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410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雷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雷锋.docx

《雷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雷锋.docx

雷锋

“雷锋精神”系列解读之三

人类的道德英雄:

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龚云

 

   今年是雷锋牺牲五十周年。

全社会再次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

对雷锋精神的观照,不能仅从中国来看,应该放在人类的大视野来看。

从人类对善的追求来看,雷锋是人类的道德英雄,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不了解雷锋本人和雷锋事迹,怎么学习领会雷锋精神呢?

  雷锋,是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而又伟大的战士,是感动中国五十年的平民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道德楷模,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象征。

  雷锋,成为助人为乐的道德符号,成为“好人”的代名词,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雷锋,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人类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雷锋,是一个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缺点,并非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即。

曾经有一段时间把雷锋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完人。

去神化是必要的,走上否定是极其错误的。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不是靠一时的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最普通、最平常的小事开始一直坚持下去,这就如同用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些朴素的话语是雷锋人生的真实的写照。

  雷锋,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正是他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卓越、实现卓越。

伟大起于平凡,高尚出于平凡,可贵在于平凡。

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人皆可以为雷锋,人皆可以为社会理想的实现增砖添瓦。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过:

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浓缩了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书写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精神年轮。

  雷锋精神的本质是助人为乐

  雷锋留给人们的主要是他的精神。

“他以平凡的事迹彰显了不凡的思想精神”。

雷锋精神是雷锋事迹所表现出的先进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论概括。

  雷锋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蕴涵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要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要义,反映了人类追求善的努力。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雷锋精神是高尚的,永远不会过时,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深埋在人们心底,彰显在人类的行为中。

  雷锋精神超越了时空,雷锋精神无论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值得推崇和效仿。

学习雷锋,最重要的是学习雷锋的精神。

有了雷锋精神,就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再现雷锋式的行为,就能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脚踏实地做好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并坚持不懈地做好。

  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我们时代的社会风尚,本身就证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成为人类追求道德完善的最佳范例。

  1975年,邓小平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借老百姓的话“雷锋叔叔不在了”,表达了雷锋精神对于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乃至改善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

1997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仅北京的观众就达128万多人次,说明广大群众无比渴望雷锋精神的复兴。

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感召力,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

  有人认为雷锋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雷锋精神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雷锋精神过时了”。

但这种论调忽视了中国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证明了雷锋精神对市场经济弊端的矫正作用。

作为社会主义价值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从来就不是一种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标杆。

  从雷锋精神时代化的演进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50年来,雷锋从未离开,他一直就在时代前进的行列之中;50年来,雷锋精神从未停顿,它就在社会变革的意识深处。

每当社会出现不良风气时,人们就用“雷锋叔叔不在了”表达强烈的忧患;每当社会风气健康文明时,人们会用“雷锋叔叔又回来了”表示由衷的赞叹。

如同一个磁场,雷锋精神把那些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纳入其中,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甚至吐故纳新中发扬光大。

正是在一代又一代“雷锋”传棒接力的道路上,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抵达了一个又一个时代高点。

  雷锋精神产生于50年前,但是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

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也在不断地挖掘雷锋精神中赋予了一些时代气息的元素。

它的基本精神没有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了时代的气息。

  雷锋精神,可弥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过程中道德天空上的裂痕。

雷锋精神从来都不会过时,因为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标杆性质的宝贵道德遗产。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

雷锋的短暂的一生,是对所谓经济人假设的有力回击。

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人们也在追求道德完善。

雷锋精神也是许多国家学习的资源,是应对人类道德困境的有效良方。

雷锋精神已经传遍世界几十个国家,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

美国《时代周刊》称赞“雷锋精神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学习雷锋从来没有停止过

  学习雷锋是新中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来没有停止过,既表现为群众性的学习活动,也表现为个体的默默践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同年3月6日,邓小平同志题词:

“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1990年10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接见“雷锋团”干部战士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雷锋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指出: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1993年,在纪念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

