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409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

实验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章节与课题

备注

1

网络常用命令

2

双绞线的制作

3

交换机的配置管理及VLAN的划分

4

动态路由协议

5

嗅探器的安装与运输层协议分析

6

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实验名称

网络常用命令

班级人数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1404

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

(2)掌握CMD一些基本命令,并学会运用这些命令排除一些基本问题。

实验要求

一人一机,独立完成

重点与

难点

(1)常用网络命令的功能;

(2)网络命令的格式。

所需仪器

计算机

注意事项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后记

实验介绍

备注

1、Ping命令的使用

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打开”后键入cmd,按“确定”,到命令行方式下。

(1)回环测试。

这个ping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IP软件。

这一命令可以用来检测TCP/IP的安装或运行存在的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C:

\>ping127.0.0.1

C:

\>pinglocalhost

(2)Ping本机IP。

若无回复,说明本地计算机的TCP/IP安装或配置存在问题。

C:

\>ping–t192.168.2.37

在命令中加入参数-t,本地计算机应该始终对该ping命令做出应答,使用ctrl+C终止操作。

(3)Ping局域网内其它主机IP。

该命令对局域网内的其它主机发送回送请求信息。

如果能够收到对方主机的回送应答信息,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传输媒体运行正常。

C:

\>ping192.168.2.55

(4)Ping网关。

如果能够收到应答信息,则表明网络中的网关路由器运行正常。

C:

\>ping192.168.2.1

(5)Ping域名服务器。

如果能够收到应答信息,则表明网络中的域名服务器运行正常。

C:

\>ping123.125.81.6

(6)Ping远程IP地址。

如校园网服务器的IP地址为202.117.128.8。

C:

\>ping202.117.128.8

(7)Ping域名地址。

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可能是因为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DNS服务器有故障。

C:

\>ping

(8)Ping相邻主机IP。

并添加参数-a,用来解析目的主机的名称。

C:

\>ping–a192.168.2.55

2.Tracert命令的使用

通过向目标发送不同IP生存时间(TTL)值的“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应数据包,Tracert诊断程序确定到目标所采取的路由

(1)如果要跟踪到郑州师范学院校园网服务器()的路径,可以使用下列命令。

C:

\>tracert

(2)在跟踪过程中,为了防止将每个IP地址解析为它的名称,可以在tracert命令中使用参数-d。

C:

\>tracert–d

(3)可练习跟踪外部服务器路径,如。

C:

\>tracert

3.Netstat命令的使用

(1)如果需要显示所有有效连接(包括TCP和UDP两种)的信息,可以在netstat命令中使用参数-a,这里包括已建立的连接(Established),也包括监听连接请求(Listening)的那些连接,以及计算机侦听的TCP和UDP端口。

C:

\>netstat–a

(2)可以在netstat命令中使用参数-e来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

C:

\>netstat–e

(3)如果需要显示已建立的有效的TCP连接,可以在netstat命令中使用参数-n。

C:

\>netstat–n

(4)如果需要显示TCP和UDP的统计信息,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C:

\>netstat–s–ptcp

C:

\>netstat–s–pudp

(5)如果需要显示关于路由表的信息,可以在netstat命令中使用参数-r。

C:

\>netstat–r

4.Ipconfig命令的使用

(1)如果需要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基本TCP/IP配置,可以使用不带参数的ipconfig命令。

C:

\>ipconfig

(2)如果需要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配置,可以在ipconfig命令中使用参数/all。

C:

\>ipconfig/all

5.Route命令的使用

使用routeprint命令显示本机路由表。

C:

\>routeprint

 

实验名称

双绞线的制作

班级人数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1404

实验目的

(1)了解制作双绞线需要的工具;

(2)掌握双绞线的制作;

(3)掌握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

一人一机,独立完成

重点与

难点

(1)认识网线的线对的排列顺序;

(2)认识制作工具。

所需仪器

压线钳、双绞线、水晶头,剥线夹

注意事项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后记

 

实验介绍

备注

1两端RJ-45头中的线序排列完全相同的网线,称为直通线(StraighCable),只适用于计算机到集线设备的连接。

2当使用双绞线直接连接两台计算机时,另一端的线序应作相应的调整,即第1、2线和第3、6线对调,制作为交叉线(CrossoverCable)。

当一端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时,另一端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当一端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时,另一端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1.实验步骤

(1)剪断

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取适当长度的网线。

原则上,剪取网线的长度应当比实际需要稍长一些。

(2)剥皮

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入剥线刀口,让线头触及挡板,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

(3)排序

每对线都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制作网线时必须将四个线对的8条细导线一一拆开、理顺、捋直,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

将每对线拆开前和拆开后,您都必须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各线的颜色,因为接线时必须按严格的顺序来接,不能错不能乱。

同时我们应该避免线序错乱,应该注意:

