。

2.空调水系统还应考虑建筑物各部分的朝向和内、外区的差别,进行分区或分环。

南北朝向的房间由于太阳辐射不一样,在过渡季时可能会出现南向的房间需要供冷,而北向的房间又可能需要供热。

同样,建筑物内区的负荷与室外气温的关系不大,需要全年供冷,而建筑外区负荷随着室外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有时要供冷,有时要供热。

13.6水系统的定压及其设备(自学)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