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958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docx

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

2018年春季动物防疫指导意见

关于做好2018年春季动物防疫的指导意见

——春季是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加上春季温差大、多雨潮湿,活畜禽调运频繁,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加大,本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局专家组分畜种研究提出应对的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高发重大动物疫病种类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猪:

常见一类动物疫病包括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其他常见病包括猪细小病毒、猪肺疫等。

牛:

常见一类疫病包括口蹄疫等;其他常见疫病包括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棘球蚴病等。

羊:

常见一类疫病包括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等;其他常见疫病包括布鲁氏菌病、棘球蚴病、羊梭菌性疾病等。

鸡:

常见一类疫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

二、动物防疫技术指导意见

(一)疫苗保存及使用

疫苗储运要符合要求,严防日晒及高温。

冻干苗应低温保存,湿苗应在4C左右运输和储藏。

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否则将会降低或失去效力。

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有效时间、保存方法等。

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

疫苗要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射部位准确,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种完毕,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3小时内用完。

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冰冻等环境,不要使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

如注射时间过长(超过3小时以上),最好将疫苗放在4C冰箱内暂时贮存。

注射疫苗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剂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口蹄疫等乳剂疫苗要深部肌肉注射,以免逸出疫苗和发生感染。

动物免疫前后至少4天不要使用抗病毒药、干扰素和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注射时认真观察,并备有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一旦发现接种动物过敏,要及时救治。

(二)消毒灭源

养殖场要根据本场的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方法,选择高效低毒、对人员和动物无害的消毒药品。

北方气候干燥多风,呼吸道疾病多发,选择高效速效的消毒药能有效的控制常见烈性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等。

推荐使用安立消、聚维酮碘、强力消毒灵、农副康等消毒剂按比例稀释后喷雾消毒。

每出售一批动物后,要对空舍及周围环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圈舍空置一周后方可再饲养。

春季消毒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消毒前进行清洁工作,

但尽量不冲洗,避免加大环境湿度;

(2)消毒尽量选择在中午

气温较高时进行,最好是晴天,因为温度的上升使消毒剂对病原的杀灭率上升;(3)使用喷雾消毒机进行消毒,效率高、用量少、均无死角。

(三)做好记录佩戴标识

要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做好疫苗免疫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动物的品种、年龄,疫苗的来源、批次,接种时间等。

猪、牛和羊在免疫后要及时按照规定佩戴二维码标识,在开展了免疫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地区,防疫人员要及时录入和上传防疫信息,实现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

(四)无害化处理

个别动物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所在圈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

病死畜停留、接触的设施进行彻底消毒,后将尸体深埋并消毒。

三、春季常见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猪0型口蹄疫

1.猪0型口蹄疫:

由0型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除感染猪外,还可感染牛、羊等偶蹄动物。

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不但引起幼畜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严重影响家畜及畜产品流通和贸易活动。

2•临床症状:

发病猪口腔粘膜、舌面、鼻镜、蹄叉、蹄冠部及乳头形成水疱和溃疡(烂斑),幼畜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心肌炎、虎斑心。

3.防控措施:

(1)免疫预防是核心疫苗免疫。

一方面可以增强动物机体抵抗疫病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或缓解疫病的流行和发生强度。

为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考虑到猪对口蹄疫疫苗的反应特性,建议在当前情况下,养殖场(户)对所有猪只加强免疫1

次。

育肥猪增加1次免疫,即30-35日龄初免,70-75日龄二免,90-100日龄三免,这样可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2)消灭传染源。

对病畜、同群畜及可能感染的牲畜强制扑杀,并采取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对污染的猪舍、物品及环境彻底消毒,迅速消除传染源,这是关键。

(3)严格控制疫源移动限制牲畜及其产品及其他染毒物的移动,切断传播途径,是避免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

(4)加强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减少疫病发生风险。

4.免疫注意事项:

疫苗为乳白色或淡红色略带粘滞性的乳状液,在2-8C,有效期为1年。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注射局

部出现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天,以后逐渐恢复正

常。

(2)过敏反应:

少数猪因品种、个体状况差异,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甚至可能出现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怀孕母猪可能出现流产。

(3)其他:

临出栏前免疫的猪,屠宰时可能发现注射部位吸收不良现象,应将其剔除。

(二)猪瘟

1.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

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流行特点: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

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3.临床症状:

(1)急性型,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2)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线。

(3)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C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4.防控措施:

(1)免疫接种。

(2)开展免疫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3)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

(4)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5)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三)牛羊口蹄疫

