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46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docx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

关于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是如何起源的?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这些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而今年国务院将端午节首次作为国定假期,我们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六(3)中队抓住这一时机,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围绕“端午节”主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书店、走进机房、走进社区……通过课内学习、阅读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使其从中体验端午文化的深厚意蕴。

这是学校贯彻“两纲”,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重要途径。

  正值端午佳节之际,却逢“”汶川抗震救灾的重大事件,在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我们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的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的节日,在此创设“龙腾端午情系灾区”的活动,通过开展以“端午”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在引导学生尊重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其“关注灾区,关爱生命”的道德责任感,并以实际行动为灾区学生献上自己的一份节日爱心,渡过首个有意义的国定端午佳节。

  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关爱地震灾区的孩子,创设以“龙腾端午情系灾区”为主题的端午节系列活动,通过动员部署、布置展板,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爱心放送”等活动环节,充分挖掘端午节庆所蕴含着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端午习俗,初步掌握端午用品和食品的制作方法,增强其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缅怀先贤,学习其忧国忧民的人道情怀、忠诚故国的高尚品质,从中培育和激励学生形成对人民悲悯、对国家忠诚的爱国主义情怀。

  围绕“龙腾端午情系灾区”这个主题,从“国家为什么要将端午节作为国定假日?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今年,你想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向,引导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切实增强学生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为灾区小朋友奉献爱心,和他们共渡难关。

  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知晓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节庆文化的认同感。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关注灾区,关爱生命”的责任心,并促使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灾区小朋友奉献爱心。

  20XX年6月2日至6月6日

  1、了解六(3)中队队员们对端午节的认识状况;

  2、体育课教案与活动器材(两根长绳)准备;

  3、劳技课教案及制作粽子(荷叶,用酱油腌制好的糯米及五花肉或者红豆、枣子等,绳子,剪刀)准备;

  4、美术课教案及作画材料准备;

  5、十分钟队会教案(需对学生前期活动环节中的表现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中队学生特点的成果展示性主题队会);

  1、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

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制作成小报,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体验传统节庆的深厚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一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结合抗震救灾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有意义的端午节”,并通过图画“情系灾区”为灾区民众送去祝福。

  4、通过模拟“赛龙舟”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勇武、坚韧、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在竞技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序号项目具体内容

  系列一制作小报

  1、端午节的来历;

  2、端午节的典故;

  3、端午节的活动;

  4、今年我想如何过端午节。

  系列二手工作品制作粽子(选出最好的3个,并将烧好的自制粽子送至一年级灾区小朋友的手中)

  系列三诗歌创作我笔下的端午节(每个中队选出5个较好的作品展示)

  系列四美术作品我画下的端午节(每个中队选出5个较好的作品展示)

  系列五快乐游戏在体煅课上,进行模拟赛龙舟比赛

  系列六十分钟队会在十分钟队会中,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并谈感想(形式不拘)

  1、分析学生阶段——召开学生座谈会

  通过访谈等形式了解六(3)中队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及对此次汶川大地震赈灾活动的感想。

  2、组织筹备阶段——召开组织筹备会议

  1)分享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结果,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订立活动目的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2)活动分工——每位教师按照活动制定的计划,制定各自的活动教案,并通过交流反复审核,将“两纲”精神融入到课堂中去,使每一堂课都能以民族教育为核心。

  3、活动实施阶段——活动计划落实

  1)系列一:

制作小报(认识阶段)

  要求:

每位学生要制作一张有关端午节的电子小报。

  目的: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制作小报,自学了端午节的来历,并了解了端午节相应的典故和庆祝节日会举行的传统活动、结合今年的特殊情况,提出“今年我想如何过端午节”的想法,这是本次活动的认识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较深入地认识端午节。

  2)系列二:

手工作品

  要求:

每位学生至少包两个粽子和一个香囊,课后,将粽子与香囊送至一年级灾区小朋友的手上。

  目的:

通过学习如何包粽子,来认识各种各样的粽子,感受端午节的气氛,感叹我国文化的璀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传承民族文化。

  通过将制作好的粽子与香囊送到灾区小朋友手中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将“忧国忧民”、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落到实处。

  3)系列三:

诗歌创作

  要求:

每位学生创造一首能表达自己心声的诗歌。

  目的:

通过“情系灾区共庆端午”的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的时刻,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撰写出感人的诗歌来描绘自己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精神。