将水晶头有塑料弹簧片的一面向下,有针脚的一方向上,使有针脚的一端指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有方型孔的一端对着自己,此时,最左边的是第1脚,最右边的是第8脚,其余依次顺序排列

注意:

所有8条线都不能有导线铜芯暴露的情况出现,否则很可能由于导线短路,而导致网线制作失败。

(4)剪齐

把线尽量抻直(不要缠绕)、压平(不要重叠)、挤紧理顺(朝一个方向紧靠),然后用压线钳把线头剪平齐。

这样,在双绞线插入水晶头后,每条线都能良好接触水晶头中的插针,避免接触不良。

(5)插入

一手以拇指和中指捏住水晶头,使有塑料弹片的一侧向下,针脚一方朝向远离自己的方向,并用食指抵住。

另一手捏住双绞线外面的胶皮,缓缓用力将8条导线同时沿RJ-45头内的8个线槽插入,一直插到线槽的顶端

(6)压制

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并透过水晶头检查一遍线序无误后,就可以用压线钳压制RJ-45头了。

将RJ-45头从无牙的一侧推入压线钳夹槽后,用力握紧压线钳(如果你的力气不够大,可以使用双手一起压),将突出在外面的针脚全部压入水晶头内。

(7)测试

网线接好后,并不能保证就已经没有问题,还需要对网线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有连接故障。

测试用的工具是测试仪,将两个水晶头分别安在测试仪上,拉动测试仪,如果两排灯同时顺序亮到底,则说明网线已经制作好,如果两排灯不是同时从1亮到8,说明网线线序排列有错误,如果有部分灯亮有部分灯不亮,说明线路在水晶头处接触不良。

需要重新连接。

 

实验名称

交换机的配置管理及VLAN的划分

班级人数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1404

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与管理。

(2)理解虚拟LAN(VLAN)基本原理;

(3)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

(4)掌握TagVLAN配置方法。

实验要求

一人一机,独立完成

重点与

难点

(1)交换机工作模式及常用配置命令;

(2)拓扑结构的搭建;

(3)交换机的配置指令、配置方法。

所需仪器

计算机、思科虚拟器

注意事项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后记

实验介绍

备注

技术原理:

(1)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Switch>用户模式

Switch#特权模式

Switch(config#)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端口模式

(2)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f0/1);

.退回到上一级模式(exit);返回上一级

.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end);返回特权

.帮助信息(如?

、co?

、copy?

.命令简写(如conft);

.命令自动补齐(Tab);

.快捷键(ctrl+c中断、ctrl+z退回特权模式);

.Reload重启。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X);

.配置交换机端口参数(speed、duplex);

.查看交换机版本信息(showversion);

.查查看当前生效的配置信息(showrun)。

(3)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内,进行逻辑的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

VLAN最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

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

它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3、实验步骤

(1)交换机的配置

搭建拓扑结构,一台交换机,一台计算机。

采用一根配置线连接。

.

双击计算机,选择桌面,选择终端来配置交换机,进入配置视图下,Switch>

.en

.conft

.intf0/1(槽位/槽位下的端口号)

.speed?

.speed100

.duplexfull

.end

.showversion

.showrun

.conft

.intvlan1

.ipaddress192.168.1.1255.255.255.0

.noshutdown

.exit

.enablepassword123456

.linevty04

.passwordabcdef

.login

.end

(2)搭建拓扑结构

 

1.分别在两个交换机上建立两个VLan然后把F0/1加入一个VLan,f0/2加入到另一个VLan

2.设置两个交换机之间的端口为trunk

3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

4测试:

pc1与pc2的互ping

 

实验名称

动态路由协议

班级人数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1404

实验目的

1、掌握RIP动态路由的配置

2、知道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RIP动态路由

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

重点与

难点

(1)通过实验掌握RIP工作原理;

(2)拓扑图的搭建;

(3)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配置指令、查看路由表。

所需仪器

计算机、思科虚拟器

注意事项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后记

 

实验介绍

备注

1、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的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2、实验拓扑

 

四、实验设备

1、四台路由器(每台配置4个以太网接口)

2、四台安装有windows98/xp/2000操作系统的主机

3、若干直连、交叉网线

五、实验过程

1、选择路由器四台。

每台添加模块。

2、将路由器、主机根据如上图示进行连接

3、设置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4、路由器A、B、C、D接口的IP地址配置如图所示

5、路由器A的RIP的配置

RouterA#conft

RouterA(config)#routerrip

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1.0

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2.0

RouterA(config-router)#exit

6、路由器B的RIP的配置

RouterB#conft

RouterB(config)#routerrip

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2.0

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3.0

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4.0

RouterB(config-router)#exit

7、路由器C的RIP的配置

RouterC#conft

RouterC(config)#routerrip

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4.0

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5.0

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6.0

RouterC(config-router)#exit

8、路由器D的RIP的配置

RouterC#conft

RouterC(config)#routerrip

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6.0

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7.0

RouterC(config-router)#exit

9、进行主机间ping测试

 

