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19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docx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

农民旅游调研报告

定义

农民旅游 ,顾名思义 ,是农村居民作为旅游者外出旅游 。

农民旅游也就意味着农村居民不仅是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和生产者 ,也应该是需求者和消费者 。

农民旅游 、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可以统称为“三农”旅游 。

“三农”旅游中农民旅游是个市场概念,字面上看是由农民和旅游两个词组成,然而旅游本身就是个复杂的现象,至今国内外学界对其概念,本质特征等核心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而农民的定义一直是中外学术史上的难题,尤其我国的特殊国情及目前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现实,使农民及其相关问题更为复杂,因此一个能够反映农民旅游主要矛盾并能被广泛接受的农民旅游概念至今尚无定论。

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

一、农民自身的原因。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热情。

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放慢,而农业生产资料却连连攀升,农民进城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农民支出增加,收入减少;

2.农民的负担重。

农民是个弱质群体,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经济负担都落到农民的头上,此外农民的预期支出如子女的教育费用、建房费、自身的养老费等压力也使农民的储蓄倾向提高,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3.农民消费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个性实际上正处于一个从封闭保守到开放交流、从小心谨慎到大胆开创的转折状态。

传统的节俭习惯使本来收入不高的农民积累意识远远超出消费意识。

农民一方面平日非常节俭,舍不得花钱;另一方面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婚丧嫁娶,却不惜花费大量钱财。

在农村消费中占比很大的是建房,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

有不少是为争面子相互“攀比”,盲目求高求大,拆了盖,盖了拆,这造成极大浪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品转移;农民休闲的意识、形式和内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

休闲观念庸俗化,以为休闲只是看电视、串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等,很多人甚至把“睡觉+搓麻将+看电视”当作了休闲的主体方式。

那些出去旅游的农民多数还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初级旅游阶段,对现代旅游注重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并不看重。

消费观念的落后也是限制农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

4.农村旅游信息相对闭塞。

相对而言,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书报、杂志等的利用较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缺乏了解、接触外面世界的热情和冲动;

5.旅游目的的特殊性。

我国农民旅游目的的特殊性也在制约着农民旅游市场的形成。

目前我国农民外出旅游还是以探访亲友为主,其次是休闲度假,因此很多农民都喜欢组织亲朋好友自行出游,而不愿找旅行社。

6.时间的限制。

对农村居民而言,虽然有农闲与农忙之分,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分并不明显,即使在农闲季节,仍有许多的活要干,如锄草、育肥、家养牲畜等,相当一部份农民还要出门打工以贴补家用。

  

二、市场的原因。

首先,针对农民开发的旅游线路不多。

现在的旅游产品都是针对都市消费群体设计的,原生态的深山老林、古城游览是热门,而农民出游喜欢热闹,到大城市开开眼界。

其次,旅游价格与农民消费水平不相对应。

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言,旅游价格偏高,尤其是近年来,各大旅游景点门票一路看涨,农民虽然实现增收,但总体经济水平仍低于城市居民,他们对价格比较敏感,这昂贵的旅游费用也使得许多想旅游的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再次,一些景点和旅行社的做法伤害了农民的旅游积极性。

部分旅游景点的宰客坑人现象,旅行社不能提供专业导游,或是根本不带进好的景点,只带他们到街上、广场、商场和景点的周围转转就完事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农民出门旅游的愉悦感;最后,销售网络的“城乡断链”现象影响着农民的出行。

由于农民居住分散,而消费能力较弱,旅行社大都未在县乡两级广泛布设销售网络。

农民想在家门口买张票就能登车出游实在没指望,而拖家带口到城里去找旅行社又实在太麻烦,可如果不跟旅行社走,景点门票又贵得吓人。

旅游产业营销服务链的这种“城乡断链”现象,使那些初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很难享受到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三、旅行社的原因。

许多旅行社不愿带农民团。

由于农民游客的消费水平不及都市游客,调查显示,300-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里人旅游消费水平的三分之一。

对旅行社而言,同样的运作模式,得到的回报却不同,付出多、利润薄,从而使得旅游社很少愿意顾及低端旅游市场。

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根本没有。

此外,农民旅游者的出游意识存在的问题也是旅行社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一件小事对于都市旅游者来说很容易获得沟通和理解,而对农民旅游者却不是件易事。