  4)系列四:

美术作品

  要求:

每位学生做一幅美术作品来阐述“我与灾区小朋友共度端午佳节”。

  目的:

美术作品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虽然灾区的小朋友远在他乡,但是可以通过图画来讲同学们的小手紧紧拉在一起,“手拉手、心连心,我们永远在一起”,每一幅画都诉说着孩子们的心声,给学生以充分的想像和发挥空间。

  5)系列五:

快乐游戏

  要求:

将六(3)中队全体队员分成两个组,所有队员都能在滑板上模拟一次赛龙舟比赛。

  目的:

通过模拟赛龙舟比赛,让学生感受众志成城,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最后引导学生联想抗震救灾中,全民上下一心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系列六:

十分钟队会(总结阶段)

  要求: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部分同学发言、每位同学写一封短信给灾区小朋友,祝福他们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目的: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及学生发言,对“龙腾端午情系灾区”系列活动进行总结,最后让每位学生写一份短信,让学生的认识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真正与灾区小朋友进行联谊活动。

  情系灾区,粽子飘香

  ——端午主题之一:

制作小报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提出问题

  

(1)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关于端午节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2)我们现在过端午节还保存着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结合今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为他们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方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二、探索与展开

  

(1)组织调查

  将一个中队的队员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由组长组织调查了解有关部门端午节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整理成文,选派代表在全队进行交流:

在调查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渠道调查的,碰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2)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一些地方过端午节的习俗,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3)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提议学生相互协作,学会端午节用品和食品的制作方法。

例如:

编手链、包粽子、折葫芦、缝香囊等。

  三、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

怎样情系灾区,与灾区小朋友一同过端午?

通过小报中的文章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四、反思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

在“爱国进取”中队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与价值,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在展示中发扬自己的长处,评比中吸取别人的优点,不断的互相补充、学习。

  情系灾区,粽子飘香

  ——端午主题之二:

“包粽子”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2)掌握包粽子的材料及过程、初步学会包粽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端午节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划龙舟、配香囊等。

  

(2)通过粽子的制作,学会一般包粽子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包粽子,合作制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配香囊的寓意,表达对祖国、对四川灾区人民的爱。

  二、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端午节的习俗。

  难点:

粽子的制作。

  2、教具与学具

  学具:

箬叶、苇叶、菖蒲、艾草、香囊、各种粽子等。

  教具:

音乐、录像、实物投影、PowerPoint等

  环境布置:

门口悬挂菖蒲、艾草、香囊等桌上有各种形状的粽子。

  3、课时安排2课时80分钟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步骤:

  一、导入PowerPoint(师生互动)5"

  1、《我是中国人》,在接近尾声时教师讲“我是中国人,我是尚尚正正的中国人,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感到光荣。

  2、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你们知道我国的疆土面积吗?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3、我们祖国的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有多少人吗?

(13亿人口)

  4、我们祖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呢?

(56个民族)

  5、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生活着13亿人口且民族众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节日。

各节的简介、习俗(略)

  6、你知道中国有多少节日呢?

  播放音乐

  讨论:

(激起民族自豪感)

  (师生互动、用谈话方式跟据学生回答教师整里归纳PowerPoint)

  通过对祖国介绍,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为下面民俗节日打下基础。

  二、讲解新课5"+25"

  1、出示课题(牢记民族节日、传承中华民化、端午节---教你包粽子)

  2、你知道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吗?

(法定假日)

  (1.春节2.清明节3.端午节4.中秋节)

  3、端午节简介(时间五月初五)

  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端午节PowerPoint(图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

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4、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介绍普陀区龙舟赛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之后每年五月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每年我们普陀区都要进行龙舟竟赛地点苏州河昌化路至陕西路一段

  2)吃粽子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3)佩香囊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今年我们迎来的,是第一个作为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在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未止的时候,很有必要过好这个节日,借端午节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护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摆脱灾害、永远平安。

  5、教你包粽子(每到佳节倍思亲、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1)材料:

  箬叶苇叶(国外芭蕉叶、香蕉叶、玉米叶、布袋等)

  糯米(血糯米、西米、粗颗粒的玉米面、米粉等)

  馅(甜、咸、香蕉等)

