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88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语文七年级(上)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适用年级: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课时:

80课时

设计教师:

 

 

课程背景(教材分析与解读)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以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实践、名著导读等部分组成,共22篇课文,8首课外古诗词,2部名著导读。

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亲近自然、感受亲情、学习生活、人生意义、关注生命、想象世界,其中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一方面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申,另一方面体现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第一、二、三、五单元以散文为主,兼有诗歌,文言文。

第四单元以议论文为主,兼有小说,文言文。

第六单元童话神话故事,兼有诗歌,文言文。

并在第三、六单元后面安排了两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共8首。

名著导读:

必读2部,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

必读书为《朝花夕拾》《西游记》,自主阅读推荐《白洋淀纪事》(孙犁)、《湘行散记》(沈从文)、《猎人笔记》(屠格涅夫)、《镜花缘》(李汝珍)。

本册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

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的形式,每单元安排一课文言诗词。

各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二者和谐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目标(课标与学段目标)

1.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阶段,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拓宽语文眼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学好记叙文和浅显得文言文。

2.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读读写写”中出现的字词并正确、规范地书写;能结合语境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

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5.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会写记叙性文章,做到要素齐全,中心明确,标点、格式正确,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6.能阅读完成《朝花夕拾》和《西游记》2部主推荐名著,掌握阅读方法及阅读策略,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背诵积累优秀诗文。

内容和实施

第一单元(11课时)

单元

单元目标

课程内容

课时

教师用书教学重点(教

学目标)

文本特质

课程资源

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3.揣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1.春

 

2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1.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色彩。

2.笔触清新,文辞优美,富于诗意和情感,对春的哲思融于全文。

3.抓住景物特征,使用恰当的修辞,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景。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春》原文

《春》朗读音频

2.济南的冬天

2

1.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品味精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1.布局精心,层次井然。

2.多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3.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选用词语,十分精妙。

自然、活泼的日常语言,纯净而优雅。

 

《济南的冬天》原文

朗读音频

3.雨的四季

1

1.研读文章,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2.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3.体会文章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1.篇幅不长,内容不太深,语言规范优美。

2.对大自然的景物观察细致,对熟知事物深入体会。

3.合理地安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雨的四季》原文

戴望舒的

《雨巷》

4.古代诗歌四首

3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

2.选取宏大的景物。

3.各篇景物描写特点不同,决定情感不同特点。

4.关键词语传达出景中情。

 

朗读音频视频

写作训练:

热爱生活,热爱写

2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不仅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思考。

3.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选择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写作。

1.学会写熟悉的对象。

2.留心校园生活,摄取精彩瞬间,热爱写作。

 

选取例文

单元复习

1

 

第二单元(12课时)

第二

单元

1.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

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5.秋天的怀念

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1.叙述语调显得平静内敛,情感含蓄,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

2.全文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

 

1.朗读视频

2.类文阅读:

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文章。

6.散步

 

2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在散文中运用了小说笔法。

2.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3.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

1.朗读音频

2.收集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事例。

7.散文诗两首

2

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

2.语言风格清新雅致。

3.象征手法的运用。

 

收集泰戈尔的相关资料

8.《世说新语》两则

2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1.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2.评论两个比喻的高下。

3.两篇文言文短小精悍。

收集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收集古代关于礼和信的相关名言警句

写作训练:

学会记事

2

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

1.抓住要素,条理清楚的叙述。

2.梳理清楚思路。

3.从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写起。

选取例文

综合性学习

1

1.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4.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

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1.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2.与交友相关的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课前收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课前每位同学各剪三颗五角星,以便上课时游戏使用。

单元复习

1

第三单元(15课时)

单元

单元目标

课文

课时

教师用书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文本特质

课程

资源

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重点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的贯通全文。

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1.富有童真童趣的情节片段。

2.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

3.多角度写景状物的方法。

1.收集鲁迅童年

 

2.生活的相关故事

10再塑生命的人

2

1.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1.用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

2.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3.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收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之间的故事

11.《论语》十二章

3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能力。

2.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1.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2.理解各则语录的丰富精彩的内蕴。

3.体会十二则语录所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1.朗音频

2.收集孔子和

《论语》的相关

资料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2

1.学习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凸显个性。

2.学习写作中选材应运用典型事例。

3.欣赏名家名作,学会如何抓住特点写人。

教育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凸显个性。

1.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凸显个性。

2.选材运用典型事例。

3.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个性。

人物描写片段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1

1.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的了解。

2.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指导学生阅读《五猖会》

1.阅读《朝花夕拾》,理解并掌握其主要内容。

2.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整理鲁迅先

生的生平经历

《朝花夕拾》

整本书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3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点评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3.体会“菊花”“明月”“落花”等意象的含义。

