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43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docx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荆州中学2009级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籼米(xiān)作坊(zuō)惺忪(xīng)迄今为止(qǐ)

B.袅娜(liǎo)蜷缩(quán)折腾(zhē)长歌当哭(dàng)

C.尘埃(āi)押解(jiè)聒噪(guō)畏葸不前(xǐ)

D.伺机(cì)譬如(pì)付梓(zǐ)不落言筌(q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蕴藉辖制岑寂应接不睱

B.尺牍央涣掂量感恩戴德

C.忤逆罗绮罪蘖繁文缛节

D.悚然歆享砥砺绿草如茵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除个别受灾严重的景区外,全国其它地方的旅游部门推陈出新了许多短途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丰富春节期间的旅游市场。

B.面对西方的不客观报道,我们无需像老子说的那样“以德报怨”,但我们也不必锱铢必较,“以怨报怨”。

C.月饼并不能代替人们的正常饮食,更不能当饭吃,一定要浅尝辄止。

D.在当前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者求职难的情况下,劳动者缺少话语权,为保住一个饭碗,不得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

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

“《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

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

很多人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

唐代刘禹锡有句话:

“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新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6.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

子墨子言曰: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子墨子言曰: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

“然,乃若兼则善矣。

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日:

‘越国之宝尽在此!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

“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证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

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

偷窃

C.何以易之易:

改变

D.胁息然后带胁:

收敛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只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

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4分)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分)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③?

残菊绕墙飞。

①岫:

山。

②畲田:

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③渊明谁送酒:

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是,诗人自己现在的境遇不如当年的陶渊明。

(1)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心境和情怀?

试做具体分析。

(4分)

(2)“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5个小题共10分)

①,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②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③,枯松倒挂依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④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⑥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与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两个不同的硬汉形象,他们分别是和。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16分)

生命的日子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道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进来,将心淋湿。

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③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

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有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并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④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

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

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⑤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

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

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

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⑥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⑦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

折磨人生的,一是生存,一是爱情,他们常常突然间就浊浪翻滚地横亘在面前,你愁肠百结地找不到过去的桥,痛不欲生地找不到可以渡过去的船。

这种无路可走的绝望,一生中谁不碰上几回!

⑧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⑨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

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

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

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⑩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悲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

它像一只黑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

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

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的手里。

16.文中第三段两个加横线的“有的人”,它们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2分)

17.(6分)

(1)“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这句话的寓意是:

(2)“如果被赦免的话”的意思是:

(3)“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中的“有价值的事情”具体指的是:

18.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的?

(4分)

19.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

六、(10分)

20、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当有人报告说祥林嫂的婆婆带着一帮人把祥林嫂抢走了时,鲁四老爷说:

“可恶,然而……”;后来卫老婆子跑来赔罪,并说再荐一个好的来折罪时,鲁四老爷又说“然而……”,这前后两个“然而”后面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内容?

(4分)

21、请揭示出下面普京所说话语所包含的潜台词。

(2分)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6年11月21日向他们的所有公务员发出警告说:

“如果你们想赚钱,那就去做生意,如果你们想继续做公务员,那就请你们靠一份国家工资生活。

潜台词:

22、按照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①3•15晚会将在3月15日8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②晚会的主题是“关爱互助,共建和谐”。

③晚会将充分满足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的收视期待。

(1)把①②句改成一个长句。

答:

(2)把③句改为两个短句。

答:

七、作文(50分)

米卢在当年执教中国足球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从此,这句话就像金科玉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后来有人提出质疑说“态度未必能决定一切”。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请以“态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A项“迄”读qìB项“袅”读niǎoD项“伺”读sì

2.答案DA项“应接不睱’’应为“应接不暇”。

B项“央涣”应为“央浼”。

C项“罪蘖”应为“罪孽”。

3.答案DA项“推陈出新”不能带宾语。

B项联系后面的“以怨报怨”可知“锱铢必较”程度太轻,可改为“睚眦必报”。

C项使用对象有误,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

4.答案CC项,成分残缺。

应在“那些环境恶劣”之前,加上个“面对”之类的介词,是“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一句作状语,否则本句就有偷换主语之嫌。

5.答案AB项《序育》使用书名号不当,应用引号。

C项“他就以鬼神为饵”后应用分号。

D项“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第二三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以区别层次。

6.答案BB项“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中的"情景交融”和“创造意象”语序颠倒。

且只有先创造意象,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另外,末句与前句无因果关系。

7.答案AA项首句:

“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具体物象”前缺少定语“一个”。

这样改变了原文意思。

8.答案CC项错在:

“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因为杜甫像其他中国艺术家一样,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完美。

这并不符合西方艺术家的审美标准。

9.答案BB项中“人之与人之相贼”的“贼”应解释为“残害”的意思,解释为“偷窃”不正确。

10.答案AA项中“所以”在“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句中译为“……的方法”,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句中,译为“……的原因”,二者意义不相同。

B项中“以相爱生也”中的“以”和“洎牧以谗诛”的“以”都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C项中“晋文公好…之恶衣”中的“之”和“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中的“之”都是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意义相同。

D项中“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中的“而”和“夫赵强而燕弱”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用法意义相同。

11.答案B本文的主旨是“兼爱”思想。

选项中的六个句子中,

④⑤句都体现了墨子“兼爱”的思想;②句只强调了兼爱的结果;③句强调了对君子的评价;⑥句阐明了兼爱的重要性。

采用排除法。

②③⑥均不能体现“兼爱”主旨。

12.答案CA项中“仁人”是一种特指,指代有仁爱之心、实行仁政的人。

阐述正确。

B项是对第三段论证思路的剖析,阐述正确。

C项中“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表述不准确,原文中士君子只是认为“兼爱”是一件难办而难于行成于事的事,而非“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项是对第四段论证方法的分析,本段中墨子举“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和“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例子,夹叙夹议。

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阐述正确。

13.答案(10分)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

这是什么缘故呢?

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4分)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分)

(3)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3分)

【译文】

墨子说:

“仁者处理事务的方法,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用这样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事务。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

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

墨子说:

“现在如果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是天下之害。

”既然已认为(不友爱)不对,(那)用什么方法去改变它呢?

墨子说:

“用人们全都相互友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互友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

墨子说:

“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剐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自己之身。

所以诸侯之间相互友爱,就不会发生不依常法的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互友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就不会互相残害;君臣之间相互友爱,就会施惠、效忠;父子之见相互友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

天下的人都相互友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威逼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

凡是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互友爱而产生的。

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

“对,兼爱固然是好的。

即使如此,天下许多事难办就在这个原因。

墨子说:

“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的缘故。

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佩带剑,头戴熟绢做的帽子,(这身装扮)进朝可以凭借它参见君王,出可以凭它往来于朝廷。

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都能做到这样。

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息然后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能站起来。

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

这是什么缘故呢?

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私下派人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们说:

‘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

’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们前进。

将士们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行进队伍,蹈火而死的士兵近臣达一百人有余。

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说:

“像那些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做到的事。

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

何况兼相爱、交互得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

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

这是圣王的方法,天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14.

(1)运用了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

(2)“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

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

这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解答时注意全诗“萧条”的感情基调和结尾的感慨。

15.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③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④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⑤一夫作乱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⑥冉阿让、圣地亚哥

16.

①.在困境中一蹶不振的人;②。

勇于与困难抗争的人。

17.

①.人生有坦途和顺境,也有困境和不如意。

②.指“逃过一死”。

③.指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和时间的箭头等。

18.

说明勇于在困境中抗争的人最终能战胜挫折与困难,取得成功。

19.

①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希望,;②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动去面对,不要坐以待毙。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