对那些自发形成于乡野、贴近农民出游个性需求的“草根旅行社”,在现实中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方面,它们不具备合法经营地位,没办法同旅游景点争得优惠价;另一方面,面临随时被旅游管理部门查处、取缔的风险。

针对农村旅游市场限制性因素的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提高了,购买力增长,才能为旅游产品面向农民的销售提供可能。

应此政府要采取措施为农民减负,让农民增收。

  

  2、培育农民旅游的市场主体。

要成立一些以农民为旅游服务对象的旅行社,主动降低行业门槛,以使广大农民能在不同的价格档次上,更多地参与分享现代旅游业的“福祉”。

首先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旅行社为农村旅游市场服务,鼓励旅行社开掘农村旅游市场。

一方面,国家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使旅行社进入农村旅游市场成为可能。

如对以农村旅游市场为主的旅行社可以进行适当的税费减免;另一方面,要进行大力宣传,让旅行社明白开发农村旅游市场对旅行社将来的重要性。

就目前来看,开发农村旅游也并不是无钱可赚。

这是因为农民旅游一般多发生在旅游市场的淡季,刚好和城市市民旅游互补。

无论旅游线路的安排,还是饭店、宾馆的接待能力,都会有所保障。

这不但能满足农民出游的愿望,还能增加旅游收入,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另外,还要鼓励乡村成立旅行社。

对现在已经存在的“草根旅行社”应以规范和强化管理为主。

从目前的情况看,以农民旅游为主的低端旅游市场问题在近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草根旅行社”无疑是目前较好的替代品。

国家主管部门应重点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促使其规范健康发展,以满足农民旅游的需求。

  

3、“量体裁衣”开发适合农民消费的旅游产品。

(1)在旅游内容方面,

在农民旅游项目的设计上,要照顾到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结合农民爱热闹等特点,举办城市精品游,安排大众化的民俗表演,农科知识普及活动等等,将农村商贸洽谈、娱乐、趣味体育竞赛等融于一体。

农民参加这种集市性的旅游活动,既放松了心身,结交朋友,又交流农耕经验,购置种子、化肥,甚至预订农耕机械,洽谈农作物贸易;还可以开发组织农民进城的科技游和高校游,在高校和学者专家零距离接触,使农民在满足旅游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将婚庆旅游、经商旅游、考察旅游、购物旅游、老年旅游等常见的城市旅游方式转型,加入农民喜欢的因素,剔除不好的因素;多为农民出游提供优质服务,如提前公示旅游线路、费用以及服务承诺,主动与村委联系,帮助农民组团,提供高素质的导游人员等。

在旅游时间的安排上,农民家族一般较大,旅游时人员较多,加上牲畜的牵绊,且受经济状况所限,都使得农民偏好于近距离旅游,因此无需过多考虑住宿问题。

另外,农民的闲暇时间和一般旅游者的闲暇时间也有很大的区别,农忙时节一般集中在夏秋,农闲集中在冬季,可以根据庄稼的生长周期来开创农民黄金周。

如北方农民可以分别在冬季、夏季形成两个黄金周。

根据传统节日可以设立春节、端午、中秋等黄金周。

(2)价格方面,农民更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

因此,开发农民旅游产品要尽量做到减少产品附加值,不要太豪华的住宿、不要太奢侈的饭菜,门票的价格要降低,以保障农民旅游的可持续性。

(3)旅游网络建设方面,政府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对农民游客提供优惠的交通工具,优惠的景点票价,优惠的住宿环境;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旅游信息需要宣传,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成本太高,而且也不见得有效,可在农村的图书流动站中向农民朋友介绍旅游知识。

参加旅游的农民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正好与到图书流动站看书的群体相符。

此外也可利用农村的邮政、信用社作为宣传的载体。

农民工同样也是得力的旅游宣传员,旅游企业对在城市中的农民工进行宣传要比去农村方便得多。

文章来源:

XX文库

农民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以下是近几年在中国国家旅游局网站上公布的国内居民旅游统计信息。

1.2005年统计数据分析

如图一所示,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其中:

城镇居民4.96亿人次;农村居民7.16人次,占总数的59.08%。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5285.86亿元人民币。

其中:

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656.13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629.7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36.1元。

其中:

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7.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7.6元。