“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汇总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的时代意义。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号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学习雷锋在新中国思想道德建设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的重要途径。

  50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绵延不断地蓬勃开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5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走雷锋式的路、做雷锋式的人成为无数人的自觉追求,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默默地支撑起共和国的精神大厦。

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永远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鲜艳旗帜。

  学雷锋活动成为新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学雷锋的活动,使雷锋精神得以一代代传承,并且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进步,发挥着滋润心灵、涵养道德、激励人民、烛照社会、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历史证明,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未来即将证明,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人民所愿

  改革开放以来,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继续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从理念单一到价值多元,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在变动的时代,如何坚决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如何过上精神充实的生活,如何重新定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创造人生价值、体现生命意义,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更为严峻的时代课题。

  从改革开放之初,“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的“潘晓之问”引发全国范围的集体反思,到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传递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再到今天的“小悦悦事件”唤起全体国民的痛切思考,在建设富裕物质世界的同时,中国人一直在探寻充实精神世界的新道路。

  在探寻中,雷锋精神曾经被漠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缺乏了信仰教育、道德教育和做人教育,社会信仰逐渐迷失了方向。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不断滋生蔓延,导致官员失德、商界失信、社会失义、法律失公、家庭失和等问题堪忧。

  当交换成为很多人的存在哲学,一切似乎都可以打上价签、上架销售,一切似乎都应该掂量轻重、计较短长,“理性经济人”几乎成为唯一的物种。

有人断言,雷锋早从社会上消失,换算成明码标价的各种服务。

社会出现了普遍的道德焦虑,在这种焦虑中人们对雷锋的呼唤也从未停止。

  2003年“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雷锋位列第八;2010年“新中国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雷锋高票当选;《学雷锋》网络游戏风行一时,时尚明星荧幕再现雷锋音容事迹……

  一边是对雷锋的疏离、怀疑甚至解构,另一边却是对雷锋的认同、呼唤乃至回归。

这样的矛盾,正凸显我们时代的道德困惑:

在汹涌的商品浪潮中,社会如何找到一种核心的价值?

在多元的社会思潮里,个人如何构造一种心灵的支撑?

在物欲的诱惑侵蚀下,时代如何唤回一种实践的德行?

  在经历了一系列诸如“小悦悦事件”的“洗礼”之后,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一股力量,以凝聚人心,来弘扬美德。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尊崇,“学雷锋”成为人们内在的追求。

  正是在这样的探寻中,人们在经过反思后,再次发现了雷锋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道德从本质上来说是主体人格提升的内在要求。

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雷锋精神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一致,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特殊品格;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人们需要以这种“精神原型”为内核,为全速前进的中国,构建一个精神家园;为深刻转型的社会,寻找一种心灵动力。

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也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

这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方法,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一环,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支撑。

  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就在于有助于满足当代社会及民众的精神需求。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满足,但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却在不少人那里变得迷茫,幸福的感觉却在下降,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雷锋精神是一种思考人生意义、追寻幸福源泉的精神,它能够启迪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利益发生深刻变化,怎样对待竞争,怎样实现利益,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表明了利益取向与道德取向的冲突。

雷锋精神是一种探索成长道路、确立行为规则的精神,它能够启迪人们公平竞争、利人利己、善待他人,从而促进和谐关系、和谐社会的生长。

雷锋精神不是万能的,但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今天,为当代中国确立了一个精神坐标、一种道德尺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

  雷锋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孕育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这三者决定着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雷锋精神以其蕴涵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鲜明价值取向,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赢得了世人的高度礼敬,赢得了历史的长久景仰。

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年代,雷锋精神激励着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雷锋精神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实践证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社会如何变迁,雷锋身上所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所体现的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所体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火热情怀,都是我们社会所需要、应当大力倡导的。

  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和感动社会的永恒魅力,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实践中愈益得到丰富和升华。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广泛地开展学雷锋的活动,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也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

