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418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6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docx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

物理选择题的解法

选择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考查学生的所学知识和解题能力,其特点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迷惑性大。

要想迅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的答案;除了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规律有完整透彻的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以外,还应讲究一定的方法。

因此,在对选择题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在解题方法上多加点拨,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积极地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充分发挥选择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作用。

而且解选择题所用的方法不仅仅只适用于解选择题,在解其它类型的题目中也大大有用。

现将笔者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解选择题解方法方面的肤浅的体会介绍如下。

在下面所选的各个例子及习题大部分是历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全国与上海高考试题,这样就可使我们在学习选择题解法的同时,了解高考试题的特点。

一.单选题和多选题的一般识别方法

从1998年开始的高考物理试卷,单项选择题没有单独列出来,而是与多项选择题混编在一起作为一大题,以后的理科综合中又只有单选题而无多选题,在2005年开始又将单选题与多选题混编。

因此,要能准确而又迅速地识别它们,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方法。

在这里我们主要要谈如何判识单选题,一般说,凡是题中所给的所有答案在逻辑上是彼此互斥的,或从内容上看是唯一正确的就应是单选题,下面就来具体谈这个问题。

1.在历届高考题中,若有设问“最大、最小”;“最先、最后”或设问“至少、至多”等方面的,均可判为单选题。

因为这类题目的答案在逻辑上必定是彼此互斥的。

例1.1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C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l.l所示。

其中OB是水平的,A揣、B端固定。

若逐然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1998年高考试题第1题]

别识:

由于最先断的绳只能是某一段,因此是单选题,答案为A。

例2.1下面是四种亮度可调的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它们所用的白炽灯泡相同,且都是“220V、40W”。

当灯泡所消耗的功率都调至20W时,哪种台灯消耗的功率最小?

[1999年高考试题第7题]

判识:

功率最小的只能是某一盏灯,因此是单选题,答案为C。

例1.3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

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

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λ/8B.λ/4C.λ/2D.

[2001年全国高考理综16题]

判识:

厚度最小应是一个值,故是单选题,答案为B。

例1.4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材料

逸出功(10—19J)

3.0

4.3

5.9

6.2

6.6

现用波长为400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

(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光速c=3.0×108m/s)

A.2种B.3种C.4种D.5种[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19题]

析与解:

材料最多种数应为唯一值,故为单选题。

利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逸出功W

2.不具周期性的但又不确定的物理量或事物的数值或情景都是唯—的,若诸答案是互不相容的,只涉及一种这样的物理量或事物的选择题是单选题。

例2.1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mV,短路从流为4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

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

A.0.10VB.0.20VC.0.30VD.0.40V

[1999年高考试题第2题]

判识:

由于路端电压的数值是唯一的,因此四个答案是互斥的,该题必为单选题。

答案为D。

例2.2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来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为ν1、ν2、ν3

的三种光,且ν1<ν2<ν3,则该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为

A.hν1B.hν2C.hν3D.h(ν1+ν2+ν3)

[1998年高考考试题第9题]

判识:

光子的能量是唯一的,四个答案又互不相容,因此是单选题,答案为C.

例2.3一电池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为3V,接上8Ω的负载电阻后路端电压降为2.4V,则可以判定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为

A.E=2.4V,r=1ΩB.E=3V,r=2Ω

C.E=2.4V,r=2ΩD.E=3V,r=1Ω[05年北京春季招生高考试题18题]

判识: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唯一的,四个答案又互不相容,因此是单选题,答案为B。

例2.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mg/3B.2mgC.mgD.4mg/3[05年全国高考理综14题]

判识:

人对电梯的压力大小是唯一的,四个答案又是互不相容,所以本题为单选题。

通过受力分析并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可求得其答案为D。

3.用图象来表示唯—的物理事实或运动规律,但各图象是互不相容的.

例3.1.如图3.1所示,一宽为40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向;以垂直

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

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1998年高考试题第5题]

判识;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唯一确定的,各图象是互不相容的,因此该题为单选题,答案为C。

例3.2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和bc间的距离也为L。

t=0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3.2)。

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

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19题]

判识:

这是直接选图象的题目,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唯一的,各图象是互不相容的,所以是单选题,线圈无论是进或出磁场,切割磁感线的导线有效长都随时间均匀增大,电动势与电流也均匀增大,但方向相反,故答案为B。

4.有的选择题所提供的答案从逻辑上分析都是彼此互斥的,有的是它们的前两项和后两项,是相对地互相否定,有的是相互否定的答案散乱排列,因此也是属于单选题.

