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261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docx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的意义

1、“亲社会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发展,是其更好地接触周围环境、学会与人共同生活、融入社会群体、与人和谐共存的通行证。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

2、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

中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才能,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他们会受周围同伴、教师、家庭的影响逐渐开始学会关心、同情、合作等,这就是幼儿亲社会形成的初始阶段。

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因此,对中大班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3、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殊价值

社区就是幼儿直接接触的“社会”,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

具有特殊、潜在、隐性的教育作用。

一个和谐社区所承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文化氛围、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等,是支持幼儿发现、探索、学习、体验,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和态度。

提高自身的移情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习得正确社会行为规范的隐性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理论阐述

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理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教育家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课程论”指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指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幼儿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利用大自然、大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让幼儿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体现我园幼儿“质疑探索、活泼乐学”的学风。

2、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生产和创造成果所需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生产和创造成果所需的能力”,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是相对于他人的智力强项,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发现,培育自己的智力优势,并以强项带动弱项的学习,建构自己的优势智力组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地发展。

幼儿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的活动情景中,利用自己的经验,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互助、协作和共享等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性发展的结果。

2、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本文所指“中大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幼儿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帮助、合作、分享、关爱等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3、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指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和社会资源,包括社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等。

本文所研究的是社区资源主要是指社会环境资源,它包括自然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如幼儿园周边环境中的公园、超市、银行、以及社区举行的有意义的文化活动等资源。

(二)研究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参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帮助、合作、分享、关爱等亲社会行为”,促使幼儿形成“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品质。

2、引导教师关注并运用便捷的公共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升教师运用社区资源生成教材、运用社区资源组织活动等专业素养。

(三)研究内容

1、研究适宜于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社区资源;

2、研究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3、研究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案例;

(四)研究对象

本园中大班幼儿。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细致观察每次实践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及教师的应对策略。

2、案例记录法:

跟踪记录幼儿典型行为表现,每次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借助摄象机、照相机等现代设备适时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以供日后分析使用。

3、行动研究法:

积极挖掘社区的资源,开发适合社会实活动的教育基地,针对实验中需要解决而又缺乏现成方法的问题,向有关专家请教,共同探索,分析解决疑点难点,将研究实施情况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4、调查法:

在实验的前期、中期、后期分别向家长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方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了解研究进展情况。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现状研究:

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并作现状研究。

(2)目标制订:

依据《幼儿园课程指导纲要》制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目标。

 (3)制订实施方案

依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目标,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

 

(1)方案实施,初步形成内容体系。

 

(2)探索方案实施的策略。

(3)制订责任行为评价内容。

3、总结阶段

 

(1)总结相关的经验,形成案例、论文等。

(2)撰写课题总报告。

三、研究成果:

(一)社区资源,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和情感的催化剂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凶素的影响,例如幼儿本人特征、生活环境、成人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

其中,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激发幼儿的亲社会情感,促使幼儿出现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力。

能够提供一个真实、开放、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培养和提高幼儿自身移情能力的绿色通道。

一个兼具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社区,是幼儿身边的“环境”,其间包含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等,不仅可以提供多元的课程资源。

扩大幼儿教育的窄间。

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教育的内容,更能提升幼儿教育理念,挖掘潜在的特色资源,发挥社区的隐性教育作用。

1、幽雅美观的社区环境,是幼儿亲社会行为苏醒的雨露。

陈鹤琴指出:

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优美的环境,就能创造幼儿美好的心灵。

我园处在的社区环境幽雅美观,有主题多样的美丽古苑公园,如有健身园、休闲园;有作用不同的休闲场地,如四季花园、祈福湖;有功能齐全的配套场所,如医院、超市、巴士站;有美化家园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农庄植树园等。

这里楼宇成群、绿树成荫,似乎每一面墙壁都在邀请。

每一块石头都能说话,每一棵花草都会传情,给人一种干净整洁、恬静祥和又生气勃勃的感觉,昭示着一种接纳、宽容、舒适、积极的精神面貌。

在天地万物中,幼儿就如一粒沉睡于泥土里的种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面貌便是催促幼儿苏醒的甘霖雨露。

让幼儿得到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对社会生活环境最初始的美好感受和经验,是激发幼儿接纳和喜欢周边的人们与环境,以积极的情感态度适应社会生活,从“自然人”变为主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的“社会人”的催化剂。

2、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是幼儿亲社会行为萌芽的沃土。

陶行知主张: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社区是幼儿直接接触的“社会”。

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社区的人们生活方式积极向上、健康优雅。

人们不仅努力认真工作。

而且充分享受休闲时光,在俱乐部健身,在公园谈心,在湖边散步;人们不仅鼓励时尚消费,而且提倡俭朴简单,在花园种菜,在农庄喂养家禽;人们不仅追求生活舒适,而且谨记节约环保,带购物袋买菜,污水处理循环再用,所有的公共场所都井然有序。

积极向上、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就如一方沃土,滋润着幼儿的心灵,让幼儿积累富有意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并能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幼儿在与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一种联系,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需要,产生情绪的共鸣,提高自身的移情能力。

