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163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地区旅游业.docx

湖北地区旅游业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有地方特色的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海内外客源市场;先进的市场营销策略。

第一章:

湖北旅游资源

自古享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借势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春风,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

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然资源

1、山地景观:

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木兰山龟山蛇山磨山莲花山双峰山

2、峡谷景观:

三峡恩施大峡谷

3、水域景观:

东湖洪湖梁子湖陆水湖太极湖丹江口水库长江汉江清江神农溪漂流清江闯滩杨家溪漂流咸宁温泉汤池温泉

4、生物景观:

武汉植物园桂花之乡武汉动物园中华鲟鱼馆东方马城

二、宗教名胜

1、佛教名胜:

归元寺宝通寺五祖寺四祖寺

2、道教名胜:

武当山英山

3、基督教:

汉口荣光堂上海路天主堂汉口东正教堂

三、民俗风情

1、土家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四、历史文化

1、三国赤壁古战场古隆中东坡赤壁

2、历史建筑:

黄鹤楼古琴台晴川阁观音阁

3、古代陵墓:

明显陵李时珍陵园闯王陵

4、红色资源:

武昌起义旧址八七会议旧址大别山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

五、都市休闲

湖北地区高校众多,现代商业发达

总的来说:

鄂东综合旅游区,鄂中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区,鄂西北生态旅游区,鄂西南民族风情旅游区。

六、湖北旅游资源特点

1、分布十分广泛。

湖北气候类型多样,四季分明;地形地貌齐备,各种资源丰富,居中独厚,得水而优;湖北聚集了50个民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湖北是一个资源大省,湖北几乎每一个县市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种类多样。

湖北位于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转折地带,有多种多样的地文景观;湖北是千湖之省,长江穿城而过,有尽领风骚的水域资源;神农架古树名木,奇花异草,中部江汉平原各种珍惜鸟兽,湖北有珍稀奇特的生物景观;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三国文化的荟萃地,是道教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些都是极富吸引力的文化资源;湖北高校云集,是求知的好去处;商业发达,商品丰富,特色小吃云集,工艺品也很著名。

3、地方特色鲜明。

多山多水,山水奇特;楚文化博大精深;人杰地灵,名人众多。

 

 

第二章:

湖北旅游资源格局

湖北省现已初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武汉城市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城两圈”旅游空间格局。

一、两大旅游圈(两圈并进,双轮驱动)

(一)武汉城市旅游圈。

可细分为武汉都市旅游板块、温泉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大别山红色旅游板块。

(1)武汉都市旅游板块。

包括武汉市全境,以及黄石、鄂州、孝感、仙桃、天门的部分区域。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圆点,着力打造标志性城市景观、滨江滨湖景观和乡村旅游景观。

该地区是综合旅游区,面向国内国外人群。

(2)温泉休闲度假旅游板块。

包括咸宁市全境,以及荆州、黄石、鄂州相关县市区的部分区域。

该区旅游以咸宁国际温泉城为核心,温泉、山林、湖泊、湿地、乡村等旅游资源丰富,适合休闲度假和会议商务旅游,是华中地区最重要、最具特色、最有成长性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咸宁温泉定位高端化,主要吸引国内高端人群。

(3)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板块。

包括黄冈市全境,以及鄂州、黄石相关县市区的部分区域。

大别山绿色资源和红色资源相结合,是重要的红色生态旅游版块。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可细分为“一江两山”板块、清江民俗生态旅游板块、荆楚文化旅游板块。

1、以“一江两山”(长江武当山神农架)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资源

2、以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炎帝文化为支撑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3、以土苗风情和清江山水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1)“一江两山”旅游板块。

(长江武当山神农架)包括宜昌市、十堰市、神农架全境,以及巴东县。

主要资源是长江三峡观光度假区,武当山道教文化区和神农架生态旅游区。

该地区主要面向国际高端度假旅游市场和国内远程观光市场。

1、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

是海外旅游者来华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

该区有神奇秀美的高峡平湖,雄伟壮观的现代工程,源远流长的峡江文化,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开拓奉献的移民文化和世界第一水电城。

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区。

2、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

该地区南接长江三峡、北连武当山。

有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雄奇幽邃的自然景观,神秘莫测的“野人”之谜,珍稀奇异的生物资源和垂直分布的植物群落。

是湖北重要的生态旅游区。

3、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武当山有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举世罕见的皇家宫观、蜚声中外的武当武术、精美绝仑的文物瑰宝、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

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2)清江民俗生态旅游板块。

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

恩施“六个一”最为著名。

一条清江山水风光秀丽;一个腾龙洞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洞穴;一处恩施大峡谷是世界地质考察的重大发现,一座木鱼寨代表了土家族建筑的杰出成就;一口大水井旁保存有完好的南方典型明清庄院;一首《龙船调》风靡海内外。