例4.1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图4.1),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线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大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大D.N变大,T变小[1998年高考试题第6题]

判识:

由于力N的不变与变大,力T的变大与变小彼此相互搭配后,使四个答案互不相容,因此是个单选题,本题答案为B.

例4.2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力总是引力

C.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05年北京春季招生高考试题15题]

判识:

A、C对分子力的有或无相互否定;B、D对分子引力相互否定,因此是单选题,本题答案为A。

例4.3一个氘核(

)与一个氚核(

)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

聚变过程中

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

B.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

C.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

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

[05年北京春季招生高考试题16题]

判识:

该题的前两项和后两项,是相对地互相否定,属单选题,本题答案为B。

5.有的选择题,虽然四个答案并非都是互斥的,如有两个相容两个互斥.但相斥的两个不一定都正确,相容的两个虽然从不同的方面叙述,而从内容上看是也有正误之分,或者反之,这样就可能使其余三个答案都不正确,因此也属单选题。

例5.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

A.f引和f斥总是同时存在的

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

C.分子之间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

D.分子之间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1993年高考试题第15题]

判识:

根据分子力的性质,C、D两答虽然互斥,但从内容上看均是错误的,

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引力和斥力都越大。

而A、B两答虽然相容,但从内容

上看仅有一个A是对的。

因此是单选题,答案选A。

6.有的选择题,从逻辑上看,四个答案都是相容的,但从内容方面来分析是

有正误的,如果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也属单选题。

这种类型和上一种类型一样.

都必须从逻辑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后才能知道。

只能用穷举法来求解。

例6.1如图6.1.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

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

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

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

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

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05年北京春季招生高考试题第20题]

析与解:

这道题目中的四个答案都是相容的,但从内容看,我们只要抓住题中各答案所述的情况中,容器与里面的水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就可以很快地得出容器不会向下漏水的结论,因此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从而确定本题是单选题,其选出答案为D。

例6.2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

A.若t时刻和(t+

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

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

B.若t时刻和(t+

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

t一定等于T/2的整数倍

C.若

t=T,则在t时刻和(t+

t)时刻振子运动加速度一定相等

D.若

t=T/2,则在t时刻和(t+

t)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

[1995年高考试题第18题]

判识:

在A、B两答中,由于时刻t的任意性,我们取平衡位置的同侧的某一

位置来看.振子从该位置开始背离平衡位置运动,再首次回到该位置,这两个位置

对应的时间差就不是T或T/2的整数倍.因此肯定是错的,而C答是对的。

对D答

所述的内容,可利用实物图,找两个不在平衡位置的两点比较.它肯定也是错的.

于是本题选C。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一).直取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选择题,一般直接观察就能选取答案。

例1.1.下面实验中,能证实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光电效应实验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C.光的圆孔衍射实验D.

粒子散射实验

[1998年上海高考试题第一大题第1题]

析与解:

在物理学史上,光电效应实验是证实光具有粒子性的著名实验.因此该题答案选A.

例1.2.有关红、蓝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的波长λ红<λ蓝。

B.在水中的光速v红<v蓝

C.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n红>n蓝D.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

[05年北京春季招生高考试题第17题)]

析与解:

本题只要熟悉红光与兰光的有关知识,就可直接选得答案D。

例1.3.在下面列举的物理量单位中,哪些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A.千克(kg)B.米(m)C.开尔文(K)D.牛顿(N)

[1995年高考试题第12题]

析与解:

我们只要熟悉力学、热学等各分段中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即可选出答案A、B、C。

例1.4.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人玻璃中,则其

A.频率不变,波长变长B.频率变大,波长不变

C.频率不变,波长变短D.频率变小,波长不变[2003年理科综合17题]

析与解:

只要知道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而光速与介质绝对折射率成反比就可

选出答案C。

例1.5.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①β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

③α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000年理科综合15题]

析与解:

对于本题我们若能了解衰变现象放出的三种射线及电磁波谱就能选出答案C。

例1.6.市场上有种灯具叫做“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红外线在薄膜中传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λ/8B.λ/4C.λ/2D.λ[2001年理科综合16题]