1.牛羊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

性传染病。

2•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口腔黏膜、蹄部、乳头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

3.防控措施:

(1)平时应加强防疫措施,发生后及早上报,严格隔离,封锁疫区,本着:

“早、快、严、小”的原则联防堵疫。

(2)严禁自有病的国家和地区购入种畜及畜产品、饲料等;严格执行牲畜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

(3)引进种畜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

疫点及其周围受威胁区的动物,应用A、O单苗或联苗紧急免疫注射。

(4)牛、羊口蹄疫病程只1-2周,随后自愈,故应加强护理,喂麦麸、稀粥等食物,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多吃水

果。

(四)小反刍兽疫

1.小反刍兽疫:

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2•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

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

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3.防控措施:

主要靠疫苗免疫。

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初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在该病的洁净地区发现病例,应严密封锁,扑杀患羊,隔离消毒。

(五)高致病性禽流感

1.高致病性禽流感:

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

2.临床症状: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

3.防控措施:

(1)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免疫接种。

(3)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

接触后应洗手。

(4)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5)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六)鸡新城疫

1.鸡新城疫:

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又称亚

洲鸡瘟或伪鸡瘟。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粘

膜和浆膜出血。

死亡率高,对养鸡业为害严重。

2.

表现为呼吸

临床症状:

该病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

困难,咳嗽和气喘,有时可见头颈伸直,张口呼吸,食欲减少或死亡,出现水样稀粪,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鸡逐渐脱水消瘦,呈慢性散发性死亡。

3.防控措施:

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饲养管

理,防疫,消毒,免疫,治疗及监测六个环节缺一不可。

不能单纯依赖疫苗来控制疾病。

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注意饲料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特别要强调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制,提倡育雏、育成、成年鸡分场饲养方式。

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

(七)布鲁氏菌病

1.布鲁氏菌病: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和猪。

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

2•临床症状:

主要侵害淋巴和生殖系统,造成母畜流产、公

畜睾丸炎和关节炎等。

一旦发生,将给畜牧业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对家畜可采取“定期检疫”、“屠宰病畜”

“病健畜分群放牧”、“菌苗免疫”等方法。

(2)切断传播途径。

深埋牲畜流产物污染场地严格消毒。

乳类及乳制品、毛皮消毒,肉类要熟食。

家畜粪便要经无害化处理后用做肥料及燃料。

要保护水源,防止被患者及病畜的排泄物所污染。

(3)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职业人群的防护:

免疫或接触病畜时,应着防护装备:

工作服、口罩、帽子、围裙、乳胶或线手套和胶鞋等。

工作后要用消毒水或肥皂水洗手,工作期间不吃东西,饭前洗手等。

(4)加强宣传教育。

(八)包虫病

1.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

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

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2.临床症状:

牛羊严重感染这种寄生虫,会有慢性呼吸急促和轻微咳嗽很长一段时间,通过研究疾病牛羊肺部,可以出现在不同部分出现病变,听诊肺部,肺泡呼吸音是微弱的。

当牛羊肝背侵害时,冲击能找到表达面积扩大,用手触摸触诊浊音

区牛羊表现疼痛。

牛羊严重感染后,摄入量减少甚至废绝,皮毛杂乱,非常容易脱落,死亡率非常高。

3.防控措施:

强化和普及健康教育。

对家犬实行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无主犬。

治疗病犬。

严格管理市场和家庭屠宰,防止家犬接触包虫感染的脏器。

(九)羊梭菌性疾病

1•羊梭菌性疾病:

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

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痢疾症、羔羊痢疾等。

2•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不出现症状,突然死亡,稍慢的病例

可见卧地,不愿走动,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病例体温可升高至41.5C左右,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而数小时内死亡,罕有痊愈者。

3.防控措施:

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

每年高发期注射"羊快

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

该病发生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或停止发病的效果。

(十)其他疫病防控措施

1.通过接种各类疫病疫苗,提高畜群免疫力,降低各类疫病发病率、病程程度以及流行范围。

畜群进行免疫时要严格按照

接种准则,合理安排接种剂量和次数,紧急预防增加注射的剂量和次数。

2.对患病畜及时进行隔离,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消毒灭源。

3.做好日常卫生措施,养殖场要按规定严格消毒,保持养殖

场清洁,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提高畜群的整体的抵抗能力。

4.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对各类疫情一定严加防范,如有养殖

区出现疫情,应立即限制该养殖场(户)动物的活动,杜绝动

物移动传播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