4.通过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

2.朗读诗歌的方法:

平声、仄声、韵脚。

3.抓住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词内容。

1.诗歌朗诵的音频

2.收集包含

“菊花”“明月”

两个意象的诗歌

单元复习

1

第四单元(16课时)

单元

单元目标

课文

课时

教师用书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文本特质

课程资源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2.学会默读,学会在关键语句上圈点勾画。

3.学会在默读中理清作者的思路。

12纪念白求恩

2

1品味本文概括而有力的语言;体会对比的作用,品味准确、严密的语言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

理解对比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1、夹叙夹议,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凝练。

2语言鲜明有力,有说服力,感染力。

收集白求恩的相关事迹

13植树的牧羊人

2

1通过课前预习,借用工具书,自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1第一人称视点的出色运用。

2.朴拙、写实人物。

出示关于环保图片

走一步,再走一步

2

1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故事情节,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1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2.叙议结合结构。

收集关于人生哲理的名言

15诫子书

2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1诸葛亮“诫子书”道理。

2朗朗上口整齐句式。

收集诸葛亮的文学作品

写作:

思路要清晰

2

1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典范的例文,学习清晰的行文思路。

3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

2.谋篇布局,列提纲

的习惯。

例文展示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1

1.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的学习机制。

1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共同研讨促阅读

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单元复习

1

第五单元(8课时)

单元

单元目标

课文

课时

教师用书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文本特质

课程

资源

1、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2、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做摘录。

3、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16猫

2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1.生动的细节描写。

2.心理描写真挚细腻。

3.结构巧妙,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

4.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5.叙事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动物照片、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17动物笑谈

1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1.风趣幽默的科普文。

2.语言饱含深情而又生动活泼,科学严谨而又不乏幽默。

描写动物的谜语

18狼

2

1.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3.背诵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1.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2.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3.语言简洁生动,富于表现力。

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的运用。

 

和狼相关的视频资料、成语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2

1.借助课文,帮助学生认识立意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3.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情感和思考。

如何突出中心

例文展示

单元复习

1

第六单元(20课时)

单元

单元目标

课文

课时

教师用书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文本特质

课程

资源

1.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

2.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课文。

19皇帝的新装

2

1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领悟课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艺术手法。

3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1.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

2.通过幻想、想象和夸张塑造形象。

讲述安徒生童话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天上的街市

1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想象丰富新奇。

2.句式整齐、灵活,偶数句尾用韵,音韵和谐,富有美感。

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1女娲造人

1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3理解女娲的形象,感受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1.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想象大胆新奇。

3.浅显易懂,内容有趣。

《中国古代神话》介绍

22寓言四则

2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1.讽刺意味很浓,引起人们深思。

2.寓言故事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3.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搜集《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1

1.了解、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

3.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1.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自由运用联想和想象。

例文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1

1.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2.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改编文学的兴趣、爱好。

1.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

2.涉及听说读写、人际交往等能力训练。

名著导读:

《西游记》

2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的了解。

2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指导学生阅读《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1.《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2.指导阅读。

1了解四大名著

2《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3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在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3通过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1结合运用比较法理解古诗。

2朗读诗歌的方法:

平声、仄声、韵脚。

1.诗歌朗诵的音频

2.收集边塞诗歌

单元复习

1

期末复习考试及分析

6

考试时长120分钟,分值120分,考查范围为整册教材

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评价分为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达标测试性评价两部分。

(一)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三部分组成。

评价指标如下:

1.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统计,课堂纪律表现、参与程度,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及时评价。

2.作业评价:

作业交送、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订正情况。

3.合作交流、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学科评比活动、竞赛成绩等

4.自主学习情况:

预习表现和效果,自习课学习表现,疑难问题的解决态度和表现情况。

(二)达标测试性评价由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和试期末测试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1.单元过关测试。

2.期中测试。

3.期末测试。

二、评价结果处理

学期评价总分为100分,权重如下:

过程性评价占30%,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分别按3:

4:

3的比例计算;

2.达标测试性评价占70%,其中,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分别按2:

3:

5的比例进行计算

最后两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把总分在10085分、84-70分、6960分、60分以下者的综合评价依次定为A、B、C、D四个等级。

根据学生学期语文学业总评结果,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及改进建议,学生作品、评价结果、教师建议等放入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评价,便于学生及家长了解学业成长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