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28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docx

重庆市万州一中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二解析doc

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万州一中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

(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石头上的青苔B.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C.珊瑚D.智勇机器人

 

2.生物多样性不包含下列那一项(  )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房屋建筑的多样性

 

3.以下单位,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

 A.门、目、界、纲、科B.纲、界、科、目、门

 C.界、门、纲、目、科D.界、目、科、门、纲

 

4.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生物、微生物,他们共同组成了(  )

 A.生物的生活环境B.生态平衡

 C.生态因素D.生态系统

 

5.在显微镜下观察字母“p”,可看到的物像是(  )

 A.pB.bC.qD.d

 

6.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壁

 

7.糖腌黄瓜或者糖拌番茄时,经常会发现黄瓜或番茄内出现许多汁液,请问,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的(  )

 A.细胞壁B.液泡C.细胞质D.细胞膜

 

8.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蛋白质分子B.细胞C.组织D.器官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10.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0

水槽边的石头下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

干草地中2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模型图,请据图回答:

(1)转动[      ]      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转动[      ]      时,物象更容易调清晰.

(2)要观察某玻片标本时,应把标本放在[      ]      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      的中心.

(3)物镜放大倍数为10×,目镜为15×,它的放大倍数是      .

 

12.请用笔画线将相对应的连接起来.

 

13.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标出其各部分名称;同时再画一个动物细胞结构图,标出各部分名称.

 

14.“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人因此说“蛆是腐肉变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你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蛆是苍蝇的幼虫,只有苍蝇产卵后才有可能出现.肉类腐烂是腐败细菌作用的结果.高温灭菌,防止苍蝇接触,可使肉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新鲜.高温灭菌用灭菌锅.)

(1)发现并提出问题:

      ;

(2)收集信息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方案:

      ;

(4)分析并得出结论:

      .

 

 

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万州一中七年级(上)生物定时作业

(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石头上的青苔B.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C.珊瑚D.智勇机器人

考点:

生物的特征.

分析:

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据此解答

解答:

解: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是自然现象,不是生物的特征;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智能机器人朽木没有生物的特征;因此,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而石头上的青苔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具有生物的特征.

故选:

A

点评: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物的特征.

 

2.生物多样性不包含下列那一项(  )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房屋建筑的多样性

考点:

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

解: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符合题意;

B、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不符合题意;

D、房屋建筑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以下单位,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

 A.门、目、界、纲、科B.纲、界、科、目、门

 C.界、门、纲、目、科D.界、目、科、门、纲

考点: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解答:

解: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故选:

C

点评:

做此题的关键是按大小顺序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

 

4.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生物、微生物,他们共同组成了(  )

 A.生物的生活环境B.生态平衡

 C.生态因素D.生态系统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属于非生物部分(环境)、生活着的各种植物属于消费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因此他们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或组成,

 

5.在显微镜下观察字母“p”,可看到的物像是(  )

 A.pB.bC.qD.d

考点: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解答:

解: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字母“p”,可看到的物像是d.

故选:

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6.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壁

考点: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答:

解:

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故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故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够不断地流动,它的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故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细胞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多以识图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7.糖腌黄瓜或者糖拌番茄时,经常会发现黄瓜或番茄内出现许多汁液,请问,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的(  )

 A.细胞壁B.液泡C.细胞质D.细胞膜

考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分析:

此题重点考查的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知识,思考解答.

解答:

解: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

B、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腌黄瓜或者糖拌番茄时,黄瓜或番茄内出现许多汁液,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符合题意.

C、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性的知识点,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

 

8.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蛋白质分子B.细胞C.组织D.器官

考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

解答:

解: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为基础题,明确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考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

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10.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0

水槽边的石头下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

干草地中2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

考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鼠妇生存环境的条件,考查数据的读取能力.

解答:

解:

通过记录可以分析:

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

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

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阴暗潮湿.

故选:

B

点评:

通过生活过程中我们发现鼠妇的地方可推知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模型图,请据图回答:

(1)转动[ 9 ] 粗准焦螺旋 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转动[ 11 ] 细准焦螺旋 时,物象更容易调清晰.

