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430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docx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

 

加入WTO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汇总

 

-----------------------作者:

-----------------------日期:

加入WTO第一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黄永和  吴松泉

 

1  入世前后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

    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我国汽车行业从主管部门、行业研究机构、企业到行业协会等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和应对工作。

1.1  相关政策研究工作

    1997年至2000年初,针对汽车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情况,各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含原机械工业部、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务院税则办等相关部委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三大汽车集团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为前方谈判代表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如《轿车产品关税与非关税政策研究》、《汽车服务贸易研究》、《适度保护水平分析与轿车发展前景研究》等。

从2000年起,各汽车工业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内有关单位进行一系列的加入WTO汽车行业的对策研究工作。

如《加入WTO汽车行业非关税壁垒措施(配额许可证)研究》、《加入WTO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研究》、《加入WTO汽车零部件出口战略研究》、《加入WTO轿车产品进口关税政策研究》、《鼓励汽车工业研究开发优惠政策研究》等。

1.2  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

    2002年,我国开始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应对入世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研究世贸组织规则、改革管理方式、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加快服务贸易领域改革、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等,开始削减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开放汽车服务贸易市场,并颁布了多项管理办法或条例。

1.2.1  关税减让

    1)关税削减。

乘用车(含轿车、越野车等)关税由2001年70%~80%调整到2002年的43.8%~50.7%,2003年的38.2%~43.0%;10座及以上载客汽车关税由2001年的45%~65%调整到2002年的37.5%~47.5%,2003年的33.3%~40.0%;载货汽车关税由2001年24%~50%调整到2002年的21.0%~37.5%,2003年的18.0%~33.3%;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由2001年22.3%调整到16.3%,2003年的14.3%。

    2)暂定优惠税率的制定。

国务院税则办、海关总署针对入世后汽车关税的削减情况以及汽车零部件暂定优惠率的政策执行情况,经充分研究,于2002年(27种零部件)和2003年(12种)分别公布实施了国产化难度相对较大的零部件暂定最惠国税率优惠政策。

    3)税则号列的调整。

为了合理地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并便于汽车产品的进出口统计工作,2002年和2003年对税则目录进行重新调整,适当增加了10余项汽车产品税则号列。

1.2.2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缓和

    1)进出口法规的调整。

针对中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于2001年12月相继修改并颁布实施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机电产品进口配额管理实施细则》、《特定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实施细则》和《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汽车进口配额管理办法等。

    2)公布进口配额量。

按WTO的要求改革配额分配制度,汽车及关键零部件2002年进口配额为79.35亿美元(2002年汽车整车及关键件进口金额为61.6亿美元,含整车、发动机、关键件),2003年的进口配额为91.3亿美元。

    3)取消部分配额许可证限制。

2002年取消了17个税号的整车(主要是特种车)及部分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

    2003年取消了6个税号的零部件(主要是小型汽油机及柴油机)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

1.2.3  投资管理措施(产业政策相关)的缓和

    1)投资管理措施的取消。

修改了有关法律法规,全面遵守《TRIMs》协定,取消了外汇平衡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当地含量要求和出口实绩要求。

    2)国产化政策的撤销。

国产化相关政策:

中国政府在2002年中期已经取消了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执行了10余年的40%国产化率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国产化率优惠级差税率政策。

    3)调整外商投资导向政策。

为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结合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以及入世承诺,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于2002年3月颁布了2002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①限制类:

斜交轮胎、旧轮胎翻新(子午线轮胎除外)及低性能工业橡胶配件生产,中小型普通轴承制造,50t以下汽车起重机制造(限于合资、合作);②鼓励类:

汽车尾气净化剂、催化剂及其他助剂生产,汽车、摩托车模具(含冲模、注塑模、模压模等)、夹具(焊装夹具、检验夹具等)设计、制造,汽车、摩托车用铸锻毛坯件制造,汽车、摩托车整车制造(外资比例不超过50%),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制造(外资比例可超过50%),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制动器总成、驱动桥总成、变速器、柴油机燃油泵、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柴油车机外排放控制装置、滤清器(三滤)、等速万向节、减振器、组合仪表、专用高强度紧固件,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EFI)、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安全气囊及其他汽车电子设备系统制造,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化油器、磁电机、起动电机、盘式制动器,石油工业专用沙漠车等特种专用车制造。

