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176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江门市实验中学2019—2020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班别姓名学号

说明:

1.本考卷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只收答题卡,试卷自行保管。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

”(《咏雪》)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寓有新事物必然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哲理的句子是:

,。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看着三轮车远去,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bié( )。

(3)春天像小姑娘,huāzhīzhāozhǎn()的,笑着,走着。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déqísuǒ(      ),终不愿意。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谧的深夜,我仰头凝望天空的弯月,心情豁然开朗。

B.迎新大会上,校长煞有介事地给同学们介绍学校的情况。

C.街上发生了交通拥堵,一时间人声鼎沸,一片混乱。

D.天空乌云密布,看来正在酝酿着一场暴雨。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小学毕业了好久,但班主任张老师的崇高精神品质,还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崇高精神品质”改为“高大形象”)

B.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发扬”和“继承”对调位置)

C.通过这次新生军训活动,使我学到了军人那种严守纪律的品质。

(删去“通过”或“使”)

D.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平时的勤奋努力。

(“好坏”改为“高低”)

5.感谢,是一个人在获得他人的帮助后,出于内心的感激之情,用言行向对方表达谢意的行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是老祖宗教导我们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是一首名为《感谢》的小诗,读后完成有关题目。

(4分)

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1)仿照这首诗的结构,在横线处续写一段,要求结构相同,语意连贯。

(2分)

(2)根据对联知识,将下面的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表达灾区人民对救灾人员的感激之情。

(2分)

  千里驰援地震无情灾区满目疮痍人间有爱军民齐心协力百废待兴

 上联:

下联:

二、阅读(46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

(2)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二)荀巨伯探友(9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子可去/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友人有疾/眼疾手快

 C.贼既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D.相委而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0.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3分)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11.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荀巨伯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3分)

答:

(三)济南的冬天(10分)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

B.第③段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山和济南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暖和,亲切感人。

C.第④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先总起,然后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最后总结出小山秀美的特点。

D.本文重点写了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衬托济南冬天的可爱。

13.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C.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

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D.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意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14.《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作者笔下的冬天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结合本文,请概括出你从中学习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不少于两方面)(4分)

答:

(四)十毫升的母爱(17分)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

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

“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

帮忙带带孩子!

”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

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

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

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

“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

”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

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

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

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

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

“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

”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

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

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

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

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

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们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

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

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

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

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

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⑪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

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

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⑫我骑车赶往单位。

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

“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

”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⑬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⑭“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

每次一个多小时吧?

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⑮“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

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⑯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

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

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⑰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

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

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5.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感情也变化着。

请将下面表格中的情节和“我”的感情补充完整。

(4分)

事件

丈夫建议接母

亲过来照顾我

回忆起母亲

严厉的往事

看到母亲接露水

后蹒跚离去的背影

感情

犹豫不决

感到一股暖流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

(注意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答:

(2)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答:

17.第⑫段划线句子“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这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分)

答:

18.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我对母亲的态度中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

(5分)

答: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发生的事或许刻骨铭心,或许特别有意义。

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话表牛魔王赶上孙大圣,只见他肩膊上掮着那柄芭蕉扇,怡颜悦色而行。

魔王大惊道:

“猢狲原来把运用的方法儿也叨餂得来了。

我若当面问他索取,他定然不与。

倘若扇我一扇,要去十万八千里远,却不遂了他意?

我闻得唐僧在那大路上等候。

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也曾会他,且变作猪精的模样,返骗他一场。

料猢狲以得意为喜,必不详细提防。

”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狈些,欠钻疾,不活达些;把宝剑藏了,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即变作八戒一般嘴脸,抄下路,当面迎着大圣,叫道:

“师兄,我来也!

  这大圣果然欢喜。

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见是个八戒的模样,便就叫道:

“兄弟,你往那里去?

”牛魔王绰着经儿道:

“师父见你许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斗他不过,难得他的宝贝,教我来迎你的。

”行者笑道:

“不必费心,我已得了手了。

”牛王又问道:

“你怎么得的?

”行者道:

“……是老孙设法骗将来的。

”牛王道:

“却是生受了,哥哥劳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

”孙大圣那知真假,也虑不及此,遂将扇子递与他。

  原来那牛王,他知那扇子收放的根本,接过手,不知捻个什么诀儿,依然小似一片杏叶,现出本象,开言骂道:

“泼猢狲!

认得我么?

”行者见了,心中自悔道:

“是我的不是了!

”恨了一声,跌足高呼道:

“咦!

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寔了眼睛。

”狠得他爆躁如雷,掣铁棒,劈头便打。

那魔王就使扇子扇他一下,不知那大圣先前变焦栝虫入罗刹女腹中之时,将定风丹噙在口里,不觉的咽下肚里,所以五脏皆牢,皮骨皆固,凭他怎么扇,再也扇他不动。

牛王慌了,把宝贝丢入口中,双手轮剑就砍。

那两个在那半空中一场好杀。

1.划线句“是老孙设法骗将来的”,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是如何骗来扇子的?