实验名称

嗅探器的安装与运输层协议分析

班级人数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1404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Wireshark的使用方法;

(2)能对捕获到的包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3)简单的运用filter设置过滤;;

(4)通过Wireshark抓包和分析,了解HTTP协议

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

重点与

难点

(1)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

(2)利用Wireshark分析TCP协议;

(3)利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所需仪器

计算机、Wireshark软件

注意事项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后记

 

实验操作步骤

备注

一、实验原理

1.http协议

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HTTP协议定义了浏览器(即WWW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每个万维网网点都有一个服务器进程,它不断的监听TCP的端口80,以便发现是否有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向它发出连接建立的请求。

各部分的解释如下:

2.TCP协议

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IP的传输层协议。

当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TCP则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最大传输段大小(MSS)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MTU)限制。

之后TCP把数据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

TCP为了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就给每个字节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

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

在数据正确性与合法性上,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同时可以使用md5认证对数据进行加密。

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

在流量控制上,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对于窗口内未经确认的分组需要重传。

在拥塞控制上,采用广受好评的TCP拥塞控制算法(也称AIMD算法)。

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加性增、乘性减;2)慢启动;3)对超时事件做出反应。

TCP报文格式(略)。

二、实验步骤

1、清空高速缓存中的网页。

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删除浏览历史记录”项。

2、清空DNS高速缓存。

运行cmd命令,在打开的DOS窗口中运行“ipconfig/flushdns”命令。

3、运行Wireshark,点击Capture”——“Interfaces”

——“Capture”开始捕捉数据包。

4、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中输入如下的URL,让它下载一个页面在你的浏览器中。

例如访问。

为了显示这个页面,你的浏览器将和的HTTP服务器进行联系,和服务器进行HTTP消息的交换以下载这个页面,包含这些HTTP消息的以太网帧将会被Wireshark捕获。

5、你的浏览器显示了这个页面后,在Wireshark捕获窗口中按下stop按钮来停止包捕获,Wireshark的主窗口将会显示所捕获的包。

现在,你拥有了刚才在你的电脑通过网络进行交换的协议消息。

HTTP消息和Web服务器之间进行交换也在包捕获列表中出现,但是同样也有其他类型的包。

开始观察分析捕获的TCP协议三次握手连接信息。

6.提取HTTP的包,在Wireshark主窗口的顶部的Filter中,输入“http”,然后选择Apply,这样只有HTTP消息会被显示在包列表窗口。

 

实验名称

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班级人数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1404

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IIS和Serv-U安装、配置和管理FTP服务器的技能;

(2)加深对FTP服务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

重点与

难点

(1)掌握配置FTP的不同方法;

(2)Serv-U安装、配置。

所需仪器

计算机、windows7环境、Serv-U软件

注意事项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后记

1.熟悉实验原理;

2.自己动手,熟悉操作过程;

3.对实验过程发生的现象,显示的信息认真记录。

实验操作步骤

备注

一、实验原理:

根据文件服务器Server-U的安装向导和自己的需求进行安装和配

置serv-u文件服务器,并使用它学会创建FTP服务器。

二、实验步骤

1、安装serv-u软件。

2、软件安装完成后出现serv-u的主界面,点击管理域,开始域的创建。

3、当出现填写域名的名称时,输入域名myftp.执行下一步。

4、这里的参数保持默认,FTP端口默认为21,也可以改为其他不冲突的端口(出于安全方面考虑)执行下一步。

5、当出现填写iP地址时,查找自己电脑的ip地址并填入,单击完成。

6、返回主页面后,需要建立用户,此时点击用户,进入用户界面,点击右下角的导航按钮、完成创建用户和密码的任务。

7、点击导航进入如下页面,此时建立新的用户名“px”并执行下一步。

默认密码为一串随机密码不大方便记忆,但是安全性能相对较高,我们做测试就用不着了,所以设置一个简单的密码111,执行下一步。

8、选择根目录,也就是用户登录以后停留在的物理目录位置。

点击【浏览】选择想要被访问的文件夹,设置好后继续选择下一步。

此时出现了我们创建的新用户‘px’。

三、实验检验

1、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FTP服务器的地址,及本地IP地址,例如(ftp:

//10.1.68.200/)。

2、出现下面的界面后,单击工具栏的[查看]选项-然后再单击【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打开FTP】。

3、点击【文件】下的【登录】,进入登录页面。

4、进入登录页面后,填入用户名‘px’、密码‘111’,在点击登录。

5、此时用户成功进到了FTP服务器设置的目录下,也就是上面设置的D盘tv文件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