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4020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docx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宗结。

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法的知识趋于完整。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

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能正确地使用中括号。

4、掌握有关0的运算。

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安排五课时,分为: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与0有关的运算二课时

3、括号二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

青藏铁路

2.师:

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

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

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814+1142=1956

4.师: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

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

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

加法定义)

7.师:

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

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

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

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

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

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

减法定义)

14.师:

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

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

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生:

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师: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

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

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

数学书P3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3043-575=()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练习一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

数学书P33

猜猜我是几?

(五)课堂总结

1.师:

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本课作业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加法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减法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