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738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练习

课题:

《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

许礼靖审核:

做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

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

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侵晓窥檐语⑵可爱者甚蕃

⑶芙蕖则不然⑷自夏徂秋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3.(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

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

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4.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5.(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____________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丙)段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4分)

6.(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A文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文段

汉蒋琬①为大司马,东曹掾犍为杨戏②,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谓琬曰:

“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

”琬曰: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③杨敏尝毁琬曰:

“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

“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④,敏得免重罪。

(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注】①蒋琬:

字公琰,诸葛亮死后,掌管军政。

②东曹掾犍为杨戏:

东曹,主管二千石长史及军史的人事官员。

掾是僚属的通称。

犍为,郡名。

杨戏,先当过诸葛亮的主簿,后蒋琬用为东曹掾。

③督农:

掌管农事的官职。

④心无適莫:

適,可的意思;莫,不可的意思。

心里无可无不可。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陶后鲜有闻(少)B.素性简略(朴实)

C.或谓琬曰(有的人)D.诚不及前人(确实)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B.是以默然(因,因为)

C.公与戏言而不应(表顺承)D.同予者何人(指代人,译为“的人”)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琬与言论,时不应答(蒋琬和他谈话,他有时不回答)

B.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想要反对我说的话,就显扬了我的错误)

C.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主管法纪的人请问他糊涂的样子)

D.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后来杨敏坐了监狱,大家都犹豫担心他一定会死)

4.选出对“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A.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

B.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C.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D.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

5.选出下列对B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蒋琬觉得人心很难猜测,不能单从脸色判断出来,所以不能轻信于人。

B.蒋琬并不认为杨戏怠慢自己,反而认为杨戏是一个率性之人。

C.杨敏曾毁谤蒋琬,但蒋琬并没有公报私仇,足见其雅量。

D.蒋琬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能主动地反省自己。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③乎!

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

抛弃、丢掉。

②手版: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③仕:

指做官。

④媚:

取悦、巴结。

1.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B.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D.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2.翻译下列语句。

(2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

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3分)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答案

课题:

《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

许礼靖审核:

做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

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

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

1.A(2分)

2.A(2分)

3.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6分,各3分,要译出关键词“出、染、妖”、“顾、治”)

4.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2分,1处1分)

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第二空:

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2分)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

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

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侵晓窥檐语⑵可爱者甚蕃

⑶芙蕖则不然⑷自夏徂秋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3.(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

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

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4.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5.(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____________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丙)段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4分)

6.(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

1.⑴临近拂晓⑵多⑶这样⑷往,到

2.D

3.B

4.⑴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⑵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5.思念故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时间喜爱、赞美

6.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还表现了诗人不断扩展,默默欣赏的情感。

【甲诗参考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丙文参考译文】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

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A文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文段

汉蒋琬①为大司马,东曹掾犍为杨戏②,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谓琬曰:

“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

”琬曰: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③杨敏尝毁琬曰:

“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

“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④,敏得免重罪。

(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注】①蒋琬:

字公琰,诸葛亮死后,掌管军政。

②东曹掾犍为杨戏:

东曹,主管二千石长史及军史的人事官员。

掾是僚属的通称。

犍为,郡名。

杨戏,先当过诸葛亮的主簿,后蒋琬用为东曹掾。

③督农:

掌管农事的官职。

④心无適莫:

適,可的意思;莫,不可的意思。

心里无可无不可。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陶后鲜有闻(少)B.素性简略(朴实)

C.或谓琬曰(有的人)D.诚不及前人(确实)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B.是以默然(因,因为)

C.公与戏言而不应(表顺承)D.同予者何人(指代人,译为“的人”)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琬与言论,时不应答(蒋琬和他谈话,他有时不回答)

B.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想要反对我说的话,就显扬了我的错误)

C.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主管法纪的人请问他糊涂的样子)

D.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后来杨敏坐了监狱,大家都犹豫担心他一定会死)

4.选出对“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A.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

B.没有枝蔓和枝节,香气在远方才显清芬,柔美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C.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D.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那里。

5.选出下列对B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蒋琬觉得人心很难猜测,不能单从脸色判断出来,所以不能轻信于人。

B.蒋琬并不认为杨戏怠慢自己,反而认为杨戏是一个率性之人。

C.杨敏曾毁谤蒋琬,但蒋琬并没有公报私仇,足见其雅量。

D.蒋琬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能主动地反省自己。

1.B2.C3.D4.C5.A

【参考译文】汉朝时蒋琬任大司马,东曹掾(官名,当初蒋琬也曾任过该官职)杨戏素性简略,不喜辩论,蒋琬向他交谈时,也常静默不答。

因此有人向蒋琬:

“公与杨戏问话,杨戏默而不答,不是太傲慢了吗”蒋琬却笑着回答道:

“人们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们的面孔不同一样。

‘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说相反的话’,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诫。

杨戏想要赞许我的看法对吧,又不是他的本心;想要反对我吧,又宣扬了我的错误,所以他就沉默不语了,这正是杨戏快性的地方呀!

”督农杨敏曾在背后批评蒋琬道:

“做事糊涂,一点也比不上前任。

”有人把这些告诉蒋琬,主管法纪的人就请求追究杨敏不敬之罪。

蒋琬却坦然地表示:

“我的确不如前人,没什么可追究的。

”主管法纪的人就问其糊涂的表现,蒋琬说:

“假使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办理不好,政事办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

”后来,杨敏犯事进狱,大家都认为他死定了,但蒋琬内心没什么偏见,杨敏得以免除重刑。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③乎!

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

抛弃、丢掉。

②手版: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③仕:

指做官。

④媚:

取悦、巴结。

1.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B.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D.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2.翻译下列语句。

(2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

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3分)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评分说明:

(2分)准确得2分。

2.

(1)(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杀人取悦别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评分说明:

(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3.敦颐至/一讯立辨评分说明:

(1分)断句正确得1分。

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评分说明:

(3分)每点1分。

5.示例:

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

评分说明:

(3分)结合【甲】文1分,谈人物每一点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