图一2005年国内旅游数据统计

2.2006年统计数据分析

如图二所示,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02%。

其中:

城镇居民5.76亿人次;农村居民8.18亿人次,占总数的62.25%,比上年增长14.25%。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6229.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87%。

其中:

城镇居民旅游消费4414.74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815.0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6.9元,比上年增长2.1%。

其中:

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66.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1.9元。

图二2006年国内旅游数据统计

3.2007年统计数据分析

如图三所示,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

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占总数的61.99%,比上年增长18.4%。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

其中:

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

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2007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

MAJORSTATISTICSOFDOMESTICTOURISM2007

总人次数

*出游率

总花费(亿元)

人均花费(元)

 

(亿人次)

(%)

DOMESTICTOURISM

AVERAGE

DOMESTIC

RATE

EXPENDITURE

EXPENDITURE

TRAVELERS(100Mn.)

(%)

(100Mn.RMB¥)

PERCAPITA

全国合计

16.10

122.5

7770.62

482.6

TOTAL

城镇居民

6.12

166.3

5550.39

906.9

URBAN RESIDENTS

农村居民

9.98

105.4

2220.23

222.5

RURAL RESIDENTS

城镇居民一季度

1.61

43.7

1357.94

846.0

JAN.--MAR.

城镇居民二季度

1.55

42.1

1349.28

871.3

APR.--JUNE

城镇居民三季度

1.38

37.6

1346.04

973.7

JULY--SEP.

城镇居民四季度

1.58

42.9

1497.13

948.3

OCT.--DEC.

 

 

 

 

 

 

 注:

*出游率指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出游的人次数占其人口数的比重。

NOTE:

RATEISTHERATIOTHATTHETOTALAMOUNTOFTHEURBANCITIZENSORTHERURAL

         HABITANTSCOMPARESTOTHEURBANPOPULATIONORTHERURALPOPULATION.

图三2007年国内旅游数据统计

4.2008—2009统计数据分析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2008年国内旅游依然保持平稳增长。

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2%。

其中:

城镇居民6.43亿人次;农村居民10.67亿人次,占总数的62.40%,比上年增长6.91%。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8749亿,比上年增长12.6%。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09年1-3季度国内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7400亿元,同比增长10%。

2009年全国国内旅游将达到19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约1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

5.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对近几年旅游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旅游市场在我国旅游市场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民旅游市场表现出“出游人数多,消费水平低”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能更好的引导农民旅游,将会推动我国旅游市场飞速发展。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到2010年末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将不断上升,其旅游消费金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旅游市场的壮大将推动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农民旅游市场存在问题:

1.旅游人数多,消费低

通过对前几年旅游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旅游人数方面,农村居民旅游人数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约为城镇居民旅游人数的1.5倍。

但是在消费水平方面,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人均花费在200元左右,约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1/4。

在这里以2007年的数据作具体说明,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6.10亿人次,其中农村居民达到9.98亿人次,约为城镇居民的1.6倍。

但是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总额为2220.23亿元,不到城镇居民消费总额5550.39亿元的1/2。

人均消费仅为222.47元,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906.93元的1/4。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人数多是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优势,这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无关系。

但是,不管在消费总额上还是在人均消费上,消费水平低下,这是目前农民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

2.缺乏具有针对性的配套市场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居民人口众多,农民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

但是目前缺少具有针对性的配套市场,直接影响到农民旅游市场的发展。

所以,要发展农民旅游,必须先完善相关的配套市场。

首先,需要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市场。

目前大部分旅游活动的宣传,都止步于县城一级,很少深入到乡村,而且农村相对来说地广人稀,如果像城市中一样做旅游广告也是很不现实的,这直接影响到农民旅游市场的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一个专门针对农民开发研究旅游产品的市场。

目前的旅游产品,大都针对来自城镇的旅游人群,没有针对农民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

最后,针对农民旅游消费整体偏低的特点,我们需要开发一个不同于城镇居民旅游的低价位的市场。

虽然,现在农民的收入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民出游首先考虑的还是低价位格路线。

正因为如此,旅行社从中获取的利润就会偏低,所以都不愿意针对农民开发旅游线路。

这也成为制约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出游目的单一,消费观念不成熟

和城镇居民外出旅游不同,城镇居民追求清新自在、回归自然。

而农民看惯了田园风光,山山水水,所以他们充满的是对现代都市风光和都市生活体验的向往,因而那些人口密度大、商业发达的城市和游乐园等人工景区或者宗教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成为他们出游的首选。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出游目的上的巨大差异,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4.缺少专门的导游人才