3、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阳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关系或距离,反映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感受成人和建立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幼儿产生正确、有益、积极行为的基础。

社区聚集了来祖国不同地区的人们,甚至还有部分国外友人,虽然种族、肤色、文化和信仰等不尽相同,但大家都能相敬如宾、友好相处。

这里处处充满温情,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人们相互理解、宽容、喜爱和协助。

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如和煦的阳光,是幼儿美好心灵成长的营养素。

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处境、体察别人的情感、换位思考和体验,提高自身的移情能力,更好地做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期望、对别人有益或具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二)运用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筛选适宜的社区资源培养中大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在筛选社区资源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

主要包括场地的安全性、外出实践对象的安全等因素。

比如,进行“关爱”主题的实践活动时,想让幼儿通过参观医院,来感受医生对病人的关爱。

医院这个环境比较特殊,病菌比较多,幼儿参与实践不够安全,另外幼儿也不能直接参与体验当医生来给病人看病。

因此,“医院“这一环境不适合开展实践活动。

(2)适宜性的原则

主要是指社区资源筛选要注意适度、适量、适时。

选择的资源内容不宜过深,应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适度内容;每次活动的资源信息量不宜太大,要适量,幼儿才能理解和接受;利用社区资源时机要恰当,或是幼儿求知所需,或是有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探究、体验,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2、开发社区资源,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当今幼儿教育也由集中封闭式逐渐向多元化开放式发展,强调走向自然、社会和社区去创设开放、多维的空间,强调建立与周围环境、与身边人们互动的学习关系,强调一切潜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同情、帮助、合作、分享、关爱、感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幼儿良好个性养成和完整人格塑造的关键。

我们要善于深入挖掘和整合社区中各种潜在的教育因素。

充分利用不同资源和活动的优势,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有效运用社区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同情、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

各种丰富的活动是是社区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动态资源,能够丰富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引发幼儿参与其中。

有效运用社区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同情、帮助他人,是埋藏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共同语言,而社区这个小社会正是人与人之间内心对话的平台。

代表性活动:

“爷爷奶奶我爱你”

在园领导及居委会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带领孩子来到古荡社区敬老院,小朋友带

着种种心愿为爷爷奶奶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

歌表演《中国,我爱你》、《我爱北京天安门》,唐诗朗诵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并和老人共同参与了“画五官”、“抢椅子”小游戏。

在活动最后,孩子们亲自为爷

爷奶奶捶背、敲腿,还把带来的食物与爷爷奶奶一起分享,还把亲手制作的一幅新年挂历送给了爷爷奶奶,虽然只是一幅简单的挂历,但这些寄托着孩子的爱,孩子们希望爷爷奶奶在2010年的每天都健健康康。

播种爱心,收获爱心,人间真情在老人与孩子之间体现的如此美好!

代表性活动:

“爱心捐赠,齐来助学”。

社区每年都会动员全体居民开展捐赠活动,2009年5月社区开展为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活动。

幼儿园得知消息后,积极与社区配合,马上开展为贫穷落后山区的儿童捐书、捐款活动。

教师带领孩子来到社区公园捐赠现场,周围的展板展现出了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的环境是多么的艰苦,孩子们看到了展板上的山区孩子在没有课桌的教室学习、用着破旧的教材,看到了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从家里拿来了许多生活用品送给他们,孩子们小小的心灵被震撼了。

孩子们纷纷说:

“我要把家里的新书全部送给他们!

”、“我想给他们买一大箱铅笔!

”、“我决定不买玩具了,要把零花钱都捐给他们!

”……

幼儿亲自参与活动现场,不仅了解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需要和帮助,而且感受到生活充满温情,在幼儿的心田里播下了同情关爱的种子,激励幼儿主动去关注帮助他人。

当幼儿发现那里的小朋友因为贫穷上不了学,没有书读时,纷纷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图书捐赠给他们。

于是生成了一次“爱心捐书,齐来助学”的活动。

同情和帮助别人,不仅心里满足快乐,幼儿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更能激发幼儿热爱和珍惜生活的情感。

学会关心和照顾身边的人们,成为受社会欢迎、赞扬的小公民。

(2)挖掘社区潜在环境资源,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和分享的亲社会行为

 社区潜在环境资源是一个大舞台,每踏上一个不同的舞台,幼儿都将演绎一段不同的经历,得到不同的经验积累。

学会合作和分享,是现代社会对人们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

也是幼儿步入社会群体、与人和谐共处、获得人们接纳、社会认可和幸福归宿感的关键和重要条件。

我们深入挖掘社区潜在环境资源,开展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的系列活动。

代表性活动:

“欢乐美食节”

在美丽的社区公园,我们邀请家长、居民一起举办提倡“俭朴生活,绿色美食”的欢乐美食节。

多种美食的制作材料都是取自社区之中,来自居民之手的。

三文治中夹的蔬菜是居民亲身在农庄种的。

水果沙拉的葡萄、猕猴桃等是从社区的果树上摘来的。

制作鱼丸的鱼也是从公园的湖里钓上来的。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和大家协商分工、动手劳作、合作互助,并自觉充当服务员。