是湖北省唯一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

主要针对国内旅游市场。

(3)荆楚历史文化旅游板块。

包括荆州市、荆门市、襄樊市、随州市和潜江市。

该地历史文化丰富,楚文化、三国文化、炎帝文化等三大文化汇集。

是武汉最具特色的旅游区。

针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东南亚市场。

二、未来发展:

重点打造的核心旅游区

武汉大东湖旅游区、咸宁国际温泉城、黄冈大别山旅游区、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区、十堰武当山旅游区、荆州楚国故都旅游区、神农架旅游区、清江画廊旅游区。

(一)大东湖旅游区。

武汉市以点带面,首先发展大东湖旅游区。

以华侨城项目为重点,整合周边山水、人文和科教旅游资源,把大东湖建设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二)咸宁国际温泉城。

打造咸宁一流的温泉旅游品牌,提升全省休闲度假旅游品质,推动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格局。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把咸宁国际温泉城打造成为适应高端游客需要,以高品质和特色项目为主的生态型、时尚型、健康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三)黄冈大别山旅游区。

深度挖掘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红安红色旅游为主打品牌和形象感召,以罗田、英山生态旅游为卖点,形成在周边区域乃至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复合型旅游区,并连点成线培育大别山红色旅游经典产品、连片成块建设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经济带。

(四)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区。

保持三峡原汁原味特色的西陵峡和山水人文特色显著的神农溪,以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为依托,以峡江文化、屈原文化和移民文化为背景,整合唯一性、垄断性、独特性旅游资源,打造形成沿长江带状分步、并向腹地延伸,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一流观光度假旅游区。

(五)十堰武当山旅游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鄂西北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武当山具有较强的带动功能和引领作用。

以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全面提升风景区内各主要游览区,加快开发太极湖生态人文景观,同时整合丹江口水库旅游资源,大山、大水、大人文相得益彰,据有国际品质的中国一流文化旅游区。

(六)荆州楚国故都旅游区。

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基本背景,是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特色文化之一,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

荆州古城旅游区多元文化主题并存,难以代表楚文化旅游的特色品质,应重点开发楚国故都旅游区。

在保护性建设纪南城遗址公园的同时,重建楚国故都纪南城,形成遗址及陈列与大型人造楚文化景观相互映衬、集中展示荆楚文化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区。

(七)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

神农架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特色最集中、最完美、最典型的体现。

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和大九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重点,以南部其它核心旅游区域为补充,开发形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主题、观光和度假相结合、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一流生态旅游区。

(八)清江画廊旅游区。

清江是山水长廊、历史长廊、风情走廊,湖北是土家族的发祥地。

侧重打造恩施大峡谷和长阳清江画廊两个亚区。

突出绝壁、奇峰、地缝等资源优势,将恩施大峡谷打造成以观光为主、辅以名宿风情体验的生态旅游区;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将长阳清江画廊打造成融观光览胜、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

(一)“江城武汉”都市风情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武汉中心城区为起点,向郊区延伸,是时尚都市、人文历史和山水风光相结合的综合旅游线路。

省内旅游市场庞大,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咸宜。

(二)“巍峨大别”红色经典旅游线。

以大别山旅游公路为通道,连接大别山北部7个县市,是以红色为基础、红的和绿色相结合的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三)“回归自然”平原水乡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洪湖、梁子湖和仙洪试验区为依托,是体现湖北“千湖之省”神韵和乡村风情风貌的专题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城市旅游市场。

(四)“温泉沐浴”生态休闲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咸宁“中国温泉之乡”为依托,组合周边旅游资源,是体现湖北休闲度假旅游品质的专题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特别是高端旅游市场。

(五)“一江两山”黄金三角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神农架、武当山为核心,是全省顶级的自然与人文复合型旅游线路,主要面向国际高端度假旅游市场和国内远程观光市场。

(六)“仙山圣水”大武当旅游线。

该旅游线将武当山与丹江口水库连接在一起,是联动打造的水陆精品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特别是南水北调用水地区和国际道教文化、中国武术影响地区。

(七)“土苗清江”民俗风情旅游线。

该旅游线将风光独特的“清江画廊”与浓郁醇厚的土苗风情融合在一起,是武陵山区的黄金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八)“浪漫荆楚”文化体验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荆州为龙头,整合周边资源,注重与武汉楚文化旅游对接,是湖北地方特色显著的文化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和受到汉文化影响的海外旅游市场。

(九)“精彩三国”文化寻踪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襄樊为龙头,整合荆州、宜昌等地三国资源,并与武汉城市圈的武昌、赤壁、黄州、鄂州联动,是演绎三国风云的文化旅游线路。