  2)形状

  三角、四角锥形、忱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

  火炬形—济南超市

  迷你粽---上海50克米包4个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

  巨无霸粽子—北京高超二米300斤米50斤枣几百片苇叶

  台湾特大粽350公斤

  水晶迷你粽

  3)口味

  碱粽、肉粽、豆粽、白米粽等

  4)吃法

  油炸火锅粽

  5)制作方法

  6)学生动手实践(录像,学生分组操作)

  (自由组合)

  三、欣赏作品产生新的灵感——教师讲评——拓展与创新:

回家自已尝试设计制作一个粽子献给自己的长辈10"

  作品展示,谈自己操作中的探索的方法。

  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尝试、发现、演示、纠错到再实践,学习粽子的制作技法,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制作。

  通过评价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领悟到劳动的价值,并提高鉴赏水平、质量意识。

  教学反思

  端午节前,我给本中队学生上了一堂综合实践公开课——“端午将至,粽子飘香”亲手包粽子活动。

  全中队共分成九个小组,各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同学们非常踊跃,积极响应,包粽子原料准备十分充足:

糯米、粽叶、绑绳,馅料丰富多样:

五花肉、腊肠、红枣、板栗、花生、白砂糖。

工具齐全:

盆、碟、匙、筷子、剪刀、一次性手套等。

  课堂上,同学们挽起袖子,折起粽叶,各自大显身手,纷纷包出各种不同造型、不同风味的各式美粽:

菱角形、锥形(火炬粽)、长方形、三角形,肉粽、豆粽,甜的、咸的……

  粽子还未煮,老师与同学们似乎闻到了粽香,品到了粽味。

其他年级的同学十分好奇,也非常羡慕,争相观看,跃跃欲试。

  第二天,同学们将烧好的热腾腾的粽子和同学们自制的香囊送到一年级灾区小朋友的手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灾区小朋友的那份牵挂,真正落实到“情系灾区,粽子飘香”这一主题。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情系灾区,粽子飘香”这一主题的其中一堂课,同学们包出来的粽子虽然不很专业,但通过此堂课,学生了解了粽子的来历及各种各样的粽子,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五月五端午节”这一主题的其中一堂课,同学们包出来的粽子虽然不很专业,但通过此堂课,学生了解了粽子的来历及各种各样的粽子,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龙腾端午情系灾区

  ——端午主题之三:

活动总结性主题队会

  一、队会目的:

  通过在“龙腾端午,情系灾区”主题队会,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我国领导人以人民利益为重,重视人民生命的品质,并让学生认识到祖国赋予自己的使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承担起建设祖国大业的重任,就要立足现在,努力学习,用知识和科学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富强、昌盛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前期准备:

  1、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我国领导人在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所作出的反应以及在赈灾过程中,我国领导人以人民生命为重,不惜一切代价救助民众的义举(PPT);

  2、同学们在赈灾中的照片(PPT);

  3、主题小报、手工作品诗歌创作、美术作品、快乐游戏的照片及总结;

  4、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5、一年级灾区小朋友的情况介绍;

  6、学生将端午节制的粽子和香囊送给一年级灾区小朋友的活动感言。

  三、主要议程:

  1、作品展示(主题小报、手工作品诗歌创作、美术作品——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创作组品时的想法以及对端午节的认识):

  2、快乐游戏活动照片及感受(两位同学发言——一位获胜队的代表,另一位失败队的代表)引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次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壮举;

  3、PPT展示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我国领导人在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所作出的反应以及在赈灾过程中,我国领导人以人民生命为重,不惜一切代价救助民众的壮举,最后,我们能得到国际的一致赞赏,并获得抗震初步胜利,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及堰塞湖决堤危机还存在,抗震官兵还在第一线,还要有一定的危机感。

最后,随机请两位同学谈一谈他们的观后感;

  4、同学们在赈灾中的照片(PPT),并请一位同学在展示照片的同时,讲述本中队在赈灾中的好人好事,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们应当力所能及地帮助灾区小朋友;

  5、引出我校在民政局的安排下,也接纳了一位一年级灾区小朋友,并简单介绍她的情况;

  6、学生将端午节制的粽子和香囊送给一年级灾区小朋友的活动照片展示,并请一位同学谈一谈赠送过程的感想;

  7、辅导员总结、寄语:

希望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能认识到自己的使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承担起建设祖国大业的重任,就要立足现在,努力学习,用知识和科学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富强、昌盛而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

  六(3)中队

  20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