析与解:

利用光的薄膜干涉的应用之一即增透膜的知识,可知该题答案为B。

(二)逻辑推理法

1.利用极端法求解的集合:

对于解为集合的题目,通常可使所讨论的变量取极端值来确定这个集合的大小。

例2.1.1.在匀强磁场中,已知磁感强度B=1T,通电的直导线长为L=lm,通过的电流I=IA,则安培力的大小可能为

A.2NB.1.5NC.1ND.0.5N

析与解:

由于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自安培力的公式为F=BILSin

,让

分别取0和

/2,可算出安培力的大小范围是:

[ON,1N],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D。

例2.1.2.有两只电阻R1、R2,它们申联后的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电阻为R并。

若R串=kR并,则k值大小可能为

A.K=2B.k=3C.k=4D.k=5

析与解;由电阻的串并联公式:

R串=R1+R2,R并=R1R2/(R1+R2),则由已知条件k=

(R1+R2)2/R1R2,让R1=R2,则k=4;又若R1》R2或R1《R2,则k→∝,因此k的取植范围是从4开始到∝这一范围,于是C、D两答有可能取到而入选。

例2.1.3.光滑曲线轨道的下端离地高度为H=0.8vm处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乙

球,另一个质量也为m的甲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地释放,滑到底端与乙球正碰。

乙球碰后平抛的水平距离为S=0.8m(如图),则轨道上下端的高度差为h可能是

A.1.0mB.0.6mC.0.2mD.0.1m

析与解;乙球平抛的初速v=S/(2H/g)1/2=2m/s,在甲乙两球相碰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与弹性正碰是甲球速度的上下限:

4m/s为上限;2m/s为下限,因此甲球下滑的曲线轨道高度差h满足:

0.2m≤h≤0.8m。

于是答案为B、C。

2.排除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题述内容的一个方面排除了几个答案,再根据题述内容的另一方面又除一个答案。

这通常在单选题中碰到的比较多。

例2.2.1.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60m/s,在t=0时波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此波频率为40Hz,此时质元b的速度为零

B.此波频率为40Hz,此时质元b的速度向着y轴负方向

C.此波频率为20Hz,此时质元a的速度向着y轴正方向

D.此波频率为20Hz,此时质元a的速度为零[05年北京春季招生高考试题19题]

析与解:

本题先由波速v=60m/s、波长λ=3.0m得频率f=20Hz排除了A、B两答案,再由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质元a的速度向着y轴正方向排除答案D,因此本题答案选C。

例2.2.2.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

A.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B.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

D.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1996年高考试题第5题]

析与解:

在这一题中,我们先根据氢原子的电子能量公式En=E1/n2(E1为负值)随n的减少而减少排除了答案A、B,再根据电子的动能公式Ekn=Ke2/2rn及rn=n2r1随n的减少而增加排除了答案C,因此本题选D。

3.因果法:

这里的因果关系若是对的,就是正确的;若是错的,就不能作为正确项来选择。

例2.3.1.如图2.3.1所示,有一固定的超导体圆环,在其右侧放着一条形磁铁,此时圆环中没有电流,当把磁铁向右方移走时,由于电磁感应,在超导体圆环中产生了一定的电流。

A.这电流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磁铁移走后,这电流很快消失B.这电流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磁铁移走后,这电流继续维持

C.这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移走后,这电流很快消失

D.这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移走后,这电流继续维持

[1987年全国高考试题]

析与解:

磁铁向右移动时,从右向左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

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在线圈内部向左。

由右手螺旋法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

由于超导环的电阻为零,电流在超导体内流动时不损耗能量。

所以磁铁移走后,

线圈中的的感应电流继续能维持下去。

答案选D。

4.反证法:

例2.4.1.如图2.4.1,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灯L正常发光,要使电键S断开后灯L仍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

A.向右移动B.不动C.向左移动D.无法确定

析与解:

我们假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则电键S闭合后,电灯和电阻R的并联值减小,它获得的分压也减小,电灯将变暗;因此为使电灯正常发光,应使上述并联组的分压增大,于是要求电阻Rˊ与电源内阻的分压减小,即使电阻Rˊ减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左移动。

答案选C。

(三)物理分析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这种方法通常指两种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另一种情况是从全过程来考虑问题.