除国内市场、港澳台地区市场外,重点针对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十)“炎帝史迹”踏访旅游线。

该旅游线沿随州(厉山炎帝故里)、枣阳(雕龙碑氏族聚落遗址)、谷城(五谷农耕园)谷、神农架(神农坛和宝坪)延伸,是探寻中华始祖炎帝史迹和脉络的专题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和海外华人市场。

 

第三章:

湖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年份

旅游

总收入

国内

旅游收入

国内

旅游人数

外汇收入

入境

旅游人数

(年)

(亿元)

(亿元)

(万人次)

(万美元)

(万人次)

2000

282.26

270.30

5478

14572.10

45.10

2001

353.66

337.20

6064

20075.20

66.80

2002

407.48

384.20

6670

28390.90

102.40

2003

342.77

331.60

5684

13626.90

40.50

2004

410.00

394.20

6849

19240.40

61.20

2005

473.15

450.80

7630

27636.30

82.60

2006

539.74

514.24

8460

32000.38

105.57

2007

640.87

609.40

10135

41264.00

131.81

2008

744.19

713.43

11678

44255.31

118.75

2009

1004.48

969.63

15065

51020.22

133.46

2010

1460.53

1409.48

20946

75116.49

181.74

2011

1992.89

1931.80

27155

94018.00

213.52

2012

2629.00

2553.55

34230.26

120300.00

264.72

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占地区GDP比重五项均保持了逐年增长。

2012年湖北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八,2012年湖北旅游业发展速度居全国第四。

图为:

湖北省2008年至2012年旅游总人数

2010年湖北省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变:

在产业地位上,实现了由国民经济的一般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转变;在发展态势上,实现了由单兵突破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在市场格局上,实现了从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2012年,湖北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4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29亿元。

在全国各省市旅游总收入排行榜中,位居第八位,比上年度前进了两名。

从旅游总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来看,2003年以来,全省维持在7%左右,到2012年,这个数值达到11.8%,旅游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超过了地区GDP的年平均增幅。

总之,2012湖北旅游业发展处于战略提升期、机遇叠加期、黄金发展期,旅游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二、旅游设施、项目不断完善。

市场主体

数量(家)

全国排名(位)

5A级景区

7

5

4A级景区

95

7

星级饭店

633

9

旅行社

1041

10

赴台组团旅行社

8

7

三、在客源市场结构上,90%以上旅游收入来自国内。

其中国内客源中,省内占接近一半比例。

四、从接待地来看:

省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武汉地区接待一半以上游客。

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速度上,武汉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

地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省

450.76

514.24

609.40

744.19

969.63

1409.48

1992.89

武汉市

221.22

250.70

296.98

373.68

486.18

721.4

1054.1

黄石市

5.98

8.45

12.50

18.55

26.68

40.36

51.20

十堰市

24.40

28.02

29.12

43.10

62.32

87.05

119.28

宜昌市

53.80

65.09

67.52

65.09

75.95

100.34

141.28

襄阳市

28.70

34.54

39.51

47.82

60.94

85.91

117.8

鄂州市

7.10

7.86

8.85

10.56

12.98

17.96

24.73

荆门市

13.40

15.89

18.34

21.88

29.86

40.17

53.07

孝感市

11.72

12.59

23.15

29.10

37.39

48.26

57.77

荆州市

19.60

22.05

27.20

31.75

34.77

51.75

70.65

黄冈市

14.80

16.75

27.70

28.20

34.35

44.45

55.57

咸宁市

8.40

9.55

15.06

20.46

33.9

59.05

77.52

随州市

12.80

13.22

14.30

18.62

26.54

38.45

52.48

恩施州

16.70

20.61

21.23

26.17

29.21

47.99

79.59

仙桃市

2.30

2.91

3.37

3.01

5.57

6.96

8.71

潜江市

2.44

2.51

1.40

1.52

2.31

2.57

3.09

天门市

1.40

1.60

1.12

1.25

2.42

3.05

3.66

神农架

6.00

1.94

2.05

3.43

8.25

13.75

22.39

五、旅游产业逐渐形成“两圈一带”的空间布局。

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呈现出高度集中性和以大带小的特点。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孝感、黄冈、咸宁、黄石、鄂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市。

2011年,武汉城市圈旅游总收入达到1336.35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7.06%,超过了一半还多,显示出武汉城市圈在全省旅游产业的首要地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自2008年以来着力打造的旅游区,该区地域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市(州、林区)。

2011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总收入达到656.54亿元,占全省比重的32.94%。

六、从旅游产业结构来看,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所占比重较大,景区旅游、娱乐的比重小。

2011年外汇旅游收入构成

 

第四章:

湖北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入境市场:

入境旅游不断扩大。

1、总体上入境旅游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持持续增长。

优于全国总体情况。

(附表近年来的入境人数)