热情邀请大人们先品尝美食。

这些既开心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引导幼儿去交流心情、体验别人的辛苦,增进社区居民和幼儿之间的感情,培养幼儿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携手家、园、社区合力,引导幼儿学会关爱、感恩的亲社会行为

家、园、社区携手合作,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家庭是社区的“细胞”,是社区最为活跃的资源之一,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温室,具有培养、矫正、稳定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作用。

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和感恩,家庭是出发点,幼儿园是桥梁,社区、社会是平台。

为了让家长关注幼儿亲社会的发展,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实践活动。

例如:

《爱心义卖》、《老师老师,我爱您》、《谢谢您,我的好妈妈》等,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让家长直接目睹自己的孩子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发展情况。

代表性活动:

“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开展“谢谢您,我的好妈妈”活动。

邀请妈妈来到幼儿园参与活动。

幼儿为妈妈递水捶背,帮妈妈梳头打扮,为妈妈表演节目,和妈妈一起跳舞玩游戏。

一起体验亲情间爱的情感。

当幼儿给妈妈送出康乃馨,献上甜蜜的亲吻,说出“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妈妈,您辛苦了!

”“妈妈我永远要做你的乖宝宝,再不会惹你生气了!

”……幸福、感动的泪光在妈妈的眼睛里闪烁!

关爱、照顾、感谢妈妈和家人,是幼儿学会关心和感激他人的桥梁。

只要幼儿懂得关爱和感谢身边亲密的人,就能把这份爱传递出去,温暖周围的人们,并作为榜样感化他人。

总而言之,社区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大教育环境。

利用社区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目标被环境所激活时,人们就可以做出亲社会行为。

”幼儿在与社区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能够主动理解别人的处境、观察别人的情感和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和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自身的移情能力,并表现出同情、帮助、合作、分享、关爱、感恩等亲社会行为,喜欢与人交往,关爱环境和身边的人们,自制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研究的成效与分析

(一)幼儿维度:

1、利社会

1)对社区环境的关注程度

在一次次地进社区活动后,幼儿熟悉了社区的商场、超市、酒店、银行、公园等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明显提高。

因此,幼儿会更加关注这些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环境。

比如,社区公园沙池改建成了一个坡地草坪,孩子们纷纷议论,以后玩沙的机会就没有了,不过可以在草坪上做游戏,放风筝。

2)对社区环境的保护意识

幼儿走进社区,从社区环境中发现、探索、体验,不仅培养了幼儿同情、帮助、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提高,更让幼儿在接触环境的同时萌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把社区中的一草一木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关心它的成长,发现其四季的变化。

并能指出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愿意做环保小卫士,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3)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兴趣

幼儿除了对社区周围设施、自然环境的关注外,对社区组织的活动、社区人们的生活也引起了关注,并能积极参与。

比如,近期社区公园正在举行“大手拉小手”禁烟活动,幼儿就对这一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主动邀请爸爸一起去参加活动,领取宣传资料,帮助爸爸一起戒烟。

2、利他

1)同伴

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合作、分享,体验到了同伴互帮互助的情感。

幼儿的移情能力得到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伴的交往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幼儿逐渐学会了关心、帮助、理解他人,如:

当班里小朋友生病时,孩子们关心地询问情况;每个周分享日五,孩子们自发地带上自己喜欢的图书、食物或玩具跟大家分享;区域游戏时能够协商地进行角色分工,模仿社区工作的人们,体验劳动的快乐……

2)家人

以往幼儿在家中,总是以“唯我是尊”的态度对待家人。

对家庭成员缺乏尊重和关爱。

通过家、园、社区携手共育,充分运用社区资源,让幼儿参与感恩、关爱的实践活动,幼儿理解了成人的爱,通过榜样的学习,实践的感化,幼儿逐渐也能够关爱父母、尊敬长辈。

(二)教师维度

1、筛选生成社会领域教育教学

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对于社会领域的课程总是感觉到困惑,甚至无从下手。

活动也仅仅依赖现有的教材进行,不够灵活多样。

本次研究,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筛选并生成符合幼儿发展,并为幼儿所喜爱的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拓展了社会领域的教学内容。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能力

本次研究,教师在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社会教学活动,它克服了空洞单调的口头说教形式,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说教、游戏等教学形式,激发了教师运用开放性的资源,拓展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社区教育与园所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儿童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经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

幼儿园可以邀请热爱幼儿教育的家长、社区内各界人士,成立家长、社区教育委员会,共创社区教育基地。

幼儿园教育教学应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幼儿教育融入家庭、社会的大系统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方面的发展。

2、强化幼儿在家庭中的亲社会行为。

家庭是儿童重要的生活基地与教育场所,父母的直接教育和对亲社会反应的强化起了重要作用。

家长应与幼儿园协调一致,树立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从每一件小事入手,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多提供给幼儿参与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进一步挖掘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开展社会教育。

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功能。

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的教育思想,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以及他们的工作是幼儿园有效的经验、知识、内容来源。

把当前社区的社会生活、文化历史作为教育资源,让幼儿感受到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历史的深刻内涵,使社区教育配合幼儿园教育,真正达到双向促进。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陈向明主编.—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