(2)要观察某玻片标本时,应把标本放在[ 5 ] 载物台 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6 ] 通光孔 的中心.

(3)物镜放大倍数为10×,目镜为15×,它的放大倍数是 150倍 .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

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遮光器,⑦通光孔,⑧压片夹,⑨粗准焦螺旋,⑩反光镜,11细准焦螺旋,12镜臂,13镜柱.

解答:

解:

(1)显微镜中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图象更清晰.

(2)在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5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

故答案为:

(1)【9】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

(2)【5】载物台;【6】通光孔;

(3)150倍;

点评:

熟悉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是观察的基础,平时经常练习使用显微镜才能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

 

12.请用笔画线将相对应的连接起来.

考点:

生物学史.

分析:

林奈用双名法来给植物命名,达尔文的著作是《物种起源》,指出生物进化的规律,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而且丛结构与功能的角度作出了解释,和他人一起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解答:

解:

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

C、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

D、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

故答案为:

点评: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生物学家的主要业绩.

 

13.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标出其各部分名称;同时再画一个动物细胞结构图,标出各部分名称.

考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据此解答.

解答:

解: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图:

所以由植物细胞结构图可知:

[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

动物的细胞在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如图:

故答案为:

动物细胞: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4.“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人因此说“蛆是腐肉变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你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蛆是苍蝇的幼虫,只有苍蝇产卵后才有可能出现.肉类腐烂是腐败细菌作用的结果.高温灭菌,防止苍蝇接触,可使肉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新鲜.高温灭菌用灭菌锅.)

(1)发现并提出问题:

 蛆是腐肉变来的吗?

 ;

(2)收集信息作出假设:

 蛆是腐肉变来的.(蛆不是腐肉变来的.) ;

(3)设计实验方案:

 (3)设计实验方案:

1、设置甲乙两组实验,两组都准备两块等重的肉,放在烧杯中,放置在有苍蝇出没的地方,过一段时间,用薄膜盖上烧杯口;

2、把甲组放入高温灭菌锅高温杀菌,乙组保持原状,过段时间取出甲组;

3、甲乙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哪生蛆. ;

(4)分析并得出结论:

 发现甲中没有长蛆,乙组长蛆.说明假设不成立,蛆不是腐肉变来的.(说明假设成立,蛆不是腐肉变来的.). .

考点: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

解: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如:

蛆是腐肉变来的吗?

(2)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如:

蛆是苍蝇的卵发育来的.

(3)设计实验方案:

对照实验设计原则: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①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煮熟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湿润玻璃碗里,编号为:

A、B

②在A玻璃碗口覆盖纱布,阻止苍蝇进入.B玻璃碗口敞开;并把A、B玻璃碗放在相同(填写相同或不同)的适宜条件(包括有苍蝇出没)下培养.本组实验的变量是否有苍蝇进入.

③每天观察两个玻璃碗中的生蛆情况.

(4)A、B两个瓶子对照,实验变量是苍蝇,A瓶子中的肉没有蛆,说明腐肉不会自然产生蛆;B瓶子中的肉有蛆,说明苍蝇在乙瓶内的肉上产了卵,虫卵孵化成蛆.因此,腐肉不会自然产生蛆.由此可见,腐肉生蛆是因为肉被苍蝇接触,苍蝇将卵产在肉上.说明蛆是苍蝇的卵产生的,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故答案为:

(1)蛆是腐肉变来的吗?

(2)蛆是腐肉变来的.(蛆不是腐肉变来的.);

(3)设计实验方案:

1、设置甲乙两组实验,两组都准备两块等重的肉,放在烧杯中,放置在有苍蝇出没的地方,过一段时间,用薄膜盖上烧杯口;

2、把甲组放入高温灭菌锅高温杀菌,乙组保持原状,过段时间取出甲组;

3、甲乙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哪生蛆.

(4)发现甲中没有长蛆,乙组长蛆.说明假设不成立,蛆不是腐肉变来的.(说明假设成立,蛆不是腐肉变来的.).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只能通过繁殖产生,而不能由目前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产生.并了解蛆是由生物苍蝇繁殖产生的幼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