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温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49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温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1节温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节温度.docx

《第1节温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温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节温度.docx

第1节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利用的基本能力、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利用生活中情景图片,结合所学物理知识,以及科学精神来认识社会,实现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认知过程;

  2.通过对温度计的原理探究,学会用易观察的量去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结论与猜测的比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原理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准备】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自制温度计、烧杯、水、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水、小瓶、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

 

2、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

 

1、多媒体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视频,在美妙的音乐《渔舟唱晚》中,将学生带进美丽大自然。

春:

春风起,冰封的小溪有了潺潺流水;

夏:

雨打浮萍,唤起了蝉鸣蛙叫;

秋:

待到雾淞俏挂枝头时,秋意已渐浓;

冬:

皑皑白雪带给世界的是万籁俱寂。

(引入第三章物态变化)

(设计说明:

情景图片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提出看后的感想,使学生认识到水在不同的环境中状态的变化,从而使他们以良好、轻松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过程。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那么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绝对可靠吗?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引入第一节温度)。

 

 

学生聆听音乐,欣赏大自然美

景。

 

学生体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进行新课

一、温度

1、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

摄氏度的规定:

 

我们每学一个物理量都要知道它的单位,向

学生介绍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其规定。

 

结合课本中的小资料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摄氏度的读法并了解常见一些物体的温度。

(设计说明:

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对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又能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了STS的教学理念。

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在学生明确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基础上,来为下面设计自制温度计的刻度作铺垫。

 

知道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温度

 

学生抢答了解常见一些物体的温度,练习摄

二、温度计

1、原理: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使用:

(1)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

(一)自制温度计

激趣设疑:

同学们想不想动手测量物体的温度?

但老师没有带温度计,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温度计呢?

自制器材:

学生利用桌面的器材自制一支温度计。

 

演示实验:

找一组同学用自制的温度计来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把自制的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的位置。

为增大可见度,利用flash动画播放自制温度计放入热水和冷水时的现象,得出温度计的原理。

讨论交流:

演示后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2、自制的温度计还有哪些不足?

如何改进?

学生讨论后,可能有下列改进方案:

<1>小瓶太大了,不方便,可缩小为玻璃泡;

<2>使吸管内径变细;

<3>刻上刻度;

学生:

利用摄氏温度的规定讨论如何给自制的温度计刻上刻度?

教师:

利用媒体播放标刻度的动画。

<4>更换液体,可选用酒精、煤油和水银等液体。

(设计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大可见度,可借助多媒体演示学生设计的方案,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结合。

通过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了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二)了解温度计

1、出示实验用温度计,让学生对比自制的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做了那些改进?

氏度的读法

15℃读作:

-14℃读作:

 

学生选择桌面的实验器材设计温度计

 

学生分组讨论

改进自制的温度计

 

自制温度计与实验用温度计进行对比

(2)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红外体温计

2、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温度计,并观察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关键看清液面是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三)使用温度计

1、自主学习:

学生看课本“温度计的使用”部分,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和多媒体录像,学生判断其中的做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错在哪里?

2、实验探究:

学生4人一组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手指感觉

估测温度

实验温度

热水

凉水

3、评估交流:

实验过程中你有没有失误的地方,有哪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4、跟踪练习(见附件2)

自主学习:

观看体温计的使用录像,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5分钟左右?

3、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

小试身手:

(见附件2)

(设计说明:

这些问题的答案一部分是凭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生活经验得出的,一部分是通过录像中的镜头讲解得出的。

这样可以省去教师过多地讲解,达到课堂老师讲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最后在练习题中让学生对比体温计和实验温度计的异同点,让学生学会由知识点的学习达到系统学习。

课外拓展:

温度计的发展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动手实验,测量热水和凉水的温度

 

自我检测学习成果

看录像,了解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对比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异同点

 

三、课堂小结

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见附件1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和收获。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助学中的“小试身手”和“自主评价”

2、课后探究:

调查枣庄市今年和20年前10月份的平均气温,比较枣庄市的环境温度在20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尝试进一步探究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一、温度

1、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

20℃读作:

-15℃读作:

3、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0℃

(标准大气压)沸水100℃

二、温度计

1、结构:

2、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使用:

(1)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

(2)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结构:

2、使用:

3、与实验用温度计不同之处: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案例中将学生被动观察改为学生创新设计、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将教师单一讲授改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引入时,通过情景图片和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提出看后的感想,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冷热程度不同,进而让学生得出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认识到温度这一概念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以良好、轻松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过程。

2、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单位及摄氏温度的规定,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物体的温度,并能将“小资料”中的空白填上。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对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又能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了STS的教学理念。

这样的设计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在学生明确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基础上,来为下面设计自制温度计的刻度作铺垫。

3、让学生动手自制温度计,让他们感受创新的快乐,然后再将自制温度计和实验用温度计进行对比。

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也把《温度》中需要传给学生的知识在他们自然地渴求中交给了他们。

4、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时,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和媒体播放的各种实验操作图,采取自主学习的形式,判断各操作的正确与否。

并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总结为七个字“三要、一不、三看清”,并做成互动按钮,点击时出现对应的操作动画。

还可通过点击鼠标右键来缩放图画,便于学生练习读数和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来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这节课是初中生接触热学的第一节课,只涉及了热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点,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容易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但老师往往讲解过多,且需要背记的知识也多,这样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

2、在温度计的读数时,液面在零刻度以下的,学生出错较多。

附件1:

课堂小结

 

附件2:

跟踪练习

1、林琳同学在用液体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经过了以下几个操作步骤,按实际操作顺序,应当是。

A.估计被测量的水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B.取出温度计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

D.调整眼睛的位置,使眼睛和温度计中液面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结果

F.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2、在下图中,哪个测量是正确的是()

 

3、读温度计的示数时,哪个图是正确的()

 

4、小虎用一只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

(1)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②。

附件3:

《温度计》课堂教学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能自己设计一支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5、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6、具有将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课前预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表示,测量它需要用。

2、摄氏温度规定了两个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一标准大气下沸水的温度为。

摄氏温度的单位,-6℃读作或。

3、温度计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或;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新课学习:

一、亲身体验:

1、学生体验:

感受三杯水的冷热程度是否一样?

2、师生共同体验:

 

3、体验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自主设计:

1、把桌面的小瓶先放入热水中稍等一会,然后再放入冷水中,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2、你能说出温度计的原理吗?

3、小瓶的设计有哪些不足?

如何改进呢?

三、实验操作:

1、结合课本P78自学温度计的使用,并判断图中的做法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错误的做法错在哪里?

(4)

(3)

(5)

(2)

(1)

(2)

(1)

(5)

(4)

(3)

2、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

测量水的温度:

估计测温度:

,实测温度。

4、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自主学习:

观看一段视频,看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体温的?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3、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10分钟左右?

4、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体温计用力下甩?

5、某人拿来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体温正常,测出的体温是()

A、36.5℃B、39.5℃C、42℃D、均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