雷锋精神是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从低谷走向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快乐地学习雷锋,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是追求高尚道德的体现,应该是快乐的,是自觉的,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

苏格拉底说过: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人没有信仰,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心灵就没有皈依处,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正是因为做好事快乐,雷锋才能超越“坚持做好事”的艰难。

只有做一件让自己感到真正快乐的事,而且这种快乐并非昙花一现而能沉淀在内心,历久弥坚,才会使坚持获得坚如磐石的支撑。

  正是因为做好事快乐,雷锋才能写出“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这样的话语。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也说过:

人,不论如何自私自利,在他们本性中总明显存在某些因素,使他关怀别人的祸福,使别人的幸福成为他本人的必需,即使他在别人的幸福中,除了看到幸福而引起的快乐以外,并无丝毫利得。

  助人为乐,是一种善行,只有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这种无与伦比的快乐。

它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一种超越了自私和功利而将他人幸福与自己相连所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感、灵魂净化感和价值实现感。

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向雷锋学习,追寻的雷锋精神的真谛,正是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而“助人为乐”的核心,就是“快乐地助人,助人中获得快乐”。

  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是人们的自觉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是快乐的高尚行为!

与人类道德英雄同在,是我们的荣光;与雷锋精神同行,是我们的梦想!

“雷锋精神”系列解读之四

田辰山:

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深入解读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人民网理论频道于今日起,推出“雷锋精神”系列解读报道。

系列报道的第四期文章,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了谈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的观念

  记者: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持久不衰、新意迭创的“学雷锋”活动热潮,雷锋精神为何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影响力?

  田辰山:

雷锋精神在近半个世纪具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说明雷锋精神是具有普遍人性意义的文化。

不管历史正在呈现给人们什么,不管社会处于什么现实状态下,人性都有一种普遍的追求,那就是雷锋这样的精神。

这是什么精神?

人们都熟悉的与雷锋联系在一起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或者“大公无私”的品质。

这种美誉就是今天所说的价值观,其实它是人对一种品质的非常朴素的崇尚和理想化。

这种品质是什么?

就是作为一个人,你是否珍重,或者说是否关注与他人的关系,还是在心里除了自己没有别人。

  这也是传统思想“仁”的观念。

“仁”就是人与人的互相善待。

可以说,珍重在人生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崇尚融洽的关系,很明显是人共有的普遍倾向。

人在互相善待中享有满足和幸福,各种融洽关系给人带来愉悦,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共性。

相反,一个人心里如果除了自己没有别人,就会匮乏精神的满足感。

往往物质上满足了,精神上的空虚、孤独,还是不能替代,还需要回过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雷锋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

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

社会、时代很不一样了。

但是呼唤雷锋的声音更强了。

这正像老子所说:

“大道废,有仁义”。

  雷锋精神不过时,学习雷锋具有时代感

  记者:

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世纪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您认为现在再提雷锋精神会不会过时了呢?

如何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角度认识雷锋精神?

  田辰山:

雷锋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因为它反映人与人互相善待的要求,是人的一种无法否认的共有普遍性。

今天再提雷锋精神,是再适逢其时不过的自然与必然性的历史与社会需求。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十年商品经济大潮,社会在整体物质方面有很大改善,但这并不等于说,雷锋精神与时代不符了、过时了。

  相反,需要理解的是,市场经济是在夸大个人自私性上建立的理论,它对人与人互相善待的共性追求是起制约作用的。

市场经济社会出现道德滑坡,“雷人之语”及怪现象频发、人心惶惶,危及社会稳定,是逻辑使然。

市场经济是中国历史性地采用的发展自己的手段,这是改革开放的初衷。

这个初衷是没有改变的。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对人与人和谐关系消极影响和制约人与人互相善待共性追求的现象,要起到随时调整作用,要使经济发展不致以牺牲人在和谐关系中得到的精神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作为代价。