例3.1.1.用轻质细绳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3.1.1.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恒力,最后达到平衡,下面四张图中,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1990年高考试题第2题]

析与解:

在这题中,先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它们只受重力和上面一根丝线的拉力,因此上而这根丝线应坚直,于是B、C、D三答均错.因此三答均被排除而选A。

例3.1.2.质量为1.0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

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为1.OS,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A.10NsB.20NSC.30NsD.40NS

[1996年高考试题第8题]

析与解:

取小球从开始下落到接触软垫而停下这整段时间来研究,接触软垫之

前小球下落时间为t1=

=2s,重力的冲量为20NS,方向向下;类似地,小球反弹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冲量为向下的10Ns。

在全过程中小球的动量变化为零,假设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小球接触软垫时受到的冲量I应满足:

I-20NS-10NS=0,即I=30Ns,答案选C。

2.等效法(等量代换法):

在这种情况中,通常用已知的代替未知的、用简单的代替复杂的。

例3.2.1.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MN,如图3.2.1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三点a、b、C的强场大小分别为Ea、Eb、Ec,三者相比

A.Ea最大B.Eb最大C.Ec最大D.Ea=Eb=Ec

[1995年高考试题第7题]

析与解:

感应电荷的电场我们无法知道,但根据金属球内合电场为零及细杆所带电荷产生的电场大小,我们可用施感电场来代替感应电场进行考虑,显然最靠近MN的C点施感电场最强,因此感应电场也最大,答案选C。

例3.2.2.如图3.2.2示的电路中,六个电阻的阻值都相同,由于对称性,电阻R2上无电流通过,已知电阻R6所消耗的功率为1瓦,则六个电阻所消耗的总功率为

A.6瓦B.5瓦C.3瓦D.2瓦

[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第一大题第4题]

析与解:

由于电阻R2无电流通过,该支路相当于断路,于是电阻R1与R3串联R4与R5串联,再两支并联,其附值与R4相同,它们消耗的功率也应为1瓦,因此总功率为2瓦,答案选D。

例3.2.3.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电阻为0.36Ω。

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3.2.3所示,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A.

×10-5AB.

×10-5A

C.(

/2)×10-5A

D.(3

/2)×10-5A[05年北京春季招生高考试题第21题]

析与解:

交流电的有效值是利用与直流电有相同的热效应来定义的:

Q=I2Rt。

因此我们只要按图算出在一个周期内,两段时间内的热量的平均值,再开平就可以了。

由图与题目条件可知,线框的感应电动势在前3s为7.2×10-6V,感应电流为2×10-5A;后2s内的感应电流为3×10-5A,在一个周期5s内,电流平方的平均值为(12+18)A2/5,开平方即得电流的有效值等于

×10-5A,答案为B。

例3.2.4.如图3.2.4.所示,DC是水平面,AB是斜面。

初速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

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到点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A.大于V0B.等于V0C.小于V0D.处决于斜面的倾角[2000年理科综合第22题]

析与解:

我们在平时练习中已经做过这样的题目,如果物体与(水平与倾斜)路面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则物体从D点出发先后经过平面与斜面到A达点的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都等于物体从D点出发直接到达O点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因此本题答案选B。

例3.2.5.如图3.2.5.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人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

A.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C.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

[2001年理科综合第22题]

析与解:

在两块玻璃直角三棱镜之间的未知透明介质可以视为另一种玻璃材料制作的平行玻璃砖,细光束O通过第一块玻璃直角三棱镜过程中仍垂直于AB面,而光线通过上述平行玻璃砖会发生平行侧移,因此光束通过第二块玻璃直角三棱镜仍垂直于AB面,所以最后的出射光线也与AB面垂直,即可能是4、5、6光线,选B。

3.量纲分析法:

利用字母表示的物理量作选项时,有时利用单位是否合理也可排除明显的错误。

例3.3.1.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力F的功率是:

A.F2t1/2mB.F2t12/2mC.F2t1/mD.F2t12/m.[1991年高考第4题]

析与解:

只要注意一下单位,即可排除BD,再比较AC知A为平均功率而选C。

例3.3.2.声音在某种气体中的速度表达式可以只用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