2、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所占比例大于港澳台。

不同于全国总体情况。

3、入境旅游市场格局多元化,形成远、中、近相结合的市场格局。

远、中、近相结合的市场格局,使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层次更加细分。

西欧、北美、日本等传统市场进一步扩大,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巩固,韩国、俄罗斯等新兴客源市场成长迅速,北欧、东欧等潜在市场得到逐步开发。

4、海外市场“一主两翼”的市场格局。

以欧洲为主体,亚洲和美洲为两翼,形成“一主两翼”的市场格局。

是我国海外客源市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5、海外市场中,日本、美国、德国是我省最大的海外客源国。

6、入境者消费情况,大部分花费在长途交通和购物上,景区游览所占比例很小。

2011入境者消费情况

二、国内市场

1、国内市场逐年增长,但2013国内市场增速开始放缓。

2、从客源市场来看,层次明显。

省内客源占46%。

其次是周边省份。

主要省外客源地为湖南、河南、广东、浙江、江苏、安徽。

华南、华北、华东等远程市场增长迅速;包括周边市场在内的外省入鄂游大幅增长;省内居民循环游持续兴旺,城郊周末休闲和市内一日游空前活跃。

 

三、出境市场:

不断扩大,港澳台是主要目的地,其次是周边国家。

 

第五章:

湖北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一、外部机会

1、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提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都将旅游业推上了发展的前台。

2、区域合作。

“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启航

3、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为我省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旅游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当作健康时尚生活方式。

二、内部优势

1、地理区位良好,交通发达。

位于祖国大陆中部,对外交通便捷,客源优势明显,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转变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优势,科技、教育、人才资源雄厚,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和“四纵三横”铁路网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为标志,我省高铁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

天河机场三期、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相继启动建设。

2、旅游资源丰富:

湖北省旅游资源存量丰富,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地区差异性强,许多景观资源品位高,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称旅游资源大省,山水风光独特,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万里长江自西向东横穿荆楚大地,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构成“水乡泽国”的绮丽景观。

山脉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使湖北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长江三峡、武汉东湖、武当山、大洪山、襄樊古隆中、通山九宫山、赤壁陆水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阳清江、武汉九峰山、大别山天堂寨、神农架等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神农架、五峰后河、长江新螺段及天鹅洲故道、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武当山、明显陵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自然保护圈计划”和“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3、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发展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态势,形成“逆势奋进、千帆竞发、中气十足”的强劲气场。

全年生产总值跃上2万亿元新台阶,在全国的位次又提升了1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站上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新起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老百姓对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4、灵秀湖北品牌推广活动初见成效。

围绕“灵秀湖北”进行品牌宣传初见成效。

借助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全方位、高密度地开展灵秀湖北旅游形象宣传;

抓住高铁网形成的机遇,在武汉、宜昌和深圳连续开展3场“南北纵贯线、灵秀湖北游”系列主题推广活动;

“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等活动。

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参展商覆盖25个国家(地区)和国内所有省份,是历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旅游博览会。

举办了“武当大兴600年”、随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等20多个重大旅游节会,宣传了湖北省特色旅游产品,“灵秀湖北”已经成为湖北省主题形象品牌。

这些活动的举办,增加了湖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三、内部劣势:

1、我省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

2、一些景区内部交通还存在明显不足,神农架、恩施等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可进入性仍然较差。

全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交通问题仍是湖北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

3、主要旅游景区接待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4、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致使很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少为外人所知。

四、外部威胁:

1、近年来国内已基本形成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大西南、大西北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目的地,中部地区在国内旅游的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

2、是从中部地区看,湖北周边省份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态势较猛,特色初现,给湖北省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第六章:

湖北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

1、“灵秀湖北”进入“智慧旅游”新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全省基本实现了“一卡玩遍、一机玩转、一键敲定、一厅全看”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标志着全省旅游迈向了“智慧旅游”的新阶段。

  “一卡玩遍”是指通过“灵秀湖北”旅游一卡通,为游客提供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全程优惠服务”和“电子支付服务”。

  “一机玩转”“灵秀湖北”掌上游手机客户端,是集导游、社交、娱乐为一体的移动旅游信息服务。

  “一键敲定”是以湖北旅游资讯网、湖北旅游英文网、日文网为核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网站。

  “一厅全看”是通过建在湖北省旅游政务大楼的智慧旅游数字体验厅全方位虚拟体验灵秀湖北“全境游”。

2、区域合作发展。

以高铁和高速公路为纽带,推动湖北内部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以大别山为依托,加强与安徽、河南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3、产业融合加快。

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旅游新业态。

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业态;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装备业,旅游商品加工等;与第三产业融合,带动邮政、通讯、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