    4)审批权限的放开。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除整车项目特别是轿车类合资企业之外,逐步放开了地方审批汽车类合资企业的权限。

    5)生产车型类别限制的取消。

逐步取消了汽车企业整车生产类别的限制。

如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汽车产品公告》中,允许生产9座以下的乘用车类企业自愿申报“7”字头轿车公告。

    6)国民待遇的统一适用。

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制定的强制性认证制度(3C标志)中规定,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将采用同一标准。

1.2.4  汽车相关服务贸易领域的放开

    1)贸易权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

2001年7月公布的《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中规定:

申请外贸流通经营权(指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由外经贸部核准。

自营进出口权(指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由省市级单位核准。

其中申请外贸流通经营权的企业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万元(中西部地区不低于300万元);申请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300万元(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不低于200万元,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不低于100万元)。

    2)汽车批发与零售属于限制外商进入的产业。

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于2002年3月颁布的2002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汽车的佣金代理、批发、零售与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业务被列入了限制外商投资的目录。

其中,经营产品为汽车的、超过30家分店的汽车连锁店不允许外方控股,对股比的限制将不迟于2006年12月11日取消。

    3)允许三大汽车集团与外方成立合资汽车服务企业。

2001年12月21日,东风汽车公司与台湾裕隆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共同组建、合作经营5家公司,提供消费信贷、旧车置换、保险代理、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全方位服务。

    4)根据“入世”承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着手制定《汽车金融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并公布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1.3  主要企业的应对措施

    汽车行业企业在应对机遇和挑战方面,重点是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概括来说,加入WTO前后企业的举措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加大与国外公司的合作力度,不断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③加快调整和改组步伐,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④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如委托开发,自主开发、中外联合开发等);⑤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以三大集团为代表的国内汽车骨干企业充分认识到入世所面临的压力和影响,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汽集团从2000年精简职能部门数量着手开始了企业结构调整,整车以中重型车、轿车、轻微型车三大体系为主进行调整,同时对零部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规模优势。

在产品结构调整中采取两手抓的方式,一方面进行市场适应性产品的开发,在现有产品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延长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进行年型产品和换代产品的开发,并借助全新产品的生产准备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和投资结构调整。

在资金利用方面,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债券、资本市场等外部资金,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东风公司“十五”规划的重点是以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为中心,寻求与国际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在稳固商用车的同时,以轿车为主攻方向,实现载货车向乘用车扩展,基本型向多功能型扩展,中型车向轻、重两极转换,形成宽系列、多品牌的产品发展格局。

以此为基础,东风公司开展了多项战略投资项目,包括整车和发动机,并投巨资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包括整车、发动机、零部件、开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汽集团按照国家经贸委关于大集团兼并重组的要求,制定了大集团发展战略并着手实施,现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十五”规划目标,开展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从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调整。

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

2.1  入世第一年汽车工业表现良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过去一年了,中国汽车产业这个以前被称为将受冲击最大的“幼稚产业”的运行情况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当初预计的进口车价格大幅跳水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国产汽车依然是市场的绝对主力,国际汽车巨头进入中国造成的冲击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国内汽车市场在2002年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尽管2002年中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令人兴奋,然而,我国汽车业仍不能放松警惕,因为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

事实上,中国汽车业2002年在市场竞争中表现良好,除了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利好、政府和全行业为应对入世挑战作了较充足准备等因素之外,主要应归功于国家有关部门对汽车进口的成功调控。

可以预料,随着2003~2004年进口车配额的大幅增加,2005年则将取消配额限制,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市场压力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2.2  2002年汽车市场发展特点

    1)需求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

2002年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创纪录地达到了37.0%,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