答:

2.《西游记》的故事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如火焰山曾是500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逃出炼丹炉踢倒的炉砖而成。

请列举两例《西游记》中前后呼应的情节:

答:

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是《西游记》的一大特点,请结合选文分析这一艺术手法。

答:

江门市实验中学2019—2020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山岛竦峙

(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略

(评分标准:

错、漏、多一字扣0.5分,直到扣完该空格为止。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贮蓄

(2)诀别(3)花枝招展(4)各得其所

(评分标准:

错、漏一字扣0.5分,直到扣完该空格为止。

3.B.(煞有介事是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用于此不当)

4.D(一面一两面搭配不当,可以说:

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平时的勤奋努力的程度。

5.参考:

(1)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评分标准:

这首诗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补写的内容如果符合结构要求,但不是写冬天的,可酌情扣1分。

(2)上联:

地震无情灾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下联:

人间有爱军民齐心协力千里驰援

(评分标准:

上下联有因果关系,因而不能调换顺序。

二、阅读(46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10分)

6.

(1)约定

(2)拉(3)回头看

7.

(1)过了中午友人还没到,陈太丘丢下朋友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评分标准:

关键词如“期”“舍”“委”等以及省略的成分每个0.5分)

8.B.(陈元方不是“喜不自禁”)

(二)《荀巨伯探友》(9分)

9.C.到来(提示:

A.你/儿子;B.疾病/快、迅速;D.离开/距离)

10.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分)

(评分标准:

划对一处给1分,多于三条“|”的零分)

11.(意同即可,参考):

舍生取义、忠于友情。

贼人大军压境,荀巨伯没有丢下患病的朋友而逃生,并且宁愿用自己的性命来代替友人的性命,能与友人同生死,共患难。

【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适逢胡人攻城。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注定要死去,你赶快离开吧!

”巨伯说:

“我从远方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难道这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胡人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

“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

”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来取代朋友的性命。

”胡人听了,对荀巨伯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仁义的国家。

”于是军队就撤回去,整个城都获救。

(三)《济南的冬天》(10分)

12.(3分)D.(重点不是写人的活动)

13.(3分)B.(并非讨厌北平,伦敦、热带三处的气候)

14.(4分)

(评分标准:

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个点即可,下面仅供参考):

描写景物的方法有:

①用对比描写的方法突出景物特征。

如文中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②写景要做到景中有情,情景结合。

文中描写济南的冬景,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如“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河水澄清的特点。

④用词讲究,准确。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⑤写景要有条理。

如第4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条理清晰。

⑥写景要做到细致观察……

(四)《十毫升的母爱》(17分)

15.(评分标准4分,事件概括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事件

丈夫建议接母

亲过来照顾我

回忆起母亲

严厉的往事

母亲每天煲好汤

并催促我喝

看到母亲接露水

后蹒跚离去的背影

感情

犹豫不决

心中有阴影

感到一股暖流

感激流泪

16.(评分标准,每题2分,意思接近即可)

(1)“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从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

(2)“捶打”“蹒跚”表明母亲为了接露水给我治病,不顾自己腰椎间盘突出的病蹲下的时间很久、艰难。

突出母爱的无私、伟大。

(补充解释:

蹒跚:

这里指母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17.(评分标准见下,意近即可)

这句话既点出了天气寒冷(1分),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1分),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1分),渲染了母爱的伟大(1分)。

18.(评分标准见下,意近即可)

母亲是一个对女儿既严又爱的人。

她不善言辞,但有着深沉的母爱(1分)。

小时候对“我”严格要求,现在知道“我”有困难而不怕晕车,千里迢迢地(义无反顾的)前来照顾我,大清早又在寒风中为我接露水治病,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2分)

作者对母亲由畏母到敬母的态度,我们往往也有这样的行为,年少不懂父母的爱,长大以后才有所感受。

为人子女,我们应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结合自己的例子略)(2分)

三、作文(50分)

(评分标准参考广东省中考语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

名著阅读(10分)

1.孙悟空尾随牛魔王赴宴,然后偷走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变作牛魔王的样子去向铁扇公主骗得芭蕉扇。

2.示例一:

牛魔王和罗刹女不肯借芭蕉扇,是因为孙悟空之前请观音菩萨降服了他们的儿子红孩儿并收为善财童子,牛王夫妇因而怀恨在心。

示例二:

唐僧取经回来途径通天河,因忘记替老白黿向如来佛祖问它何时可以脱壳修炼成人身而被沉入水中浸湿经书。

3.人物变化多端,法术神通广大(如文中牛魔王变成猪八戒的模样,反过来骗回扇子,芭蕉扇可大可小等),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而奇特,想象和夸张是《西游记》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表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分析:

A项中的“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而句中转交的对象是对方的母亲,应该用敬词“令堂”或“令慈”;B、“令尊”是敬称对方的父亲,此为误用,应用“家父”。

C中的“光临”是敬称,不能用于自己身上,因此不得体,正确答案是D。

(本文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 

附加题:

“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

为什么?

答:

好。

①明确。

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②新颖。

“10毫升”将母爱这一抽象的东西具体化;③以小见大。

用“10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

(答出一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