  因此,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性的文化价值,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与人互相善待追求的本源精神,再提雷锋精神不仅不是过时,而是强烈时代感的。

  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东方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记者:

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一个精神高地、精神符号、精神宝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把握和理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雷锋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文化价值传统的一朵永远美不胜收的绚丽之花。

中国不会有西方那样以某几个简单概念去涵盖整个价值观的现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独具特色性使然。

它就是,无论是哪家传统思想与文化流派,还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当代精神高地,或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归根结底所本源的,都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互相联系性的珍重;也即:

对于人,不是将他当成孤立个体看待,而是将他看成始终是与他人相联系的。

这是与西方个人自由价值的一个永远的、根本性的不同出发点与分水岭。

  中国传统及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本源的是人和世事的互相联系性,而个人自由价值所基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具联系性,是二元对立思维。

此二种认知方式在今天发生了无端的重叠与混乱使用。

应该说,一度让人们难以界定的庞大“中华价值”概念,其实是在于一条线,即一切中华精神价值都反映一种特有的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珍重、对其适当性与和谐性的崇尚;而个人自由价值的几个被倡导得极端化的概念,不过是将人和事物当成绝对、静止、断裂、不相联系看待。

此类“价值”,无非反映的是对与上帝绝对性与个体独立性的崇拜。

  如果在这根本出发点与分水岭上出现张冠李戴,则导致中国难以界定自己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尴尬。

人会普遍感到丧失精神上可以“定住”自己的东西,或者说精神的支柱,而找不着北。

雷锋精神是中华文明特有宇宙观、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和语言结构等等丰富内涵的新历史条件形式。

只要理解它本源于中华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世界互相联系不断认知论之上而有的追求人善待自然、人与人互相善待的价值观,就理解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就把握了它的核心。

  再次深入学习雷锋是找回精神家园的需要

  记者:

学习雷锋活动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再次强调践行雷锋精神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多年来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有人发问:

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困惑?

我们的价值观到底在哪里?

有人早就指出:

70年代,人们从小被教育的是“勤奋、努力、拼搏”;80年代,是要“挣钱、富裕”;90年代教育又变成“自由、想干嘛干嘛”。

究竟什么是标准?

我们为什么活着?

幸福是什么?

人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在内心中,人们找不到答案。

有的人是很富裕了,可同时,幸福感又很低。

人们追到了物质,却没有感到精神的快乐。

  一些评论说,由于现在是多元化和自由社会,人们已不把国家未来、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特别是消除贫困悬殊等,作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这些都已不是问题或根本没有作为问题的可能性。

  再次大深入推进学雷锋活动,是加强中华传统价值和社会主义价值凝聚力的要求。

再次强调践行雷锋精神,其实是正本求源,将中华价值找回来,把人的精神家园找回来,发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精神高地的凝聚作用。

让人固本发新,安身立命于一种清新向上的心境,让个人的命运与天下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定住”自己的东西,不要再找不着北。

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

  记者:

雷锋精神可以说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如何理解雷锋精神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

  田辰山: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崭新形式。

这一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出来的思想新形式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精髓的延续与结晶。

其原因是,它鲜明、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精髓与西方个人自由现代思想在宇宙观、思维方法、价值观、语言方面的结构性差异。

在古代与现代马克思语言的创新统一之中,毛泽东思想强烈地表达了在一切事物联系不分世界观基础上的中华价值理论,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与传统“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毫无二致地体现了珍重、崇尚人与人之间正当关系,是在符合自己处于各自历史条件下发展而来的形式,是同一结构的。

  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时代精神,与那个时代的其他精神价值花朵,无不反映同一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结构。

是这样的必然性给雷锋精神赋予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大公无私”内涵,成为传统价值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阐释、新文化,作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高地精神境界和对高远人性的践行。

  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

  记者:

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哪些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田辰山:

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本身是一场增强传统价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的举措,是强调人是互相联系性的,是符合人生普遍精神意识的需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