由于市场原因,目前的导游基本是专门为城镇旅游居民提供导游服务的,并且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掌握的知识面也各不相同,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民游客求知的欲望。

而且,在思想意识方面与农民游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样务必会造成交流障碍,降低服务质量。

为了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解决这一问题,为农民游客提供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这对农民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是非常有利的。

5.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目前,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相对城镇居民来说还比较低,直接导致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不够了解,甚而到了外面的世界会有强烈的恐惧感,不敢与其他人交流,做事情都显得畏手畏脚,怕被人笑话。

因此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外出,进而导致农民旅游市场冷淡。

文化观念落后是制约农民外出旅游的另一个因素。

由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加上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要想改变目前这种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他们普遍都有自卑心理,不敢说话、不爱说话、不懂得如何更好的与外人沟通。

这也增加了旅游的宣传难度。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村居民都认为外出旅游就是出去大吃大喝,是一种很浪费的行为,也因此对外出旅游存在偏见。

这样,由落后的传统观念直接导致了消费水平的低下。

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而改变落后的传统观念,这样才能提高其消费水平,带动旅游业向前发展。

文章来源:

XX文库

作者:

王科

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探讨

1、加大两方面宣传力度

加强农民旅游市场的宣传活动,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旅游热情,从而产生旅游的欲望。

同时,加大旅游宣传工作也会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外出旅游不仅是游玩,还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慢慢改变他们对旅游业的片面认识。

因此,我们必须先了解农民的生活思想状况,并采取适当的宣传。

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其特殊性,对农民旅游宣传方式的选择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在农村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和广播,所以电视媒介的形象作用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是最有效的广告媒体,需要作一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宣传,根据农民的习惯、爱好,进行一些他们敢兴趣的旅游广告宣传。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旅游即玩乐”的偏见,我们应该将旅游与增加知识,学习新事物联系起来,慢慢消除他们对旅游的偏见。

另外,在进行宣传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其旅游的欲望,有效的引导农民进行旅游消费,充分发挥农民旅游市场的潜力。

2、走进农村,实地宣传

由于农民信息接受比较慢,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民都对新事物纯在抵触感,不愿意接受一些新的信息或者很难相信一些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走进农村,进行实地宣传,和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比如,可以采用建筑物墙体广告,上门发送宣传资料。

我们还可以在小县城以及乡镇建立一些旅游中介办事处,进距离的向农民宣传相关旅游知识,定期发放一些宣传资料,还可以举行一些类似旅游知识竞赛的活动,增进感情,拉近关系,同时也加深了农民对旅游的认识程度。

对于这条策略,我们应该长期而持久的坚持下去。

3、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消费产品

针对农民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农民旅游消费的特点,我们需要多开发一些有很强针对性的产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4、开发科普旅游产品

通过组织农民外出,进行相关生产经验的交流,学习心得生产技术或者到一些农业科普展馆进行参观学习,比如科技农业园。

另外,还可以组织参观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如华西村、南街村等,帮助他们从中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样,在旅游过程中不但身心得到了休息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知识和技术。

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和自身的生活质量。

5、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项目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文化浓郁的地方比较受到农民的欢迎。

因此,组织一些宗教文化游,或者参加一些庙会之类。

另外,农民都比较喜欢看热闹,开眼界,喜欢群体活动。

因此,可以组织团队到一些附近的大城市进行参观等。

6、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在加大对农民旅游宣传的同时,我们要使旅游能学习知识的观念植入农民心中。

为了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外出旅游,激发他们的旅游欲望,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这都需要我国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筹规划,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潜力,给旅游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7、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在各个产业都是被相当重视的,当然,在旅游业也不例外。

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

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知识面不宽,观念比较陈旧。

如何正确的引导农民进行旅游以及如何能让农民更好的享受旅游,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从事旅游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对农民旅游市场的热情。

而且还要掌握一些与农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一些技巧。

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农民游客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得从基层做起,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在农民的群体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旅游知识培训,进而取得相关的职业证书,壮大导游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