    2)新产品推出速度加快,价格有所下降。

2002年是历史上新产品投放最多的一年。

以轿车为例,几十种品牌200多个车型推动轿车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此外,近20个品牌的80多种国产车型大幅下调价格,降价涉及车型的平均降幅超过7%,直接推动了汽车市场销售的迅速增长。

    3)家庭购车比例增大,汽车消费渐趋理性。

2002年私人购车比例从2001年的不到40%快速提高到50%以上。

    4)进口汽车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开始提升,并将成为长期持续增长的起点。

作为加入WTO第一年,2002年汽车进口量达到12.8万辆,轿车进口7.0万辆,分别增长了80%和52%。

但是,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4%,对国内汽车市场并未造成冲击。

    目前,对于控制汽车进口来说,配额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关税,是影响汽车进口数量最关键因素,汽车配额数量的增加势必增加汽车进口量。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意图已经初见轮廓,可能不会单纯向中国市场出售产品和组装,而是加大投资,提高合作层次,加大在中国生产的力度。

目前,中国大汽车企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三大集团中一家企业和两家跨国公司合作的战略轮廓已经清晰。

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国产汽车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2.3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2002年,中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战略重组,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大集团的势力明显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2年的重组,呈现出以三大集团为主导的趋势:

一汽集团重组天汽(天津夏利和天津华利)和川旅(四川旅行车厂),并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全面合作。

东风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达成全面合资协议,拟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进行全系列车型的广泛合作;把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合作提升到了与雪铁龙公司所在法国PSA集团的合作,使得神龙公司跃上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重组悦达起亚,建立第二个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

上汽联手美国通用将柳州五菱纳入麾下并借船出海参股韩国通用-大宇汽车技术公司,2002年底上海通用兼并山东烟台车身厂。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以三大汽车集团为轴心的汽车业兼并重组正在加速,并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2002年三大集团的汽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的50%以上,前8家企业集团占到全国汽车产量的80%,前12家则占到全国的88%,基本上垄断了全国汽车市场。

表1  中国三大汽车集团轿车生产布局

集团名称/轿车企业名称

所在城市

说明

主要产品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长春市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长春市

一汽与德国大众合资,一汽控股60%

奥迪(A6、A4),大众(宝来、捷达、高尔夫)

  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一汽控股51%

夏利、夏利2000、雅酷、威姿

  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天津市

一汽夏利(占有天津丰田50%股份)

丰田(威驰)轿车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市

未合资,一汽独家发起的上市公司

红旗系列、马自达6

  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海口市

一汽全资子公司

马自达(福美来、普利马)

东风汽车公司

十堰市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武汉市

东风占股32%,法国PSA集团占股32%

富康、雪铁龙系列、标致系列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

广州市

东风与台湾裕隆合资,东风控股60%

日产蓝鸟、日产阳光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盐城市

东风参股25%,悦达25%,韩国起亚50%

起亚(普莱特、千里马)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武汉市

东风与日本日产合资,拟议中东风占股50%

全系列轿车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上海市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市

上汽占股25%,德国大众占股50%

大众(帕萨特、桑塔纳、POLO、GOL)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市

上汽占股50%,美国通用占股50%

别克、赛欧

  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烟台市

上汽占股25%,上海通用占股50%,美国通用占股25%

经济型轿车(赛欧)

  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芜湖市

上汽参股20%,但不参与管理

奇瑞轿车

2.4  汽车产品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2002年国产汽车销售量增长最快的车型依次是重型载货汽车(66.96%)、轿车(56.08%)、大型客车(45.81%)、轻型载货汽车(41.37%)、微型客车(29.18%)、轻型客车(41.37%)等。

上述数字表明,我国汽车需求结构正加速朝着有利于汽车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化,为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符合汽车需求长期发展趋势。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情况详见表2。

表2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

车型

产量,万辆

占总产量的比例,%

载货汽车

109.6

33.7

内部结构:

重型载货汽车23.1%、中型载货汽车15.0%、轻型载货汽车48.5%、微型载货汽车13.5%

客车

106.4

32.7

内部结构:

大型客车(1.6%)、中型客车(6.1%)、轻型客车(30.9%)、微型客车(61.4%)

轿车

109.1

33.6

2.5  轿车市场新品迭出,制造能力显著增强

    近几年推出的车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几乎所有的车型都达到了国际同档轿车的先进水平,并且价格要明显低于进口车。

    2002年中国轿车市场新产品推出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①新车型上市速度明显加快;②经济型轿车开发成为热点;③产品科技含量增大,近几年推出的轿车新车型最大特点是配置高档化,ABS、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已不再是高档轿车专用,新车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④厂商在引进轿车新产品时,开始同步引进新的销售体制和先进的营销理念。

目前,在我国轿车行业,“四位一体”或“三位一体”的专卖店或特许专营店已经成为主流营销模式。

2.6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出现了新的动向

    2002年,外国汽车企业纷纷向中国增资或建立生产企业。

轿车方面,除了韩国现代在北京建立合资企业外,宝马和华晨合资生产宝马轿车也有了实质性进展,日本本田还会同广汽和东风在广州建立了小轿车出口基地,并扩大广州本田的产能。

另外,丰田、日产、马自达等日本汽车企业基本上在中国都有部署。

目前,中国轿车工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国外跨国公司(通过其合资企业)主导下的产业发展格局。

商用车方面,奔驰与一汽、东风与雷诺的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沃尔沃与重汽集团已经达成协议。

零部件方面,跨国公司正在掀起一股投资中国的热潮,如日产与东风的合作带来一大批国外零部件企业来华寻求合作机会。

除了在生产方面加强与中国企业合作,提高汽车生产的本土化以外,跨国公司还在销售网络建设、售后服务、消费信贷、二手车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希望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

    种种情况表明,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①外方扩大股比、控股的愿望增强。

由于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逐步开放的良好前景,已经进入中国和未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合资合作方面增资扩股甚至控股的愿望增强:

如本田公司就成功地取得了广州小轿车出口基地项目65%的控股地位(条件是工厂设在出口加工区,产品100%出口);神龙公司与北京吉普的合资外方也先后增加持股比例,并计划最终达到50%。

②由于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量猛增,致使许多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饱和,种种迹象表明,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调整重点已经开始转向扩大产能、加快营销与服务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并开始逐步进入二手车、金融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

③外方想控制销售网络的意图十分明显。

目前,国家要求国产汽车的销售网络不允许经营进口汽车,但是外方一直想突破这个政策限制。

④由于国家在政策上对三大汽车企业集团的倾斜力度较大,因此跨国公司更倾向于与国内三大集团合作,借此提高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并通过合作完成在中国战略目标。

⑤在零部件方面,外方控股和独资的倾向更加明显,外方独资和控股的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多。

外方不但充分利用中国的加工能力和廉价劳力,以取得竞争优势,占领中国市场,还想使合资或其独资企业成为区域零部件生产和供应中心。

2.7  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出现积极变化

    我国汽车服务贸易是比汽车生产更加幼稚的行业,存在销售体制不健全、方式落后、服务质量差、消费信贷刚刚起步、市场割裂、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对用户购买特点和消费心理的研究等问题。

加入WTO加大了汽车服务领域的竞争,汽车服务领域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轿车服务贸易体系率先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服务质量开始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汽车市场的扩大。

目前,我国轿车销售基本形成了以专卖店为主的销售模式,客车和载货车的品牌销售和区域代理业已成为发展趋势,销售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用户至上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为赢得市场,汽车企业纷纷加强售后服务,完善配件供应与维修体系,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在汽车融资和汽车保险市场,面对巨大的现实商机和潜在压力,2002年国内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开拓市场。

通用、大众、福特等几大跨国公司已经做好了在我国进行汽车金融服务的所有准备,只等政府批准,这些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具有相当强的竞争能力,我国的金融机构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或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短暂的几年内迅速提高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